人物:釋智檀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僧住力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4—623 【介紹】: 唐僧。陽翟人,俗姓褚。避地錢塘縣,因出家焉。隋煬帝時居揚州長樂寺。嘗自竭資建塔造寺。隋末道俗流亡,誓以身命守護殿閣,寺賴以存。唐高祖武德六年,輔公祏起事,凡百寺觀??送江南,住力乃致書再請,愿在閣前燒身以留寺宇,公祏不許。乃積干薪自焚死。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
其先河南陽翟人。
后有避地于吳郡之錢唐者。
子孫因家焉。
八歲入道。
有聞緇俗。
久之陳宣帝。
于京城之左。
造秦皇寺。
詔董工役。
至德二年。
充寺主。
陳亡徙居江都之長樂寺。
隋開皇十三年建塔五層。
金盤輝耀近遠。
十七年煬帝以晉王出鎮(zhèn)淮海。
委力總寺任。
乃復于丹陽龍光寺。
迎致梁武皇帝所得優(yōu)填王像。
王謐所得定光像。
中脩高閣。
旁挾二樓。
奉像其上。
宏壯顯特。
挺冠區(qū)宇。
大業(yè)四年。
益起四周齋房廊廡。
倉庫庖湢。
使凈侶游息無厭。
十年盡出己資。
購旃檀香木。
??倘鹣?。
并二菩薩。
并安閣上供養(yǎng)。
十四年。
隋室喪亂。
寇盜搶攘。
力則誓捐身命。
守護殿閣。
神堯受禪天下更始。
諸方版蕩。
而此等獨存。
武德六年。
賊帥輔公拓叛。
寺觀。
皆撤送江南。
力致書愿焚身以留室宇。
公拓不聽。
力謂弟子曰。
吾無量劫來。
積集貪愛。
不能捐舍軀命。
以報法恩。
今像欲濟江。
所不忍見。
可積薪自燒。
以供養(yǎng)之。
衣資什物。
并以施像。
必吾滅后。
像南還矣。
遽湯沐跏趺。
面西引火。
以至命終。
而身則合掌。
凝然不化。
多益以薪。
西后猥燼。
壽八十。
其年十月八日也。
既而像果南還。
門人慧安智頤等樹碑于寺之內。
東宮庶子虞世南文。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興福篇第九
釋住力。
姓褚氏。
河南陽翟人。
避地吳郡之錢塘縣。
因而家焉。
宿植勝因早修慧業(yè)。
甫及八歲出家學道。
器宇凝峻虛懷接悟。
聲第之高有聞緇俗。
陳中宗宣帝。
于京城之左造泰皇寺。
宏壯之極罄竭泉府。
乃敕專監(jiān)百工。
故得揆測指撝面勢嚴凈。
至德二年。
又敕為寺主。
值江表淪亡僧徒乖散。
乃負錫游方訪求勝地。
行至江都。
乃于長樂寺而止心焉。
隋開皇十三年。
建塔五層。
金槃景耀峨然挺秀。
遠近式瞻。
至十七年。
煬帝晉蕃又臨江海。
以力為寺任繕造之功故也。
初梁武得優(yōu)填王像神瑞難紀。
在丹陽之龍光寺。
及陳國云亡道場焚毀。
力乃奉接尊儀及王謐所得定光像者。
并延長樂身心供養(yǎng)。
而殿宇褊狹未盡莊嚴。
遂宣導四部王公黎庶。
共修高閣并夾二樓。
寺眾大小三百馀僧。
咸同喜舍畢愿締構力乃勵率同侶二百馀僧。
共往豫章刊山伐木。
人力既壯。
規(guī)摹所指妙盡物情。
即年成立。
制置華絕。
力異神工。
宏壯高顯挺冠區(qū)宇。
大業(yè)四年。
又起四周僧房。
廊廡齋廚倉庫備足。
故使眾侶常續(xù)斷緒無因。
再往京師。
深降恩禮還至江都。
又蒙敕慰。
大業(yè)十年。
自竭身資。
以栴檀香木
模寫瑞像并二菩薩。
不久尋成同安閣內。
至十四年。
隋室喪亂道俗流亡。
骸若萎朽充諸衢市。
誓以身命守護殿閣。
寺居狐兔顧影為儔。
啜菽飲水再離寒暑。
雖耆年暮齒。
而心力逾壯。
泥涂褫落周匝火燒。
口誦不輟手行治葺。
賊徒雪泣見者哀嘆。
往往革心相佐修補。
皇唐受命弘宣大法。
舊僧馀眾并造相投。
邑室雖焚此寺猶在。
武德六年。
江表賊帥輔公祐。
負阻繕兵戈潛圖反叛。
凡百寺觀撒送江南。
力乃致書再請。
愿在閣前。
燒身以留寺宇。
祐偽號尊稱。
志在傾殄。
雖得其書全不顧遇力謂弟子曰。
吾無量劫來積習貪愛。
不能捐舍形命以報法恩。
今欲自于佛前取盡決。
不忍見像濟江。
可積乾薪自燒供養(yǎng)。
吾滅之后像必南渡。
衣資什物并入尊像。
泣服施靈理宜改革。
便以香湯沐浴加趺面西。
引火自焚卒于炭聚。
時年八十。
即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
命終火滅。
合掌凝然。
更足阇維。
一時都化。
初力在佛前焚時。
群鵲哀鳴。
其聲甚切。
右繞七匝方始飛去。
及身沒后像果南遷。
殿閣房廊得免煨燼。
法寶僧眾如疇昔焉。
門人慧安智賾者。
師資義重甥舅恩深。
為樹高碑于寺之內。
東宮庶子虞世南為文。
今像還歸于本閣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7—713 【介紹】: 唐僧。吳郡人,俗姓印。通經典,精《涅槃經》。高宗咸亨間從蘄春東山弘忍大師咨受禪法,復于番禺遇慧能禪師,后還鄉(xiāng)里。有《心要集》。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生吳郡印氏。
母鎦始娠。
其鄰人咸夢。
一端雅沙門。
徐步入其舍。
鎦亦自夢。
或求為其子。
陳讓再三不止。
他夕父又夢。
有童子跪授旃檀香木于鎦氏者。
于是鎦氏。
食遇葷。
膻輒厭棄。
逮生宗即使事佛。
無靳惜意。
稍長依宿德習經論。
尤精涅槃。
咸亨元年。
闡導京輦盛甚。
上元中詔入居大愛敬寺。
辭不赴。
乃就蘄之東山。
咨受忍大師禪法。
復嘗于番禺。
與慧能禪師問答。
深明心要。
久之還鄉(xiāng)里。
會刺史王胄。
請置戒壇。
度人可千數。
因詔江東諸寺院。
置壇度人如之。
后詔入內。
造慈氏大像。
著心要集。
纂三教文意之表明佛法者。
先天二年二月二十日終。
年八十七。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印宗。
姓印氏。
吳郡人也。
母劉氏始娠。
鄰家咸見一沙門端雅徐步入印舍。
白劉曰愿為子焉。
母夢同此。
再三陳讓不克。
父夢有饋栴檀香木童子。
跪授付劉。
劉頓厭葷膻。
俗間食味隔在唇吻之外。
及生而長。
從師誦通經典。
末最精講者涅槃經。
咸亨元年在京都盛揚道化。
上元中敕入大愛敬寺居。
辭不赴請。
于蘄春東山忍大師咨受禪法。
復于番禺遇慧能禪師。
問答之間深詣玄理還鄉(xiāng)地。
刺史王胄禮重殊倫。
請置戒壇。
命宗度人。
可數千百。
續(xù)敕召入內。
乃造慈氏大像。
所著心要集。
起梁至唐。
天下諸達者語言總錄焉。
又奉敕江東諸寺院天柱報恩各置戒壇度人。
又纂百家諸儒士三教文意表明佛法者。
重結集之。
手筆逾高著述流布。
至先天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示終。
囑循輪王法葬之。
年八十七。
會稽王師乾立塔銘焉。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釋續(xù)燈,字彌嵩,號頑叟。
姓鄭氏,孝昌人。
幼從廣化頓悟薙染,受具戒于華山見月體律師,得法于岳麓肺山檀,遂繼其席。
拈槌之馀,坐嘯峰麓,湘水環(huán)回,夕陽西下,帆歸天際,澤畔行吟,觸物成韻,翛然迥出之資,非尋常所及,沈吟八載,詩境禪悅,俱入妙品。
遷居南岳中庵及清涼寺中庵,居七十二峰之中。
昔大錯老人卜筑于此,其賦詠為楚南所傳誦,而續(xù)燈避亂其間,每一登眺,山鳴谷應,偶有所得,稱口而哦,有《南岳山居詩》三十韻,自東至咸,一韻一篇,及《中庵后草》數十篇,《南岳海云詩》十首。
昔人謂其雄奇古樸,直逼少陵,蓋以虛靈之質,寫浩瀚之境,如云舒風卷,不可端倪。
其《岳麓山居詩》為次南澗法雨大師韻者數十首,蒼涼幽峭,清醇淡遠之意,皆獨杼機軸,暗逗針鋒,隨所見聞,俱成義諦。
蓋其胸中圓明湛定,興會所屬,自然成響。
今錄其五言古詩,與禪旨親切者,如《聽鳥》云:“春晴花欲然,山晝靜如徹。
側耳坐茅檐,細聽鳥能說。
鳥語夫何為,獨使我心悅。
所吐無煩囂,喃喃照冰雪。
人口多雌黃,愛惡恣其轍。
訛言亂友朋,讒言陷忠烈。
未若杜宇心,生成一片血。
所惜知音希,空使寒光裂。
”《惜鸚鵡鳥篇》云:“鸚鵡鳥之俊,羽毛亦足奇。
羽毛不足羨,爾乃工言辭。
賈客愛金寶,遠販關西陲。
江南尚華美,高價來京畿。
公子見之笑,未惜囊中資。
得之不輕易,銀籠懸高枝。
肉食恐不屑,呼童打蟲兒。
美人畏言語,計害心離披。
托意挽釵釧,擾亂清油絲。
強悍罵公子,畜此胡爾為。
背里謂奴婢,碎羽滅毛皮。
細詢所憾故,母乃徇其私。
鸚鵡竟何罪,美人良足悲。
”《荒年賣兒行》:“去年禾盡死,今年禾尚遲。
米價日騰貴,戶市爭糠秕。
東南軍餉急,秋賦當夏支。
雖有升斗粟,又為官納之。
東家不可貸,西家不可移。
入門控饑婦,躊躇欲賣兒。
兒去口亦去,兒饑我更饑。
與其死共處,不若生別離。
將兒出門去,得粟淚垂垂。
”又《雪中古意》:“巖寺繞冰花,鐘聲碎寒玉。
榾火無全威,凍云驅不出。
面壁擬高山,衲服蒙頭入。
誰復乞安心,夜深門外立。
”調高格古,韻遠意深,使讀者灑然。
壬戌長沙觀察趙云、岑方伯、薛梁翁、中丞泰巖丁公,皆樂為之助,重興岳麓,有《三會語錄》若干卷,均刋行于世。
世壽五十九,僧臘四十七。
寂于康熙庚午六月二十九日,掩靈骨于舍利塔上,得法弟子文惺為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