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蕭韶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蕭駿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549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德款。
蕭韶弟。
善草隸,工文章,晚更習(xí)武,膂力絕人。
位尚書殿中郎,封南安侯。
侯景陷臺城,兵敗被執(zhí),為景將任約所禮。
后謀召鄱陽王蕭范襲約,反為見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04—564 【介紹】: 南朝陳僧。會稽山陰人,俗姓謝。少小出家,從龍光寺綽法師受業(yè)。晝讀經(jīng)論,夜習(xí)詩書,神悟絕倫。善詩,又善草隸書,故時人稱其貌、義、詩、書為四絕。梁簡文帝愛其才,欲令還俗,引為學(xué)士,不聽。陳文帝天嘉中講經(jīng)于宣武寺。撰有《成實論疏》。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會稽山陰謝氏。
祖茂恭。
隱居弗仕。
父藏。
梁衡陽王僚友。
偃弱齡出家。
風(fēng)神穎秀。
習(xí)內(nèi)外典籍。
有譽州里。
及長。
游京邑。
遍聽數(shù)論。
卒受業(yè)于龍光寺綽法師。
閱三四載。
能盡造其幽奧。
眾歸之。
盛弘成實。
爰及諸部。
披解無前。
時宿齒方底滯。
舊章莫之疏發(fā)。
偃獨揚清激濁。
靡所挹讓。
由是來學(xué)以其矯訐而疏焉。
遂養(yǎng)志閒房。
高尚其事。
梁太宗之在東朝。
愛其俊秀。
欲致其還俗。
為學(xué)士。
偃固恬退自守。
會武帝悉徵大德于重云殿講演。
偃年臘最少。
坐席尤遠。
然抗論入神。
帝加賞識。
俄以戎羯之難。
饑饉相仍。
因徙縉云。
樂其泉石。
未幾。
逃避山寇。
罔或安堵。
梁長沙王韶填。
郢。
邀之渚宮施。
而渚宮傾覆。
上流阻亂。
便爾東歸。
若耶云門乃遍游歷。
嘗登吳升平亭。
賦詩以紀其興。
語見別集。
陳天嘉初。
聚徒設(shè)筵于武宣寺。
每講隙。
必游鐘山之開善定林。
以息心宴坐。
所賦詩不錄。
詔館伴北齊聘使崔子武。
稱指。
凡賜賚皆固辭。
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以疾終于宣武寺。
壽六十有一。
以其月二十九日。
奉全身。
尸陀于開善之東岡。
從治命也。
文集二十卷。
行世。
續(xù)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三
釋洪偃。
俗姓謝氏。
會稽山陰人。
祖茂恭和凝慎不交世俗。
父藏博綜經(jīng)史善屬文藻。
梁衡陽王聞而器之。
引為僚友。
偃風(fēng)神穎秀弱齡悟道。
晝讀經(jīng)論夜諷詩書。
良辰華景未嘗廢學(xué)。
自爾幼而聰敏。
州里稱焉。
及長游聽京邑遍聞數(shù)論。
后值龍光寺綽法師。
便委心受業(yè)。
特加賞接。
以為絕倫。
由是學(xué)侶改觀轉(zhuǎn)相推伏。
二三年中便盡幽奧。
乃開筵聚眾闡揚成實。
舉厝閑雅詞吐抑揚。
后學(xué)舊齒稽疑了義。
橫經(jīng)荷笈虛往實歸。
由此仰膺法輪總持諸部。
勇氣無前任其披解。
宿望弘量因循舊章。
偃屬思云霄曾無接對。
見忤前達不能降情。
自是來學(xué)有隔。
聽者疏焉。
遂閉志閑房高尚其道。
間以尋緗閱史。
廣求多見。
秋水春臺清文迥出。
壯思云飛英詞錦爛。
又善草隸見稱時俗。
纖過芝葉媚極銀鉤。
故貌義詩書號為四絕。
當時英杰皆推賞之。
梁太宗之在東朝。
愛其俊秀。
欲令還俗引為學(xué)士。
偃執(zhí)志不回故弗能致。
會武帝發(fā)講重云。
延德肆問。
而年非宿老座第甚遠。
抗言高論精理入神。
帝賞嘆久之。
莫不矚目。
偃形止自若神守如初。
僉服其高亮也。
及引進后堂。
加優(yōu)其禮。
屬戎羯陵踐兵饑相繼。
因避地于縉云。
眷眄泉石。
又寇斥山侶。
遂越嶺逃難。
落泊馳滯曾無安堵。
梁長沙王韶鎮(zhèn)郢。
聞風(fēng)敘造俄而渚宮陷覆。
上流阻亂。
便事東歸。
因懷自靜有顧林泉。
乃杖策若耶云門精舍。
歷覽山水。
美其遷遲。
登吳升平亭賦詩曰。
蕭蕭物候晚。
肅肅天望清。
旅人聊杖策。
登高蕩客情。
川源多舊跡。
墟里或新名。
宿煙浮始旦。
朝日照初晴。
獨游乏徒侶。
徐步寡逢迎。
信矣非吾托。
賞心何易并。
遂汎浪巖峰。
有終焉之志。
葺修寺宇結(jié)眾礪業(yè)。
逮陳武廓定革命惟新。
京輔舊僧累相延請。
乃顧山眾曰。
吾勤苦積學(xué)五十馀年。
事故流離未遑敷說。
今時來不遂。
何謂為法亡身乎。
以天嘉之初出都。
講于宣武寺。
學(xué)徒又聚莫不肅焉。
雖樂說不疲。
而幽心恒結(jié)。
每因講隙游鐘山之開善定林。
息心宴坐。
時又引筆賦詩曰。
杖策步前嶺。
褰裳出外扉。
輕蘿轉(zhuǎn)蒙密。
幽徑復(fù)紆威。
樹高枝影細。
山晝鳥聲希。
石苔時滑屣。
蟲網(wǎng)乍粘衣。
澗旁紫芝曄。
巖上白云霏。
松子排煙去。
常生寂不歸。
窮谷無還往。
攀桂獨依依。
會齊使通和舟車相接。
崔子武等。
擅出境之才。
議其瞻對。
眾莫能舉。
世祖文皇。
以偃內(nèi)外優(yōu)敏可與杭言。
敕令統(tǒng)接賓禮。
樞機溫雅容止方棱。
敷述皇猷光宣帝德。
才詞宏逸辯論旁馳。
潤以真文引之慈寄子武等頂受誥命銜佩北蕃。
帝嗟賞厚惠更倍恒度。
皆推以還公。
一無所納。
是歲舊疾連發(fā)。
聽者復(fù)疏。
止于小室許有咨問。
懷不能已情有斐然。
乃著成論疏數(shù)十卷。
剖發(fā)精理構(gòu)思深劇。
疾轉(zhuǎn)沈篤功不剋就。
以天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大漸。
神氣不昧。
命弟子曰。
眾生為貪心之所暗也。
貪我則惜落一毛。
貪他則永無厭足。
至于身死之后。
使高其墳重其郭。
必謂九泉之下還結(jié)四鄰一何可笑。
而皇甫謐楊王孫。
微得我意。
雖知會歸丘壤。
而未知初度之心。
今冥目之后。
以此脯臘鄙形。
布施上飛下走一切眾生。
若前身相負仍以相償。
如無相對則生我檀善。
此之微心亦趣菩提。
物莫不共矣。
言畢合掌。
終于宣武寺焉。
春秋六十有一。
知與不知咸懷惻愴。
即以其月二十二日。
尸陀于鐘山開善寺之東崗焉。
然偃始離俗迄于遷化。
唯學(xué)是務(wù)。
儉節(jié)掃衣弗事華廣。
每緣情觸興輒敘其致。
而文彩灑落罕有嗣者。
綴述篇章隨手散失。
后人掇聚集之成二十馀卷。
值亂零失猶存八軸。
陳太建年。
學(xué)士何俊上之。
封于秘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8—580 【介紹】: 南朝陳吳興武康人,字孝和。博學(xué)善文,年十四為國子生,仕梁為太學(xué)博士。陳文帝天嘉初,為衡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xué)士。表請立國學(xué)。又改定樂章,作三朝樂歌,行于樂府。官至國子博士、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有《五禮儀》等。
全陳文·卷十二
不害,字孝和,吳興武康人。
梁中大通中,召補國子生,舉明經(jīng),除太學(xué)博士,轉(zhuǎn)廬陵王法曹、長沙王咨議,帶汝南令。
陳天嘉初,除衡陽王中記室兼嘉德殿學(xué)士,除贛令,入為尚書儀曹郎,遷國子博士,領(lǐng)羽林監(jiān)。
宣帝時,除仁武南康王長史,行丹陽郡事,轉(zhuǎn)員外散騎常侍、光祿卿,尋為戎昭將軍、明威武陵王長史,行吳興郡事,入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太建十二年卒。

人物簡介

全隋文·卷十五
叔懷未詳。
(《陳書》無其人。
《閣帖釋文》題為長沙王叔懷,未知何據(jù)。
宣帝第四子叔堅,太建元年封長沙王,官至荊州刺史、中軍大將軍。
陳亡入隋,更名叔賢。
大業(yè)中,為遂寧太守。
無叔懷者也。
姑錄之,俟考。)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雍州萬年樊氏子。童稚出家。居藍田之王效寺。師事高行沙門僧弘。薙落。日以誦法華經(jīng)自課。又學(xué)定業(yè)于禪林寺相禪師晚年綱理眾務(wù)于云華寺。開皇初。詔起為授戒師??贡硪赞o。遂遍歷名山。追蹤勝友。因與超公。棲遲藍谷。即今之悟真寺也。方行法華三昧次。夢普賢曰??蓵蠼?。誠寤以為大教大乘經(jīng)典也。遽購工書繕般若。尋造華嚴堂于寺南之橫嶺上。邀致弘文學(xué)士張靜寫經(jīng)供養(yǎng)。其虔恪所感。則有異鳥飛舞。鳴唳于爐案間。貞觀初。畫千佛像。鳥集畫工肩背上。及營齊并慶經(jīng)像。鳥隨奪迅。浴香水中。茲亦異矣。誠嘗夢。青泥坊側(cè)。大有尊像。間往發(fā)之。獲龕像。率剝蝕。莫考歲月。蓋周氏廢教時。所瘞藏者。十四年六月晦。忽臥疾。頃之起坐索浴。且索絡(luò)輿。翌旦明相將現(xiàn)。誠自語曰。欲來但入。何假弦歌。顧謂侍者曰。吾聞諸行無常。生滅不住。九品往生。吾慈驗矣。今有童子相迎。久在門外。吾去世后。爾等宜遵佛戒。無使有虧。俄而口出光明照室。異香充庭。端坐而逝。壽七十八。然誠每夏課經(jīng)必五百過。馀日亦必再過。略計十。年則萬馀過矣。而況其齒臘不止此。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讀誦篇第八
釋法誠。
姓樊氏。
雍州萬年人。
童小出家。
止藍田王效寺。
事沙門僧和。
和亦鄉(xiāng)族所推。
奉之比圣。
嘗有人欲害。
夜往其房。
見門內(nèi)猛火騰焰升帳。
遂即退悔。
性飲清泉。
潔清故也。
人或弄之。
密以羊骨沈水。
和素不知。
飲便嘔吐。
其冥感潛識為若此矣。
誠奉佩訓(xùn)。
勖講法華經(jīng)以為恒任。
又謁禪林寺相禪師。
詢于定行。
德茂時宗。
學(xué)優(yōu)眾仰。
晚住云花綱理僧鎮(zhèn)。
隋文欽德請遵戒范。
乃陳表固辭。
薄言抗禮。
遂負笈長驅(qū)。
歷游名岳追蹤勝友。
咸承志道。
因見超公隱居幽靜。
乃結(jié)心期棲遲藍谷。
處既局狹才止一床。
旋轉(zhuǎn)經(jīng)行恐顛深壑。
便刬跡開林披云附景。
茅茨葺宇甕牖疏檐。
情事相依欣然符合。
今所謂悟真寺也。
法華三昧翹心奉行。
澡沐中表溫恭朝夕。
夢感普賢勸書大教。
誠曰。
大教大乘也。
諸佛智慧所謂般若。
于即入凈行道。
重惠匠人。
書八部般若。
香臺寶軸莊嚴成就。
又于寺南橫嶺造華嚴堂。
堙山闐谷列棟開甍。
前對重巒右臨斜谷。
吐納云霧下瞰雷霆。
余曾游焉。
實奇觀也。
又竭其精志書寫受持。
弘文學(xué)士張靜者。
時號筆工。
罕有加勝。
乃請至山舍令受齋戒。
潔凈自修。
口含香汁身被新服。
然靜長途寫經(jīng)不盈五十。
誠料其見財。
兩紙酬其五百。
靜利其貨竭力寫之。
終部以來誠恒每日燒香供養(yǎng)。
在其案前。
點畫之間。
心緣目睹略無遺漏。
故其剋心鉆注。
時感異鳥形色希世。
飛入堂中徘徊鼓舞。
下至經(jīng)案復(fù)上香爐。
攝靜住觀自然馴狎。
久之翔逝。
明年經(jīng)了將事興慶。
鳥又飛來如前馴擾。
鳴唳哀亮貞觀初年。
造畫千佛。
鳥又飛來登上匠背。
后營齊供慶諸經(jīng)像。
日次中時。
怪其不至。
誠顧山岑曰。
鳥既不至。
誠吾無感也。
將不兼諸穢行致有此徵。
言已欻然飛來。
旋環(huán)鳴囀入香水中。
奮迅而浴。
中后便逝。
前如此者非復(fù)可述。
素善翰墨。
鄉(xiāng)曲所推。
山路巖崖勒諸經(jīng)偈。
皆其筆也。
手寫法華正當露地。
因事他行未營收舉。
屬洪雨滂注溝澗波飛。
走往看之。
而合案并乾。
馀便流潦。
嘗卻偃橫松。
遂落懸溜。
未至下澗。
不覺已登高岸。
無損一毛。
又青泥坊側(cè)有古佛龕。
周氏瘞藏今猶未出。
誠夜夢其處大有尊形。
既覺往開。
恰獲古龕像。
年月積久并悉剝壞。
就而修理。
道俗稱善。
斯并冥術(shù)之功。
自誠開發(fā)。
至貞觀十四年夏末日。
忽感馀疾。
自知即世。
愿生兜率。
索水浴訖又索終輿。
旁自檢校不許榮厚。
恰至月末明相將現(xiàn)。
無故語曰。
欲來但入未假弦歌。
顧侍人曰。
吾聞諸行無常生滅不住。
九品往生此言驗矣。
今有童子相迎久在門外。
吾今去世。
爾等。
佛有正戒無得有虧。
后致悔也。
言已口出光明照于楹內(nèi)。
又聞異香苾芬而至。
但見端坐儼思。
不覺其神已逝。
時年七十有八。
然誠之誦習(xí)也一夏法華料五百遍。
馀日讀誦兼而行之。
猶獲兩遍縱有人客要須與語者。
非經(jīng)部度中不他言。
略計十年之勤萬有馀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90—約756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后又以博學(xué)宏詞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貶嶺南,北歸,遷江寧丞。晚年又貶龍標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以世亂還鄉(xiāng),道出濠州(一作亳州),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以邊塞詩《出塞》、《從軍行》等知名。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寧(今江蘇南京)丞、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稱“王江寧”、“王龍標”。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登博學(xué)宏詞科,遷汜水尉。越數(shù)年,以事謫嶺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寧丞。史傳稱后以“不護細行”,又貶龍標尉。安史亂起,昌齡避亂江淮一帶,觸忤濠州刺史閭丘曉,為曉所殺。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昌齡為開元、天寶間杰出詩人。所作多邊塞軍旅、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什,清剛俊爽,深厚婉麗。時人殷璠以為“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fēng)骨頓盡,今昌齡克嗣厥跡”,稱其詩“驚耳駭目”,乃“中興高作”。(原出《河岳英靈集》卷中,茲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傳》卷二本傳云是“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昌齡特擅七絕,明王世貞以為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苑卮言》卷四)。詩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齡詩注》。另有《詩格》傳世。《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4首又4句。
唐詩匯評
王昌齡(694?-756?),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舉博學(xué)宏辭科,授汜水尉。獲罪謫嶺南,二十七年遇赦北還。二十八年冬,為江寧尉。天寶中,貶龍標尉。安史亂起,北歸,為濠州刺史閭皇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昌齡工詩,時稱“詩家天子”;尤長七絕,與李白共稱“聯(lián)璧”。有《王昌齡集》五卷,已佚。又著《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今傳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齡集》二卷和《王昌齡詩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齡詩注》。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昌齡(698—約756)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校書郎,改汜水縣尉,再遷江寧縣丞,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西)縣尉,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時曾作惜別詩《送人歸江夏》,因情造景,借黃鶴樓抒情,表現(xiàn)了友人間的無限眷戀和依依惜別之情。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齡字少伯。江寧人。第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再遷泛水尉。貶龍標尉。以世亂還鄉(xiāng)里。為刺史閭邱曉所殺。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fēng)骨頓盡。頃有太原王昌齡,魯國儲光羲頗從厥跡,且兩賢氣同體別,而王稍聲峻。
新唐書本傳
昌齡工詩,緒密而思清,時謂王江寧云。
唐才子傳
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天子王江寧”,蓋嘗為江寧令。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唐詩品》
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越。七言小詩兒與太白比肩,當時樂府采錄無出具右。王言古作與儲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蕩不持,卒取閭丘之禍,輕華之致,不并圭璋,豈亦定見耶!
朱警《王昌齡詩集跋》
少伯詩為中興名家,與儲光羲相埒,而少伯稍聲峻,多遠調(diào)。至如“飛雨祠工來,靄然關(guān)中暮”、“東峰始含景、了了見松雪”,興象融化,有遺音矣。
《藝苑卮言》
七言絕句,王江寧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
藝圃擷馀
絕句之源,出于樂府,貴有風(fēng)人之致,其聲可歌,其趣在有意無意之間,使人莫可捉著。盛唐惟青蓮、龍標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詩藪
江寧《長信詞》、《西宮曲》、《青樓曲》、《閨怨》、《從軍行》,皆優(yōu)柔婉麗,意味無窮,風(fēng)骨內(nèi)含,精芒外隱,如清廟朱統(tǒng),一唱三嘆。
詩藪
摩詰五言絕,窮幽極玄;少伯七言絕,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詩藪
杜陵、太白七言律絕,獨步詞場;然杜陵律多險拗,太白絕間率露,大家故宜有此。
若神韻于云,絕無煙火,深衷隱厚,妙協(xié)《蕭韶》,李頎、王昌齡故是千秋絕調(diào)。
詩藪
李(白)詞氣飛揚,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殺直;王句格舒緩,不若李之自然,然連城之璧,不以追琢減稱。李作故極自然,王亦和婉中渾成,盡謝爐陲之跡;王作故極自在。李亦飄翔中閑雅,絕無叫噪之風(fēng),故難優(yōu)劣,然李詞或太露,王語或過流,亦不得護其短也。
詩鏡總論
王龍標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積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惜后人不善讀耳。
詩鏡總論
書有利澀,詩有難易,難之奇,有曲澗層巒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齡絕句,難中之難;李青蓮歌行,易中之易。難而苦為長吉,易而脫為樂天,則無取焉??傊?,人力不與,天致自成,難易兩言,難可相忘耳。
詩鏡總論
專尋好意,不理聲格,此中晚唐絕句所以病也,詩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尋,興情即是。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齡得之椎煉,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齡之意象深矣。
唐詩歸
鐘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細讀儲光羲及王昌齡詩,深厚處益見陶詩淵源脈絡(luò)。善學(xué)陶者寧從二公入,若從五、孟入。
《全唐風(fēng)雅》
鐘云:龍標七言絕妙在全不說出,讀未畢,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見矣,然終亦說不出。 黃紹夫云:唐七言絕句當以王龍標為第一,以其比興深遠,得風(fēng)人溫柔敦厚之體,不但詞語高古而已。
姜齋詩話
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疵颣,儲光羲,崔國輔其次者,至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若“水盡南天不見云”、“水和三日蕩輕舟”、“囊無一物獻尊親”、“玉帳分弓射虜營”,皆所謂滯累,以有襯字故也。其免于滯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則又疲茶無生氣,似欲匆匆結(jié)煞。
《詩辯坻》
龍標七言古,氣勢太峻而才幅狹,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
圍爐詩話
吳敬夫云:龍標七絕名手,五古筆法高妙,往往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論”,“獨立君始悟”、“海靜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襲,故愚者入其鬼窟中。豈若“久之風(fēng)榛寂,遠聞樵聲至”、“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頓挫雄渾也? 王昌齡五古,或幽秀,或豪邁,或慘側(cè),或曠達,或剛正,或飄逸,不可物色。
圍爐詩話
王龍標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zhuǎn)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
原詩
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兩人辭、調(diào)、意俱不同,各有至處。
《歷代詩法》
龍標五古,勝情曠致,刊落凡俗。龍標七絕,如高翼矯風(fēng),半空落響,危峰墮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調(diào),一見一新,非惟獨秀當時,抑已擅場千古。
《唐詩別裁集》
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謂之唐人《騷》語可。
石洲詩話
龍標精深可敵李東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間徐迪功尚與李、何鼎峙,則有唐開、寶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誰與歸?
《挹翠樓詩話》
有識者皆當戒心讀王龍標“大漠風(fēng)塵”、“白馬金鞍”、“馳道楊花”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諷,使深心人于言外領(lǐng)會,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絕所以獨冠三唐。
《唐七律雋》
襄陽、龍標、供奉,雖不以七律名家,然視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別有一種神氣,有精采而無滯色,此盛唐之所以為盛也。
《峴傭說詩》
孟浩然、王昌齡、常建五言清逸,風(fēng)格均與摩詰相近,而篇幅較窘。學(xué)問為之,才力為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縮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絕擅名,亦由關(guān)塞之詞,江山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