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宗延

相關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文熙(1550年—?
),字道光,號純臺,直隸真定府南宮縣人,民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鄉(xiāng)試十一名,連續(xù)七科會試落地,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終于中式二甲第三十一名進士。
吏部觀政,任山東汶上縣知縣。
擢升南京山東道御史,二十二年十二月疏救御史冀體、給事中任彥蘗、文選司郎中馮生虞等人,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兵部擅自徇私署職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炤、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南京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外任,其馀停俸一年。。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三二
林熙春,字志和,號仰晉。海陽(今潮州)人。明神宗萬歷十一年(一五八三)進士。授巴陵知縣,以母喪歸,服闋補將樂知縣。擢戶科給事中,歷禮科右給事中、兵科左給事中,至工科都給事中,多所建白。萬歷二十三年,帝以兵部考選軍政事有弊,斥去言官三十四人。熙春毅然上疏諫之,帝益怒,謫為茶陵判官,遂引疾歸,家居二十六年。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復起為光祿寺少卿,歷遷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大理寺案牘如山積,乃力為釐剔。明熹宗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六次上疏乞休,晉戶部左侍郎,予告歸。居鄉(xiāng)多為善事。年八十以壽終。贈尚書,謚忠宣。有《賜閒草》、《賜還草》、《賜傳草》、《城南書莊集》、《林忠宣全集》等。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傳,事又見《明史》卷二三四、清馮奉初編《潮州耆舊集》卷二九、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砣?。
人物簡介
林熙春,字志和,號仰晉,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陽龍溪寶隴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繼亡故,家境中落,全憑嫂嫂撫養(yǎng)成人。但據志書所載,林熙春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中進士后,授四川巴陵縣令,不久即“以內艱歸”。所謂“內艱”,即母喪(按,俗稱父喪為外艱,母喪為內艱,統(tǒng)稱丁憂,丁艱)。據此,乃母似應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當然,這也不排除林熙春視嫂為娘的可能。據稱,林熙春為報答嫂恩,登第后還特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養(yǎng)烏耳鰻,抵今池塘尚在。
司徒林忠宣公傳
林熙春字志和,別號仰晉,海陽龍溪人。
登萬歷壬午舉人,聯(lián)捷癸未進士,授巴陵令。
清浮糧,豁差役,為治井然有序。
丙戌覲回,聞訃歸。
服闋赴部,補將樂,視巴陵之政而更廣之崇學宮,建龜山祠,前后二邑,不手民間一錢。
兩邑之民去后祀之不忘。
行取,擢戶科給事,歷禮科右、兵科左、工科,都因事建白,具掖垣疏草中而最著者,參東封,減織造。
又如請免入彝、采回青,尊朝體而塞彝禍。
于今為制,可謂言關國計者矣。
軍政拾遺之事起,一時勾斥言官三十四人,圣怒不測,閣臣疏救而各官降雜職。
蒙臣疏救而各官為民。
震疊之下,掖垣逡巡申救,公疏輪次,屬刑科都侯廷佩,乃氣沮色變,廢然避也。
公毅然首列,率同官抗疏入寧。
不知嚴譴在前,竄逐在后,固不忍青瑣吞聲,朝堂黯色,以默為容已耳。
既而降調家食,二十六載未曾只字。
長安即政府李公廷機、葉公向高同年最昵,并絕竿牘,則他人可知矣。
丙午,從茶陵州判量移賀縣。
至庚申恩詔起廢,始以南儀部賜環(huán),隨轉光祿少歷,升添注太仆少、右通政、太仆寺卿,管少卿事,添注太常寺卿,簡大理寺卿,所任各能其官。
其在囧貳,恤馬戶,革常例,馬政賴之以脩。
值玉田兵變,叱馭而入,面諭解散,布告朝廷威德,眾皆投戈,謂非素望精誠,何以猝然得此于亂卒也?
其在囧,正奉敕總理京邊馬政,年終命迫,一月之內,簡乘三萬馀騎,合武弁而殿最之,無不克當,非識力警練而能之乎?
其在廷尉,舊詳堆積如山,約屬分理,弊絕風清,不忍囹圄多一日之冤,因使案牘,洗數年之滯。
諸所條陳,如蘇牽累、省繁文、酌參駁,與夫約民、約官十六款,俱已奉旨舉行。
使公而久于其位,明刑平法,蓋庶幾矣。
時雖珰禍未起,然票儗中留攬權授指,其端已露。
公六疏乞休,所謂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者與!
又以忠諫老成,眷孚者素,遂晉戶部左侍郎,予告,仍俞尚書李宗延等之請,敕將當日抗疏事情宣付史館,特賜馳驛,有司優(yōu)禮,真異數也。
南旋不一月,而魏、崔炎騰,縉紳禍及,知交貽書,明哲相慶,而公若惄然有大不安者。
丁卯以前,聞朝端有一舉動,未嘗不當食廢箸,及龍飛乾奮,而后喜可知也。
蓋其忠愛性成,喜慍不見,古稱知有其國而不知有其身者,于公信之。
前后立朝,未嘗依一門戶。
今天下南北東西,惟粵東仕路最清,于公可槩見矣。
居鄉(xiāng),凡桑梓利病,始終不遺馀力。
諸所興草,如爭監(jiān)稅,釋疲役,倡建鳳凰臺、三元塔,修玉簡塔,筑銃城于???,浚三利溪,修龍頭、東集等橋,使形勢增,門戶固,舟楫便利,不為小補。
復倡修文廟賢祠,捐貲贖浮屠田百畝,為諸生科試卷資,此利之在一郡者。
又如筑許隴堤橋,建文昌閣,創(chuàng)龍溪會館,減龍溪里役十分之四,其作興人文,便益居戶,此利之在一鄉(xiāng)者。
至于下士恤民,隱惡揚善,雖至年爵已隆,村氓賤隸,未曾不和顏相待。
人之為所接者,如坐春風中,祥藹披拂。
潮之眾,自貴及賤,老及幼,未有不樂道林司農者,此人人所同然也。
間有匪類自棄,亦終為公所容,而其人不及知。
又或濟危扶傾,趍人之事,而人又不及知。
然則公之見知于人者,猶其大槩矣。
若夫孝友,天篤踰六丁艱,孺慕不衰,撫弟昆老幼如一日。
和氣所鐘,膝下振振,至四十馀人。
享壽八十,考終而逝。
以當道題請,蒙恩祭葬,而郡邑紳庶奔哭幾前者,至庭不容拜。
亦可以見三代之直道猶存,而上天之報施仁人不為無意矣。
余歷覽邑中諸先達,惟中離薛子在朝在野,氣節(jié)風度,于公今昔一揆。
然每以中離坎于仕,不獲竟厥施為恨。
今而得盡睹之于司農,何快如之!
又惟古所稱社稷臣以安社稷為悅,及夫鄉(xiāng)先生生有功德于民,沒可祀于社者,非此不足以擬公,非公又誰足以當此耶?
公勤于著述,又喜吟詠,所著有賜閒草、賜還草、賜傳草、城南書莊草、掖垣疏草行世。
學者多宗之。
嗣后朝廷追念殷切,特贈三代尚書,謚忠宣。
公論殆久而彌彰云。
贊曰:五嶺之南,百粵之東。
卓生偉人,林左司農。
謙卑以牧,允出自中。
直大而方,即賦乃躬。
脩髯廣額,曰貌有颙。
我聞在昔,溫厲安恭。
求諸今日,庶乎見公。
揆茲素履,表厥遺豐。
兩仕為令,樂只何融?
四垣既歷,正色何恭?
廿載家食,敦睦何雍?
形雖三變,道本無窮。
潛見飛躍,公其猶龍。
六卿晚陟,寅協(xié)載同。
帝嘉乃德,老成直忠。
歸真反樸,急流維風。
云胡能此,至至終終。
嗚乎!
太山云出,天下雨濛。
朝既嘉賴,鄉(xiāng)復被蒙。
休休儀表,烱烱德容。
儀寫人目,德留人衷。
衣裳我覯,佩玉其瑢。
贊以贊德,匪像是供。
興歌赤舄,徒仰烏弓。
永言法則,世也其宗。
維基
林熙春,字志和,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民籍。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十七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進士。官至戶部侍郎,贈尚書,謚忠宜。

人物簡介

維基
武之望(1552年—1629年 ),字叔卿,號陽紆 ,陜西臨潼人,醫(yī)學家,同進士出身。
萬歷十六年(1588年)中戊子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
次年聯(lián)捷己丑科進士,曾任霍丘、江都知縣,擢吏部考功司主事,調文選司等職,以忤當路,改南京兵曹,歸里閉門講學,遠近爭師事之。
后官山東副使,備兵海蓋,調永平,臺頭營缺餉,兵噪城下,僉議藉府縣別貯給之,之望持不可,曰:萬一別營效尤,又何以應?
自臨城以溫言慰散。
萬歷四十三年六月升南京通政司右參議,四十六年八月升南太常寺少卿,十二月改南太仆寺少卿,四十七年升南太常寺少卿,五月以疾乞休歸。
天啟二年(1622年)起調北太常寺少卿,三年四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九月升太常寺卿,四年三月出任右副都御史、巡撫登萊。
彈劾總兵毛文龍之驕,有登撫可裁一疏。
吏部尚書李宗延等言登撫武之望與鎮(zhèn)臣毛文龍形跡既已稍分,精神終難強合,武之望調南京別衙門用。
五年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六年八月以疾乞休歸。
晚年在崇禎初以兵部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士卒缺餉謀作亂,乃廉治其魁,一軍肅然。
不久卒于官。

人物簡介

維基
費必興(1553年—?
),字應祥,號海門,河南汝寧府崇府群牧所籍,直隸海門縣人。
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河南鄉(xiāng)試六十五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七十一名,登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進士。
刑部觀政,授中書舍人,擢南京禮科給事中,同御史李宗延、李本固諫請冊立東宮,削籍歸。
居家二十余年。
光宗立,召其復官,已卒。
贈光祿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遂安人,字震卿,號明齋。毛一鷺弟。萬歷十七年進士。授漢陽府推官,有政聲。潞王府官校一向橫肆鄉(xiāng)里,一公至后斂戢不敢犯。官至工科給事中,諫止營作,驗收琉璃廠,皆侃侃無諱。上疏力爭國本,罷歸,里居二十年,杜門著述。光宗立,起為南京光祿少卿。一鷺為魏忠賢黨,一公輯歷代宦官事跡,為《歷代內侍考》,以寓勸戒之意。
維基
毛一公,字震卿,號明齋,浙江遂安縣人。
萬歷十三年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
授漢陽府推官,有政聲,二十三年行取,授工科給事中。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炤、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其馀停俸一年。
泰昌元年(1620年),起為尚寶司丞,天啟元年(1621年)五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六
際明,字匯甫,嘉善人。萬歷己丑進士,官廣西巡按。
維基
顧際明,字良甫,號海旸,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
進士出身。
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二甲進士,性至孝,文章風概擅一時。
入庶常,改云南道御史,有暮夜求援者,正色卻之。
疏指楊應龍必叛,果如其言。
二十三年(1595年)以爭國本遭譴,與御史李宗延、袁可立等數人俱被革職,時稱真御史。
天啟元年(1621)起光祿寺丞,升少卿,遷太仆少卿,引疾歸,置義田六百畝,贍宗族婚葬,供祠墓祭祀,人比之范文正。

人物簡介

維基
伍文煥(1562年—?
),字在中,號象明,四川敘州府富順縣民籍宜賓縣人。
由學生中式乙酉四川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萬歷十四年丙戌科會試二百九十八名,第三甲第二百四十七名進士。
兵部觀政,官南京給事中。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昭、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其馀停俸一年。
金世俊 朝代: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金世?。?6世紀—17世紀),字孟章,浙江義烏縣(今義烏市)人,軍籍,明朝及南明政治人物。
金世俊是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的舉人,到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進士,獲授中書舍人,負責出使封藩,但不接受饋贈,歷任驗封主事、員外郎和郎中,因父母去世辭官。
服喪結束后轉任稽勛和考功,進行改革;不久再轉任文選,因為魏忠賢勢力逼于請假回家。
其后起用為太常少卿,于倪文煥彈劾李宗延期間遭誣蔑為左光斗與魏忠賢部屬被免職。
崇禎帝即位,得起用為大理卿,再擢升為工部右侍郎和左侍郎。
宦官張彝憲總理戶、工兩部,金世俊打算辭官但不被允許;德陵完成后署任尚書,崇禎帝在屏風寫下天下三大清官的名字,第一位就是他。
很快他不順從張彝憲致仕,后來學有所成,因為被計劃復秩行賄被揭發(fā),逮捕免官。
隆武帝繼位,徵召為戶部尚書,管理金華糧餉。
國亡后不出仕到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鄒廷彥(1568年—1627年),字念劬,四川省重慶府巴縣人。
萬歷二十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名進士。
授仕至戶科給事中。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昭、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其馀停俸一年。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胤華(1593年10月13日),字元鎮(zhèn),別號瓠庵,河南汝寧府汝陽縣民籍,癸巳年九月二十日生。
萬歷壬子鄉(xiāng)試四十四名,會試一百二十八名,廷試三甲一百九十二名。
戶部觀政。
曾祖李資。
祖李武,封知縣。
李宗延,丙戌進士,浙江道御史。
前母張氏,贈孺人。
母黃氏,封孺人。
弟胤岱。
娶劉氏。
萬歷丙辰進士,天啟二年繇知縣行取,回避,升任禮部祠祭司主事,升儀制司員外郎,督學山東,未蒞任而卒。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