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長孫平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草際輕蛙旅發(fā)聲,較量花信逐時更。
采芝一歲惟三秀,聽樂千回無六莖。
春晝?nèi)谌跀屨碛溃叭}脈入廚清。
白頭心跡還詩語,不獨啼鶯念友生。
處均(己巳) 明 · 李珥
七言絕句
青瑣空馀夢里蹤,海山無事不從容。
禪窗雪夜疏鐘歇,萬木蕭蕭月影中。
君。權(quán)氏。系出安東。家在江陵。諱和。字?;?。生于正德戊寅。以嘉靖己亥。作贅于同鄉(xiāng)申氏。申氏。平山望也。室人是珥外祖考進士諱命和女也。珥年四歲。猶記其時事。辛丑。珥隨親入漢中。戊申。歸覲外祖妣李氏。則君已克家。內(nèi)外完美。喜賓客。設酒食無虛日。厥后。珥往來不輟。以君宏麗其舍。平臨迥。野可以蕩煩。故夜宿所寓。晝必詣君舍。鄉(xiāng)人屢大會。君不惜其費以為樂。隆慶己巳冬。珥喪外祖妣。庚午。服畢。與君別于大關嶺下。壬申。君以事來京。珥會君于陽德坊。胥嘆后期之難。萬歷癸酉春。君游楓岳山。道中疾作。徂夏竟不救。享年五十六。珥聞訃。陪仲氏哭于坡山花石亭。君少業(yè)文。一中鄉(xiāng)舉。既壯去之。試補習讀官。又棄之。為人嚴直。徑情而行。發(fā)言處事。無卑屈態(tài)。聞善士之名。則必起歆慕。是可取也。君曾祖考諱綸。觀察使。祖考諱悚。參奉。所后考諱璲。忠順衛(wèi)。妣。某邑某氏。所生考諱璉。進士。以文名世。妣安城李氏。生員諱碩珍之女也。申氏先君逝。卜葬于助山。今十八年。就而同域焉。有一男五女。男曰處均。學儒。女長適沈添壽。次適樸爰。次適奉教崔云溥。次適進士崔承安。季女未歸。內(nèi)外孫皆幼。云溥妻在京。聞君疾革。沐浴斷指禱天。尤使人悲也。銘曰。
頎其形,勁其中。
豈云無藝,不試以終。
郁郁兮助山,是君之幽宮。
河南澤原及,河北旱偏仍。
以此切宵晝,如何救億蒸。
茲稱盈尺渥,可以晚田興(豫省河北三府春夏以來得雨總未深透惟冀此時得有甘膏大田可以播種齊全邇?nèi)諏耀@陣雨見云勢徂南冀幸河北三府同時均被即令傳旨詢問茲據(jù)畢沅奏河北等處于初七日未中間大霈甘霖入夜益加綿密初八日又復竟日優(yōu)施淋漓酣暢沾被俱已盈尺飛查附近之湯陰淇縣汲縣等處均各一律深透不特已種田禾蔥郁可觀即未種之區(qū)俱得布種晚谷糜粟豆黍及一切雜糧其有貧乏農(nóng)民亦即遵旨借給籽種目下方交初伏尚可無誤田功覽奏不禁以手加額深為慶幸)。
壤接直三府,優(yōu)膏詢被曾。
⑴ 直隸南三府與豫省河北三府境地相接自必同時沾透今豫省已經(jīng)奏到而直隸較近轉(zhuǎn)未據(jù)奏報亦即馳詢令其速奏以慰廑注
永安湃圍場作(乾隆壬寅)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崖口入臨獵場首,東西胥號永安便(東伊遜崖口內(nèi)首圍為永安莽喀西伊瑪圖內(nèi)首圍為此永安湃圍場內(nèi)地多仍蒙古名惟此二處則國語永安謂沙莽喀謂岡湃謂處均皇祖所賜名而以漢字書永安亦恊獵場吉語也)
詔謀家法廑禹跡,式狝塞疆非舜田。
詠或群燕天子日,所無逸勵古稀年。
圍中鹿少才見一,一箭中之勝獲千。
⑴ 今日圍場多麀祗一鹿偶一箭中之蒙古王公札薩克見者無不歡忭自庚辰臂病久弗步射木蘭藉馬力尚可馬射今年逾古稀挽強亦不如前即自亦不知其何以中蓋由自幼學習資深耳
降旨免江省積欠詩以志事(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三年積欠逾百萬,重矣民艱憐不遑。
豈是正供逋有意,都緣借項迫無償(江省未完積欠各屬如江寧之淮徐等處安徽之廬鳳潁泗等處均因災歉之馀致未完地丁漕項民借籽種口糧等項為數(shù)較多蘇州藩司所屬多獲有收是以積欠較少)
追呼忍更施窮巷,蠲逭因教副省方。
雨雪早聞春澤好,同民樂實沐穹蒼。
⑴ 自庚子南巡蠲免江省積欠后甫越三年茲入疆伊始周咨民隱江寧藩司所屬又有未完地丁漕項等銀三十六萬七千五百兩零民借籽種等銀十五萬一千九百兩零米麥豆十八萬九千七百石零蘇州藩司所屬未完地丁漕項銀四萬五百兩零民借籽種銀一千二百兩零米豆三萬八千九百石零安徽藩司所屬未完地丁等銀三十七萬三千二百兩零民借籽種銀六萬一千九百兩零漕項銀八萬三千一百六十兩零米麥豆六萬五千七百石零合計銀米共一百三十馀萬并降旨蠲免
⑵ 據(jù)薩載閔鶚元奏江寧蘇州徐州等處于正月初九初十十一等日得雪自七八寸至盈尺不等又據(jù)毓奇李奉翰等奏清河桃源等處于正月廿六七日得雨五六寸春膏優(yōu)渥麥收可慶豐稔
順義縣行宮疊壬寅舊作韻(乾隆乙巳)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背指湯泉啟蹕車,行行翠巘漸為賒。
遍耕禾黍未出土,深潤麥麰爭發(fā)芽。
頻悉畿東雨尤渥(劉峨奏二月廿九三月初二等日畿東通州薊州寧河遵化等處均得雨三五寸不等透雪后益以雨澤尤為優(yōu)渥),獨廑河北澤仍差。
而今無事幸四海,惟吁有年樂萬家。
⑴ 今年二月初七八日之雪為北方稀有之優(yōu)澤不但麥苗滋潤發(fā)生而眾民亦遍種大田實從來所未有欣慰之馀益深欽懼
⑵ 畢沅等奏豫省迤南之汝寧南陽陳州等處亦稟報于二月廿四日得雨二三四寸不等惟河北之衛(wèi)輝各屬日來仍未得沾渥澤
河南巡撫畢沅奏報得雨詩以志慰(乾隆丙午)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豫省昨年旱甚齊,今春豫雨勝齊兮。
麥登場后逢大霈(據(jù)畢沅奏豫省二麥成熟刈穫將竣茲于五月十九日晚甘霖大霈竟夜滂沱入土透足且雨意未止沾被甚為廣遠現(xiàn)在大田長發(fā)之際早谷高梁棉花根苗旺盛滋液充盈下隰高原豐腴彌望其麥田收穫后更得及旱翻犁播種晚禾蕎豆雜糧即河北稍歉之汲縣一帶亦可催令補種秋稼以待西成日來新麥上市糧價驟見平減閭巷歡騰又稱據(jù)藩司江蘭赴工查勘經(jīng)過歸德開封所屬之睢州蘭陽及中牟等處均報同日得雨四五寸不等覽奏為之稍慰),田甫穫欣重起犁。
額手窮民庶蘇息,慰心佳信未遲稽。
殷勤兩省(謂山東河南)稍紓望,淮北依然封劄徯。
⑴ 淮南一帶幸雨旸時若惟淮北邳宿各處稍覺望雨昨已降旨馳詢該督撫等佇望封章速至
隔日奏來清與黃,一時并漲勢雄強。
清侵南岸已難禦,黃漫北堤又莫防。
原在意中非吏懈(此事朕于春間即早慮及蓋盈虛消長之理實在意中連年黃強清弱知清水必有旺盛之時屢經(jīng)先事訓諭李奉翰等于高家堰一帶堤工加意修防熟籌妥辦該督等亦尚能凜遵朕諭將束清禦黃各壩展寬又將山盱五滾壩次第啟放使得暢流分泄柰清水黃水及運中河之水同時并漲又值疾風暴雨人力難施搶護不及非去歲貽誤可比此次實不忍治伊等之罪所有李奉翰奏請交部治罪李世杰書麟請嚴加議處并疏防各員弁另行參奏之處均予寬免),惟申恩沛救民殃。
何辜淮土蘇旋困,曰惕曰慚兩不遑。
⑴ 七月十一日據(jù)李世杰等奏初三四日大雨滂沱清水黃水及運中河之水同時并漲山安黃河北岸李家莊及湯家莊二處先后漫塌堤工五十馀丈及八十馀丈不等清江迤上北岸之二井縷堤淮關迤下南岸之周家莊縷堤亦均于初四日漫溢過水各塌寬十六七丈又將清江南岸千根旗桿迤下之五孔橋堤工漫缺水從玉帶河旁溢以致清江一帶被淹等語
⑵ 李奉翰等寬免處分惟當公同熟籌一面先將漫口兩堤頭盤鑲裹護不令塌寬一面?zhèn)淞馅s??堵筑以期要工速蕆仍諭令該督等設法籌辦尾幫漕船俾得尅期渡黃迅速遄行至淮安各屬上年被旱本重今又秋禾被淹小民生計更加拮據(jù)諭令該督等即派員分勘酌給口糧盡力撫恤災黎毋使一夫失所
⑶ 此次清江漫水幸在白畫不致?lián)p傷人口又高堰堤工得保平穩(wěn)實先事預防之效惟淮屬上年被旱后今歲甫得麥收接濟旋被水災深堪憫惻惟敕地方大吏極力撫恤益深兢惕宵盰不遑耳
大同宣化界相連,此旱因之彼亦延。
北歉南收猶稍濟,西于東甚更遭邅
施恩自有經(jīng)常例,加賑應教愷澤宣(宣化大同二府屬旱災雖已諭令分別賑濟第念今春正賑已畢青黃不接貧民猶慮艱食因再加恩將宣化府屬被災七分以上之保安宣化等七州縣大同府屬被災七八九分之豐鎮(zhèn)廳渾源州等九廳州縣極次貧民俱加賑一月其兩府屬六分災以下及勘不成災地畝并被霜較早收成歉薄之處均酌借口糧籽種所有新舊應徵地糧倉谷緩至本年秋后徵收以紓民力俾愷澤均沾不致失所)
本折施當較先后,撫臣顛倒自招愆
⑴ 上年宣化所屬一帶春夏雨澤稀少播種不及農(nóng)民失望節(jié)經(jīng)降旨申諭督臣實力撫恤幸口以內(nèi)近畿各府有收秋后運米出口者陸續(xù)不絕尚資接濟
⑵ 宣化與山西大同毗連去夏同被旱災而大同左近地處關外胥非有收無所資借流通較之宣化各屬更為拮據(jù)
⑶ 定例賑濟本色折色兼放然施之自有先后次第如初賑之時市集尚有糧食可糴當先本折兼給至二賑三賑為日已長時值隆冬市糧益貴民食更艱則當專放本色始于災民有濟乃去冬明興辦理大同賑務先放本色后給折色實屬顛倒屢經(jīng)降旨申飭而明興因業(yè)已支放飾詞巧避欲蓋彌彰因交部議處以為不實心經(jīng)理民事者戒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