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吳融

相關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31 【介紹】: 唐河南人,字微之。歷舉明經、書判拔萃、才識兼茂明于體用諸科,憲宗元和初拜左拾遺。論事為執(zhí)政者所忌,出為河南尉,復遷監(jiān)察御史。與內官爭廳,貶江陵士曹參軍。元和末召拜膳部員外郎。穆宗長慶中,荊南監(jiān)軍宦官崔潭峻進其歌詞于帝,擢知制誥,進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裴度彈劾而罷相,出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文宗大和中,官武昌節(jié)度使,卒。稹詩風平易,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號“元和體”。宮中呼為“元才子”。在越州與竇鞏唱和,號“蘭亭絕唱”。所作傳奇《會真記》為后來《西廂記》所本。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9—831 字微之,別字威明,排行九,洛陽(今屬河南)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八歲喪父,受異母兄排擠,隨生母鄭氏遠赴鳳翔,依倚舅族。貞元九年(793)以明經擢第。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元稹受知于宰相裴垍,任監(jiān)察御史,勇于彈劾,得罪宦官權貴,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自裴垍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轉而依附宦官崔潭峻。元和十四年,回朝任膳部員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充翰林學士承旨。長慶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三月,為李逢吉所傾,出為同州刺史,歷浙東觀察使、尚書左丞、武昌軍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其生平見白居易所撰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及今人卞孝萱所著《元稹年譜》。元稹為著名之傳奇作家和詩人。其詩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元稹詩歌創(chuàng)作中,樂府詩占重要地位。素推崇杜甫之創(chuàng)作,繼承其“即事名篇”之精神,與李紳、白居易等一同創(chuàng)作新樂府。其后,又與劉猛、李馀一同創(chuàng)作“雖用古題,全無古義”、“頗同古義,全創(chuàng)新詞”之古樂府。在元稹詩中,艷體詩與悼亡詩最具特色。前者大多是追念少時情人之作,后者則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在詩歌形式方面,“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始盛于元、白,皮、陸”(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元稹與李紳合撰《鶯鶯傳》及《歌》,是貞元、元和間新興之傳奇體裁(參閱今人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一章)。評者認為:“中唐詩以韓、孟,元、白為最。韓、孟尚奇警,務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此元、白較勝于韓、孟?!?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元稹詩文合集,名《元氏長慶集》,《四部叢刊》本及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鈔本較通行,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本《元稹集》較完備。注本有今人楊軍《元稹集編年箋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為28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10首,斷句53。
唐詩匯評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以明經登第,十八年,舉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復登制舉甲科,授左拾遺,貶河南尉。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使東川,又分司東臺,以執(zhí)法不回觸怒權貴,貶江陵士曹參軍。九年,移唐鄧從事,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十四年,征為膳部員外郎,累遷祠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長慶二年二月,拜相,六月,出為同州刺史。次年,授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入為尚書左丞,尋出為武昌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稹與白居易為至交,同倡新樂府,唱和極多,世稱“元白”,詩稱“元白體”。有《元氏長慶集》一百卷,又《小集》十卷,均佚。宋人輯有《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十八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元?。?79~831) 唐代詩人、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少時即有才名,貞元十九年(803)以明經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曾任江陵府士曹參軍、翰林承旨學士等職,官至宰相(同平章事)。卒于江夏(武昌)武昌軍節(jié)度使任所,追贈尚書右仆射。與摯友白居易共倡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有《元氏長慶集》。曾數次在黃鶴樓宴游,其副手竇鞏詩云:“時奉登樓宴,閑休上水船?!被矢γ丁对∨膈幍苗R》云:“丞相元稹之鎮(zhèn)江夏也,嘗秋夕登黃鶴樓?!薄?a target='_blank'>太平廣記》中亦載有元稹在黃鶴樓“烹鯉得鏡”的軼事。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稹字微之。河南人。擢明經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元年舉制科。對策第一。拜左拾遺。穆宗朝擢祠部郎中知制誥。入翰林為承旨學士。長慶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貶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太和四年拜武昌節(jié)度使。卒年五十三。贈右仆射。

作品評論

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銘》
(?。┯裙ぴ?,在翰林時,穆宗前后索詩數百篇,命左右諷詠,宮中呼為“元才子”,自六宮兩都八方至南蠻東夷國,皆寫傳之。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下珠玉。
顧陶《唐詩類選沿序》
若元相國稹、白尚書居易,擅名一時,天下稱為“元白”、學者翕然,號“元和詩”。
杜牧《唐故平盧軍節(jié)度巡官隴西李府君墓志銘》
述李戡語:自元和己來,有元、白詩者,纖艷不逞,非莊士雅人,多為其所破壞。流于民間,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語,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無位,不得用法以治之。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胧胰耍簭堨铩⒀蚴恐@、元稹。
黃滔《答陳磻隱論詩書》
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滄溟無際,平岳干天,
韋轂《才調集序》
暇日因閱李、杜集,元、白詩,其間天海混茫,風流挺特。
《舊唐書?元稹傳》
稹聰警絕人,年少有才名,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tài)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
蘇軾《祭柳子玉文》
元輕白俗。
謝邁《書元稹遺事》
稹與白居易同時,俱以詩名天下,然多纖艷無實之語,其不足論明矣。
歲寒堂詩話
元、內、張籍詩,皆自陶、阮中出,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本不應格卑。
但其詞傷于太煩,其意傷于太盡,遂成冗長皂陋爾。
比之吳融、韓偓俳優(yōu)之詞,號為格卑,則有間矣。
若收斂其詞,而少加含蓄,其意味豈復可及也!
《臞翁詩評》
元微之如李龜年說天寶遺事,貌悴而神不傷。
詩林廣記
高秀實云:元微之詩,艷麗而有骨。
后村詩話
元、白皆唐大詩人。余觀古作者必以艱深文淺近,必以尖新革塵腐,二公獨不然。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排比鋪張?zhí)匾煌?,藩籬如此亦區(qū)區(qū)。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賦玞。
唐才子傳
稹詩變體,往往宮中東色皆誦之,呼為才子。然綴屬雖廣,樂府專其警策也。
詩譜
白詩祖樂府,務欲為風俗之用。元與白同志。白意古詞俗,元詞古意俗。
詩鏡總論
元、白潦倒成家,意必盡言,言必盡興,然其力足以達之。微之多深著色,樂天多淺著趣;趣近自然,而色亦非貌取也??偨越蹈駷椤7惨庥浣?,體欲其輕,色欲其妍,聲欲其脆:此數者,格之所由降也。元、白偷快意,則縱肆為之矣。
唐詩歸
鐘云:元、白淺俚處,皆不足為病,正惡其太直耳。詩貴言其所欲言,非直之謂也;直則不必為詩矣。又二人酬唱,似惟恐一語或異,是其大病。所謂同調,亦不在語語同也。
唐音癸簽
唐七言歌行……太白、少陵,化而大矣,能事畢矣。降時錢、劉,神情未遠,氣骨頓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馀,步驟不足。
唐音癸簽
元微之以杜之鋪陳終始,排比故實,大或千言,小猶數百,為非李所及。白樂天亦云:杜詩貫穿古今,診縷格律,盡善盡美,過于李。二公蓋專以排律及五言大篇定李、杜優(yōu)劣,不知杜句律之高,自在才具兼該,筆力變化,亦不專在排比鋪陳,貫穿診縷也。深于杜者,要自得之。
《詩源辨體》
元微之少年與白樂天角靡騁博,故稱“元白”,然元實不如白。白五言古入錄者,雖長篇而體自勻稱,意白聯絡;元體多冗漫,意多散緩,而語更輕率,可采者不能十一?!手⒅痉菢诽靸壎?/blockquote>
《詩源辨體》
東坡言“元輕白俗”,昔人謂為定論。嘗讀微之《連昌宮詞》及七言律一二入選者,聲氣似勝,烏得為輕?既而讀其集,惟五言排律長篇及窄韻者稍工,馀不免太輕率耳。
《詩源辨體》
元不如白,乃是功有疏密,非才有大小也,觀張文潛淪樂天,及微之《酬樂天詩序》,便可知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元白,實又一大變。兩人雖并稱,亦各有不同。選語之工,白不如元;波瀾之闊,元不如白。白蒼莽中間存古調,元精工處亦雜新聲。既由風氣轉移,亦自材質有限。
《唐音審體》
元、白號稱大家,皆以長篇擅勝,其于七肓八句,竟似無意求工。
《唐音審體》
元相用筆專以段落曲折見奇,亦前古所未有。其大篇多冗長,《才調集》所載多靡艷。
《唐音審體》
元相詩以風致宕逸自喜,世因有“元輕”之目……元白絕唱,樂府歌行第一,長韻律詩次之,七言四韻又其次也。
香祖筆記
李長吉詩云:“骨重神寒天廟器?!薄肮琴p神寒”四字,可喻詩品?!?、白正坐少此四字,故其品不貴。
原詩
元稹作意勝于白,不及內舂容暇豫。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終非庸近可擬。二人同時得盛名,必有其實,俱未可輕議也。
《唐詩別裁》
白樂天同對策,同倡和,詩稱“元白體”,其實遠不逮白。白修直中皆雅音,元意拙語纖,又流于澀。東坡品為“元輕白俗”,非定論了。
一瓢詩話
元、白詩,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風人之能事也。至于屬對精警,使事嚴切,章法變化,條理井然,其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杜浣花之后不可多得者也。蓋因元和、長慶間,與開元、天寶時,詩之運會,又當一變,故知之者少。而其即用現前俚語,如“矮張”、“短李”之類,斷不可學。
隨園詩話
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豎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石洲詩話
張、王已不規(guī)規(guī)于格律聲音之似古矣,至元、白乃又伸縮柚換,至于不可思議,一層之外,又有一層,古人必無依樣臨摹以為近者也。
石洲詩話
詩至元、白,針線鉤貫,無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盡耳。
《讀雪山房唐詩鈔?七律凡例》
元微之太近甜俗,一篇而外,不可強登也。
三唐詩品
其源與香山同出一科,而氣格就衰,神情又減,《遣興》諸章,情然苕秀,知非刻意之作;惟其璆然天籟,乃偶得之?!督耆龎簟?,則潘岳悼亡,江淹清減,情至文生,古今一致,《曲江》百韻,與樂天諷喻同規(guī)?!哆B昌》一篇,足媲華清《長恨》。
《元白詩箋證稿》
微之自編詩集,以悼亡詩與艷情分歸兩類……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情感,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可多見,而影響于后來之文學者尤臣。
《元白詩箋證稿》
讀微之打題樂府,殊覺其旨趣豐富,文采艷發(fā),似勝于其新題樂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81 【介紹】: 唐長洲人,字魯望,號江湖散人、天隨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隱松江甫里,多所論撰,講論不倦。與皮日休齊名,時稱皮陸。有《甫里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81? 字魯望,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舉進士,不第。隱居松江甫里,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里先生。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諫議大夫出為蘇州刺史,陸以所業(yè)謁崔,得識皮日休,相與唱和。后自編其唱和詩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張摶為湖、蘇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879)春臥病笠澤(松江之別名),隱居著書,自編其詩文為《笠澤叢書》。約于中和初(881)疾卒。生平見《新唐書》本傳。其詩近體受溫李影響,皮日休云:“近代稱溫飛卿、李義山為之最,俾生參之,未知其孰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古體則多承韓愈一路,以鋪張奇崛為主。沈德潛則以為其唱和詩“另開僻澀一體”(《唐詩別裁集》卷四)。南宋葉茵嘗合《笠澤叢書》、《松陵集》編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見者有《四部叢刊》本20卷。《全唐詩》存詩1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10。
唐詩匯評
陸龜蒙(?-約881),字魯望,自號甫里先生、天隨子、江湖散人,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幼聰穎,善屬文,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不第。從湖、蘇二州刺史張搏游,引為從事。后隱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后以高士召,不至。與李蔚、盧攜交厚,二人為相,召拜左拾遺,詔下,已卒。有《笠澤叢書》三卷、與皮日休唱和詩《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詩編》十卷、《賦》六卷,己佚。宋人輯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十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
龜蒙字魯望。蘇州人。舉進士一不中。從湖州刺史張搏游。為湖蘇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國。召拜左拾遺。詔下日卒。光化中。韋莊表贈右補闕。

作品評論

皮日休《松陵集序》
有進士陸龜蒙字魯望者,以其業(yè)見造凡數編。其才之變,真天地之氣也。近代稱溫飛卿、李義山為之最,俾生參之,未知其孰為之后先也。
陸龜蒙《甫里先生傳》
少攻歌詩,欲與造物者爭柄,遇事輒變化,不一其體裁。始則凌轢波濤,穿穴險固,四鎖怪異,破碎陣敵,卒造平淡而后已。
唐摭言
陸龜蒙,字魯望,三關人也。
幼而聰悟,文學之外,尤善談笑,常體江、謝賦事,名振江左。
居于姑蘇,藏書萬馀卷,詩篇清麗,與皮日休為唱和之友。
……吳子華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風吹海,海波滄漣;涵為子文,無隅無邊。
長松倚雪,枯枝半折,挺為子文,直上巔絕。
風下霜時,寒鐘自聲,發(fā)為子文,鏗鏘杳清。
武陵深闃,川長晝白,間為子文,渺芒岑寂。
豕突鯨狂,其來莫當;云沈鳥沒,其去倏忽。
膩若凝脂,軟于無骨。
霏漠漠,澹涓涓,春冶,秋鮮妍。
觸即碎,潭下月;拭不滅,玉上煙?!?div id="nl7xvt2" class='inline' id='people_21017_5_10_comment'>
詩林廣記
冷齋序《魯訔注杜工部詩》云:“陸龜蒙得杜詩之贍博,尚軒然自號一家,嚇世喧俗。”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萬古幽人在澗阿,百年孤憤竟如何?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較幾多。
唐音癸簽
陸魯望江湖自放,詩興宜饒,而墨彩反復黯鈍者,當由多學為累,苦欲以賦料入詩耳。陶潛詩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識字多,吮毫彌拙矣。參三隱君得失,可證林吟功。
《詩源辨體》
陸龜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韻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選僅得一二可觀,其他多怪惡奇丑矣。
《唐詩品匯刪?七言律》
陸龜蒙另具清逸之慨,開宋人通衢也。
《唐詩別裁》
龜蒙與皮日休倡和,另開僻澀一體,不能多采。
《貞一齋詩說》
七言律古今所尚……陸魯望自出變態(tài),覺蒼翠逼人。
《唐詩箋注》
魯望詩最多,時有佳句,而率筆亦甚,晚唐習氣如此。
《唐七律雋》
魯望行芳品潔,為吾邑詩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膾炙之句,但蕪音累氣亦所不免,實開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頗嚴,不敢阿所好也。
養(yǎng)一齋詩話
陸魯望古風律體,不散漫則湊帖,佳詩甚寥寥;每覽其詩,倉卒惟恐不盡。然有二絕句可喜,皮襲美不能為也。“陵陽佳地昔年游,謝朓青山李白樓。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薄扒覍⒔z?系蘭舟,醉下煙汀減去愁。江上有樓君莫上,落花隨水正東流?!薄八靥f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住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而人以皮、陸為晚唐高手,且謂皮、陸為唱和勁敵。
《通齋詩話》
陸甫里之風致,似較襲美為優(yōu)。五言如“分野墾多蹇、連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踴,萬騎可橫行”、“硯拔萍根洗,舟沖蓼穗撐”、“短床編翠竹,低幾憑紅檉”……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遠岫窗中掛缽囊”、“庭前有蝶爭煙蕊,簾外無人報水筒”、“繁弦似玉紛紛碎,佳使如鴻一一驚”、“登山凡著幾綱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諸聯,澹冶之間,仍寓沖融之態(tài),不似襲美一味幽奇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韓退之,極力馳騁,排比為多,精意為文,時發(fā)深抱,然如祜樹生秋,已無風采。夫其散漫漁樵,流連酒茗,天情自朗,故發(fā)語猶超?!段甯琛?、《二遺》,獨深寄托,開后來之體。《自遣》二十詠,雅懷深致,妙有遺音。
《詩學淵源》
(龜蒙)詩與襲美同體,而琢削過之,蓋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體或似溫、李,而清麗則遜前人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2—912 【介紹】: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喙?jié)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夸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比撕舻玫脕砗蜕?。有《禪月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隱,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
7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學,后漫游江西、吳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寧元年(894)往錢塘謁錢镠,受禮遇。
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復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冬潛逃南岳隱居。
三年入蜀,為王建所重,賜號禪月大師,特建龍華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見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
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后廣交詩友,與當代名詩人陳陶、方干、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書善畫。
吳融稱:“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
”(《西岳集序》)孫光憲稱其詩“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
今存《禪月集》25卷。
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7首、斷句6,補題1首。
唐詩匯評
貫休(832-913),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
俗姓姜,字德隱。
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
與鄰院童子處默于習經之馀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成。
咸通中,于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
數年后,親登講筵。
后返婺州。
乾寧初、謁浙東錢镠。
西游江陵,初為成汭所禮,居龍興寺,后被譖,流放黔州。
遂入蜀,王建甚禮遇之,呼為“得得來和尚”,賜號禪月大師,卒。
休善畫,師閻立本,又工草書,世稱“姜體”。
集初名《西岳集》,吳融為序;休卒后,弟子曇域集其詩丈為《禪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詩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
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全唐詩補逸
貫休,俗姓姜氏,字德隱,蘭溪人。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婺州蘭溪人。七歲投本邑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乾寧初獻詩吳越武肅王。復北謁荊帥成汭。后忤汭。黜出黔中。再游荊南。高季昌館之龍興寺。天復中入成都。王建留住東禪院。署號禪月大師。尋建龍華道場。令居之。累加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供奉經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元逸大師守兩川僧箓大師賜紫大沙門。梁乾化二年卒。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隱。
金華蘭溪姜氏子。
七歲。
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圓貞禪師。
為童侍。
日能誦法華經。
千言不啻。
所居與處嘿鄰。
而同時薙染。
故襟誼視他尤密。
每隔籬談論。
旁聽皆驚異。
始受具戒。
詩名已大著。
復往豫章。
究經論。
郡太守王慥篤敬。
后蔣瑰命監(jiān)洗懺戒壇。
唐乾寧初。
謁吳越王錢氏。
因獻詩五章。
章八句。
以頌平越之功。
王悅。
贈遺豐腆。
且樹碑。
悉紀贊佐諸臣之名。
而并列休詩于碑陰。
以歸美朝廷。
于是吳越獲賜鐵券。
號功臣。
則休與有力焉。
休于書知六法。
畫善水墨。
眾安橋強氏。
嘗請休作十八羅漢像。
識者謂入神品。
曰當吾下筆時。
非想見其真。
不敢也。
過歙。
見唐安寺蘭阇梨。
三年。
南登衡岳。
北訪荊帥成汭。
汭加禮。
館之龍興寺。
內翰吳融謫宦。
遂相追從。
為休。
序其集。
未幾。
或有譖休于汭者。
命遷公安。
以待辨。
乃題研寄意曰。
入匣始身安。
卒游蜀。
署禪月大師。
蜀主每見。
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
蓋其初以詩獻蜀主。
有三衣一缽垂垂老。
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
乾化二年終。
春秋八十一。
葬成都北門外。
塔曰白蓮。
弟子曇域集其文。
冠以序。
行世。
名士韋藹議其著述。
有風刺體。
系乎教化。
誠不在二李白賀下。
又廣成先生杜光庭。
評其書。
瘦勁可愛。
號姜體。
韋莊詩曰。
豈是為貧常見隔。
定應嫌酒不相過。
休肥而矬。
蜀相王鍇影堂贊。
殊能言其體裁。
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貫休。
字德隱。
俗姓姜氏。
金華蘭溪登高人也。
七歲父母雅愛之。
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師。
出家為童侍。
日誦法華經一千字。
耳所暫聞不忘于心。
與處默同削染。
鄰院而居。
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
僧有見之皆驚異焉。
受具之后詩名聳動于時。
乃往豫章傳法華經起信論。
皆精奧義講訓且勤。
本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
次太守蔣瑰開洗懺戒壇。
命休為監(jiān)壇焉。
乾寧初赍志謁吳越武肅王錢氏。
因獻詩五章。
章八句。
甚愜旨遺贈亦豐。
王立去偽功。
朝廷旌為功臣。
乃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
遂刊休詩于碑陰。
見重如此。
休善小筆得六法。
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
受眾安橋強氏藥肆請。
出羅漢一堂云。
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真貌。
方成之。
與常體不同。
自此游黟歙與唐安寺蘭阇梨道合。
后思登南岳。
北謁荊帥成汭。
初甚禮焉。
于龍興寺安置。
內翰吳融謫官相遇。
往來論道論詩。
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
尋被誣譖于荊帥。
黜休于功安。
郁悒中題硯子曰。
入匣始身安。
弟子勸師入蜀。
時王氏將圖僣偽。
邀四方賢士。
得休甚喜。
盛被禮遇賜賚隆洽。
署號禪月大師。
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
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
歌吟諷刺微隱存于教化。
體調不下二李白賀也。
至梁乾化二年終于所居。
春秋八十一。
蜀主慘怛一皆官葬。
塔號白蓮。
于城都北門外升遷為浮圖。
乃偽蜀乾德中。
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也。
休能草圣出。
弟子曇域。
癸酉年集師文集。
首安吳內翰序。
域為后序。
韋莊嘗贈詩曰。
豈是為窮常見隔。
只應嫌酒不相過。
又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
比鄉(xiāng)人也。
休書跡好事者。
傳號曰姜體是也。
嘗睹休真相肥而矬。
蜀宰相王鍇作贊。
曇域戒學精微。
篆文雄健。
重集許慎說文。
見行于蜀。
有詩集。
亞師之體也。

作品評論

吳融《禪月集序》
(貫休)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際,然其旨歸必合于道。太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
孫光憲《白蓮集序》
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
鑒誡錄
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岳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
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
五代詩話引《西清詩話》
至于羅隱、貫體,搏志于偏霸,爭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貫休)為詩有極奇處,亦有太粗處?!氨M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為人嘲作《失貓》詩,此類是也。然道價甚高,年壽亦高。
唐才子傳
(貫)休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風者多矣。昔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也。
唐音癸簽
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fā)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晚唐而敗壞極矣,不待宋人……甚則粗鄙陋劣,如杜荀鶴、僧貫休者。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棗木?。”此何異傖父所唱鼓兒詞?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必M不可丑!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云來”、“青云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峰瀑布冰”數語,殊涵清氣也。
《東目館詩見》
貫休不肯平易,時極嵚崎之致,而意旨頗嫌徑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3—909 【介紹】: 唐馀杭人,一說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諫,號江東生。本名橫,以十舉進士不第,改今名。以詩文名于當世。不受朱溫徵召。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錢镠辟為掌書記,后遷節(jié)度判官、給事中等。有《讒書》、《江東甲乙集》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3—910 本名橫,字昭諫,號江東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陽)人。
排行十五。
舉進士,十余年不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為衡陽主簿。
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歿丁憂回鄉(xiāng)。
除服又往游京師,廣明中遇黃巢攻陷長安,歸隱于池州梅根浦。
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諫議召,不至。
依鎮(zhèn)海節(jié)度使錢镠,光啟三年(887),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掌書記。
昭宗天祐三年(906)充節(jié)度判官。
后梁開平二年(908)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fā)運副使。
寓于蕭山,十二月病卒。
生平見沈崧《羅給事墓志》(《羅氏宗譜》引),《吳越備史》卷一,《舊五代史》本傳以及《五代史補》卷一、《唐詩紀事》卷六九、《唐才子傳》卷九等。
今人汪德振有《羅昭諫年譜》。
隱善小品文,多諷世之作。
其《讒書》5卷頗享盛名。
詩與宗人羅虬、羅鄴齊名,稱江東三羅。
又與杜荀鶴、陸龜蒙、吳融、鄭谷等以詩往還。
詩風近于元白,雄麗坦直,通俗俊爽,詩句膾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為誰辛苦為誰甜”等,至今傳為口語。
擅長詠史,各體中尤工七律。
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羅昭諫最感慨悲涼,沉郁頓挫,實可遠紹浣花(杜甫),近儷玉溪(李商隱),……迥非他人所及。
”(《北江詩話》卷六)七絕亦有特色。
書目記載有《江東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種。
今人雍文華校輯《羅隱集》(中華書局),最為完備。
今人潘慧惠有《羅隱集校注》。
全唐詩》存詩11卷又1首,《全唐詩逸》補詩1首。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4首,斷句17。
唐詩匯評
羅隱(833-909),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人。本名橫,大中、咸通中屢舉進士不第,遂改名隱。與宗人羅鄴、羅虬齊名,時號“三羅”。咸通末,為湖南觀察使于瑰掌書記,官衡陽主簿。又為淮南李蔚從事。廣明中,避亂歸鄉(xiāng)里。光啟三年,鎮(zhèn)海節(jié)度使錢镠表為錢塘令,遷著作郎、節(jié)度掌書記,轉司勛郎中,充節(jié)度判官。后梁開平二年,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fā)運使。卒。隱工詩文。咸通八年,曾自編其雜文為《讒書》,皆抗爭憤激之言,詞鋒犀利,今存。有詩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輯有《羅昭諫集》八卷。《全唐詩》編詩十一卷。
全唐詩補逸
羅隱字昭諫,馀杭人。后梁太祖開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隱字昭諫。馀杭人。屢舉不第。光啟三年。吳越王錢镠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辟掌書記。天祐三年充判官。梁開平二年授給事中。遷發(fā)運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評論

唐摭言
羅隱,梁開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羅袞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兩浙,袞以詩贈隱曰:“平日時風好涕流,《讒書》雖盛一名休。寰區(qū)嘆屈瞻天問,夷貊聞詩過海求。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松游。何當世祖從人望?早以公臺命卓侯?!彪[答曰:“昆侖水色九般流,飲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緣木更難求。鸰原謾欲均馀力,鶴發(fā)那堪問舊游!遙望北辰當上國,羨君歸棹五諸侯。”
北夢瑣言
鄴王羅紹威喜文學,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書檄,小不稱旨,壞裂抵棄,自劈箋起草,下筆成文。又癖于七言詩。江頭有羅隱,為錢镠客,紹威伸南阮之敬。隱以所著文章詩賦酬寄,紹威大傾慕之,乃目其所為詩集曰《偷江東》。今鄴中人士,多有諷誦。
鑒誡錄
(羅)隱常獻卷于鄭相公畋。鄭女妙于篇什,每讀隱詩,至“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未嘗不于父前三復,似慕其才。相國或一日因隱到宅,遂留從容,命女下簾窺之。女見隱為人迂差,永不復吟隱詩矣。
舊五代史本傳
(羅隱)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鄭畋、李蔚所知。
《續(xù)唐三體詩》引《西清詩話》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當險阻艱難、流離困躓,杰然出語自高。至羅隱諸人,向用偏伯之國,夸雕逞奇,雖欲高,而意未嘗不卑。譬之秦武陽氣慨全燕,見秦王則戰(zhàn)掉失色;淮南王雖為神仙,謁帝猶輕其舉止。此豈由素習哉!天稟自然,不可強力至也。
唐才子傳
(隱)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yǎng)浩然之氣……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自以當得大用,而一第落落,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詩文多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唐詩品匯
(隱)工詩、長于詠物。
四友齋叢說
羅隱詩雖是晚唐,如“霜壓楚蓮秋后折,雨催蠻酒夜深酤”,亦自婉暢可諷。
《詩源辨體》
律詩由盛唐變至錢、劉,由錢、劉變至柳宗元、許渾、韋莊、鄭谷、李山甫、羅隱,皆自一源流出;體雖漸降,而調實相承,故為正變。
《五朝詩善鳴集》
雖曰鄴、隱齊名,畢竟隱雄于鄴。
《載酒園詩話又編》
溫、李俱善作駢語,故詩亦綺麗。隱之表啟不減兩生,詩獨帶粗豪氣,絕句尤無韻度,酷類宋人,不知爾時何以名重至此!鄴州羅紹威至自號其集為《偷江東》,青州王師范遣使賚禮市求其一篇,然猶武人。令狐滈登第,隱賀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羅公一篇耳?!编嶎迸l誦其詩,窺其貌寢乃已。由今視之,亦何煩爾乎?
《載酒園詩話又編》
隱亦時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溫麗。
《唐音審體》
昭諫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體詩氣雄調響,罕與為匹。然唐人蘊藉婉約之風,至昭諫而盡;宋人淺露叫囂之習,至昭諫而開。文章氣運,于此可觀世變。
戴京曾《羅昭凍集序》
羅昭諫詩,言中有響,《三百篇》后頗寓諷諫之意?;蛘咭云湔Z多平易而忽之,要之勝填詞豪艷而無當于興感者什佰矣。況其精邃自然處,正復不讓唐之初、盛。
一瓢詩話
“三羅”其名,隱為最,虬次之,鄴斯下矣。
一瓢詩話
羅昭諫為三羅之杰。調高韻響,絕非晚唐瑣屑,當與韋端己同日而語。
北江詩話
七律至唐未造,惟羅昭諫最感慨蒼涼,沉郁頓挫,實可以遠紹浣花,近儷玉溪。
蓋由其人品之高,見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
次則韓致堯之沉麗,司空表圣之超脫,真有念念不忘君國之思。
孰云吟詠不以性情為主哉!
吳子華之悲壯,韋端己之凄艷,則又其次也。
《雨村詩話》
五代自以韓偓、韋莊二家為升堂入室,然執(zhí)牛耳者必推羅江東。其詩堅渾雄博,亦自老杜得來,而絕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襲。世人稱之者少,何也?皮、陸輩雕文刻鏤,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三唐詩品
專裁七律,是鄭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傷亂情多,時見言旨,第詞無蓄意,風格告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人,字才江。
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
世人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
昭宗時不第,游蜀卒。
有詩三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7? 字才江,京兆(今陜西西安)人。
家貧,喜苦吟,至廢寢食。
僖宗乾符中,舉進士不第。
光啟初,往游梓州。
昭宗龍紀元年(889)冬,自蜀赴京應試,因誤試期,復不第。
大順二年(891),裴贄知貢舉,洞獻詩云:“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
然又落第。
遂失意游蜀而卒。
生平見《唐摭言》卷一〇、《北夢瑣言》卷七、《唐詩紀事》卷五八、《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九。
洞工詩,慕賈島詩風,曾鑄賈銅像,事之如神。
又曾集賈島及唐諸賢警句為《詩句圖》,自為之序。
其詩風逼似賈島,而新奇過之,頗為吳融稱許。
其詩內容較窄,氣格衰颯,然喜煉字句,佳句頗多。
如“藥杵聲中搗殘夢,茶鐺影里煮孤燈”、“馬饑餐落葉,鶴病曬殘陽”等句,均為人所盛稱。
胡震亨亦稱其《終南山二十韻》“雖學賈島,要為自具生面,所恨刻求新異,艱僻良苦耳”(《唐音癸簽》卷八)。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李洞詩》1卷,《賈島句圖》1卷,《宋史·藝文志七》則記《李洞詩集》3卷,今皆佚。
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5句。
唐詩匯評
李洞(?-893?),字才江,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居京兆(今陜西西安)。唐宗室。屢舉進士不第。廣明中,僖宗奔蜀,洞亦游蜀。后還京。大順二年(891),裴贄知貢舉,洞獻詩有“公道此時如不得,眧陵慟哭一生休”之句,然終未及第,人以為屈。復客游蜀,病卒,鄭谷有詩哭之。洞酷慕賈島為詩,集貫島及唐諸人警句各五十聯為《詩句圖》,其詩亦類賈島。有《李洞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三卷。

作品評論

唐摭言
李洞,唐諸王孫也。嘗游兩川,慕賈閬仙為詩,銅鑄為像,事之如神。
北夢瑣言
進士李洞慕賈島,欲鑄而頂戴,嘗念“賈島佛”。而其詩體又僻于賈。
《深雪偶談》
李洞佛名閬仙,所謂瓣香之師。執(zhí)而不宏,捧心過甚,空圓蕭散之氣,不復少有,豈作不善學柳下惠邪?
唐才子傳
(洞)家貧,吟極苦,至廢寢食。
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載之巾中。
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
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
”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
然洞詩逼真于島,新奇或過之。
時人多誚僻澀,不貴其卓峭,唯吳融賞異。
《唐詩品》
李洞字才江,諸王孫也。詩慕賈島,意彌僻澀,當時多不貴之。洞益自信,不能取榮時路,竟以客死。
唐音癸簽
才江雖學賈島,要為內具生面,所恨刻求新異,艱僻良苦耳。《終南》一篇,句與韻斗險,中葉來投律僅覯,恐閬翁亦未辦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才江造語之精,殆有過于閬仙者……取境雖近、運思則遠,真“穿天心,出月肋”而成,雖曰雕蟲,亦豈易及!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才江無古詩,五、七律及絕句、長排,俱師閬仙。五言尤逼肖,一字一句,必依賈生格式,當其得意,幾于綠玉楮葉。而負性孤僻,筆端峭霞,實由天授,非他人所能及。惜生也晚,不能如朱慶馀之遇水部,落拓終身,抱郁以卒。然其誠心鑄像,克肖厥師,宜有閬仙神助,即亦不啻朱君之愛律格也。推為上入室,學者不得與唐末詩體同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懿宗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后流寓河朔間,依魏博幕府為從事,不得眾情。文章雄健,名著一方。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懿宗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僖宗時,流寓河朔間。光啟時,依魏博節(jié)度使樂彥禎為判官,時嗣襄王李煴亂,彥禎使山甫往見鎮(zhèn)州王镕,欲合幽、邢、滄諸鎮(zhèn)同盟拒煴,卒未成。山甫以仕途不得意,且怨朝中大臣,遂慫恿彥禎子從訓伏兵劫殺宰相王鐸。后落拓不知所終。生平事跡散見《新唐書·樂彥禎傳》、《南部新書》卷丁、《唐詩紀事》卷七〇、《唐才子傳》卷八。山甫落魄有不羈才,能為青白眼。文筆雄健,名著一方。為詩多有托諷。故辛文房稱其“詩文激切,耿耿有奇氣,多感時懷古之作”(《唐才子傳》)。尤長于七律,“語不忌俚”(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李山甫詩》1卷、《李山甫賦》2卷,今皆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
唐詩匯評
李山甫,生卒年里貫均未詳。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歸隱河東,與太原鄭從讜幕從事劉崇魯等唱和甚多。中和中,為魏博節(jié)度使樂彥禎從事。光啟二年,襄王李煴自立為帝,彥禎遣山甫使鎮(zhèn)州,欲聯河北諸鎮(zhèn)同盟討賊,事未成。山甫宦途失意,怨朝中大臣。四年,宰相王鐸出為義昌軍節(jié)度使,經魏州,山甫導彥禎子從訓伏兵劫之,鐸及家屬吏佐三百馀人皆被害。后不知所終。有《李山甫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南部新書
李山甫,咸通中不第,后流落河朔,為樂彥禎從事,多怨朝廷之執(zhí)政。嘗有詩云:“勸君不用夸頭角,夢里輸贏總未真?!?/blockquote>
《唐才子詩》
山甫詩文激切,耿耿有齊氣,多感時懷古之作。
《唐詩品》
山甫詩多事刻削,殊乏神氣。人微運仄,而取堙當代,不亦然哉!其《訪隱》有云:“好鳥共人語,異花迎客香?!卑驳脷v歷如此!
《詩藪?內篇》
唐七言律……至吳融、韓渥香奩脂粉,杜荀鶴、李山甫委巷叢談,否道斯極,唐亦以亡矣。
唐音癸簽
李山甫求名不遂,滿腔怨毒,語不忌俚,如“麻衣盡舉一雙手,佳樹只生三十枝”。既知成事概難,何必佐備雞泊憯刃?
《詩源辨體》
初唐七言律質勝于文,盛唐文質兼?zhèn)洌髿v而后文勝質衰,至李山甫、羅隱諸子,則文浮而質滅矣。
《詩源辨體》
七言律輕浮纖巧,雖唐末所尚,而成家者實少。李山甫、羅隱諸子,問得一二可采,其他則多鄙俗村陋矣。
《石園詩話》
李山甫《柳》詩,善于自況。其“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技花”、“新成劍戟皆農器,舊著衣裳盡血痕”、“誰陳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兒為國羞”、“鏡里只應諳素貌,人間多自重紅妝”,皆自然流麗。司空表圣譽以詩曰:“誰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屬思亦縱橫?!比弧赌档ぁ吩姺瞧渖铣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0—923 【介紹】: 唐末京兆萬年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昭宗龍紀元年進士。歷遷中書舍入、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宰相韋貽范遭母喪,李茂貞欲貽范還相,偓執(zhí)不草麻。及帝自鳳翔還,偓處決機密,甚合帝意,屢欲相之,皆固讓。為朱溫所惡,累貶鄧州司馬。后召還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避閩,依王審知而卒。工詩,其詩多寫艷情,稱“香奩體”。有《韓內翰別集》、《香奩集》、《金鑾密記》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4—923,生年—作842 字致堯(《唐詩紀事》、《唐才子傳》),一作致光(《新唐書》本傳)。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其父韓瞻與李商隱聯襟。韓偓幼年即席賦詩,李即有“雛鳳清于老鳳聲”之稱賞。昭宗龍紀元年(889)進士登第。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曾與宰相崔胤定策誅宦官劉季述,深為昭宗信任,屢欲拜相,偓固辭之。朱溫專權,恨偓不附己,貶濮州司馬,再貶榮懿尉,徙鄧州司馬。后召復原官,偓不敢入朝,舉家入閩依王審知而終。生平詳見《十國春秋》本傳、《新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六五、《唐才子傳》卷九。韓偓生逢亂世,詩作多與時局離亂有關,如《亂后至近甸有作》、《亂后春日途經野塘》、《感事三十四韻》、《避地寒食》等。南依王審知后,仍多故園之思,如《故都》、《中秋寄楊學士》等。他如懷古、詠物、寫景等詩,均有可誦之作?!抖蔟S閑覽》稱其作“詞致婉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引)。南依王審知后“其詞凄楚,切而不迫”(《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五引《潘子真詩話》)。早年所作《香奩集》,人或以為“麗而無骨”(《許彥周詩話》)。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六以為和凝作,假名韓偓,后人已辨明此說之非。其《已涼》《重游曲江》等作,清麗可誦。詩集以四部叢刊《玉山樵人集(附香奩集)》為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1。
唐詩匯評
韓偓(844-923?),字致免,一云字致光。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韓瞻之子,小字冬郎,十歲能詩,李商隱贈詩有“雛鳳清于老鳳聲”之句。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佐河中暮。召乞左拾遺。乾寧末,以刑部員外郎為鳳翔節(jié)度掌書記。光化中,自司勛郎中兼侍御史知雜入翰林充學士,遷左譯議大夫、中書舍人、兵戶二部侍郎、學士承旨。昭宗數欲以為相,皆辭讓。天復三年,以不附朱全忠,貶濮州司馬,再貶榮懿尉,徙鄧州司馬。天祐二年,復召為學士,僅不敢歸朝,入閩依王審知,卒。有《韓偓詩》一卷、《香奩集》一卷、《金鑾密記》五卷,今存《香奩集》。后人輯有《韓輪林詩集》(或名《玉山樵人集》)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詞學圖錄
韓偓(約842-923) 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人。有《韓內翰別集》、《香奩集》,人稱香奩體。王靜安輯《香奩詞》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偓字致光。京兆萬年人。第進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遺。累遷左諫議大夫。宰相崔允判度支。表以自副。入翰林為學士。遷中書舍人。從昭宗幸鳳翔。遷兵部侍郎。進承旨。朱全忠惡之。貶濮州司馬。再貶榮懿尉。徙鄧州司馬。挈其族南依王審知。卒。

作品評論

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夢溪筆談
唐韓偓為詩極清麗,有手寫詩百馀篇,在其四世孫奕處……慶歷中,予過南安見奕,出其手集,字極淳勁可愛。
彥周詩話
高秀實又云:“元氏艷詩,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睍r李端叔意喜韓偓詩,誦其序云:“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秀實云:“動不得也,動不得也?!?/blockquote>
周紫芝《書韓承旨別集后》
渥(偓)為唐末宗社顛隮之際,竄身于戈戟森羅之中,雖扈從重圍,猶復有作。當是之時,獨能崢嶸于奸雄群小之間,自立議論,不至詭隨,唐史臣稱之,以謂有一韓渥尚不能容,況于賢者乎?則知渥非荏苒于閨房衽席之上者,特游戲于此耳。
薛季宣《香奩集敘》
偓為詩有情致,形容能出人意表……富才情,詞致婉麗。
張侃《跋楝詞》
偓之詩,淫靡類詞家語,前輩或取其句,或剪其字,雜于詞中。歐陽文忠嘗轉其語而用之,意尤新。
對床夜語
韓偓在唐末粗有可取者,如“沙頭有廟青林合,驛步無人白鳥飛”、“細水浮花歸別浦,斷云含雨入孤村”、“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萬里長”,五言如“鳥啼深不見,人語靜先聞”,雖神氣短緩,亦微有深致。其《秋夜憶家》絕句云:“垂老何時見弟兄,背燈悲泣到天明。不知短發(fā)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莖。”凄楚可悲,亦善于詞者。若“挾彈少年多害物,勸君莫近五陵飛”,又“蕭艾轉肥蘭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是直訕耳。詩人比興掃地矣。
唐才子傳
偓自號“玉山樵人”,工詩,有集一卷。又作《香奩集》一卷,詞多側艷新巧。
唐音癸簽
韓致堯冶游情篇,艷奪溫、李,自是少年時筆。翰林及南竄后,頓趨淺率矣。
《詩源辨體》
韓偓《香奩集》皆裙裾脂粉之詩,高秀實云:“元氏艷詩,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庇薨矗涸娒断銑Y》,奚必求骨?但韓詩淺俗者多,而艷麗者少,較之溫、李,相去甚遠。
《唐詩韻匯》
唐詩七律……韓致光香奩秀麗,別自情深。
《古歡堂集?論七言律詩》
溫飛卿、韓致光輩,比事聯詞,波屬云委,學之成一家言,勝于生硬干酸者遠矣。
《唐詩箋注》
韓偓、韋莊,亦宗中唐,而砥柱晚唐。
《四庫全書總目》
其詩雖局于風氣,渾厚不及前人,而忠憤之氣,時時溢于語外。性情既摯,風骨自遒??犊ぐ海漠惍敃r靡靡之響。其在晚唐,亦可謂文筆之鳴鳳矣。變風變雅,圣人不廢,又何必定以一格繩之乎!
紀昀《書韓致堯<香奩集>后》
《香奩》一集,詞皆淫艷,可謂百勸而并無一諷矣。然而至今不廢,比以五柳之閑情,則以人重也。著作之士,惟知文之能傳人,而不知人之能傳文,于此亦可深長思矣?!断銑Y》之詞,亦云褻矣。然但有悱惻眷戀之語,而無一決絕怨懟之言,是亦可以觀其心術焉。
紀昀《書韓致堯<翰林集>后》
致堯詩格不能出五代諸人上,有所寄托,亦多淺露。然而當其合處,遂欲上躪玉溪、樊川,而下與江東相倚軋,則以忠義之氣發(fā)乎情,而見乎詞,遂能風骨內生,聲光外溢,足以振其纖靡耳。然則,詩之原本不從可識哉?
石洲詩話
韓致堯《香奩》之體,溯自《玉臺》。雖風骨不及玉溪生,然致堯筆力清澈,過于皮、陸矣。何遜聯句,瘦盡東陽,固不應盡以脂粉語植場也。
《七言律詩鈔》
韓致光哀音怨亂,不害其為丹山雛鳳。
《蛾木編》
晚唐有許用晦、曹堯賓、韓致堯、羅昭諫諸人,專為近體,古意寖哀。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唐末七言律,韓致堯為第一,去其香奩諸作,多出于愛君憂國,而氣格頓近渾成。
《石園詩話》
韓致堯……富于才情,詞旨靡麗。初喜為閨閣詩,后遭故遠遁,出語依于節(jié)義,得詩人之正。
《唐七律詩鈔》
詩至晚唐,各體俱不振,獨七律不乏名篇。韓致堯完節(jié)孤忠,蒼涼激楚之音,洵屬一時無兩。
《東目館詩見》
韓致堯身遭杌捏,激而去國,托之香奩,具有寄意。即論艷體,亦是高手。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李益、盧綸,而專思律體,柔姿婉骨,最工言情。末遭亂離,故憂愛詞多,雖于詩格少衰,要自情芳可選。
《唐宋詩舉要》
吳北江曰:晚唐唯韓致堯為一大家,其忠亮大節(jié),亡國悲憤,具在篇章,蓋能于杜公外自樹一幟。
《詩境淺說》
致堯少年,喜為香奩詩。其后節(jié)操岳然,詩格亦歸雅正。
《唐人絕句精華》
偓以香奩詩得名一時,《唐詩紀事》以為五代間和凝嫁名,葛立方《韻語陽秋》據《香奩集》中《無題》詩序證為偓作,許學夷《詩源辨體》又舉出吳融集荷和偓《無題》三首,與《香奩集》中《無題》詩同韻,斷定香奩非和嫁名。
考晚唐詩有兩種:一沿白居易新體樂府道路,詩中多寓諷刺,流為宋代以議論為詩;一效溫、李綺麗之體,而有香奩一類之作,流為五代之閨情詞。
蓋風氣推移有如此者,不足怪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6—904或907 【介紹】: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傳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屢試不第。后以詩謁朱溫,受薦于禮部,中大順二年第八名進士,時年四十六。以世亂,旋歸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唐昭宗天復三年,頵起兵叛楊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敗死,溫以其才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一說時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說時為后梁建國初,五日而卒。工律絕,詩風淺易。有《唐風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6—904 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杜牧為池州刺史時,妾周氏有孕,嫁鄉(xiāng)人杜筠而生荀鶴(《二老堂詩話》引《池陽集》),后人多以為妄。早年讀書于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累舉進士不第,漫游閩越、荊楚、梁宋等地,復歸隱山中15年。昭宗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還舊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天復三年(903),為頵出使大梁。頵兵敗,遂留梁。天祐元年(904),朱溫奏為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據《舊五代史》本傳及岑仲勉《補唐代翰林兩記》考證,《北夢瑣言》謂天祐四年梁受禪后卒)。生平事跡散見《舊五代史》本傳、《北夢瑣言》卷六及卷七、《鑒誡錄》、《唐詩紀事》卷六五、《唐才子傳》卷九。荀鶴自云“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于唐末亂離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絕、淺近通俗之語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擊黑暗現實,自成一家,后人稱為“杜荀鶴體”(《滄浪詩話·詩體》)?;蛞云湓姟氨少到住倍僦?《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閑錄》),未為篤論。著有《唐風集》(又稱《杜荀鶴文集》)3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4首,斷句6。
唐詩匯評
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實妄。初貧寒,讀書九華山,與顧云、殷文圭等為友。累舉進士不第,后歸隱山中十五年。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還舊山。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辟為從事。天復三年,出使大梁。值頵兵敗,遂留大梁。天祐元年,朱溫奏為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遇疾,旬曰而年。荀鶴工近體詩,于晚唐自成一體。初及第時,自編歌詩為《唐成集》三卷。今存《杜荀鶴文集》三卷。《全唐詩》編詩三卷。

作品評論

顧云《杜荀鶴文集序》
(河東裴公)以生詩有陳(伯玉)體,可以潤國風,廣王澤,故擢以塞詔,競勉為中興詩宗。生謝而退。明年,寧親江表,以仆故山偕隱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見簡。其雅麗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倫之紀備矣。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fā),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賈、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蠆介?;蚯榘l(fā)乎中,則極思冥搜,神游希夷,形兀枯木,五聲勞于呼吸,萬象悉于抉剔,信詩家之雄杰者也!
鑒誡錄
梁朝杜舍人荀鶴為詩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諷,得其至理?!旁诹撼?,獻朱太祖《時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賦斂。是時方當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見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謂杜曰:“希先輩稍刪古風,即可進身,不然者虛老矣?!倍潘煺n頌德詩三十章,以悅太祖。議者以杜雖有玉堂之拜,頓移教化之詞,壯志清名,中道而廢。
舊五代史本傳
(荀鶴)善為詩,辭句切理,為時所許。
云谷雜記
顧云序其集(按指荀鶴《唐風集》)云:“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fā),可以左攬工部決,右柏翰林肩。
”是以荀鶴可并李、杜也。
荀鶴之詩溺于晚唐之習,蓋韓偓、吳融之流,以方李、杜則遠矣。
然解道寒苦羈窮之態(tài),往往有孟郊、賈島之風。
《藝苑雌黃》
唐風集》中詩極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時”、“不覺里頭成大漢,初看竹馬作兒童”之句,前輩方之為《太公家教》。惟《春宮怨》一聯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睘橐黄摺6鴼W陽永叔《歸田錄》乃公周樸之句,不知何以云然。
唐才子傳
荀鶴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況于亂世,殊多憂惋思慮之語,于一觴一詠,變俗方雅,極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唐音癸簽
杜彥之俚成,以衰調寫衰代,事情亦真切。
《唐詩品匯刪?七言律》
杜荀鶴、李山甫則委巷說矣。
《網師園唐詩箋》
彥之詩風神雋雅。
《石園詩話》
晚唐詩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彥之荀鶴是也?!俺卸鞑辉诿?,教妾若為容”、“溪山入城郭,戶口半漁樵”、“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九州有路休為客,百歲無愁即是仙”、“故園何啻二千里,新雁才聞一兩聲”、“高下麥苗新雨后,淺深山色晚晴時”,皆為佳句。“生應無暇日,死是不吟時”、“舉世盡從愁里過,誰人肯向死前休”,雖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間何事好,最好莫過詩”、“爭知百歲不百歲,未合白頭今白頭”之類,未免詩如說話矣。其起結之句,尤多率易。
愛日精廬藏書志
引葉坦跋:其詩雖晚唐,直入風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筆,可稱合璧。
《東目館詩見》
杜荀鶴近體直攄胸臆,有一唱三嘆之妙。
《詩學淵源》
(荀鶴)詩思清奇,以大歷為歸。七言氣質尤高,為晚唐之上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間,曾作詩送陸肱應試。僖宗乾符間,依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后住荊州。昭宗景福間入京。光化間為文章供奉,賜紫。后復歸荊州。與詩人方干、鄭谷、李洞、司空圖等為友。卒年逾九十歲。詩法賈島,長于五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詩僧。
俗姓薛,字茂圣。
宣宗大中間,作詩送陸肱赴試。
僖宗乾符間,依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
后住荊州。
昭宗景福間入京。
光化間為文章供奉,賜紫。
后仍歸荊州。
曾卜居廬山、峽州、潭州等地,與詩人方干、鄭谷、吳融、李洞、司空圖等為友。
卒于梁太祖開平以后,享年逾90歲。
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三。
其詩師法賈島,尚苦吟,長于五律,詩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
初于光化間由顏蕘編為《顏上人集》。
宋代存《荊門集》5卷、《尚顏供奉集》1卷,今皆不存。
今存影宋書棚本《尚顏詩集》1卷,收入《唐五十家小集》。
全唐詩》存詩3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尚顏,生卒年里貫均未詳。
俗姓薛,字茂圣。
唐末五代詩僧。
工五言詩。
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
后居荊門十年。
昭宗光化中入京,以文章供奉內廷,賜紫。
又曾居廬山、潭州、峽州等地。
卒年九十馀。
與詩人方干、陳陶、陸龜蒙、鄭谷、司空圖、吳融、李洞、齊己等均有唱和。
有《荊門集》五卷,已佚。
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顏蕘《顏上人集序》
(尚顏)少工為五吉詩,天賦其才,迥超名輩……故許州節(jié)度使尚書薛公字大拙,以文人不言其名、擅詩名于天下,無所與讓,唯于顏公,許待優(yōu)異。
唐音癸簽
尚顏詩不入聲相,直以清寂境構成,當時人嘆其功妙旨深,非誣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范陽人,字子善。唐末光化間登進士。雷滿嘗辟為從事。后從滿歸前蜀王建,授水部員外郎,遷給事中。因其詩句“栗爆燒氈破,貓?zhí)|鼎翻”巧合建行事,得超拜工部侍郎,轉刑部侍郎。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讓,或避宋諱改為遜。
字子善,排行十三,范陽(今河北涿州)人。
昭宗光化三年(900)登進士第,為朗陵雷滿所辟。
滿敗,入蜀。
王建稱帝,授水部員外郎,累遷給事中,工、刑二部侍郎。
詩師薛能,以苦吟著稱,自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苦吟》)。
多用尋常語入詩,但務出新意,自成一體,吳融稱其詩“去人遠絕,自無蹈襲”(《唐才子傳》卷一〇)。
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一二、《北夢瑣言》卷七、《唐詩紀事》卷六五、《唐才子傳》卷一〇。
全唐詩》存詩14首,《全唐詩續(xù)拾》補1首。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