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紹鼎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王紹懿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時回紇阿布思族人。
王紹鼎弟。
嗣兄為成德軍節(jié)度留后,俄授節(jié)度使,累封太原縣伯,加檢校司空。
為政簡易。
及病篤,召紹鼎子王景崇誡以“禮鄰藩,奉朝廷,則家業(yè)不墜”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7—883 【介紹】: 唐人,其先本回鶻阿布思族,字孟安。
王紹鼎子。
懿宗咸通七年,嗣叔元懿為帥。
后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趙國公。
曾出兵鎮(zhèn)壓龐勛、黃巢起義。
嗣節(jié)度凡十四年,頗守禮法,尊朝廷。
卒謚忠穆。
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景崇字孟安。
贈司空成德軍節(jié)度使紹鼎子。
懿宗朝嗣為節(jié)度。
以平龐勛功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封趙國公。
乾符五年進封常山王。
檢校太傅。
中和三年卒。
年三十七。
贈太傅。
謚忠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警玄(九四三~一○二七),真宗大中祥符中避國諱改為警延,江夏(今湖北武漢)人,俗姓張。依智通禪師出家,年十九為大僧。后謁鼎州梁山觀禪師,觀歿,辭塔至大陽,謁堅禪師,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仁宗天圣五年卒,年八十五?!?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四、《禪林僧寶傳》卷一三人傳。今錄詩五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27 【介紹】: 宋僧。江夏人,俗姓張。真宗大中祥符中避諱易名警延。少出家,年十九為大僧。嗣梁山觀禪師。后住大陽山明安寺。臨終前書偈寄侍郎王曙,投筆而化。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三
禪師名警玄。
祥符中。
避國諱易為警延。
江夏張氏子也。
其先蓋金陵人。
仲父為沙門。
號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延往依以為師。
年十九。
為大僧。
聽圓覺了義經(jīng)。
問講者。
何名圓覺。
講者曰。
圓以圓融有漏為義。
覺以覺盡無馀為義。
延笑曰。
空諸有無。
何名圓覺。
講者嘆曰。
是兒齒少而識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穢食置寶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謁鼎州梁山觀禪師。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觀指壁間觀音像。
曰此是吳處士??。
延擬進語。
觀急索曰。
遮個是有相。
如何是無相底。
于是延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觀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延曰道即不辭。
恐上紙墨。
觀笑曰。
他日此語上碑去在。
延獻偈曰。
我昔初機學道迷。
萬水千山覓見知。
明今辯古終難會。
直說無心轉(zhuǎn)更疑。
蒙師點出秦時鏡。
照見父母未生時。
如今覺了何所得。
夜放烏雞帶雪飛。
觀稱以為洞上之宗可倚。
延亦自負。
儕輩莫敢攀奉。
一時聲價藉甚。
觀歿。
辭塔出山。
至大陽。
謁堅禪師。
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
退處偏室。
延乃受之。
咸平庚子歲也。
謂眾曰。
廓然去。
肯重去。
無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離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牽牛向溪東放。
不免納官家徭稅。
牽牛向溪西放。
不免納官家徭稅。
不如隨分納些些。
渠總不妨。
免致?lián)茢_。
作么生是隨分。
納些些底道理。
但截斷兩頭。
有無諸法。
凡圣情盡。
體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無依。
平等大道。
萬有不系。
隨處轉(zhuǎn)轆轆地。
更有何事。
僧問。
亡僧遷化。
向什么處去。
延曰。
亡僧幾時遷化。
僧曰。
爭奈相送何。
延曰。
紅爐??上絳絲縷。
叆叇云中不點頭。
見僧種瓜。
問曰。
甜瓜何時可熟。
對曰。
即今熟爛也。
曰揀甜底摘來。
對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園者。
對曰。
未審不入園者。
還吃也無。
曰汝還識他么。
對曰。
雖然不識。
不得不與。
延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延入延壽堂看之。
問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辦。
若無個泡幻。
大事無因辦。
若要大事辦。
識取個泡幻。
作么生。
對曰。
遮個猶是遮邊事。
延曰。
那邊事作么生。
對曰。
匝地紅輪秀。
海底不栽花。
延笑曰。
乃爾惺惺耶。
僧喝曰。
這老漢。
將謂我志卻(即興陽剖禪師)。
延神觀奇?zhèn)ァ?div id="c5ymj6v" class='inline' id='people_34057_2_142_comment'>
有威重。
從兒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脅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夏。
嘆無可以繼其法者。
以洞上旨訣。
寄葉縣省公之子法遠。
使為求法器。
傳續(xù)之。
延嘗注釋曹山三種語。
須明得轉(zhuǎn)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隨類墮。
注曰。
是沙門轉(zhuǎn)身語。
是異類中事。
若不曉此意。
即有所滯。
直是要伊一念無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貴墮。
注曰。
須知那邊了。
卻來遮邊行李。
若不虛此位。
即坐在尊貴。
三曰。
不斷聲色是隨處墮。
注曰。
以不明聲色。
故隨處墮。
須向聲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聲色外一句。
答曰。
聲不自聲。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斷。
指掌當指何掌也。
予嘗作隨類墮偈曰。
紛然作息同。
銀碗里盛雪。
若欲異牯牛。
與牯牛何別。
作尊貴墮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復有尊貴。
自應(yīng)著珍御。
顧見何驚異。
作隨處墮偈曰。
有聞皆無聞。
有見元無物。
若斷聲色求。
木偶當成佛。
今并系于此。
延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辭眾。
又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問我歸何處。
頂相終難睹。
停筆而化。
贊曰。
延嗣梁山觀。
觀嗣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丕嗣云居膺。
膺于洞山之門。
為高弟也。
余觀大陽盛時。
有承剖兩衲子。
號稱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微遠錄公。
則洞上正脈。
幾于不續(xù)矣。
嗚呼延之知人。
可以無愧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大陽禪師警玄。江夏張氏子也。其先蓋金陵人。仲父為沙門。號智通。住金陵崇孝寺。師往依之。年十九為大僧。聽圓覺。即能辯屈講者。講者嘆曰。是齒少而識卓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謁梁山觀禪師。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山指壁間觀音像曰。此是吳處士畫。師擬進語。山急索曰。此是有相。如何是無相者。于是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山曰。何不道取一句子。師曰。道即不辭??稚霞埬?。山笑曰。他日此語上碑去在。師獻偈呈解。山稱以為洞上之宗可倚。師亦自負。儕輩莫敢攀。一時聲名藉甚。山歿。出山至大陽。謁堅禪師。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退處偏室。咸平庚子歲也。師神觀奇?zhèn)ビ型?。從兒稚中。即日一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逾限。脅不至席者。五十年。浮山遠公居眾時。嘗參師于大陽。師以臘高無可繼法之人。一日喟然謂遠曰。洞上一宗。如懸絲欲斷。惟汝興之。遠曰。有平侍者在。師以手指??云。平此處不佳。又捏拇指叉中。示之云。伊向去當死于此。于是以皮履布裰付遠。囑令求人。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升座辭眾。又三日作偈。寄王曙侍郎。偈曰。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問我歸何處。頂相終難睹。擲筆而化。遺囑云。瘞全身十年無難。當為大陽山打供入塔。后果為平侍所戕。平亦坐是返俗。流浪無依。為虎所食。師言驗矣。遠受大命。得青華嚴。轉(zhuǎn)付履裰。嗣師法焉。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六
禪師名元璉者。
閩人也。
得法于首山念禪師。
住汝州廣慧寺。
璉褊顱廣顙。
瞻視凝遠。
望見令人意消。
嘗謂眾曰。
我在先師會中。
見舉竹篦子問省驢漢曰。
喚作篦子即觸。
不喚作篦子即背。
作么生。
省近前掣得。
擲地上云。
是什么。
先師云瞎。
省從此悟入。
我道省驢漢。
悟即大殺悟。
要且未盡先師意旨。
遮個說話。
須是到此田地。
方相委悉。
情見未忘者。
豈免疑謗。
又見智門綱宗歌曰。
胡蜂不戀舊時窠。
猛將那肯家中死。
曰祚兄消許多氣力作么。
我尋常說禪。
如手中扇子。
舉起便有風。
不舉一點也無。
既稱宗師。
卻以實法與人。
好將一把火照看。
與么開口。
面皮厚多少。
巖頭云。
若以實法與人。
土也消不得。
知么。
究取好。
莫面面相覷。
在此作么。
內(nèi)翰秘書監(jiān)知郡。
楊億大年問曰。
承云一切罪業(yè)。
皆因財寶所生。
勸人疏于財利。
況南閻眾生。
以財為命。
邦國以財聚人。
教中有財法二施。
何得勸人疏財乎。
璉曰。
幡竿尖上鐵籠頭。
大年曰。
海壇馬子似驢大。
璉曰。
楚雞不是丹山鳳。
大年曰。
佛滅二千年。
比丘少慚愧。
大年嘗書寄內(nèi)翰李公維。
敘師承本末。
其詞曰。
病夫夙以頑憃。
獲受獎顧。
預聞南宗之旨。
久陪上國之游。
動靜咨詢。
周旋策發(fā)。
俾其刳心之有詣。
墻面之無慚者。
誠出席間床下矣。
矧又故安公大師。
每垂誘導。
自雙林影滅。
只履西歸。
中心浩然。
罔知所旨。
仍歲沈痼。
神慮迷恍。
殆及小間再辯方位。
又得云門諒公大士。
見顧蒿蓬。
諒之旨趣。
正與安公同轍。
并自廬山歸宗云居而來。
皆是法眼之流裔。
去年假守茲郡。
適會廣慧禪伯。
實嗣南院念。
念嗣風穴。
風穴嗣先南院。
南院嗣興化興化。
嗣臨濟。
臨濟嗣黃檗。
黃檗嗣先百丈海。
海嗣馬祖。
馬祖嗣讓和尚。
即曹溪之長嫡也。
齋中務(wù)簡。
退食多暇。
或坐邀而至。
或命駕從之。
請叩無方。
蒙滯俱釋。
半歲之后。
曠然弗疑。
如忘忽記。
如睡忽覺。
平昔礙膺之物。
嚗然自落。
積劫未明之事。
廓爾現(xiàn)前。
固亦決擇之洞分。
應(yīng)接之無蹇矣。
重念先德。
率多參尋。
如雪峰九度上洞山。
三度上投子。
遂嗣德山。
臨濟得法于大愚。
終承黃檗。
云巖蒙道吾訓誘。
乃為藥山之子。
丹霞承馬祖印可。
而作石頭之裔。
在古多有。
于理無嫌。
病夫今繼紹之緣。
實屬于廣慧。
而提激之自。
良出于鰲峰也。
忻幸忻幸。
大年所敘。
詳悉如此。
豈欲自著于禪林乎。
予恨其手編傳燈錄。
至首山之嗣。
獨載汾陽。
而不錄廣慧機語。
何也。
贊曰。
廣慧機緣語句。
雖不多見。
然嘗一臠知鼎味。
大率如刀斫水不。
見痕縫。
真可謂作家宗師也。
平生說法。
如云雨。
暮年止得一楊大年。
魯國儒生。
何其少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元璉禪師。泉州陳氏子。褊顱廣顙。瞻視凝遠。望見令人意消。參首山。山問近離何處。璉曰。漢上。山豎起拳曰。漢上還有這個么。曰這是甚么碗鳴聲。山曰。瞎。璉曰。恰是拍一拍便出。他日又見。于火把子話下大悟云。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后出世汝州廣慧院。華嚴隆為嗣法上首。楊龜山大年。亦出師位下。有寄內(nèi)翰李公書。敘師承本末云。 系曰。首山一把火。前燒谷隱。后燒廣慧。二老故得出頭光燄。又有二智嵩。一住三交。一住鐵佛。亦首山門下。皎皎者也。不及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2 【介紹】: 遼后族。
天祚帝元妃兄。
以元妃故,累官樞密使,封蘭陵郡王。
天慶四年出河店之役,弟嗣先為阿骨打所敗。
奉先懼弟被誅,設(shè)辭乞帝赦免,由是士無斗志。
保大元年,誣耶律余睹謀立晉王敖魯斡為帝,余睹因而叛逃降金,引金兵攻遼。
后從天祚西逃,為金兵所俘,又為遼兵奪歸,賜死。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繼周(?
—1621年),字汝輔,號斗沖,江西南昌人。
同進士出身。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
官直隸上??h知縣。
累官四川副使。
天啟元年(1621年),四川土司奢崇明反叛,殺巡撫徐可求。
孫好古大罵諸叛,被殺。
道臣駱日升、孫好古,知府章文炳,同知王世科、熊嗣先,推官王三宅,知縣段高選,總兵黃守魁、王守忠,參將萬金、王登爵等皆死。

人物簡介

維基
孫好古(?
—1621年),字太愚,河南湯陰縣人。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蒲州知州,補劍州知州,升南京刑部主事,出為黃州府知府,調(diào)承天府,歷升川南副使、川東參政。
天啟元年(1621年)已遷廣西右布政使,尚未成行,土司奢崇明反叛,孫好古大罵諸叛,被殺。
道臣駱日升、李繼周,知府章文炳,同知王世科、熊嗣先,推官王三宅,知縣段高選,總兵黃守魁、王守忠,參將萬金、王登爵等皆死。
事聞,朝廷特贈大理寺卿,蔭一子為彰德衛(wèi)正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