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蘇源明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5—747 【介紹】: 唐揚州江都人,字泰和。李善子。早擅才名,工文善書,尤長以行楷寫碑,取法王羲之、獻之而自具面目。其父注《文選》,邕補益之,附事見義,兩書并行。玄宗即位,召為戶部郎中,又官汲郡、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性豪侈,不拘細行。天寶時,為李林甫所忌,遭羅織,受杖死。有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5—747 字泰和,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武后長安初李嶠等薦其詞高行直,授左拾遺。中宗時,出為南和令,又貶富州司戶參軍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為左臺殿中侍御史,改戶部員外郎。又貶崖州舍城縣丞。玄宗開元三年(715),入為戶部郎中。又出為括州司馬,十三年,遷陳州刺史。以貪贓枉法貶為欽州遵化縣尉。二十三年后,以軍功累轉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六載(747)為李林甫所害。官終北海太守,世稱“李北?!?。代宗時,追贈秘書監(jiān)。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書史會要》卷九,李昂《唐故北??な刭浢貢O(jiān)江夏李公墓志銘》。邕以文名天下,尤長碑頌,其詩《六公詠》為杜甫所推重(見《八哀詩·秘書監(jiān)江夏李邕》)。精于書法,行草之名尤著?!?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載有文集70卷,已佚。明人輯有《李北海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7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邕(678—747) 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泰和,其祖父遷至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后又隨父遷回江夏(今武昌)。歷官左拾遺、戶部郎中、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早具才名,能文能詩,《新唐書》著錄《李邕集》七十卷。尤擅書法,所作碑文自書自刻,并以黃鶴樓傳說取名號,傳世碑刻中曾署名“黃仙鶴”,開以名勝或傳說作名號之先例。自此后,以黃鶴(鵠)為名的人數(shù)十計。傳世碑刻有《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李思訓碑》等。
唐詩匯評
李邕(675-747),字太和,郡望江夏,后徙家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父善注《文選》,人號“書簏”。邕少知名,博聞強志。長安初,召拜左拾遺。中宗時,坐與張柬之善,出為南和令,又貶富州司戶。玄宗即位,召拜左臺殿中侍御史,改戶部員外郎,貶崖州舍城丞。開元三年召為戶部郎中,貶為括州司馬。征為陳州刺史,又貶欽州遵化尉。后歷括、淄、滑、衛(wèi)諸州刺史。邕素負美名,為執(zhí)政所忌,故屢遭貶謫。天寶初,為汲郡、北海二郡太守,世稱“李北?!?。宰相李林甫陷以罪,杖殺之。邕久擅才名,尤長碑頌,有《李邕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輯有《李北海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邕早擅才名,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數(shù)百首,受納饋遺,亦至鉅萬?!洹稄堩n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批韋巨源謚議》,文士推重之。
新唐書本傳
(李)嶠為內史,與監(jiān)察御史張廷圭薦邕文高氣方直,才任諫凈,乃召拜左拾遺。……邕之文,于碑頌是所長,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后所受鉅萬計。邕雖詘不進,而文名天下,時稱“李北?!?。盧藏用嘗謂:“邕如干將莫邪,難與爭鋒,但虞傷缺耳?!焙笞淙缪浴?/blockquote>
石林詩話
李邕、蘇源明詩中極多累句,余嘗痛刊去,僅各取其半,方為盡善。
杜工部草堂詩話
金石錄》曰:唐《六公詠》,李邕撰,胡履靈書。余初讀杜甫《八哀》詩云:“朗詠《六公》篇,憂來豁蒙蔽?!焙薏灰娖湓?。晚得石本,其文辭高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下各為一章,狄丞相為一章。
權倕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秦州略陽人,徙潤州丹徒。
與席豫、蘇源明以藝文相友,官終羽林軍參軍。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倕。皋父。德輿祖。開元二十五年官河西尉。終羽林參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5—764 【介紹】: 唐鄭州滎陽人,字弱齊。玄宗天寶初為協(xié)律郎,后為廣文館博士。與李白、杜甫等友善。工詩,善繪山水,好作書。在官貧約,??酂o紙,于慈恩寺貯柿葉數(shù)屋,日取葉作紙。嘗自書其詩并畫以獻,帝題曰:“鄭虔三絕。”又長于地理之學,為《天寶軍防錄》,言典事賅。諸儒服其善著書,時號鄭廣文。安祿山陷長安,授虔水部郎中,事平,貶臺州司戶參軍,未幾,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4? 字若齊,一作弱齊,排行十八,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
玄宗開元中任左監(jiān)門錄事參軍,開元末任協(xié)律郎,坐私修國史,被貶十年。
天寶九載(750)授廣文館博士,人稱“鄭廣文”。
天寶末遷著作郎。
安史之亂中,偽授水部郎中,稱疾不就,并以密章潛通靈武。
亂平,貶臺州司戶參軍,后卒于貶所。
生平事跡詳見《新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二〇、《唐才子傳》卷二。
鄭虔博學多才藝,工書畫,嘗自寫其詩、畫獻玄宗,御題“鄭虔三絕”。
與杜甫、蘇源明友善,杜甫《八哀》詩中曾頌其才學之富與聲名之盛。
著述甚多,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1。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密州莒縣(今山東莒縣)人。
玄宗天寶十載(751)進士及第,嘗任長安尉簿,十二載與蘇源明、袁廣、權衡等會于鄆州小洞庭洄源亭,夜宴賦詩。
事跡散見蘇源明《秋夜小洞庭離宴詩序》。
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
若訥。天寶中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9—772 【介紹】: 唐河南魯山人,字次山,自稱浪士,亦號猗玕子、漫郎、漫叟、聱叟。
元延祖子,元德秀族弟。
玄宗天寶進士,由國子司業(yè)蘇源明薦于肅宗,召為右金吾兵曹參軍,歷仕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水部員外郎、道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
結有吏才,卓有政聲。
文章戛戛自異,變排偶綺靡之習。
有集,又編沈千運、王季友等七人詩為《篋中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5—772,舊說生于723,誤 字次山,自稱元子,又號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開,今從《新唐書》本傳)、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先世本鮮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元。其先居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魯山(今屬河南)。17歲始從學于宗兄元德秀。天寶十三載(754)登進士第,復舉制科。安史亂起,率家南下避難。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一度代攝荊南節(jié)度使事,有戰(zhàn)功。后歷任道州(治今湖南道縣)、容州(治今廣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經(jīng)略守捉使,政績甚著。大歷四年(769)因母喪辭歸。七年復入朝,病逝長安,贈禮部侍郎。生平詳見顏真卿《元君表墓碑銘》及《新唐書》本傳。元結詩文兼擅,為中唐古文運動與新樂府運動之先導者。其詩多自寫胸次、針砭現(xiàn)實之作,詩風簡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金元好問曾云:“浪翁水樂無宮徵,自是云山韶濩音。”(《論詩絕句》)唯“樸質處過甚”(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所選《篋中集》體現(xiàn)其反對“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之詩學主張。其文亦自成一家。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編》10卷,今已佚。明湛若水輯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孫望校訂之《元次山集》更為詳核?!?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又2句。
唐詩匯評
元結(719-772),字次山,自號漫叟、聱叟。
魯山(今屬河南)人。
年十七,折節(jié)讀書,師事從兄元德秀。
天寶十二載(753),登進士第。
安史亂起,舉家南奔,避難于猗犴洞(在今湖北大冶)。
乾元二年,蘇源明薦為右金吾兵曹參軍、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抗擊史思明。
遷水部員外郎、荊南節(jié)度判官。
代宗初,召為著作郎,后出守道州,招撫流亡,頗有政聲。
遷容州都督。
卒。
結反對當世“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之風,編錄沈千運等七人詩二十四首為《篋中集》,今存。
其所著《元子》十卷、《文編》十卷等均已散佚。
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二卷。
詞學圖錄
元結(719-772) 字次山,號漫叟、聱叟。魯縣(今河南魯山)人。新樂府運動先行者。有集十卷,今編詩二卷,有《欸乃曲》等詞。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結。河南人。天寶十三載進士。擢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以討史思明功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進水部員外郎。代宗立。拜道州刺史。進容管經(jīng)略使。加左金吾衛(wèi)將軍。卒年五十。贈禮部侍郎。

作品評論

歐陽修《唐元結華陽巖銘》
元結,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氣力不足,故少遺韻。
郡齋讀書志
結性耿介,有憂道憫世之思,逢天寶之亂,或仕或隱,自謂與世聱牙。豈獨其事而然,其文辭亦如之。然其辭義幽約,譬古鐘磬不諧于里耳,而可尋玩。在當時名出蕭、李下,至韓愈稱數(shù)唐之文人,獨及結云。
唐才子傳
(元結)性梗僻,深憎薄俗,有憂道憫世之心,《中興頌》一文,燦爛金石,清奪湘流。作詩著辭,尚聱牙。天下皆知敬仰。
湛若水《元次山集序》
余自北游,觀藝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異焉。欲質不欲野,欲樸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唐之大家,風斯下矣,其骎骎手中古而不已矣乎!其泯而不傳,將文末之世而已乎!
唐詩鏡
元結詩每有真性,淺而可諷。
唐詩歸
鐘云:元次山詩,溪刻直奧,有異趣,有奇響,在盛唐中自為調。不讀此,不知古人無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決不以為盛唐人作矣。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樸,知者驚其奇險,當觀其意法深老處。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
《詩源辨體》
元結五言古,聲體盡純,在李、杜、岑參外另成一家。結《與劉侍御宴會詩序》云:“文章道喪久矣。時之作者,煩雜過多,歌兒舞女,且相喜愛,系之《風》《雅》,誰道是耶?”故其詩不為浮泛,關系實多;但其品高性潔,激揚太過,故往往傷于訐直。中如《賤士吟》、《貧婦詞》、《下客謠》等,質實無華,最為淳古。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戲自得,而有奇趣。蓋上源淵明,下開白、蘇之門戶矣,惜調多一律耳。
《詩源辨體》
元結《篋中集序》謂:“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惫势湮逖怨艠O意洗削,聲體之純,遠勝光羲諸子。但矯枉太過,往往有稚樸戇直之句。
詩筏
唐詩人能以真樸自立門戶者,唯元次山一人。次山不唯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蓋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樸,此其所以自立門戶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輕太樸者。酬贈、游宴諸詩,須分別存之;唯憫貧窮、悲兵燹之言,宜備矇瞍之誦,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
野鴻詩的
次山效偉長而有獲。
《唐詩別裁》
次山詩自寫胸次,不欲規(guī)模古人,而奇響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門徑,前人譬諸古鐘磬不諧里耳,信然。
《繭齋詩談》
元次山詩悠然自適,一種沖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繭齋詩談》
高古渾穆,老杜甘處其下,王摩詰更不必言。惟韋蘇州略近,而矜貴終讓一籌。
《小澥草堂雜論詩》
元次山樸素中更饒嫵媚。
劍溪說詩
元次山詩,在唐人中又是一格,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四庫全書總目》
結性不諧俗,亦往往跡涉詭激……頗近古之狂。然制行高潔,而深抱憫時憂國之心;文章戛戛自異,變排偶綺靡之習。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稱其可為天地萬物吐氣。晁公武謂其文如古鐘磬,不諧俗耳。高似孫謂其文章奇古,不蹈襲。蓋唐文在韓愈以前毅然自為者,自結始,亦可謂耿介拔俗之姿矣?;矢Φ虈L題其《浯溪中興頌》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然長于指敘,約潔有馀態(tài)。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于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逼淦奉}亦頗近實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元次山古調獨彈,冰襟雪抱,令人不敢褻玩。
《藝概?詩概》
元、韋兩家皆學陶。然蘇州猶多一“慕陶直可庶”之意,吾尤愛次山以不必似為真似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應德璉、劉公干。《貧婦》、《農臣》、《下客》諸篇,托風深微,撲而不野?!堕h荒》、《舂陵》,古思同頡。雜言七字,別具風味,正如未下鹽豉,千里莼羹。
《石遺室詩話》
次山五言古,開香山諷諭之體。
陳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在道州諸作,筆力遒勁,充以時事,可誦可謠,其體極雅。少陵氣勢較博,而深永勻飭不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