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建

相關人物:共 115 位。
共 1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7 【介紹】: 唐秦州上邽人。隋煬帝大業(yè)末為晉陽長。唐高祖引為司功參軍。入長安,除相國胄曹參軍、長道縣公。及平薛仁杲,擢秦州刺史,有政聲。改守隴州,以老去職。卒謚安。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謨。
秦州上邽人。
隋大業(yè)末為晉陽長。
高祖建義。
引為司功參軍。
從平京城。
除相國兵曹參軍。
封長道縣公。
拜秦州刺史。
改守隴州。
貞觀元年卒。
贈岷州都督。
謚曰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田氏。其先同州馮翊人。后徙并之榆次。超小欲脫俗。而二親以無他子。常抑絕之。弱冠強為納室。超夜坐床上。為妻說法。妻亦感激流淚。久之辭去。年二十七。依里之開化慧瓚禪師薙落。既受具。即往定州探律稟教。閱五載而學有成緒。乃入太原之西北山。創(chuàng)立禪林。曉夕修定。玄侶聞風。不遠而至。大業(yè)初。有司禁僧。不得檀出寺門。超入京師將以聞上。內史以事非要害。擁蔽不通。季年??盜充斥。并部尤甚。而超徒眾云臻。糧粒山積。一夕持炬排門。白刃交臨。而坐者株杌。略不搖動。賊皆拜伏。超因隨宜誘掖。以導其善。高祖起義。超亦遷住凝定寺。義寧二年。入京奉賀受禪。引見太極殿。左仆射魏國公裴寂于邀其第之別院以居。無何而沙門。靈潤智信智光等。以貴游之地。非宴寂之場。乃延之藍田山化感寺。武德五年。又徙晉之介山抱腹巖。既而復治汾州介休縣之光嚴寺。蓋山林則便于練行。朝市則易于接物也。貞觀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光嚴。壽七十有一。葬汾城之南山。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 習禪五
釋志超。
俗姓田。
同州憑翊人也。
遠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
少在童齔智量過人。
精厲不群雅度標遠。
厭世從道貫徹藏俞。
而二親恃超更無兄弟。
雖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
遂從儒流遍覽流略。
年垂壯室私為娉妻。
超聞之避斯塵染。
乃逃竄林野。
親姻周覓藏影無方。
既被執(zhí)身抑從伉儷。
初則合[承/巳]為蹤。
終亦同掩私室。
冀行婚禮也。
惟置一床超乃抽氈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處床。
儼思加坐勤為說法。
詞極明據(jù)。
妻便流淚禮謝辭以相累。
頻經宵夕事等金形。
屢被??勸誠逾玉質。
既確乎難拔。
親乃捐而放之。
年二十有七。
投并州開化寺慧瓚禪師。
瓚志德澄明行成眾范。
未展度限歷試諸難。
志超潔正身心勤履眾務。
僧徒百數(shù)供雜五行。
兩食恒備六時無缺。
每有苦役必事身先。
瓚親閱驗。
其情守節(jié)度令受具。
自進戒品專修行儀。
即往定州尋采律藏括其精要刪其繁雜。
五夏不滿三教備圓。
乃返故鄉(xiāng)依巖綜習。
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
棲引英秀創(chuàng)立禪林。
曉夕勤修定慧雙啟。
四儀托于戒節(jié)。
二行憑于法依。
學觀詵詵無威而肅。
致使聞風不遠而至。
大業(yè)初歲政網嚴明。
擁結寺門不許僧出。
超聞之慨而上諫。
被衣舉錫出詣郡城。
望有執(zhí)送將陳所諫。
而官私弗顧。
乃達江都即以事聞。
內史以事非要害。
不為通引。
還遣并部。
至隋季多難寇賊交橫。
民流溝壑死者太半。
而超結徒勸聚馀糧不窮。
但恐盜竊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誡勸無變爾情。
鏡業(yè)既臨逃響何地。
眾感其言心期遂爽準式禪禮課時無輟。
嘗夜坐禪。
忽有群賊排門直進。
炬火亂舉白刃交臨合坐端然相同儀象。
賊乃投仗于地拜伏歸依。
超因隨宜誘引量權授法。
咸發(fā)心敬合掌而退。
其剛略攝御皆此類也。
高祖建義太原。
四遠咸萃。
超惟道在生靈。
義居乘福。
即率侶晉陽住凝定寺。
禪學數(shù)百清肅成規(guī)。
道俗欽承貴賤恭仰。
及皇旗南指三輔無塵。
義寧二年。
超率弟子二十馀人奉慶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極敘之殊禮。
左仆射魏國公裴寂。
挺生不世器璉宏深。
第中別院置僧住所。
邀延一眾用以居焉。
亟歷寒暑業(yè)新彌厲。
但為貴游諠雜外進無因。
必附林薄方程慕遠。
時藍田山化感寺沙門靈閏智信智光等。
義解鉤玄妙崇心學。
同氣相求宛然若舊遂延住彼山。
棲志得矣。
攝緣聚結其赴如云。
賢圣語默互相敦重。
而寺非幽阻隸以公途。
晦跡之賓卒難承業(yè)乃徇物關表意在度人。
還返晉川選求名地。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創(chuàng)聚禪侶。
巖名抱腹四方有澗。
下望百尋上臨千仞。
泉石結韻于仙室。
風雨飄清于林端。
遂使觀者至止陶鑄塵心。
自強誨人無倦請益。
又于汾州介休縣治立光嚴寺。
殿宇房廊躬親締搆。
赫然宏壯有類神宮。
故行深者巖居。
道淺者城隱。
師資肅穆競業(yè)其誠。
聆音察色惟若不足。
忽因遘疾便知不久。
誡累殷勤示以禍福。
以貞觀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山世同嗟賓主齊慟。
德仁既往學肆斯分。
葬于城南山阜。
自服膺釋種。
意在住持。
晝夜剋勤攝諸后學。
所以日別分功禮佛五百。
禪結四時身誡眾侶。
有虧殿罰。
而自執(zhí)熏爐隨唱屈禮。
未嘗置地及以虧拜。
及坐禪眾也互相懲誡。
才有昏睡親行勵率。
有來投造無不即度授以戒范。
進止威儀攝養(yǎng)將迎禮逾天屬。
時遭嚴敕度者極刑。
而曾無介懷。
如常剃落。
致陸海慕義避世逸僧憑若大山依而修道。
時講攝論維摩起信等。
并詳而后說。
深致適機。
嘗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
僧徒僅百偏資大齋。
麥惟六石同置一倉。
日磨五斗用供常調。
從春至夏計費極多。
怪而檢覆止磨兩斛。
據(jù)量此事幽致可思。
又數(shù)感異僧乘虛來往。
雖無音問儀形可驗。
才若墮者便蒙神警。
至于召眾鐘聲隨時自響。
石泉上涌隨人少多。
靈瑞屢興如此者非一。
而奉敬戒法罕見其儔。
護慎威儀終始無替。
自隋唐兩代親度出家者近一千人。
范師遺訓在所聞見。
傳者昔預末筵蒙諸惠誥。
既親承其績故即而敘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田。
同州馮翊人。
少在童齔。
智量過人。
厭世從道。
而二親恃超。
望嗣宗族。
遂從儒流。
遍覽流略。
年垂壯室。
私為聘妻。
超聞之。
避斯塵染。
乃逃竄林野。
親姻周覓。
抑從伉儷。
初則合巹為蹤。
終亦仝掩私室。
唯置一床。
超乃抽氈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處床。
儼思伽坐。
勤為說法。
詞極明據(jù)。
妻便流淚。
禮謝辭以相累。
頻經宵夕。
事等金形。
屢被訹勸。
誠逾玉質。
既確乎難拔。
親乃捐而任之。
年二十有七。
投并州開化寺慧瓚禪師。
出家受具。
自進戒品。
專修行儀。
即往定州。
尋采律藏。
括其精要。
刪其繁雜。
五夏不滿。
三教略圓。
乃返故鄉(xiāng)。
入太原之西北千山。
棲引英秀。
創(chuàng)立禪林。
曉夕勤修。
定慧雙啟。
大業(yè)初歲。
政綱嚴明。
擁結寺門。
不許僧出。
超聞之。
慨而上諫。
披衣舉錫。
出詣郡城。
乃達江都。
即以事聞。
內史以事非要害。
不為通引。
至隋季多難。
寇賊交橫。
民流溝壑。
死者大半。
而超結徒歡聚。
馀糧不窮。
但恐盜竊相陵。
便欲奔散。
乃以法誡勸。
無變爾情。
鏡業(yè)既臨。
逃響何地。
眾感其言。
心期遂爽。
準式禪禮。
課時無輟。
嘗夜坐禪。
忽有群賊。
排門直進。
炬火亂舉。
白刃交臨。
合坐端然。
相同儀像。
賊乃投伏于地。
拜伏歸依。
超因隨宜誘引。
量權授法。
感發(fā)心敬。
合掌而退。
高祖建義太原。
四遠咸萃。
超惟道在生靈。
義居乘福。
即率侶晉陽。
住凝定寺。
禪學數(shù)百。
清肅成規(guī)。
道俗欽承。
貴賤恭仰。
及皇旗南指。
三輔無塵。
義寧二年。
超率子弟二十馀人。
奉慶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極。
敘之殊禮。
左仆射魏國公裴寂。
第中別院。
置僧住所。
邀延眾居。
亟歷寒暑。
業(yè)新彌厲。
時藍田山化感寺。
沙門靈潤智信智光等。
義解鉤玄。
妙崇心學。
同氣相求。
延住彼山。
挕緣聚結。
其赴如云。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
創(chuàng)聚禪侶。
觀者至止。
陶鑄塵心。
又于汾州介休縣治。
立光嚴寺。
赫然宏壯。
有類神宮。
師資肅穆。
忽因遘疾。
以貞觀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趙承規(gu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蔡州人。
趙匡明子。
匡明為朱溫所逼,欲奔淮南,時其兄匡凝已奔淮南,承規(guī)諫父曰:“昔諸葛兄弟分仕二國,若適揚州,是自取疑也。
”匡明謂然,遂趨成都投王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6?—854? 【介紹】: 唐蘇州人。顧況子。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常凌轢氣焰子弟,既犯眾怒,排擠者紛然,困舉場三十年。武宗會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間授盱眙主簿,厭拜迎鞭撻,因棄官歸隱,不知所終?;騻髯∶┥绞嗄?。有詩一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5—854? 蘇州海鹽(今浙江海鹽)人,顧況之子。以凌侮豪門子弟故,備受排擠,久困場屋30年。會昌五年(845),武宗聞其詩名,令進所試文章,追榜賜進士及第。曾入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幕,任盱眙尉,棄官歸隱茅山(今江蘇金壇境內)。生平事跡見《舊唐書·顧況傳》、《唐才子傳》卷七。非熊與詩人姚合、項斯、馬戴、賈島、劉得仁等交好。其詩“近體俊婉可諷”(《唐音癸簽》卷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5首。
唐詩匯評
顧非熊(約797-?
),蘇州(今屬江蘇)人。
顧禮之子。
幼穎悟。
弱冠應進士試,困舉場三十年。
會昌五年(845),登進士第。
累佐使府。
大中中,授盱眙主簿,不樂吏事,因棄官歸隱。
非熊工吟詠,同時名流姚合、賈島、王建、朱慶馀、雍陶、馬戴,咸與之交游唱和。
有《顧非熊詩》一卷。
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非熊)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凌轢氣焰子弟,既犯眾怒,擠排者紛然?!瓡迥?,諫議大夫陳商放榜。初,上洽聞非熊詩價,至是怪其不第,敕有司進所試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劉得仁賀以詩曰:“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早,須逢圣主知。”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非熊詩體不備,不及乃父廣博。然其五言近體,易樸茂為清永,似勝逋翁?;蜃愿凶诔?,不盡家學也。以詩體列之水部門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3—871 【介紹】: 唐僧。陳留人,俗姓史。武宗會昌初出家于白草谷,結茅而居。節(jié)度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為建白草院于龍興寺。嘗刺血寫經二百八十余卷。有《大悲論》、《三教毀傷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沛國陳留史氏子。蚤歲鄉(xiāng)校讀書。稍長偕計對策。不得志去。俄西游賀蘭山中。愛白草谷。遂掛冠落發(fā)。結茆以居。鄉(xiāng)里慕之。不待分衛(wèi)。而酥酪之饋日給。會昌五年。詔廢教。以地邊遠。不在禁例。節(jié)度使李彥佐。尤加敬。為于龍興寺。別建白草院以邀之。大中七年。刺指血。繕書諸經。二百八十三卷。彥佐慮其成疾。諭之曰。師大乘學。要當久住世間。荷負正法。以利益含識。顧茲破肌瀝膜。以從事筆研。而促其壽命。豈孔子所謂身體發(fā)膚。不敢毀傷者哉。于是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九年讀大悲經。究尋四十二臂所表法。至無畏手而疑之。乃結壇禱請。閱旬浹。感空中雙拳正印。歷歷可睹。因命工繪之以傳。著大悲論六卷。或謗其非。忍復虔請。且使工濯筆銅碗以俟。忽寶性一華出碗中。枝葉鮮明殊甚。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滅于白草院。壽五十九。以其年十月十七日。塔全身于水館之南。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增忍。
俗姓史氏。
沛國陳留人也。
典謁之年登其鄉(xiāng)校。
百氏簡策寓目入神。
藝文且工。
乃隨計吏數(shù)舉不捷。
會昌初薄游塞垣訪古賀蘭山。
中得凈地者白草谷。
內發(fā)菩提心。
頓掛儒冠直歸釋氏。
乃薙草結茅為舍。
倍切精進。
羌胡之族競臻供獻酥酪。
至五載節(jié)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
于龍興寺建別院號白草焉。
蓋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
忍刺血寫諸經。
大中七年李公慮其枯悴。
躬往敦論曰。
師何獨善一身行小乘行。
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
所利博哉。
忍執(zhí)情膠固遂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
帥覽而益加崇重。
九年因讀大悲經。
究尋四十二臂。
至無畏手疑而結壇。
浹旬禱請。
自空中現(xiàn)其正印雙拳歷歷可觀。
遂命畫工繪寫此臂焉。
或有譏謗者。
忍再精愨虔告。
畫工濯筆銅碗中忽感寶性華一朵。
枝趺??葉一皆鮮明。
睹者驚嘆。
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
示滅于白草院。
春秋五十九。
以十月十七日。
藏神于水館之南建塔焉。
初忍刺血寫經。
總二百八十三卷。
畫盧舍那。
閣三十五尺。
門一丈六尺。
起樣畫大悲功德三軸。
自著大悲論六卷。
并藏諸篋笥焉。
后節(jié)使唐恒夫。
仰其遺跡奏乞旌勸。
敕謚大師曰廣慧。
塔曰念定。
弟子無轍亦致遠之高足。
赍血書經二卷瑞華碗一枚詣闕奏呈。
宣賜紫衣。
天復中終。
及梁乾化初。
中書令西平王韓公遜錄遺跡奏聞。
太祖敕致謚曰法空。
別賜紫方袍。
塞垣榮之。
后唐同光中從事薛昭紀為碑焉。
顧彥朗 朝代:晚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0 【介紹】: 唐豐州人。
初為天德軍小校。
以鎮(zhèn)壓黃巢軍、收復京師有功,累遷右衛(wèi)大將軍。
僖宗光啟中,擢東川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為陳敬瑄阻,不得入,保利州。
后又與壁州刺史王建合兵攻成都。
卒于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2—912 【介紹】: 五代時僧。
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
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
苦節(jié)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
錢镠重之。
后入蜀,王建待之厚。
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
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夸張,世稱“梵相”。
有詩名。
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
”人呼得得來和尚。
有《禪月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隱,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
7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學,后漫游江西、吳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寧元年(894)往錢塘謁錢镠,受禮遇。
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復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冬潛逃南岳隱居。
三年入蜀,為王建所重,賜號禪月大師,特龍華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見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
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后廣交詩友,與當代名詩人陳陶、方干、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書善畫。
吳融稱:“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
”(《西岳集序》)孫光憲稱其詩“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
今存《禪月集》25卷。
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7首、斷句6,補題1首。
唐詩匯評
貫休(832-913),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
俗姓姜,字德隱。
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
與鄰院童子處默于習經之馀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成。
咸通中,于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
數(shù)年后,親登講筵。
后返婺州。
乾寧初、謁浙東錢镠。
西游江陵,初為成汭所禮,居龍興寺,后被譖,流放黔州。
遂入蜀,王建甚禮遇之,呼為“得得來和尚”,賜號禪月大師,卒。
休善畫,師閻立本,又工草書,世稱“姜體”。
集初名《西岳集》,吳融為序;休卒后,弟子曇域集其詩丈為《禪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詩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
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全唐詩補逸
貫休,俗姓姜氏,字德隱,蘭溪人。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貫休字德隱。
俗姓姜氏。
婺州蘭溪人。
七歲投本邑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
乾寧初獻詩吳越武肅王。
復北謁荊帥成汭。
后忤汭。
黜出黔中。
再游荊南。
高季昌館之龍興寺。
天復中入成都。
王建留住東禪院。
署號禪月大師。
龍華道場。
令居之。
累加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供奉經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元逸大師守兩川僧箓大師賜紫大沙門。
梁乾化二年卒。
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隱。金華蘭溪姜氏子。七歲。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圓貞禪師。為童侍。日能誦法華經。千言不啻。所居與處嘿鄰。而同時薙染。故襟誼視他尤密。每隔籬談論。旁聽皆驚異。始受具戒。詩名已大著。復往豫章。究經論??ぬ赝鯌V篤敬。后蔣瑰命監(jiān)洗懺戒壇。唐乾寧初。謁吳越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以頌平越之功。王悅。贈遺豐腆。且樹碑。悉紀贊佐諸臣之名。而并列休詩于碑陰。以歸美朝廷。于是吳越獲賜鐵券。號功臣。則休與有力焉。休于書知六法。畫善水墨。眾安橋強氏。嘗請休作十八羅漢像。識者謂入神品。曰當吾下筆時。非想見其真。不敢也。 過歙。見唐安寺蘭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訪荊帥成汭。汭加禮。館之龍興寺。會內翰吳融謫宦。遂相追從。融為休。序其集。未幾。或有譖休于汭者。命遷公安。以待辨。乃題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禪月大師。蜀主每見。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蓋其初以詩獻蜀主。有三衣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乾化二年終。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門外。塔曰白蓮。弟子曇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韋藹議其著述。有風刺體。系乎教化。誠不在二李白賀下。又廣成先生杜光庭。評其書。瘦勁可愛。號姜體。韋莊詩曰。豈是為貧常見隔。定應嫌酒不相過。休肥而矬。蜀相王鍇影堂贊。殊能言其體裁。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金華蘭溪登高人也。七歲父母雅愛之。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日誦法華經一千字。耳所暫聞不忘于心。與處默同削染。鄰院而居。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僧有見之皆驚異焉。受具之后詩名聳動于時。乃往豫章傳法華經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且勤。本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次太守蔣瑰開洗懺戒壇。命休為監(jiān)壇焉。乾寧初赍志謁吳越武肅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甚愜旨遺贈亦豐。王立去偽功。朝廷旌為功臣。乃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遂刊休詩于碑陰。見重如此。休善小筆得六法。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眾安橋強氏藥肆請。出羅漢一堂云。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真貌。方成之。與常體不同。自此游黟歙與唐安寺蘭阇梨道合。后思登南岳。北謁荊帥成汭。初甚禮焉。于龍興寺安置。時內翰吳融謫官相遇。往來論道論詩。融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尋被誣譖于荊帥。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題硯子曰。入匣始身安。弟子勸師入蜀。時王氏將圖僣偽。邀四方賢士。得休甚喜。盛被禮遇賜賚隆洽。署號禪月大師。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歌吟諷刺微隱存于教化。體調不下二李白賀也。至梁乾化二年終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慘怛一皆官葬。塔號白蓮。于城都北門外升遷為浮圖。乃偽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曇域。癸酉年集師文集。首安吳內翰序。域為后序。韋莊嘗贈詩曰。豈是為窮常見隔。只應嫌酒不相過。又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鄉(xiāng)人也。休書跡好事者。傳號曰姜體是也。嘗睹休真相肥而矬。蜀宰相王鍇作贊。曇域戒學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許慎說文。見行于蜀。有詩集。亞師之體也。

作品評論

吳融《禪月集序》
(貫休)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際,然其旨歸必合于道。太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
孫光憲《白蓮集序》
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
鑒誡錄
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岳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
五代詩話引《西清詩話》
至于羅隱、貫體,搏志于偏霸,爭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貫休)為詩有極奇處,亦有太粗處?!氨M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為人嘲作《失貓》詩,此類是也。然道價甚高,年壽亦高。
唐才子傳
(貫)休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風者多矣。昔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也。
唐音癸簽
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fā)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晚唐而敗壞極矣,不待宋人……甚則粗鄙陋劣,如杜荀鶴、僧貫休者。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棗木??!贝撕萎悅岣杆膬涸~?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必M不可丑!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云來”、“青云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峰瀑布冰”數(shù)語,殊涵清氣也。
《東目館詩見》
貫休不肯平易,時極嵚崎之致,而意旨頗嫌徑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3 【介紹】: 唐蜀人。
宦官。
田令孜(本姓陳)兄。
少賤,為餅師。
僖宗時,敬瑄憑令孜權勢累遷四川節(jié)度使。
廣明元年,黃巢軍進潼關,敬瑄隨僖宗西奔。
及巢敗,封穎川王。
俄令孜得罪,敬瑄流端州。
昭宗立,敬瑄拒詔,募黃頭軍以自守。
王建據(jù)閬州,自請討敬瑄,敗之,敬瑄遂為所殺。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敬瑄。
田令孜兄。
少賤為餅師。
得隸左神策軍。
令孜為護軍中尉。
敬瑄緣藉擢左金吾衛(wèi)將軍檢校尚書右仆射西川節(jié)度使。
黃巢亂。
僖宗西幸。
敬瑄迎謁綿州。
進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加檢校司徒兼侍中。
封梁國公。
再進兼中書令。
封潁川郡王。
賜鐵券。
恕十死。
巢平。
進潁川王。
檢校太師。
俄令孜得罪。
敬瑄被流端州。
不奉命。
會昭宗立。
召為左龍武統(tǒng)軍。
以宰相韋昭度代領節(jié)度。
敬瑄募軍自守。
王建盜據(jù)閬利。
令孜召之。
敬瑄不納。
自請討敬瑄贖罪。
詔暴敬瑄罪。
削官爵。
節(jié)度使。
以昭度為行營招討使討之。
成都破。
囚敬瑄。
累表請誅。
不報。
陰令左右告其謀反。
斬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3 【介紹】: 唐蜀人,字仲則,本姓陳。
僖宗即位,由小馬坊使擢神策軍中尉。
恃寵橫暴,獨攬政事,僖宗稱為“阿父”。
黃巢軍破長安,令孜挾僖宗出奔成都。
中和五年返長安,與藩鎮(zhèn)王重榮爭安邑、解縣兩地鹽課,重榮乃與李克用合軍進逼長安,令孜挾帝再度出奔。
光啟二年自任四川監(jiān)軍使,赴成都。
后為王建所殺。
安師建 朝代:晚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4 【介紹】: 唐人。
官彭州馬步使。
勇而有禮,守將楊晟愛之。
昭宗乾寧元年,王建攻彭州,殺晟,執(zhí)師建,欲用為將。
師建謝曰:“司徒誓同死生,不忍復戴日月。
”建三呼之,不答,遂殺之。
共 1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