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妙倫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別山祖智禪師者。
蜀人也。
其先楊姓。
世有顯任。
智既生正信之家。
幼絕世緣。
七歲紹印沙門化為行童。
授以圭峰圓覺敘。
脫口成誦。
宋嘉定癸酉。
試所習得度。
其年十四矣。
又五年。
參[仁-二+幻]牛全于昭覺。
經(jīng)二載苦。
制話頭。
不敢展衾。
每至后夜。
或假寐而已。
偶聞姑蘇僧誦殺六巖法語。
字字皆點著自己禪病。
時巖住姑蘇之穹窿山。
智徑走見。
以古德因緣求指。
巖惟瞑目端坐。
展掌示之。
不決請益。
巖如前無它語。
于此又二載。
智所求益哀。
巖竟不換機智。
乃擬簡藏經(jīng)。
融會本參。
因閱華嚴。
善財入彌勒樓閣。
見閣中有無量不可思議諸佛境界。
有省。
默舉祖師公案。
皆會節(jié)目。
舉似于巖。
巖方啟齒曰。
靈云見桃意在甚處。
對曰。
萬綠叢中紅一點。
幾人歡喜幾人嗔。
巖以為然。
乃可之。
智復遍歷名席。
俱獲美譽。
渡錢塘。
游天臺。
斷橋倫。
見無準范禪師于雪竇。
范棒喝風馳。
智結(jié)舌不能仰對。
范每受參垂問。
智每擬當機。
瞻視范公。
不能進措一辭。
乃私嘆曰。
我生平所參所悟底。
皆死法也死法何濟哉。
乃盡捐宿負。
堅依范公。
久之于范公棒喝中。
大通妙旨。
遂呈偈曰。
用盡工夫夜欲闌。
東挑西撥見還難。
無端豆爆寒灰里。
便把柴頭作火看。
范公遷育王。
徑山。
智皆負包與俱。
徑山燬。
知事者多懼。
勸范棄之。
智曰。
不可。
昔南禪師住歸宗。
歸宗被火。
有司責其咎。
南尚順而居之。
以故南公之名大重。
今徑山雖火。
而時清道泰。
且堂頭和尚以咎自歸。
無棄去之心。
我輩為人子臣。
當仰體君父之心。
父子君臣道合。
反廢為新。
庸何慮焉。
智于是自充化主。
而殿閣樓臺。
從鼓舞中。
涌起五峰矣。
嘉熙二年。
出住洞庭之天王寺。
以真言實踐。
接納方來。
然好貶剝諸方。
江湖以智天王哂之。
癡絕沖嘗問。
洞庭來僧曾見智天王否。
對曰。
學人適從天王來。
曰尋常有何言句。
僧舉天王示眾語曰。
帶鎖擔枷招罪犯。
安禪入定坐深坑。
兩頭踢脫無依倚。
一個閒人天地間。
沖笑曰。
恁么則智天王罪過不少。
丞相游公侶以西余虛席。
請智補之。
未久智自西余。
荷策遷金陵之蔣山。
參徒蟻聚。
名滿淮南。
悅堂訚道者。
初游吳。
聞智尋常怒氣噀人不減。
居天王時。
乃謁智。
智問曰。
是何法諱。
對曰。
祖訚。
近離何處。
對曰。
江西曰馬大師安否。
對曰。
起居和尚。
智拽杖便起。
訚躡履便行。
侍僧問曰。
適來者僧未知留否。
智笑曰。
是必去也。
侍僧出訪。
旦過堂。
果去矣。
訚住后乃曰。
我當時只肯別山收。
不肯別山放。
寶祐四年。
天童火。
無少剩。
州帥吳公潛以疏聞上。
上以智居天童智。
曰攜。
吾白骨以伴。
青山足矣。
興復之事。
豈吾望也。
遂于瓦礫堆中。
搆草廬。
以安眾。
三載之間。
松關(guān)盡處青山。
捧出梵宮。
而壯甲東南焉。
智處眾。
能耐小節(jié)。
深得衲子之心。
衲子互相頌曰。
吾師諱祖智。
即弘智再來也。
景定改元九月朔。
示眾曰。
云淡月華新。
木脫山露骨。
有天有地來。
個個眼睛活。
乃掩室。
復令傳語曰。
不及相見。
各自努力。
越十日。
珍囑后事。
叉手捐世。
壽六十一。
坐四十七夏。
塔于中峰。
贊曰。
我?guī)熚涛蚶先恕?div id="6yx9x9j"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49_0_187_comment'>
新天童時。
修輯歷祖。
石塔。
余得見智公之塔。
圮于荊棘叢中。
及考天童中興圖志。
惟公大有功于天童者也。
公初事無準。
居徑山。
以大義鼓舞。
遽成五峰樓閣。
后公居天童。
不三載而重興莫大之精藍。
亦座下有其人。
而鼓舞之。
嗟乎非忠于事上。
誠以接下。
曷克有此哉。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祖智,字別山。姓楊氏,順慶人也。年十四得度,初聞僧誦六巖語悅之。時巖住蘇之穹窿,亟往從焉,因閱《華嚴經(jīng)》“彌勒樓閣……入已還閉”之語,恍如夢覺。越二年,遍叩浙翁琰、無際派、高原泉、淳庵凈、妙峰善,最后見無準范于雪竇,知是法器,待之彌峻。時或棒喝,交并語不少貸,智欲擬答,禁不能發(fā)。由是知解,都喪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皆守死法,今始行活路?!奔榷兑茝缴?,命智分座。嘉熙戊戌,洞庭天王虛迎智主之。寶祐丙辰,天童寺燬,制相吳公潛判州事,奏智道行,被旨攜一缽一囊至縛茅以居。 時州地久旱,祈禱輒應,人情奔湊,不三載,百廢具舉,天童乃復舊觀。庚辰九月朔旦,忽示眾云:“云淡月華新,木脫山露骨。有天有地來,幾個眼睛活。”越十日,夜分重別大眾,叉手而逝。世壽六十有一,坐四十七夏,塔于中峰密庵禪師之右,玉局文復之為之銘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8—1295 【介紹】: 宋元間僧。吳江人,俗姓徐,號高峰。出家凈慈寺,住持天目山之獅子院。
全宋詩
釋原妙(一二三八~一二九五),號高峰,俗姓徐,吳江(今屬江蘇)人。
年十五出家,投嘉禾密印寺法住為師。
十六歲薙發(fā),十七歲受具,十八歲習天臺教,二十歲更衣入凈慈,立限學禪。
二十二歲請益斷橋妙倫
繼扣雪巖祖欽,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得悟。
三年,由國清過雪竇,謁西江謀、希聲叟、寓旦過。
及祖欽掛牌于道場,開法于天寧,皆隨侍。
度宗咸淳二年(一二二六),入臨安龍須寺,苦行九年。
十年,遷湖州雙髻庵。
帝炳祥興二年(一二七九),至天目西峰。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入張公洞扁死關(guān),不越戶十五年。
成宗元貞元年卒,年五十八。
為南岳下二十一世,雪巖祖欽禪師法嗣。
有《高峰原妙禪師語錄》二卷、《高峰原妙禪師禪要》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
事見《語錄》及所附《行狀》。
 釋原妙詩,以輯自《語錄》、《禪要》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依次分編為二卷。
槜李詩系·卷三十
原妙字高峰姓徐氏吳江人出家崇德密印寺(后析桐鄉(xiāng))得法于雪巖欽禪師立死關(guān)于西天目之獅子巖設(shè)三關(guān)語以驗學者世壽五十八有語錄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八
禪師諱原妙。
出蘇州吳江徐氏。
為雪巖欽禪師入室之真子也。
弘法于天目之獅子巖。
因以高峰自號。
關(guān)居三十載。
橫拈倒施。
而令行吳越。
南宋嘉熙戊戌年三月。
而公生。
公生性遲重寡言。
笑行如瘦鶴。
望之似懦弱。
然其神氣精悍奪人。
幼喜趺坐。
凡見髡流。
必合爪勞問成禮。
淳祐壬子。
從秀水密印寺法住沙門得度。
年十五。
備知大僧事。
及戒得滿分。
于其律度。
開遮進止。
不期而咸合焉。
尋習教觀于天臺。
其文句義。
學弗可難也。
公每忖達磨一宗。
不立文字。
為教外別傳。
能了當人大事。
為之立地成佛。
豈徒然哉。
即出杭州。
參訪宗門知識。
入湖南凈慈凈慈。
為武林禪窟。
倫斷橋居焉。
公參僧堂。
立死限三載。
擬求妙悟。
竟無所發(fā)。
時雪巖欽禪師寓北澗。
斷橋指公往謁。
公謁雪巖。
雪巖不許通謁。
公益心切。
乃告香通誠。
雪巖許見。
未作禮即連棒打出。
公垂涕回惶。
復入雪巖。
便問。
阿誰拖你死尸來。
又以拳打出之。
于是疑團猛結(jié)。
無所攀仰。
乃擬避喧求靜。
咬嚼話頭。
于徑山禪堂及月。
忽憶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匊戰(zhàn)胸次。
目不交睫者六晝夜。
忽睹演五祖真贊云。
百年三萬六千朝。
反覆元來是者漢。
從前話頭一并打。
失其年二十有四矣。
雪巖已赴南明。
公即走覲。
才入雪巖。
便問。
誰拖你死尸來。
公便喝。
雪巖拈棒。
公把住曰。
今日打原妙不得也。
曰。
為甚打不得。
公拂袖而出。
次日雪巖召公問曰。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對曰。
狗舐熱油鐺。
曰。
那里學者虛頭來。
對曰。
正要和尚疑著。
雪巖休去。
公以為妙契玄旨。
自此隨問即答。
久之雪巖謂公曰。
日間浩浩作得主么。
對曰。
作得主。
曰。
睡夢中作得主么。
對曰。
作得主。
曰。
正睡著無夢無想無見無聞。
主在甚么處。
公不能對。
雪巖曰。
從今日去。
也不要你學佛學法。
也不要你窮古窮今。
但只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才睡。
覺來卻抖擻精神。
我者一覺主人公在那里。
安身立命。
公遂別入龍須。
經(jīng)五載。
因鄰僧推枕墮地作聲。
大徹乃曰。
元來只是舊時人。
不改舊時行履處。
咸淳甲戌年。
住湖之雙髻峰。
禪者登峰益眾。
公即入西天目山之獅子巖。
巖絕躋攀。
其來決擇之者。
又滿百許人。
公乃別居巖西石洞。
石洞之險。
非梯莫升。
大書死關(guān)二字為額。
盡屏給侍。
日用一食。
以甕為鐺。
斷緣撤梯。
巖中弟子罕見其面。
或垂語以驗方來。
不契即拒關(guān)。
其垂語曰。
大徹底人。
本脫生死。
因甚命根。
不斷佛祖公案。
只是一個道理。
因甚有明與不明。
大修行人。
本遵佛行。
因甚不守毗尼。
杲日當空。
無所不照。
因甚被片云遮卻。
人人有個影子。
寸步不離。
因甚踏不著盡大地。
是個火坑。
得何三昧。
不被燒卻。
元世祖丁亥年。
雪巖遣白拂囑公。
偈曰。
上大今已無人。
雪巖可知禮也。
虛名塞破乾坤。
分付原妙侍者。
始升座開導。
其語懇切。
中古尊宿。
未之有也。
叢林謂之禪經(jīng)。
抱道老成之士并歸焉。
一日民間訛謠。
官選童男女。
本小師問曰。
忽有人來問和尚。
討童男女時如何。
公曰。
我但度竹篦子與他。
本大徹于言下。
或問。
諸弟子優(yōu)劣。
公曰。
若初院主等一知半解。
不道全無如義。
首座固是鐵根老竹。
其如七曲八曲。
惟本維那卻是上林新篁。
它日成材。
未可量也。
元貞乙未季冬朔日。
命鼓告眾曰。
西峰三十年。
妄談般若。
罪犯彌天。
今日(或云末后)有一句子。
不敢累及平人。
自領(lǐng)去也。
大眾還有知落處者么。
良久云。
毫厘有差。
天地縣隔。
復曰。
來不入死關(guān)。
去不出死關(guān)。
鐵蛇鉆入海。
撞倒須彌山。
跏趺泊然而寂。
七日容色益明潤。
舍利結(jié)于爪??。
越三七日。
塔全身于死關(guān)。
坐四十三夏。
歷世五十有八。
仁宗戊午。
謚普明廣濟禪師。
贊曰。
古以滹沱機用。
如涂毒鼓。
聞?wù)呓粤⑺馈?div id="nxul5go" class='inline' id='people_34599_3_216_comment'>
或先后于近遠稍異。
迨密庵后。
幾不橫死矣。
幸雪巖得無準藥授之師。
師復涂而擊之。
以立死中峰輩至今。
聞其馀響。
猶自胥喪。
吁何偉也。
非師玄要戈甲。
吳越正令。
曷克臻此。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七
釋原妙,字高峰,吳江人。
出家凈慈,參斷橋倫示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窮究未契,立死限三年,脅不至席,口體俱忘。
或提單遺巾,發(fā)篋置鐍,終歲矻矻,若無見聞。
時雪巖欽寓南屏北澗,夙夜孳孳以剖決此心,見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一旦冰消,豁然迥露,無依無欲,得大解脫境界。
扣之靈隱石田,天童癡絕,徑山無準,莫不印證。
原妙聞之,欣然懷香往謁。
方問訊,即推出閉門,再往稍得就近,欽忽罵曰:“阿誰與你拖個死尸來?
”聲未絕,繼之以掌,如是者三。
而原妙叩禮逾虔。
一日,忽睹五祖演像贊云:“百年三萬六千朝,返覆原來是此身。
”驀然騖破死尸之疑。
明日詣欽,又問阿誰話頭,舉杖方下,原妙喝住曰:“今日郤不得如此。
”拂袖便出。
自此機鋒不讓,遂辭入天目,立死關(guān)于師子嚴三十馀載,影不出山。
弘悟普度,名冠元世,所著有《高峰語錄》。
釋元湛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元湛。
號秋江。
不知何許人。
操守端靖。
久從禪者游。
有所發(fā)明。
行息無定。
一日杖錫至松巖。
愛其山水深秀。
不忍去。
乃趺坐石上。
荊棘圍繞。
風露凄苦。
是夜有二虎。
環(huán)其左右。
若相衛(wèi)護者。
湛命之伏。
虎皆伏。
湛以手枕虎背熟睡。
遲明虎去。
如是者屢夕。
山民聞之以為神。
即其處創(chuàng)阿蘭若奉之。
湛不交世事。
不應檀齋。
雖皈依者踵繼。
開道之外。
不雜塵俗一語。
漠如也。
將化別眾。
就龕說偈曰。
洗浴著衣生祭了。
跏趺宴坐入龕藏。
花開鐵樹泥牛吼。
一月長輝天地光。
又謂其眾曰。
后十五年寺當火。
啟吾龕則火可止。
至期果然。
眾匍匐開龕。
見其神色如生。
爪發(fā)皆長。
復封固瘞之。
或云。
湛得法寶方山。
斷橋倫禪師之法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