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松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汝南宋氏子。幼孤。母明敏能誦法花。稍通其義。年二十八。使依荷澤下禪德薙染。經(jīng)營僧事。凡六年。既而辭去參禮。又八年。然后于天臺止觀之道。知所歸向。于是瘁志劬躬。行四三昧。日中一食。不受別請。歲歉。或咽氣漱流。貌無餒色。體有瘡疥。手不爬搔。如是僅四十年。會昌四年二月。忽辟谷燕嘿。十七日誡門人曰。吾平生進脩。逮茲獲夢覺安隱。豈非其所感之報耶。復以天臺一宗文疏。傳之弟子元堪等。且曰。將踐圣階。降茲罕及。遂奄爾而逝。壽七十七。臘四十八。 元堪扶風馬氏子。素師事遠。及武宗汰法。乃悉以所受天臺文疏。藏之屋壁。未幾宣宗興復。重葺舊居。別為遠大作影堂。而取其部文。并置于內(nèi)。六時行道。以終其身。則誠無負其所囑。如此其不謂之賢乎。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志遠。
俗姓宋氏。
家于汝南。
其父早喪。
孤侍孀親。
承顏之禮匪遑晨夕。
母常念法華經(jīng)精通五卷。
遠識度明敏孤標卓然。
年二十八辭親從師。
歸依荷澤宗風晤解幽旨。
經(jīng)營僧事聯(lián)綿六秋。
凡諸取給未嘗混互。
自爾辭師尋禮復經(jīng)八年。
雖博贍兩宗情猶系滯。
聞天臺一枝該通妙理。
定慧雙融解進于行。
十乘境觀起自一家。
修性三德清涼盛演因命同輩追游五峰。
棲遁林泉履歷前躅。
曉六凡四圣之理。
了開示悟入之門。
百界千如包羅性相。
即遮即照破立同時。
依正圓融凡圣平等。
豁開心目物我雙亡。
僅四十年闡揚獨步。
遠業(yè)精道邈志苦神和。
臥不解衣食非別請。
時歲不稔樵炊屢乖。
每掬水漱流將期永日。
體有瘡疥手不涂摩。
戒檢遵修警慎心口。
常以四種三昧鍊磨身心。
至于緘札題尺。
頗閑辭翰蟲篆之美。
每有緇素負才學者異其辯說。
或傍搜僻隱。
欲為挫銳。
伺之瑕玷。
求其勝負。
進雖傲然踞席。
退乃踧踖??容。
高我山去隨四悉。
洎會昌四年。
春秋七十七。
僧臘四十八。
忽絕食數(shù)朝而說法罔憚。
以二月十七日誡門人曰。
吾自生修進不欺心口。
今獲二種果報。
臥安覺安而無痛惱。
又曰。
天臺宗疏務在宣傳。
法華疏十卷本跡二門三周記別開近顯遠玄文十卷五義判釋。
止觀十卷境觀雙修。
不定頓漸八教粗妙。
遮照平等行解圓明。
一多相即一藏文句瑩玉摐金。
將踐圣階降茲罕及。
禮懺方等必假精誠。
志之永懷副吾之意也。
于時龍象云萃櫛比座隅。
咸贊希奇同稱佛號。
慈誨之際奄至遷靈。
風慘云愁山昏水咽。
林巒色變徒屬悽傷。
阇維日諸子奔馳罔知所詣。
雖學者如林。
達其法者唯元堪。
即扶風馬氏之裔也。
氣度沖邃道風素高。
蓋遠傾其解脫之瓶。
注以醍醐之器。
可謂一燈之后復然一燈。
及武宗澄汰之際。
稟師先旨哀慟累夕。
以其章疏文句秘之屋壁。
及宣宗再闡釋門。
重葺舊居。
取其教部置之影堂。
六時經(jīng)行儼若前制。
法華妙經(jīng)積歲傳唱。
摩訶止觀久而敷揚。
嗣繼之心已極師資之禮也。

人物簡介

維基
沈松(1488年—?
),字如松,號南厓(南崖),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民籍。
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舉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六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七十九名進士。
工部觀政,授任晉江縣知縣。
嘉靖四年(1525年)拜為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六年巡按山西。
出為山東按察司僉事,七年二月回籍聽用。
起升布政司參議,十七年正月考察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