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睿

相關(guān)人物:共 38 位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猛虎行 曹魏 · 曹睿
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玄雨潤(rùn)其柯。
綠葉何蓩蓩,青條視曲阿。
上有雙棲鳥,交頸鳴相和。
何意行路者,秉丸彈是窠(○《類聚》八十八作魏明帝詩。引加、柯二韻?!冻鯇W(xué)記》七、《御覽》百八十九、事類賦桐賦注、事文《類聚》后集二十三并引加、柯二韻?!队[》三百五十引加、柯、和、窠四韻。九百五十六引如、柯、阿三韻。)。
① 六臣本《文選》注云。五臣無園字?!鹁耪?/div>
《詩紀(jì)》云。洛陽圖經(jīng)曰:華林園在城內(nèi)東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園。齊王芳改為華林。干寶晉紀(jì)曰:泰始四年二月。上幸芳林園與群臣宴。賦詩觀志。散騎常侍應(yīng)貞詩最美。
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皇極肇建,彝倫攸敷。
五德更運(yùn),膺箓受符。
陶唐既謝,天歷在虞。(一章)

于時(shí)上帝,乃顧惟眷。
光我晉祚,應(yīng)期納禪。
位以龍飛,文以虎變。
玄澤滂流,仁風(fēng)潛扇。
區(qū)內(nèi)宅心,方隅回面。(二章)

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鳳鳴朝陽,龍翔景云。
嘉禾重穎,螢莢載芬。
率土咸序,人胥悅欣(三章)

恢恢皇度,穆穆圣容。
言思其順,貌思其恭。
在視斯明,在聽斯聰。
登庸以德,明試以功。(四章)

其恭惟何,昧旦丕顯。
無理不經(jīng),無義不踐。
行舍其華,言去其辯。
游心至虛,同規(guī)易簡(jiǎn)。
六府孔修,九有斯靖。(五章)

澤靡不被,化岡不加。
聲教南暨,西漸流沙。
幽人肄險(xiǎn),遠(yuǎn)國忘遐。
越裳重譯,充我皇家。(六章)

峨峨列辟,赫赫虎臣。
內(nèi)和五品,外威四賓。
修時(shí)貢職,入覲天人。
備言錫命,羽蓋朱輪。(七章)

貽宴好會(huì),不常厥數(shù)。
神心所受,不言而喻。
于是肄射,弓矢斯御。
發(fā)彼五的,有酒斯飫。(八章)

文武之道,厥猷未墜。
在昔先王,躬御茲器。
示武懼荒,過亦為失。
凡厥群后,無懈于位(九章)

⑴ ○《晉書》本傳。《文選》二十?!对娂o(jì)》二十三。又《書鈔》十引遐一韻。八十一作華林園詩。引臣、人、輪三韻。韻補(bǔ)三作華林應(yīng)制詩。引辨靖二韻。
《晉書》樂志曰:魏杜夔傳舊雅樂四曲。一曰鹿鳴。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聲辭。及太和中。左延年改夔騶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聲節(jié)。其名雖存。而聲實(shí)異。唯因夔鹿鳴。全不改易。每正旦大會(huì)。太尉奉璧。群后行禮。東廂雅樂常作者是也。后又改三篇。第一曰于赫篇。詠武帝。聲節(jié)與古鹿鳴同。第二曰巍巍篇。詠文帝。用延年所改騶虞聲。第三曰洋洋篇。詠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聲。第四曰復(fù)用鹿鳴。鹿鳴之聲重用。而除古伐檀。古今樂錄曰:漢故事上壽用四會(huì)曲。魏明帝青龍二年。以長(zhǎng)笛食舉第十一古大置酒曲代四會(huì)。又易古詩名曰羽觴行。用為上壽曲。施用最在前。鹿鳴以下十二曲名食舉樂。而四會(huì)之曲遂廢?!稹稌x書》樂志曰:泰始中。使傅玄、荀勖、張華各造正旦大會(huì)行禮及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勖乃更作行禮詩四篇。又為正旦大會(huì)、王公上壽歌詩并食舉樂歌詩。合十三篇。又以魏氏歌詩或二言?;蛉??;蛩难浴;蛭逖?。與古詩不類。以問司律中郎將陳頎。頎曰:被之金石。未必皆當(dāng)。故勖造晉歌。皆為四言。唯王公上壽酒一篇。為三言五言焉。
于皇元首,群生資始。
履端大享,敬御繁祉。
肆覲群后,爰及卿士。
欽順則元,允也天子。
明明天子,臨下有赫。
四表宅心,惠浹荒貊。
柔遠(yuǎn)能邇,孔淑不逆。
來格祁祁,邦家是若。
光光邦國,天篤其祜。
丕顯哲命,顧柔三祖。
世德作求,奄有九土。
思我皇度,彝倫攸序。
惟祖惟宗,高朗緝熙。
對(duì)越在天,駿惠在茲。
聿求厥成,我皇崇之。
式固其猶,往敬用治。
⑴ ○《宋書》樂志?!额惥邸匪??!稑犯娂肥!对娂o(jì)》三十九。又古今歲時(shí)雜詠一引第一章。
怨歌行 曹魏 · 曹植
《詩紀(jì)》云。技錄、樂府解題皆以為古辭。文章正宗作曹子建?!疱职??!稑犯娂匪氖辉乖娦邢乱跎间浽唬很麂浰d。古為君一篇。今不傳。又引樂府解題曰:古詞云。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云云?!对娂o(jì)》本此。又案?!稑犯娂肺迨沤駱蜂浽唬何呵迤?。一、明明魏皇帝。二、大和有圣帝。三、魏歷長(zhǎng)。四、天生烝民。五、為君既不易。并明帝造。以代漢曲。其辭并亡。是古今樂錄以此為魏明帝詩。而《書鈔》又引作魏文帝。眾說紛歧如此。今據(jù)藝文《類聚》、《樂府詩集》、文章正宗等。仍編入曹植詩中。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dòng)變,震雷風(fēng)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zhǎng)。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① 漢書音義,如淳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曹子建記曰: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shí)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shí),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shí)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fā),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fù)見所在。遣人獻(xiàn)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jì)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duì)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蘅皋,秣駟乎芝田。
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于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
若此之艷也?
御者對(duì)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
其狀若何?
臣愿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
遠(yuǎn)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淥波。
襛纖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xiàng),皓質(zhì)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云髻峨峨,脩眉聯(lián)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
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yīng)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金翠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yuǎn)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皓腕神滸兮,采湍瀨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
誠素之先達(dá)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脩兮,羌習(xí)禮而明詩。
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
執(zhí)眷眷之款實(shí)兮,懼斯靈之我欺。
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和顏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椒涂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zhǎng)吟以永慕兮,聲哀厲彌長(zhǎng)。
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
匏瓜無匹兮,詠牽牛獨(dú)處。
揚(yáng)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動(dòng)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jìn)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zhuǎn)眄流精,光潤(rùn)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文魚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陽。
動(dòng)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āng)。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良會(huì)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
微情以效愛兮,獻(xiàn)江南之明珰。
潛處于太陰,長(zhǎng)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靈體之復(fù)形,御輕舟而上溯。
長(zhǎng)川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騑轡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南《齊書》樂志曰:漢章帝造鼙舞歌云。關(guān)東有賢女。魏明帝代漢曲云。明明魏皇帝。傅玄代魏曲作晉洪業(yè)篇云。宣文創(chuàng)洪業(yè)。盛德存泰始。圣皇應(yīng)靈符。受命君四海。今前四句錯(cuò)綜其辭。從五帝至不可階六句。全玄辭。后二句本云將復(fù)御龍氏。鳳皇在庭棲。又改易焉。
明君創(chuàng)洪業(yè),盛德在建元。
受命君四海,圣皇應(yīng)靈乾。
五帝繼三皇,三皇世所歸。
圣德應(yīng)期運(yùn),天地不能違。
仰之彌已高,猶天不可階。
將復(fù)結(jié)繩化,靜拱天下齊。
⑴ 錯(cuò)綜傅玄辭?!鹉稀洱R書》樂志?!稑犯娂肺迨摹!对娂o(jì)》六十三。
帝京篇十首 其一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五言律詩
予以萬幾之暇,游息藝文,觀列代之皇王,考當(dāng)時(shí)之行事,軒昊舜禹之上,信無間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漢武魏明,峻宇雕墻,窮侈極麗,徵稅殫于宇宙,轍跡遍于天下。九州無以稱其求,江海不能贍其欲,覆亡顛沛。不亦宜乎?予追蹤百王之末,馳心千載之下,慷慨懷古,想彼哲人,庶以堯舜之風(fēng),蕩秦漢之弊,用咸英之曲,變爛熳之音,求之人情,不難矣。故觀文教于六經(jīng),閱武功于七德,臺(tái)榭取其避燥濕,金石尚其諧神人,皆節(jié)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故溝洫可悅,何必江海之濱乎?麟閣可玩,何必兩陵之間乎(何必兩山之間乎)?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豐鎬可游,何必瑤池之上乎?釋實(shí)求華,以人從欲,亂于大道,君子恥之,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爾。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馀。
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云日隱層闕,風(fēng)煙出綺疏。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北邙山 唐末 · 羅隱
七言律詩
一種山前路入秦,嵩山堪愛此傷神。
魏明未死虛留意,莊叟雖生酌(一作的)滿巾。
何必更尋無主骨,也知曾有弄權(quán)人。
羨他緱嶺吹簫客,閑訪云頭看俗塵。
臣不難諫,君先自明。
智既審乎情偽,言可竭其忠誠。
虛己以求,覽群心于止水;
昌言而告,恃至信于平衡。
君子道大而不回,言出而為則。
事父能孝,故可以事君;
謀身必忠,而況于謀國。
然而言之雖易,聽之實(shí)難,論者雖切,聞?wù)叨嗷蟆?div id="amyywyu"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7_1185983_comment'>
茍非開懷用善,若轉(zhuǎn)丸之易從;
則投人以言,有按劍之莫測(cè)。
國有大議,人方異詞。
佞者莫能自直,昧者有所不知。
雖有智者,孰令聽之?
皎如日月之照臨,罔有道形之蔽;
雖復(fù)藥石之瞑眩,曾何苦口之疑。
蓋疑言不聽,故確論必行;
大功可成,故眾患自遠(yuǎn)。
上之人聞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無損。
豈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為本。
是以伊尹丑有夏而歸亳,大賢固擇所從;
百里愚于虞而智秦,一身非故相反。
噫,言悅于目前者,不能跬步之外;
論難于耳順者,有以百年而興。
茍其聰明蔽于嗜好,智慮溺于愛憎,因其所喜而為善,雖有愿忠而孰能?
心茍無邪,既坐瞻于百里;
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彼非謂之賢而欲違,知其忠而莫受。
目有瞇則視白為黑,心有蔽則以薄為厚。
遂使諛臣乘隙以匯進(jìn),智士知微而出走。
仲尼不諫,懼將困于婦言;
叔孫詭辭,畏不免于虎口。
故明主審遜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謂忠。
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有漢宣之賢,充國得盡破羌之計(jì);
魏明之察,許允獲伸選吏之公。
大哉事君之難,非忠何報(bào)。
雖曰伸于知己,而無自辱于善道。
《詩》不云乎,哲人順德之行,可以受話言之告。
建中靖國元年,以修奉景靈西宮,下吳興、吳郡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而吳郡實(shí)采于包山。
某獲目此瑰奇之產(chǎn),謹(jǐn)為賦云:
吳吏采石于包山也,洞庭鄉(xiāng)三老趨而進(jìn)、揖而言曰:「惟古渾渾,物全其天。
金藏于穴,珠安于淵。
機(jī)械既發(fā),剖蚌椎礦。
不翼而飛,無脛而騁。
刳山探海,階世之競(jìng)。
乃若富媼贅瘤,則為山岳,茂草木于毛膚,包嶄巖于骨骼。
與瓦甓其無間,何于焉而是索。
今使者窺復(fù)穴、蕩沉沙,搜奇礓于洞腳,劂巧勢(shì)于丘阿。
呼靈匠以運(yùn)斤,指陽侯使息波。
豎江山之崿崿,積劍閣之峨峨。
莫不剔山骨、拔云根。
貞女屹立,伏虎晝奔。
督郵攘袂以相睨,令史臨江而抗塵。
雖不遭于醯沃,豈有恨于苔痕。
嗟主人之不見,信羊牧之猶存。
何一拳之足取,笑九仞之徒勤
既而山戶蟻集,篙師云屯,輸萬金之重載,走千里于通津。
使山以為骨,則土將圮;
使玉以為璞,則山將貧。
煮糧之客,嘆終年之無飽;
談玄之老,持一法其誰論(《神仙傳》:白石生煮為糧。)
嘗聞不為無益,則用之所以足;
惟土物愛,則民之所以淳。
怪斯取之安用,非野夫之得聞。
敢請(qǐng)使者」。
吏呼而語曰:「醯雞不可與語天,蟪蛄不可與論歲。
矧齊侯之讀書,豈輪人之得議」。
三老曰:「極治之世,樵夫笑不談王道;
至圣之門,鄙夫問而竭兩端。
野人固愿知之」。
對(duì)曰:「上德光大,孝通神明。
闡原廟之制,妥在天之靈。
以謂物不盛則禮不備,意不盡則享不精。
故金瑰珠琲,天不秘其寶;
樟楠楩梓,地不愛其生。
而青州之怪,猶未足于充庭,故于此乎取之。
且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以起景陽于芳林者,魏明之侈陋也;
菲衣惡食,卑宮室以致美乎祭祀者,夏禹之勤儉也。
上方罷后苑之作,緩文思之程,示敦樸以正始,盡情文而事神。
此固上德之難名者矣。
抑嘗聞之,西有未夷之羌,北有久驕之虜,顧蹀血之未艾,乍游魂而送死。
方將不頓一戈,不馳一羽,殄丑類于煙埃,瞰幽荒于掌股,庶黃石之斯在,儻素書之可遇。
抑又聞之,三德雖修,不去指佞之草;
萬國雖和,猶豢觸邪之獸。
蓋邪佞之蠱心,猶膏肓之自腠。
惟屬鏤之無知,顧尚方之奚救?
故將鑄采石以為劍,凜豎毛于佞首。
若是,則在邊無汗馬之勞,在廷無履霜之咎也。
抑又聞之,堯不能無九年之災(zāi),湯不能無七年之旱,雖陰陽之或盭,豈閑縱之可緩?
故將放鞭石于宜都,回雨旸于咳眄。
抑又聞之,扶耒之子,有土不毛;
抱甕之老,有茅不薅。
富者侈而貧者惰,游者逸而居者勞。
雖齊導(dǎo)之有素,奈狡焉而是逃。
故將取嘉石以列坐,平罷民于外朝。
抑又聞之,日不蔽則明,川不閼則清,聽之廣者視必遠(yuǎn),基之固者構(gòu)不傾。
方披旒而出黈,俾伐鼓而揚(yáng)旌。
蓋蕭墻之戒,坐遠(yuǎn)于千里;
朽索之馭,益危于薄冰。
矧四者之無告,尤圣人之所矜。
故將盡九山之赤石,達(dá)萬縣之窮民」。
三老悚然而興曰:「圣治蓋至此乎」!
吏曰:「此猶未也。
若其造化掌中,宇宙胸次,彌綸兩儀而執(zhí)天之行,燮理二氣而襲氣之母,此包犧之婦所以引日星之針縷,方將鍊五色以補(bǔ)天,育萬生于一府。
既無謝于襄城之師,又何驚于藐姑之處?
吾亦與汝飲陰陽之和而游萬物之祖矣,又何帝力之知哉」!
三老稽首再拜曰:「鄙樸之人,聾瞽其知,鹿豕其游,竊億妄議,乃今知之」。
按:《北山小集》卷一二。又見《吳都文粹》卷六,紹定《吳郡志》卷二九,正德《姑蘇志》卷一四,《歷代賦匯》卷二三,《古今圖書集成》坤輿典卷一六,山川典卷二八一。
⑴ 《晏子春秋》:靈山以石為身,以草木為毛發(fā)。
⑵ 江淹《江上之山賦》曰:「百里兮崿崿?!箯堓d《劍閣銘》:「巖巖梁山,積石峨峨?!?/div>
⑶ 王韶之《始興記》:「中宿縣有貞女峽,水際有石,似女子?!埂队拿麂洝罚骸敢硕冀ㄆ浇缬幸惺缍?。俗謂一郡督郵,爭(zhēng)界于此。」《南康記》:「湘源有長(zhǎng)瀨,其旁石或像人二,人名為令史?!贡R仝《贈(zèng)石詩》:「主人雖不歸,長(zhǎng)見生人面?!褂郑骸缸詰M埋沒久,滿面蒼苔痕?!?/div>
⑷ 《穆天子傳》:「天子升于采石之山,取采石焉,鑄以成器于黑水之上?!?/div>
⑸ 《荊州圖副》:「宜都有石穴,穴有二石,俗云其一為陽,其一為陰。旱鞭陽石則雨,雨鞭陰石則晴?!?/div>
⑹ 盧仝詩:「女媧伏羲婦,引日月之針、五星縷?!?/div>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