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20,分1頁顯示 
辭賦
武夷山賦(1119年11月) 宋 · 李綱
武夷山水之勝為七閩最,《圖志》載之詳矣。
予閩人也,游宦四方,每以未至其下為恨。
宣和改元,承乏螭頭,寓直左省。
晝寢,夢游山間,四顧峰巒玉色,秀美瑰奇,不可模狀。
既覺欣然,竊意所夢殆非塵世也。
已而都城積水,奏疏論事,謫官沙陽。
渡淮歷浙,道江南,入閩境,遂游武夷。
道士導予乘小舟,泛九曲溪,抵睎真館。
奇峰怪石,顧接不暇。
回舟雪作,山色盡白,恍如夢中。
怛然驚笑,信乎好慕之極,達乎精神,而出處分定,非人力之所能致也。
留山中,賦詩幾五十篇,又廣其意而為之賦。
予于武夷可謂無負,亦足以償平昔之愿矣。
其辭曰:
太虛寥廓,浮清凝濁。
融為川瀆,結(jié)為山岳。
山岳之奇,萃于坤倪。
秀氣磅礴,實鐘武夷。
武夷之山,蜿蜒郁蟠。
作鎮(zhèn)南服,千里奠安。
噴云泄雨,噫風嗽霧。
蔽虧日月,變移寒暑。
崖谷窈窕,峰岫巃嵷。
雕鎪刻削,孰尸其功?
一溪九曲,演漾寒淥。
貫于山中,鳳翥虬蹙。
洞戶杳然,棲神宅仙。
蟬蛻羽化,靈骨猶傳。
云封霧鎖,玉潤金堅。
稽于秘籍,是為升真玄化之天。
其瑰偉絕特之觀,則有幔亭之麓,天柱之峰,鐵障延袤,鑒池空濛。
巖嘯彫虎,潭藏老龍。
儼金仙之容睟,粲游女之肌紅。
儲芝玉于二廩,鑄欒乳于三鐘,聳層峰之疊翠,落飛瀑之長虹。
千巖萬壑,競秀爭雄。
蕩心駭目,不可殫窮。
其仙圣游戲之地,則有換骨之巖,賭婦之石,掌印掬蹤,膝存跪跡。
繪胎禽之縹緲,插仙舟于罅隙。
留丹灶于層巔,置雞棲于峭壁。
組織就而杼軸空,篇翰終而幾案寂。
案圖以求,秘怪難測。
其植物則有翠柏毛竹,綠李丹橘,翳薈芬芳,擢干垂實。
其動物則有舞鶴鳴鹍,游羊戲鹿,棲息飛翔,分群萃族。
其內(nèi)則有瓊樓珠殿,玉圃芝田,創(chuàng)見天地,自開山川,靈仙之所周旋也。
其外則有長松茂草,異卉嘉葩,枕流漱石,朝煙夕霞,幽遁之所考槃也。
合而觀之,山意深,水容湍,石色溫潤,溪流屈盤。
地靈而木秀,景寂而云閒。
信能騰譽今古,垂光簡編,廁三十六洞,而別為一天也。
惟昔仙君,來宴曾孫,彩梁虹亙,幔屋云屯。
翠旄絳節(jié),紫褥芳裀。
虛座鼎設(shè),華筵翼分。
漿瓊液玉,羞鳳脯麟。
鏘金石之間作,奏古曲曰《賓云》。
歌人間之可哀,嘆光景之易曛。
紛鸞鶴以回馭,但流水與空山。
悵真游之已遠,時笙簫之夜聞。
此又詭異恍惚,叵得而具論也。
若夫岱宗、太華之穹崇,終南、太行之險阻,或峻極而降神,或登臨而小魯。
四明、天臺,衡岳、廬阜,度長絜大,雖雄偉之不侔,而幽邃巧妙,固不可同日而語也。
爰有狷介之士,學陋識迂。
誤入世網(wǎng),偶聯(lián)簪裾。
跡朝市而心山林,究地志而閱仙書。
馳精神于夢寐,覿幽眇于畫圖。
歲崢嶸以遒盡,因謫宦而假途。
步煙霞之岑寂,仰神仙之有無。
覽魏子之遺躅,訪劉公之舊廬。
嘉泉石之可樂,寄吟哦以自娛。
倒冠落佩,與世闊疏。
眷茲山而無斁,將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含笑花賦(1119年) 宋 · 李綱
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
綠葉素榮,其香郁然。
是花也,方蒙恩而入幸,價重一時,故感而為之賦。
其辭曰:
夫何嘉木之姝嫭兮,藹芬馥之芳容。
結(jié)孤根于暖地兮,披素艷于幽叢。
炫麗景之遲遲兮,浥零露之濃濃。
默凝情而不語兮,獨含笑于春空。
其笑伊何?
粲兮巧倩。
洞戶初啟,曲欄乍見。
驚鄰女之窺墻。
疑寵姬之教戰(zhàn)。
鄙妖姿之齲齒,謝啼妝之半面。
態(tài)有馀情,忽焉改觀。
國香無敵,秀色可餐。
抱貞潔之雅志,舒婉孌之歡顏。
寧解頤而啟齒,方墮珥而欹冠。
苞溫潤以如玉,吐芬芳其若蘭。
俯者如羞,仰者如喜。
向日嫣然,臨風莞爾。
豈褰幃而觀跛,將忘懷于射雉。
輕可買之千金,重回眸之百媚。
拔類邁倫,孰與為比。
泛瀲酷烈,綽約嬋娟。
翠葉擁鬢,綠萼承顴。
嗅之彌馨,察之愈妍。
信色香之俱美,何扈芷而握荃。
若夫萱草忘憂,合歡蠲忿。
采杜若于洲中,搴芙蓉于澤畔。
蓺菊百畦,滋蕙九畹。
絜長度美,固不可一概而論也。
方將移自南國,置之玉堂。
違霜霰之凄冷,依日月之末光。
憑雕檻而凝彩,度芝閣而飄香。
破顏一笑,掩乎群芳。
誠可以承天寵而植椒房者乎!

蘭有二種:華以春者似蕙,華以秋者似菊。
《楚辭》曰:「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又曰:「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今世人之所識者,素葩叢本,特春蘭耳。
予嘗得一種蘭于亡友蕭子寬家,綠葉紫莖,至秋始華,如《楚辭》之所賦,其華似菊,而色微紫,其香似春蘭而加芳,食之味尤辛甘,可以調(diào)芼。
曹子建《七啟》于肴饌之妙,言「紫蘭丹椒,施和必節(jié)。
滋味既殊,遺芳射越」。
乃知茲蘭可食,其為秋蘭無疑也。
二蘭皆喜生于高山深林、闃寂無人之境,則芬芳郁烈,茂盛而遠聞。
移而置于軒庭房室之間,不過一再歲,華益鮮而香益微。
蓋其天性如此,故古人又以幽蘭目之。
與夫山林隱遁之士,耿介高潔,不求聞達于人,而風流自著者,亦何以異?
故感而賦之。
其辭曰:
相百卉之芳菲兮,待培植而乃成。
何茲蘭之異稟兮,處幽僻而方興。
高山崔嵬而巃嵷兮,深林杳杳以冥冥。
下波濤之噴激兮,上雪霰之飄零。
邈人跡之不到兮,蘭于焉而獨馨。
言茁其芽,載擢其英。
春與蕙兮偕秀,秋與菊兮并榮。
或素葩而叢本,或綠葉而紫莖。
雖春秋之異種,豈殊德于幽貞。
耿介自許,芬芳誰與。
久而不知其香,晦而不改其度。
榮何謝于光風,瘁何傷于白露。
配芝桂以為友,奚蕭艾之能侶。
類同心之契合,比明德之欣附。
淑人君子,愛而不忘。
蒸以為藉,沐以為湯。
紉之為佩,刈之為防。
實有取于雅操,匪徒慕夫國香。
若夫出自故山,同夫小草。
資耳目之嘉玩,供園林之幽討。
雖得托于孤根,蓋已違其所好。
譬猶高潔之士,隱遁之人,蹈山林而長往,友麋鹿而同群。
付功名于脫屣,等富貴于浮云。
室雖邇而人則遠,可得聞而不可見。
有泉石之枕漱,無猿鶴之驚怨。
晦其跡而彌芳,懷其道而愈顯。
子真谷口,德公鹿門。
二子食薇于首陽,四皓采芝于商山。
名與實兮兼茂,心與跡兮俱閑。
播清芬于今古,亦何以異于幽蘭。

日者賦(1119年12月) 宋 · 李綱
世之術(shù)士,托五行以售其說。
冒利貪進之徒,爭往問焉。
予疾之,作《日者賦》以見意。
其辭曰:
李子既抵沙陽,有日者踵門而告之曰:「人所稟命,不離五行。
更相更王,相殺相生。
一僨一起,代廢代興。
吾術(shù)以人之始生歲月日辰之支干,推步斟酌,而知其貴賤壽夭于未萌,百不失一,粲然著明。
今子奮身寒微,早蒙識擢。
徊翔省寺,緩步臺閣。
載筆螭蚴,方得所托。
朝游于清都,鈞天帝居之所;
夕貶于閩粵,溪山僻遠之郭。
翩若云鴻之鎩翮,脫若霜林之隕籜。
舍彼寵榮,甘此落寞。
豈人力之能致,蓋亦命有所縛而已。
然而方泰而窮,已否則通。
時有利鈍,各系其逢。
昔退之于潮陽,遇逆旅之毛翁,期以秩位,后悉符同。
今我欲語子以未來,子豈有意于相從乎」?
李子笑而應(yīng)之曰:「子來前!
萬物林生,盈乎載燾。
大化居中,猶輪是蹈。
羽鱗毛介,灌莽叢草,一氣甄陶,眾形丑好。
茫乎天運,窈爾神造。
忽焉為人,賦情肖貌。
自少得壯,自壯得老。
動靜作止,飲啄夢覺。
或當時而榮華,或失勢而枯槁。
有制之者,幽深奧渺。
今子乃欲以生辰之支干,區(qū)區(qū)寸計而銖較,摘抉杳微,期以執(zhí)效。
譬猶海以蠡測,鐘以莛考。
雖或億中灶,焉知夫天道?
且夫人之所同者歲月,我之所獨者日辰。
四海之廣,生齒之繁,一日一辰之間,其孕育者幾人!
或?qū)\生而吉兇異,或殊稟而禍福均。
謂宜盛而更衰,謂方屈而還伸。
瞀亂龐雜,顛倒紛綸。
汪洋渺漫,千緒萬端。
參錯重出,不可究陳。
稽之于古,蓋所未聞。
肇自隋唐,是為貪位慕祿嗜進之本根。
吾方辟此,何以語云?
昔者圣賢馳騖,望道莫見。
墨突不黔,孔席不暖。
或版筑而弼傅,或束縛而相管。
呂八十而始遇,甘十三而已顯。
或奮身于奴仆,或拔跡于畝畎。
或疏封而菹醢,或徒步而鼎鉉。
禍福倚伏,吉兇展轉(zhuǎn)。
消息盈虛,晦明舒卷。
俄而可度,天道亦淺。
且夫洛陽帝都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方襁褓而垂紫紱,雖葭莩而擁朱輪。
冠蓋車馬,爛其盈門,蓋亦幸耳,豈咸值乎貴神?
長平之戰(zhàn),士卒疊跡而坑覆;
甘露之事,卿相駢頸而剿戮。
屠洗之冤不遺于噍類,誅夷之慘連逮于三族。
或嬰黨錮之禍,或罹羅織之獄。
亦云不幸,豈盡臨于殺局?
幸與不幸,似夫偶然;
偶然之中,有數(shù)存焉。
斡流而遷,或推而還。
震蕩回薄,胡可勝言。
主張翕辟,孰司其權(quán)?
命實制之,必原于天。
未形有分,且然無間,何有夫歲月日辰之支干?
是以君子樂天而知,居易以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靜則安土而敦乎仁,動則見險而止乎智。
不立巖墻以蹈危,不為軒冕而肆志。
一晦一顯,與道宛轉(zhuǎn)。
一止一行,與道翱翔。
或出或處,惟道是與。
或語或默,惟道是適。
安時處順,知其不可柰何,故無入而不自得也。
且夫取舍在人,可否在時,時或未然,強進何為?
寧出入若無心之云,將炫耀若干陽之霓乎?
寧昂昂如野鶴,將逐逐如家雞乎?
寧曳尾如涂中之龜,將捐生如太廟之犧乎?
寧退而有考槃之樂,將進而有履虎之危乎?
寧汩汩守抱甕之拙,將俯仰隨桔槔之機乎?
寧執(zhí)志以固守,將逐物以轉(zhuǎn)移乎?
昔者屈原放三湘而卜居,禹錫謫九年而何卜?
予雖不才,自信甚篤。
守此拙愚,忘彼寵祿。
達非我榮,窮非我辱。
從吾所好,何有吉兇之于禍福」!
日者俯而慚,仰而嘆,不得所對,逡巡而辭退。

張曲江嘗賦荔支,美則美矣,然未盡善也。
予來閩中,始得食其生者,因感而賦之。
其辭曰:
伊天地之大美,鐘火德于炎方。
結(jié)荔支之嘉實,稟純氣于至陽。
含滋潤于雨露,違嚴凝于雪霜。
碧葉素榮,縹蒂丹房。
膚如龍鱗,顆如裹囊。
絳綃為殼,白玉為瓤。
液貯甘露,核藏丁香。
醞難言之妙味,吐自然之清香。
此荔支之大略也。
全而觀之,丸如丹鳳之方卵而未雛;
破而窺之,瑩如老蚌之既剖而見珠;
掇而出之,粲如姣姬褪紅裳而露玉膚;
咀而嚼之,旨如瓊醴吸沆瀣而羞醍醐。
談辨莫及,丹青難圖。
百果退避,孰敢爭腴。
至如厥包橘柚,先薦含桃。
嶺表龍眼,西域蒲萄。
色沮情恧,遜美推高。
矧夫剝棗浮瓜,來禽青李,張公大谷之梨,梁侯烏椑之柿,曾何足以比萬分之一二哉!
秋夏之交,蒸暑歊然,畏景馳至,薰風入弦。
著花結(jié)實,耀日含煙。
一望萬株,列于名園。
璀璨熒煌,若繁星之麗天。
一食千顆,置之華筵。
勻圓磊落,若火齊之堆盤。
溢甘芳于齒頰,實元氣于丹田。
宿酲可解,沈疴可痊。
若夫色味與香,變于三日,曝之為乾,漬之以蜜。
泛鯨海之巨航,入金張之要室。
譬如神藥致佳人之尸,千金市駿馬之骨。
氣格精神,初不得其髣髴也。
昔者曲江嘗為之賦,寓意卒章,惜其不遇。
殊不知草木之性,各安其土。
玩物喪志,亦所不取。
開元之末,妃子最憐,萬里驛致,來自蜀川。
死百馬于山谷,望一騎而嫣然。
荔支則遇,而天下病焉。
爰有狷介之士,負罪遠謫,適丁其時,偶得而食。
不煩傳送之勞,以資口腹之適。
快平生之素愿,飽珍味而無斁。
正猶衛(wèi)懿不可以好鶴,而幽人得之,適所以增其逸;
阮籍之徒得全于酒,而羲和湎淫,乃廢時而亂日。
且食荔支,此非我力。

蓮花賦(1120年) 宋 · 李綱
釋氏以蓮花喻性,蓋以其植根淤泥而能不染,發(fā)生清凈,殊妙香色,非他草木之華可比,故以為喻。
宋之問、歐陽永叔皆嘗賦之,清便富艷,然未嘗及此。
予暇日訪羅疇老修撰,見其園池蓮華盛開,因感而為賦,極其美而卒歸之于正云。
其辭曰:
偉哉,造物之播氣也。
天地絪缊,陰陽蕩摩。
植物得之,發(fā)為奇葩。
葩之甚奇,莫如蓮華。
擢修干于波瀾,結(jié)芳根于泥沙。
氣馥芝蘭,彩艷云霞。
相草木之芳菲,孰色香之可加。
綠水如鏡,紅裳影斜。
乍疑西子,臨溪浣紗,菡萏初開,朱顏半??。
又如南威,夜飲朝歌,亭亭煙外,凝立逶迤。
又如洛神,羅襪凌波,天風徐來,妙響相磨。
又如湘妃,瑟鼓云和,嬌困無力,搖搖纖柯。
又如戚姬,楚舞婆娑,風雨摧殘,飄零紅多。
又如蔡女,蕩舟抵訶。
爾乃藕埋玉骨,花炫新妝。
綠荷倚蓋,翠的連房。
脩莖聳碧,嫩蕊搖黃。
貯盈盈之真色,泛苒苒之天香。
斂若凝羞,婉若含笑。
仰若吟風,俯若窺沼。
波靜露寒,風清月曉。
動嬉戲之游魚,來翩翻之白鳥。
藹江湖之秋思,增園亭之幽渺。
則有高世之士,味道之人,悟色香之妙覺,獲圓通于見聞。
深契無生,不離根塵。
豈止玩其英華、攬其芳芬而已哉!
言觀其本,生于淤泥;
言觀其末,出于清漪。
處污穢而不染,體清凈而不移。
至理圓成,孰能知之?
西方之人,強名為佛,以茲取喻,其誰曰不是!
以毗盧之坐,千葉齊敷;
華藏之海,十方咸出。
惟植根之得地,爰開華而結(jié)實。
功用既圓,退藏于密。
返觀自性之蓮華,又何資于造物。

秋色賦(1120年) 宋 · 李綱
潘岳賦《秋興》,劉禹錫、歐陽永叔賦《秋聲》,玉局賦《秋陽》。
予來閩中,七八月之交,霖雨乍晴,始見秋色,因援毫以賦之,以「秋色」名篇。
其辭曰:
宿雨初霽,大火西流。
涼生暑退,物華始秋。
李子與客登凝翠之閣,游泛碧之齋,覽溪山之勝概,嗟草木之變衰。
天高氣清,迥無纖埃。
月出夜涼,孤光滿懷。
李子慨然,顧謂客曰:「此古之所謂秋色也」。
客曰:「愿先生賦之」。
李子曰:「唯唯。
少陰用事,金王火囚。
天地始肅,萬物以收。
故其見于氣者,寂寞憭慄,泬寥蕭瑟。
薄寒中人,愴恍悽惻。
托物賦象,是為秋色。
悲哉,秋之為色也!
漠兮無形,肅兮無聲。
非赤非白,非黃非青。
爽氣無朕,潛來滿盈。
窅窅悠悠,奪人目精。
爾乃桂影扶疏,冰輪皎潔。
澹然如水,皓然如雪。
風露凄涼,星河明滅。
冷浸空庭,蛩螀韻咽。
此秋色之在月也。
夜氣既除,清晴晝宣,掃去氛祲,靜無云煙。
萬里凝碧,穹隆虛圓。
蒼茫杳靄,不可殫言。
此秋色之在天也。
蒲柳先衰,梧桐早脫。
飄零委落,色瘁香歇。
惟蘭菊之芬芳,與松筠之茂密,露冷風高,不改其節(jié)。
此秋色之在草木也。
水落石出,境寂云閒。
清波如席,遠峰如鬟。
煙林映帶,浦嶼回環(huán)。
優(yōu)哉游哉,吾方自適于其間。
此秋色之在溪山也」。
客曰:「美則美矣,愿先生少進之」。
李子曰:「陰陽相摩,日星爭騖。
孰主張是,春與秋兮代序。
彼春之色,一氣藏兮。
下騰上降,品物昌兮。
韶光駘蕩,百卉芳兮。
譬猶美女,耀新妝兮。
被服纖麗,繡襦裳兮。
溫然可親,象姬姜兮。
彼秋之色,一氣清兮。
天地揫歛,萬寶成兮。
風霜高潔,兆嚴凝兮。
譬猶烈女,懷幽貞兮。
鉛華不御,體端誠兮。
肅然可敬,有典刑兮。
春之色近乎令,而秋之色近乎介。
是以君子,惟秋是貴。
或感其聲,或悲其氣。
鋪張比興,曲盡其態(tài)。
從而賦之,于是乎在」。
客曰:「美則美矣,愿先生少進之」。
李子曰:「秋,金氣也,天地之所以肅殺也,其猶介胄之士,凜然有不可犯之色者耶?
秋,義氣也,天地之所以閉固也,其猶節(jié)概之士,毅然有不可奪之色者耶?
秋日烈烈,其朝廷之士,骨鯁之臣,正色以率下者耶?
秋霜言言,其忠義之士,社稷之臣,厲色以赴難者耶?
灑然蕭然,猶山林高蹈之士,恬澹寂寞,有無求之色也。
睟然儼然,猶盛德之士,正容悟物,有不可親疏之色也。
若夫廣大清明,不言而令行,無為而物成。
則若黼座當陽,颙颙昂昂,朝廷正而天下治,刑政脩而中國強。
所謂天子穆穆而凄然似秋者,其幾是歟」。
客曰:「至矣盡矣,不可以有加矣」!
請辭而退。

續(xù)遠游賦(1120年) 宋 · 李綱
屈原作《遠游》章句,文采瑰麗,于騷辭中最為有理致者。
予方以金仙氏之書灑濯其心,慨然思往見之,作《續(xù)遠游賦》以寓意焉。
其辭曰:
悲塵寰之喧卑兮,愿遠游以自適。
恍形止而心馳兮,托夢魂而有得。
漠虛靜以無為兮,絕氛埃而奔逸。
登泰山以小天下兮,望滄溟而笑河伯。
走蒼梧于南荒兮,過崆峒于西極。
忽神馬而尻輿兮,歷萬里而一息。
曾不足以慊吾之志兮,將往游于廣漠之國。
會萬期于須臾兮,步八纮于咫尺。
觀天地之所以浮沈兮,究日月之所以出入。
爰整吾御兮,駕言西之。
左王良而右伯樂兮,服山子而驂盜驪。
陟閬苑于昆崙兮,見王母于瑤池。
聽白云黃竹之歌兮,不勝其悲。
回車朅來兮,巡海之涯。
聞海中之神山兮,有方丈與蓬萊。
六鰲舉首以迭戴兮,仙圣飛騰而往來。
泛陵波之巨航兮,操五種以自隨。
風輒引舟而不可到兮,怊惝恍而傷懷。
乘風御氣兮,造夫天關(guān)。
抵營室、歷閣道兮,是為紫微之垣。
執(zhí)招搖、步瑤光兮,瞻太一、肅鉤陳乎帝傍。
玉女投壺而笑兮,雷電砉以騰奔。
虎豹守關(guān)而不可入兮,雖欲自達而亡因。
悵吾將誰適從兮,其惟西方之圣人。
嚴清凈之佛土兮,辟廣大之法門。
目凈脩廣如青蓮兮,舌相廣長而無不聞。
以一音而演說兮,普滋發(fā)于諸根。
寶樹森以行列兮,天華散而繽紛。
菩薩聲聞環(huán)以圍繞兮,天龍八部儼以威神。
倏一念而往詣兮,稽首禮足而欽承。
俾化人以導予兮,游華藏于無垠。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兮,若河沙與微塵。
咸廣博而嚴凈兮,羌難得而備云。
回視五濁惡世之眾生兮,若一器之聚蚊。
恍驚悟而永嘆兮,何所夢之明明。
覽六合而游十方兮,曾弗離乎一身。
惟茲方寸兮,廓然無際。
含容大千兮,山河大地。
用之以小兮,始有分齊。
如以大海納于蹄涔兮,如以毒藥置于寶器。
舍無價之寶珠兮,競錐刀之末利。
棄瀛渤之全潮兮,認浮漚之微體。
蠻觸國于蝸角兮,時相與戰(zhàn)而流血千里。
南柯夢于蟻穴兮,黃粱未熟而榮華一世。
彼區(qū)區(qū)之利害兮,亦與此而何異?
惟返觀而照寂兮,廓靈府于無外。
泯六鑿于天游兮,其孰能以芥蒂?
由發(fā)心以證道兮,可一超而已至。
吾方從事于斯兮,等浮生于一戲。

迷樓賦(1120年) 宋 · 李綱
煬帝作迷樓于江都,鐘鼓嬪嬙,不移而具,迄今舊址存焉。
因讀杜牧之《阿房宮賦》,感其事,作賦以吊之。
其辭曰:
隋室方隆,削平萬國。
侈心一開,弗安厥宅。
鑿為汴渠,導河之流。
曲折千里,放于淮陬。
鳳蓋霓旌,錦帆龍舟。
決意東幸,江都是游。
窮奢肆欲,乃建迷樓。
維樓之制,眾巧所聚。
凌煙摘星,飛云宿霧。
玉柱金楹,千門萬戶。
復道連綿,洞房回互。
翠華戾止,杳不知其何所。
于是選夫燕趙之女,吳越之姬。
明眸皓齒,豐頰秀眉,娥媌曼睩,窈窕融怡。
被阿錫,曳齊紈,粉白黛綠,鳴佩鏘環(huán)者,充牣乎其間。
列筍簴,羅鐘鼓,吐清歌、呈妙舞以樂之。
桃李妍芳,耀新妝也;
蕙蘭芬馥,泛天香也;
云舒霞卷,繡袿裳也;
燕語鶯啼,舌笙簧也;
振木飛塵,歌聲揚也;
回風流雪,舞袖翔也;
雷霆間作,金奏鏘也。
日日薦玉食,旦旦獻玉衣。
隨意所往,恩幸則移。
晝夜寒暑,高下東西,漠然不分,茫然不知。
矧群臣之賢否,庶政之是非,生民之利病,天下之安危。
盜賊斥乎寰宇,鋒鏑及乎宮闈,身死人手,雖悔可追?
嗚呼噫嘻!
方其虜陳后主、戮張麗華、誅三佞人以謝天下,一何壯也!
及其師喪遼東,禍肇玄感,荒淫不返,卒以弒殞,又何憊也!
蕪城之側(cè),故址猶存,狐兔之所窟穴,鼪鼯之所吟呻。
霜露梗莽,風凄日曛。
過而覽者,莫不躊躇而悲辛。
與夫瓊室喪夏,鹿臺亡商,吳之姑蘇,秦之阿房,足以致亂于當年而垂戒于萬世者,蓋同出于一轍也。
我作斯賦,以吊千古之非,而為后來者說也。

江上愁心賦(1121年1月) 宋 · 李綱
我歸自南兮,涉千里之長江。
蘭舟桂楫兮,泛煙水之湯湯。
波平風軟兮,若枕席之徜徉。
忽長飆之暴作兮,巨浪駭以騰驤。
聲殷殷以雷動兮,濤渺渺以云翔。
天地馺以回薄兮,峰巒岌以低昂。
舟人惴慄而不敢進兮,依浦溆而深藏。
紛雨雪之交集兮,知極陰之變陽。
俄云霧之廓清兮,升杲日于東方。
望列岫之參差兮,辨遠樹之微茫。
橫中流而吊古兮,憑此江以為阻。
不修德而恃險兮,咸奔亡而系虜。
彼六朝之三百年兮,竟江山之誰主。
歷隋唐而混一兮,迄五季而割據(jù)。
惟真人之龍翔兮,削僭亂而奠區(qū)宇。
漠然但見山高而水清兮,垂二百年不復識旗幟而聞金鼓。
巨盜乘間以竊發(fā)兮,意欲窺東南以負固。
煩王師之出征兮,戈甲照于江渚。
舉太山以壓卵兮,何孤雛與腐鼠。
顧生靈之不幸兮,一時困于豺虎。
吾家亦避寇而遠適兮,方旅泊于異土。
念親年之已高兮,嗟幼稚之誰撫。
幸歸程之不遠兮,悵風濤之齟齬。
方吊往而傷今兮,獨抑郁其誰語。
惟江上之愁心兮,結(jié)長悲于萬古。

梅花賦(1121年) 宋 · 李綱
皮日休稱宋廣平之為人,疑其鐵心石腸,及觀所著《梅花賦》,清腴富艷,得南朝徐、庾體。
然廣平之賦,今闕不傳。
予謂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標格清高,殆非馀花所及。
辭語形容,尤難為工。
因極思以為之賦,補廣平之闕云。
其辭曰:
固陰冱寒,草木凍枯。
惟茲梅之異品,得和氣而早蘇。
爾乃結(jié)根蟠據(jù),擢干橫斜。
發(fā)青枝于宿蘗,未綠葉而先葩。
素英剪玉,輕蕊捶金。
絳蠟為萼,紫檀為心。
藟方苞而露重,梢半裊而云深。
凌霜霰于殘臘,帶煙雨于疏林。
漏江南之春信,折贈遠于知音。
此梅花之大略也。
若夫含芳雪徑,擢秀煙村,亞竹籬而絢彩,映柴扉而斷魂。
暗香浮動,雖遠猶聞。
正如梅仙隱居吳門,豐肌瑩白,嬌額涂黃。
俯清溪而弄影,耿寒月而飄香。
嬌困無力,嫣然欲狂。
又如梅妃臨鏡嚴妝,吸風飲露,綽約嬋娟。
肌膚冰雪,秀色可憐。
姑射神人,御氣登仙。
絳襦素裳,步搖之冠。
璀璨的皪,光彩曄然。
瑤臺玉姬,謫墮人間。
半開半合,非默非言。
溫伯雪子,目擊道存。
或俯或仰,匪笑匪怒。
東郭順子,正容物悟。
惟標格之獨高,故眾美之咸具。
下視群芳,不足比數(shù)。
桃李遜嫭,梨杏推妍。
玫瑰包羞,芍藥厚顏。
相彼百花,孰敢爭先?
鶯語方蟄,蜂蝶未喧。
獨步早春,自全其天。
至于功用已周,斂華就質(zhì),落英飄零,結(jié)成青實。
鐘曲直之真味,得東方之正色。
傅說資之以和羹,曹公望之以止渴。
用其材可以為棟梁,采為藥可以蠲煩熱:又非眾果之所能髣髴也。
爰有幽人,卜居梁溪。
蓺松菊于三徑,樹蘭蕙之百畦。
丹桂團團,綠竹猗猗。
植茲梅于其間,庶歲寒之相依。
嗅花嚼實,侑此一卮。
頹然而醉,不知天地之高卑。
豈特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殆所謂未能忘情如草木,聊托物以娛嬉者乎。

后乳泉賦(1121年) 宋 · 李綱
玉局翁作《乳泉賦》,妙語雄辯,不可跂及,然理有未安者。
梁溪翁作后賦以訂之,其辭曰:
客謂李子曰:「蘇子之賦乳泉也,其言曰:為氣者水之生,而有形者水之死也。
死者咸而生者甘,甘者能往能來,而咸者一出而不復反也。
其果是也耶?
其果非也耶」?
李子曰:「蘇子騁其辯說之雄、詞語之工而有是言也。
揆之以理,蓋似是而實不然也」。
客曰:「愿先生賦之」。
李子曰:「唯唯。
盈天地之間為萬物,五行最鉅,而水其先也。
散而為氣者水之化,聚而有形者水之體也。
其源必甘者水之本,其委必咸者水之末也。
凝為霜雪,噓為云霧;
結(jié)為霰雹,融為雨露。
凡水之氣升于天者,茲非其化耶?
發(fā)為井泉,匯為沼沚。
流為川瀆,鐘為湖海。
凡水之形比于地者,茲非其體耶?
江河淮濟,井谷之泉,凡水之源未嘗不甘者,茲非其本耶?
滄溟之波,斥鹵之地,凡水之委未嘗不咸者,茲非其未耶?
箕子之陳《洪范》,論水之性,水曰潤下,自其體言之也;
論水之味,潤下作咸,自其末言之也。
因體兆化,則形可以變而為氣。
故水之升則為云,而云之降則為雨,是氣形之初無二理也。
由末歸本,則咸可以復而為甘,故海洲之泉必甘,而海云之雨不咸,是甘咸之初無二味也。
請觀諸身:水之在人為血。
血有形也,流于榮衛(wèi)則為氣;
血至咸也,發(fā)于湩乳則為甘。
至于涕唾涎沫亦然,漱而鍊之,氣灌五臟,甘而不咸。
由是言之,蘇子以有形為水之死,而以咸為死之味,一出而不復反也,豈不過歟?
夫木無味也,其未為實,味斯酸矣。
火無味也,其末為焦,味斯苦矣。
土無味也,末為稼穡,味斯甘矣。
物成然后有味,而末者其所以成也。
五行之理,莫不皆然,何獨于水而疑之也」?
客曰:「咸者水之末而非其死,則吾既得聞命矣。
敢問泉源若一,而味有獨甘者,何哉」?
李子曰:「五行相生,以金生水。
物得所生,其出乃美。
故甚甘之泉,洞穴之下,必有金錫以養(yǎng)之;
腐敗之井,欲變其味,必資金錫以鎮(zhèn)之,物理之自然也。
我卜我居,梁溪之濱。
陸子之泉,天下所珍。
甘若牛乳,錫山是鄰。
烹茶則芳,釀酒則醇。
可以佚老,可以娛賓。
挈榼操杯,酌冷嘗新。
繞齒頰之清甘,滌肺腹之埃塵。
析酲愈病,益壽延年。
爰撫松而嘯月,遂拂石而眠云。
優(yōu)哉游哉,飲水曲肱而枕之,誠可以養(yǎng)愚拙而全吾真」。

椰子酒賦(1129年) 宋 · 李綱
伊南方之碩果,稟炎威之正氣。
實石致而睟文,膚脂凝而膩理。
厥中枵然,自含天醴。
釀陰陽之絪缊,蓄雨露之清泚。
不假曲蘗,作成芳美。
流糟粕之精英,雜羔豚之乳髓。
何煩九醞,宛同五齊。
資達人之嗽吮,有君子之多旨。
穆生對而欣然,杜康嘗而愕爾。
謝涼州之蒲萄,笑淵明之秫米。
氣盎盎而春和,色溫溫而玉粹。
當炎荒之九秋,寄美人于千里。
不費瓶罍,以介壽祉。
破紫殼之堅圓,剖冰肌之柔脆。
酌彼洼樽,薦茲妙味。
吸沆瀣而咀瓊瑤,可忘懷而一醉。

客有賦藥杵臼以示梁溪翁者。
翁方餌藥扶衰,朝夕從事于其間,欣然喜之,拾遺意作后賦。
其辭曰:
梁溪先生年甫始衰,憂患之所薰蒸,病疾之所摧頹,蒼顏華發(fā),百念已灰。
乃從方士之流,考神農(nóng)之書。
擷草木之精英,采金石之神奇。
究心服餌,以自扶持。
爰命小童,置杵臼于齋房邃室之隈,方床曲幾之側(cè),搗和眾劑,服之無斁。
俄而聲出于兩者之間,合散作止,自相撞擊。
其始也投杵于中,始谷之舂,其聲東瓏;
其卒也搖杵于傍,如翼之翔,其聲登當。
倏方鳴而乍輟,歘已息而還鏘。
韻和夢枕,響落塵梁。
先生大歡樂之,顧謂客曰:「此吾之無盡樂也」。
客曰:「愿先生賦之」。
先生曰:唯唯。
厥初生民,百谷是播。
斷木掘地,取諸小過。
鑄金象物,藥石是資。
上動下止,斯焉取斯。
如鼎多趾,如壺闕耳。
匪貫之鉉,載中之矢。
兩金相薄,鏘然有聲。
蕩心駭耳,鐵中錚錚。
作非柷敔,設(shè)非筍簴。
疾徐應(yīng)節(jié),疏數(shù)合度。
異鐘磬之四懸,謝鼓吹之兩部。
含太和之宮徵,信難言而有數(shù)。
蜺投霞舉,爵躍鯢旋。
指無私于上下,聲不系于中邊。
得之心而應(yīng)于手,殆有合于天。
然吾方靜考幽經(jīng),博極仙方。
鍊九轉(zhuǎn)之靈丹,搗千粒之玄霜。
借蟾兔于月窟,屏雞犬于芝房。
戒喧言而默默,發(fā)妙響之瑯瑯。
耳根靈圓,心地清涼。
資一物而兩得,殆將乘泠風、籋浮云而翱翔者耶!

荔支后賦(1134年5月) 宋 · 李綱
宣和己亥歲,余謫官沙陽,次年夏始食荔支,嘗為之賦。
后十二年,歲在辛亥,寓居長樂,于今又四夏矣。
備嘗佳品,究見荔支本末,作后賦以訂之。
其辭曰:
客謂梁溪病叟曰:「玉局翁以荔支比江瑤柱與河豚,豈其然乎」?
病叟曰:「否!
擬人必于其倫,惟物亦爾,彼河豚與瑤柱,在海物而推美。
厥臭惟腥,厥狀惟詭。
藉姜桂之馀滋,薦樽罍之芳旨。
快一嚼而稱珍,非鼎俎之正味,何足以得荔支之髣髴也!
惟此荔支,產(chǎn)于炎方。
綠樹團團,丹實煌煌。
香吐芝蘭,液凝瓊漿。
色味兼美,自然芬芳。
宛如佳人,麗服靚妝。
冰肌玉骨,錦衣繡裳。
又如明珠,包裹絳囊。
煥彩外耀,皓質(zhì)內(nèi)光。
其品則有陳紫、方紅,江綠、宋香。
細若雞舌,赩如硫黃。
虎皮斕斑,龍牙銳長。
蚶殼匾仄,玳瑁文章。
皺玉豐膚,星毬照江。
千類萬族,不可殫詳。
夫豈瑤柱、河豚之所能比方也」?
客曰:「然則何物可以擬之」?
病叟曰:「建溪臘茗,仙草之英。
采掇以時,制作惟精。
蒼璧忽破,素塵乍驚。
甌泛霏霏之乳花,湯候颼颼之松聲。
滌煩蠲渴,愈病析酲。
此亦天下之至味也。
洛陽牡丹,百卉之王。
鶴白鞓紅,魏紫姚黃。
嫣然國色,郁乎天香。
艷玉欄之流霞,列錦幄之明釭。
價重千金,冠乎椒房。
此亦天下之至色也。
相彼二物,標格高奇。
名雖一概,種有多岐。
絜長度美,可并荔支。
永叔、君謨,序而譜之。
如三國之鼎峙,各擅據(jù)于一陲。
角力爭勝,未可以決其雄雌也」。
客曰:「臘茗、牡丹,則吾既得聞命矣;
敢問百果之中,孰與為比?
魏帝方之蒲萄,唐人推于綠李,亦有謂乎」?
病叟曰:「荔支之生,厥土惟三。
西則巴蜀,連亙嶠南,肉薄漿多,酸而不甘。
與閩粵之所產(chǎn),殆不可同日而談也。
漢貢南海,唐驛西川。
皆荔支之下駟,乃并騖于中原。
當時所見,得其粗焉。
宜乎品藻之失,而議論之偏。
試使閩粵者進,則二果慚恧。
將遜美以推先,而況其凡乎?
若夫洞庭之柑,瓤凝玉雪。
清香噀手,累日不歇。
苕霅之芡,實侔珠璣。
咀嚼不倦,玉池生肥。
思其次焉,亦皆荔支之亞匹也。
然柑可食而不可多,芡療饑而不療渴。
惟食多之益辦,與饑渴之兼解,微荔支吾誰與歸?
方將休影息跡,遺物離人。
倒冠落佩,買山灌園。
植千種之陸離,擇萬顆之勻圓。
上滋絳宮,下灌丹田。
怡性養(yǎng)壽,超然自得,以盡吾之天年。
子能棄世事而從我游乎」?
客默然慚,逡巡而辭退。

榕木賦(1134年) 宋 · 李綱
閩、廣之間多榕木,其材大而無用。
然枝葉扶疏,芘蔭數(shù)畝,清陰人實賴之,故得不為斧斤之所剪伐,蓋所謂無用之用也。
感而為之賦,其辭曰:
南有巨木,其名曰榕。
下蟠據(jù)于厚地,上蕩摩于高穹。
雨露之所雱潤,雷霆之所震聳,日月之所照燭,乾坤之所含容,與眾木均,夫何賦形稟氣之獨不同也?
爾其擢干敷條,輪囷離奇,結(jié)根植本,拳曲擁腫。
口鼻百圍之竅穴,龍蛇千尺而飛動。
仰視俯察,何規(guī)矩繩墨之不中也!
高明之麗,非棟梁之資;
斫削之工,非俎豆之奉。
以為舟楫則速沈,以為棺槨則速腐。
以為門戶則液,以為楹柱則蠹。
薪之弗焰,無爨鼎之功;
燎之弗明,無爝火之用。
蓋枵然之散木,徒萬牛之嗟重。
宜匠石之不顧,同櫟社而見夢。
然而脩枝翼布,密葉云濃。
芘結(jié)駟之千乘,象青蓋之童童。
夏日方永,畏景馳空。
垂一方之美蔭,來萬里之清風。
靚如帷幄,肅如房櫳。
為行人之所依歸,咸休影乎其中。
故能不夭斧斤,棓擊是免。
雖不材而無用,乃用大而效顯。
異文木之必折,類甘棠之勿剪。
立乎無何有之鄉(xiāng),配靈椿而獨遠。
不然則雁以不鳴而烹,漆以有用而割。
犀象以齒角而斃,樗櫟以惡木而伐。
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殆未易議其優(yōu)劣也。

鳳鳥不至,島夷是圖。
顧卒老于環(huán)轍,遂決意而乘桴。
悼道不行,已焉哉,吾往矣。
好勇而義,從我者其由乎。
蓋以道大不容,材高難送。
歷聘而無所鉤說,立言而徒焉折衷。
長沮問而知津,接輿過而歌鳳。
用于鄒魯,猶舟車易地而行;
窮于商、周,踐芻狗已陳之夢。
曷若脫此世網(wǎng),適乎海涯。
進退去就之在我,損益盈虛之有時。
凌重溟之浩蕩,閱萬象之瑰奇。
廓爾無垠,乍心凝而形釋;
泛然不系,乃神動而天隨。
挹不可窮,游無何有。
晝所適兮,憑萬里之長風;
夜何方兮,瞻七星之維斗。
井蛙聞風而跱坎,所以震驚;
河伯順流而望洋,宜其知丑。
豈不以雖險利涉,惟虛可乘。
樂天命而無適非土,仗忠信而其安如陵。
六合軒呈,知乾坤之高厚;
八纮開露,觀日月之沈升。
實由停蓄無私,含容善下。
渺無涯涘,雖七旱而何傷;
來有淵源,沛百川而皆瀉。
夫子游焉。
吾道窮也。
蓋抱德以行藏,豈留情于用舍。
去圣既遠,馀風未休。
魯連感時而高蹈,管寧避世而長浮。
風浪喧豗,未若讒波之險;
魚龍出沒,尚寬寇盜之憂。
爰有羈臣,遠投瘴海。
短發(fā)白而早衰,寸心丹而不改。
荷三朝之眷知,雖萬死而何悔。
仰圣哲之風流,庶茲誠之有在。

賢若下惠,官為士師。
以直道而從事,乃屢黜之為宜。
忘己為人,何爵祿之足惜;
舍生取義,豈威武之能移。
法古守官,屈身徇道。
位雖卑而道何所辱,義或失則位焉敢保。
寧尸祿以素餐,將啜菽以忘老。
君違必諫,雖犯顏而何傷;
天聽孔昭,恐獲罪之難禱。
何則?
忠以得罪,分焉所甘。
以所守之惟一,故遭黜而至三。
用則行而舍則藏,顧有進則有退;
仰不愧而俯不怍,夫何懼而何慚。
枉道事人,奚必去父母之國;
直心行道,焉往無譖愬之談。
惟君與臣,代天理事。
各盡其職,非相為賜。
諫行言聽,固同享于安榮;
道廢身藏,亦何心于怨懟。
惟知則止之節(jié),乃盡事君之義。
相彼君子,異乎小夫。
以容悅得君為至計,以緘默固位為良圖。
蓋亦陋矣,何足算乎!
老柏千年,凡幾經(jīng)于凝冱;
精金百鍊,乃可試于洪爐。
惟此展禽,雅安降逸。
雖不辭于小官,亦弗免于三黜。
蓋以和制行者,所以與人為徒;
以直事人者,所以本天之質(zhì)。
類夫子文之稱忠,喜怒不形于仕已;
有若孟軻之不動,榮辱豈存乎得失。
矧乃作士,利用刑人,上下其手而楚國以弊,輕重其心而漢法以淪。
徐有功之任司刑,守法而代人以死;
張釋之之為廷尉,讞獄而舉世推仁。
蓋聞風而有立,雖愈久而彌新。
爰有畸人,號為拙直。
荷三朝之眷遇,辜負明恩;
雖九謫而終歸,敢忘大德。
惟內(nèi)省不疚于圣言,顧用舍豈系于人力。
味前哲之遺風,每撫篇而太息。

士有敢諫,君當體仁。
爰修飾于折檻,以表旌于直臣。
收電回霜,已寬斧鉞之戮;
葺隳因闕,更瞻軒陛之新。
惟漢朱云,希風汲黯。
偶賜楓宸之對,因致龍鱗之犯。
指陳奸佞,愿借尚方之刀;
退就誅夷,遂折便朝之檻。
辱師傅之貴,雖曰敢言;
干雷霆之威,自應(yīng)可斬。
而天子能恕,將軍敢爭。
因免冠而致悟,乃飾檻以為旌。
寬以納忠,豈獨垂萬世之訓;
闕而當寧,更以致三墀之榮。
易令名以愧賢,詎能比跡;
藏斷罟以志諗,庶可同聲。
原此狂生,素稱義烈。
雅有意于漢室,故屢陳于主闕。
命駕徑去,不為薛宣而少留;
趣和藥來,更助蕭公之引決。
惟直情而徑行,故太剛而必折。
成帝淵默,臨朝靚深。
謂陳善閉邪者小臣之難事,而尊賢從義者大君之用心。
難甘切直之言,雖加譴怒;
終懋矜容之德,曲示承欽。
然而所求者名,不務(wù)其實;
文雖足觀,質(zhì)焉可述。
寵昭儀而絕皇嗣,大斁天倫;
恩元舅而殺王章,遂傾帝室。
雖存折檻,足為后世之規(guī);
實廢嘉言,詎救當時之失。
豈不以篡漢室者必王氏,佞王氏者惟張侯。
以師臣而取信,乃保身而自謀。
堤防禍機,實為國之至要;
拔去奸本,期厥德之允修。
能充葺檻之心,何施不可;
深味借刀之旨,豈謂無由。
凡曰司聰,皆有言職。
欲致國家之治,必盡箴規(guī)之益。
魏公獻疏,乃切論而危言;
賈生上書,亦流涕而太息。
遇文帝、太宗之君,必能褒崇于正直。

刑作教弼,文資武全。
惟兩器之兼用,乃一道之當然。
欲柔順之可行,必須剛克;
致德禮之不易,允賴威權(quán)。
原夫夾谷之盟,真儒相事。
謂敵國素稱于多詐,而上策莫如于自治。
兩君為好,雖事多獻酬交錯之文;
具官以從,必武有豫備不虞之志。
豈不以文待燮友,武懲奸回。
惟無忘于經(jīng)略,乃克致于懷來。
勇不懼而仁不憂,固并推于達德;
文足昭而武足畏,蓋有俟于全才。
德以服人,義存禦侮。
有所濟者,以威之克愛;
無能達者,以仁而不武。
《雅》歌吉甫,宜為憲于萬邦;
《頌》美僖公,能昭格于烈祖。
下焉為臣,上焉為君。
不能全文武之道,何以致久大之勛?
冠履圓方,載施佩玦之斷;
黼黻辯義,式彰火藻之文。
有國有家,惟仁惟義。
雖誕敷于文德,宜克修于武備。
所以六卿率屬,出分鄉(xiāng)遂之兵;
三時務(wù)農(nóng),隙講蒐狩之利。
蓋以治安之本,在于文武之兼。
其相濟若火之于水,其相待若梅之與鹽。
勸賞畏刑,以陽舒而陰慘;
揆教奮衛(wèi),遂西被而東漸。
大哉武之于文,雖二而一。
藏于無用之用,蓋以不必而必。
方今外患侵而中國微,安得文武全才,以股肱于帝室?


共20,分1頁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