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31,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辭賦
滟滪堆賦(并敘)(1059年11月) 北宋 · 蘇軾
世以瞿塘峽口滟滪堆為天下之至險,凡覆舟者,皆歸咎于此石。
以余觀之,蓋有功于斯人者。
夫蜀江會百水而至于夔,?漫浩汗,橫放于大野,而峽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
茍先無以齟齬于其間,則江之遠來,奔騰迅快,盡銳于瞿塘之口,則其崄悍可畏,當不啻于今耳。
因為之賦,以待好事者試觀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
江河之大與海之深,而可以意揣。
唯其不自為形,而因物以賦形,是故千變?nèi)f化,而有必然之理。
掀騰勃怒,萬夫不敢前兮;
宛然聽命,惟圣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觀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開峽而不去者,固有以也。
蜀江遠來兮,浩漫漫之平沙。
行千里而未嘗齟齬兮,其意驕逞而不可摧。
忽峽口之逼窄兮,納萬頃于一杯。
方其未知有峽也,而戰(zhàn)乎滟滪之下,喧豗震掉,盡力以與石斗,勃乎若萬騎之西來。
忽孤城之當?shù)溃^援臨沖,畢至于其下兮,城堅而不可取。
矢盡劍折兮,迤邐循城而東去。
于是滔滔汩汩,相與入峽,安行而不敢怒。
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變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
得吾說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屈原廟賦(1059年11月) 北宋 · 蘇軾
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宮。
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鄉(xiāng)。
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
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決兮,俯千仞之驚湍。
賦《懷沙》以自傷兮,嗟子獨何以為心。
忽終章之慘烈兮,逝將去此而沉吟。
吾豈不能高舉而遠游兮,又豈不能退默而深居?
獨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爭而強諫兮,死猶冀其感發(fā)而改行。
茍宗國之顛覆兮,吾亦獨何愛于久生。
托江神以告冤兮,馮夷教之以上訴。
歷九關而見帝兮,帝亦悲傷而不能救。
懷瑾佩蘭而無所歸兮,獨煢煢乎中浦。
峽山高兮崔嵬,故居廢兮行人哀。
子孫散兮安在,況復見兮高臺。
自子之逝今千載兮,世愈狹而難存。
賢者畏譏而改度兮,隨俗變化斲方以為圓。
黽勉于亂世而不能去兮,又或為之臣佐。
變丹青于玉瑩兮,彼乃謂子為非智。
惟高節(jié)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與。
違國去俗死而不顧兮,豈不足以免于后世。
嗚呼,君子之道,豈必全兮。
全身遠害,亦或然兮。
嗟子區(qū)區(qū),獨為其難兮。
雖不適中,要以為賢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昆陽城賦(1060年) 北宋 · 蘇軾
淡平野之靄靄,忽孤城之如塊。
風吹沙以蒼莽,悵樓櫓之安在。
橫門豁以四達,故道宛其未改。
彼野人之何知,方傴僂而畦菜。
嗟夫,昆陽之戰(zhàn),屠百萬于斯須,曠千古而一快。
想尋、邑之來陣,兀若驅(qū)云而擁海。
猛士扶輪以蒙茸,虎豹雜沓而橫潰。
罄天下于一戰(zhàn),謂此舉之不再。
方其乞降而未獲,固已變色而驚悔。
忽千騎之獨出,犯初鋒于未艾。
始憑軾而大笑,旋棄鼓而投械。
紛紛籍籍死于溝壑者,不知其何人,或金章而玉佩。
彼狂童之僭竊,蓋已旋踵而將敗。
豈豪杰之能得,盡市井之無賴。
貢符獻瑞一朝而成群兮,紛就死之何怪。
獨悲傷于嚴生,懷長才而自浼。
豈不知其必喪,獨徘徊其安待。
過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后杞菊賦(并敘)(1075年) 北宋 · 蘇軾
天隨生自言常食杞菊。
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猶食不已,因作賦以自廣。
始余嘗疑之,以為士不遇,窮約可也,至于饑餓嚼齧草木,則過矣。
而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
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
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捫腹而笑。
然后知天隨生之言,可信不繆。
作《后杞菊賦》以自嘲,且解之云。
「吁嗟先生,誰使汝坐堂上稱太守?
前賓客之造請,后掾?qū)僦呑摺?div id="7lkpd3l"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9_1185967_comment'>
朝衙達午,夕坐過酉。
曾杯酒之不設,攬草木以誑口。
對案顰蹙,舉箸噎嘔。
昔陰將軍設麥飯與蔥葉,井丹推去而不嗅。
怪先生之眷眷,豈故山之無有」?
先生聽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何者為貧?
何者為富?
何者為美?
何者為陋?
或糠覈而瓠肥,或梁肉而墨瘦。
何侯方丈,庾郎三九。
較豐約于夢寐,卒同歸于一朽。
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
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服胡麻賦(并敘)(1084年) 北宋 · 蘇軾
始余嘗服伏苓,久之良有益也。
夢道士謂余:「伏苓燥,當雜胡麻食之」。
夢中問道士:「何者為胡麻」?
道士言:「脂麻是也」。
既而讀《本草》,云:「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莖,黑者為臣勝。
其油正可作食」。
則胡麻之為脂麻,信矣。
又云:「性與伏苓相宜」。
于是始異斯夢,方將以其說食之。
而子由賦伏苓以示余。
乃作《服胡麻賦》以答之。
世間人聞服脂麻以致神仙,必大笑。
求胡麻而不可得,則妄指山苗野草之實以當之。
此古所謂道在邇而求諸遠者歟?
其詞曰:
我夢羽人,頎而長兮。
惠而告我,藥之良兮。
喬松千尺,老不僵兮。
流膏入土,龜蛇藏兮。
得而食之,壽莫量兮。
于此有草,眾所嘗兮。
狀如狗虱,其莖方兮。
夜炊晝曝,久乃臧兮。
伏苓為君,此其相兮。
我興發(fā)書,若合符兮。
乃瀹乃烝,甘且腴兮。
補填骨髓,流發(fā)膚兮。
是身如云,我何居兮。
長生不死,道之馀兮。
神藥如蓬,生爾廬兮。
世人不信,空自劬兮。
搜抉異物,出怪迂兮。
槁死空山,固其所兮。
至陽赫赫,發(fā)自坤兮。
至陰肅肅,躋于乾兮。
寂然反照,珠在淵兮。
沃之不滅,又不燔兮。
長虹流電,光燭天兮。
嗟此區(qū)區(qū),何與于其間兮。
譬之膏油,火之所傳而已耶?

赤壁賦(1082年7月18日) 北宋 ·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裊裊,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籍。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按:朱熹《朱子語類》卷一三○謂「嘗見東坡手寫本」,「彼」作「代」。

后赤壁賦(1082年10月17日) 北宋 ·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
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虎豹,登虬龍
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
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
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
問其姓名,俛而不答。
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顧笑,予亦驚悟。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黠鼠賦(1091年) 北宋 · 蘇軾
蘇子夜坐,有鼠方齧。
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
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聲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
發(fā)而視之,寂無所有。
舉燭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驚曰:「是方齧也,而遽死耶?
向為何聲,豈其鬼耶」?
覆而出之,墮地乃走。
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
閉于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
故不齧而齧,以聲致人;
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
吾聞有生,莫智于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
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于一鼠。
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于處女。
烏在其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齧而為之變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
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
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余俛而笑,仰而覺。
使童子執(zhí)筆,記余之作。

秋陽賦(1091年11月) 北宋 · 蘇軾
越王之孫,有賢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詠無言之詩,以告東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陽之明;
吾氣肅然,如秋陽之清。
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陽之堅百谷;
吾惡惡而欲刑之,如秋陽之隕群木。
夫是以樂而賦之。
子以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陽哉?
生于華屋之下,而長游于朝廷之上,出擁大蓋,入侍幃幄,暑至于溫,寒至于涼而已矣,何自知秋陽哉?
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電發(fā)越,江湖為一,后土冒沒,舟行城郭,魚龍入室。
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幾席。
夜違濕而五遷,晝燎衣而三易。
是猶未足病也。
耕于三吳,有田一廛。
禾已實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溝塍交通,墻壁頹穿。
面垢落塈之涂,目泣濕薪之煙。
釜甑其空,四鄰悄然。
鸛鶴鳴于戶庭,婦宵興而永嘆。
計無食其幾何,矧有衣于窮年。
忽釜星之雜出,又燈花之雙懸。
清風西來,喜鐘其鏜。
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
蚤作而占之,則長庚澹其不芒矣。
浴于旸谷,升于扶桑。
曾未轉(zhuǎn)盼,而倒景飛于屋梁矣。
方是時也,如醉而醒,如瘖而鳴。
如痿而起行,如還故鄉(xiāng)初見父兄。
公子亦有此樂乎」?
公子曰:「善哉!
吾雖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異宜。
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溫非其慈。
且今之溫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為盾而以冬為衰乎?
吾儕小人,輕慍易喜。
彼冬夏之畏愛,乃群狙之三四。
自今知之,可以無惑。
居不瑾戶,出不仰笠。
暑不言病,以無忘秋陽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洞庭春色賦(并引)(1091年) 北宋 · 蘇軾
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其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予。
戲作賦曰:
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
豈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戲于其間?
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斑。
舉棗葉之有馀,納芥子其何艱。
宜賢王之達觀,寄逸想于人寰。
裊裊兮秋風,泛天宇兮清閒。
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
攜佳人而往游,勤霧鬢與風鬟。
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
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管。
忽云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
翠勺銀罌,紫絡青綸。
隨屬車之鴟夷,款木門之銅镮。
分帝觴之馀瀝,幸公子之破慳。
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痹頑。
盡三江于一吸,吞魚龍之神奸。
醉夢紛紜,始如髦蠻。
鼓包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瓊關。
臥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
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煢鰥。
屬此觴于西子,洗亡國之愁顏。
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
覺而賦之,以授公子曰:「嗚呼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為我刪之」。
⑴ 《蘇文忠公全集》卷一。又見《韻語陽秋》卷一九,《吳郡志》卷三○,《吳都文粹》卷六,《古今事文類聚》續(xù)集卷一三,《姑蘇志》卷一四,《歷代賦匯》卷一○○,《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卷二二六,《石渠寶笈》續(xù)編寧清宮,《秋碧堂法帖》,《臨書法帖》卷三。

中山松醪賦(1094年2月23日) 北宋 · 蘇軾
始予宵濟于衡漳,軍徒涉而夜號。
燧松明而識淺,散星宿于亭皋。
郁風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
豈千歲之妙質(zhì),而死斤斧于鴻毛。
效區(qū)區(qū)之寸明,曾何異于束蒿。
爛文章之糾纏,驚節(jié)解而流膏。
嗟構(gòu)廈其已遠,尚藥石而可曹。
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
救爾灰燼之中,免爾螢爝之勞。
取通明于盤錯,出肪澤于烹熬。
與黍麥而皆熟,沸春聲之嘈嘈。
味甘馀而小苦,嘆幽姿之獨高。
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
似玉池之生肥,非內(nèi)府之烝羔。
酌以癭藤之紋樽,薦以石蟹之霜螯。
曾日飲之幾何,覺天刑之可逃。
投拄杖而起行,罷兒童之抑搔。
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
跨超峰之奔鹿,接掛壁之飛猱。
遂從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濤。
使夫嵇、阮之倫,與八仙之群豪。
或騎麟而翳鳳,爭榼挈而瓢操。
顛倒白綸巾,淋漓宮錦袍。
追東坡而不可及,歸餔歠其醨糟。
漱松風于齒牙,猶足以賦《遠游》而續(xù)《離騷》也。
按:《蘇文忠公全集》卷一。又見《皇朝文鑒》卷五,《古今事文類聚》續(xù)集卷一三,《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外集卷四四,正德《汝臺志》卷八,《歷代賦匯》卷一○○,《詩學大成》卷一○,《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卷一九八,《金石續(xù)編》卷一六,《石渠寶笈續(xù)編》寧壽宮。

沉香山子賦(子由生日作)(1098年2月) 北宋 · 蘇軾
古者以蕓為香,以蘭為芳。
以郁鬯為祼,以脂蕭為焚。
以椒為涂,以蕙為薰。
杜衡帶屈,菖蒲薦文。
麝多忌而本膻,蘇合若薌而實葷。
嗟吾知之幾何,為六入之所分。
方根塵之起滅,常顛倒其天君。
每求似于髣髴,或鼻勞而妄聞。
獨沉水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
矧儋崖之異產(chǎn),實超然而不群。
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
惟膏液之內(nèi)足,故把握而兼斤。
顧占城之枯朽,宜爨釜燎蚊。
宛彼小山,巉然可欣。
如太華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
往壽子之生朝,以寫我之老勤。
子方面壁以終日,豈亦歸田而自耘,幸置此于幾席,養(yǎng)幽芳于帨帉。
一往之發(fā)烈,有無窮之氤氳,蓋非獨以飲東坡之壽,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

酒子賦(并引)(1098年) 北宋 · 蘇軾
南方釀酒,未大熟,取其膏液,謂之酒子,率得十一。
既熟,則反之醅中。
而潮人王介石,泉人許玨,乃以是餉予。
寧其醅之漓,以蘄予一醉。
此意豈可忘哉,乃為賦之。
米為母,曲其父。
烝羔豚,出髓乳。
憐二子,自節(jié)口。
餉滑甘,輔衰朽。
先生醉,二子舞。
歸瀹其糟飲其友。
先生既醉而醒,醒而歌之曰:吾觀稚酒之初泫兮,若嬰兒之未孩。
及其溢流而走空兮,又若時女之方笄。
割玉脾于蜂室兮,氄雛鵝之毰毸。
味盎盎其春融兮,氣凜冽而秋凄。
自我膰腹之瓜罌兮,入我凹中之荷杯。
暾朝霞于霜谷兮,濛夜稻于露畦。
吾飲少而輒醉兮,與百榼其均齊。
游物初而神凝兮,反實際而形開。
顧無以酬二子之勤兮,出妙語為瓊瑰。
歸懷璧且握珠兮,挾所有以傲厥妻。
遂諷誦以忘食兮,殷空腸之轉(zhuǎn)雷。

天慶觀乳泉賦(1098年) 北宋 · 蘇軾
陰陽之相化,天一為水。
六者其壯,而一者其稚也。
夫物老死于坤,而萌芽于復。
故水者,物之終始也。
意水之在人寰也,如山川之蓄云,草木之含滋,漠然無形而為往來之氣也。
為氣者水之生,而有形者其死也。
死者咸而生者甘,甘者能往能來,而咸者一出而不復返,此陰陽之理也。
吾何以知之?
蓋嘗求之于身而得其說。
凡水之在人者,為汗、為涕、為洟、為血、為溲、為淚、為矢、為涎、為沫,此數(shù)者,皆水之去人而外騖,然后肇形于有物,皆咸而不能返。
故咸者九而甘者一。
一者何也?
唯華池之真液,下涌于舌底,而上流于牙頰,甘而不壞,白而不濁,宜古之仙者以是為金丹之祖,長生不死之藥也。
今夫水之在天地之間者,下則為江湖井泉,上則為雨露霜雪,皆同一味之甘,是以變化往來,有逝而無竭。
故海洲之泉必甘,而海云之雨不咸者,如涇渭之不相亂,河濟之不相涉也。
若夫四海之水,與凡出鹽之泉,皆天地之死氣也。
故能殺而不能生,能槁而不能浹也,豈不然哉?
吾謫居儋耳,卜筑城南,鄰于司命之宮,百井皆咸,而醪醴湩乳,獨發(fā)于宮中,給吾飲食酒茗之用,蓋沛然而無窮。
吾嘗中夜而起,挈瓶而東。
有落月之相隨,無一人而我同。
汲者未動,夜氣方歸。
鏘瓊佩之落谷,滟玉池之生肥。
吾三咽而遄返,懼守神之訶譏。
卻五味以謝六塵,悟一真而失百非。
信飛仙之有藥,中無主而何依。
渺松喬之安在,猶想像于庶幾
寰:原缺,據(jù)右引補。
⑴ 《蘇文忠公全集》卷一。又見《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七八,《觀瀾文集》卷四,《輿地紀勝》卷一二五,正德《瓊臺志》卷六,《永樂大典》卷九七六二,《歷代賦匯》卷二八,《詩苑叢珠》卷三,《古今圖書集成》坤輿典卷三四,《詩學圓機活法大成》卷四,《仁聚堂帖》卷四,《石渠寶笈三編》卷二六。

老饕賦(1072年) 北宋 · 蘇軾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潔,水惡陳而薪惡勞。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
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
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顏如李桃。
彈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
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郁輪袍。
引南海之玻瓈,酌涼州之蒲萄。
愿先生之耆壽,分馀瀝于兩髦。
候紅潮于玉頰,驚煖響于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獨繭之長繰。
閔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當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瓊艘。
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禪逃。
響松風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⑴ 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

菜羹賦(并敘)(1098年10月) 北宋 · 蘇軾
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
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
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
蓋易具而可常享。
乃為之賦,辭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脫兔其何因。
殷詩腸之轉(zhuǎn)雷,聊禦餓而食陳。
無芻豢以適口,荷鄰蔬之見分。
汲幽泉以揉濯,搏露葉與瓊根。
爨铏锜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湯濛濛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
覆陶甌之穹崇,謝攪觸之煩勤。
屏醯醬之厚味,卻椒桂之芳辛。
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壯而力均。
滃嘈雜而麋潰,信凈美而甘分。
登盤盂而薦之,具匕箸而晨飧。
助生肥于玉池,與吾鼎其齊珍。
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說而策勛。
沮彭尸之爽惑,調(diào)灶鬼之嫌嗔。
嗟丘嫂其自隘,陋樂羊而匪人。
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計馀食之幾何,固無患于長貧。
忘口腹之為累,以不殺而成仁。
竊比予于誰歟,葛天氏之遺民。

酒隱賦(1084年) 北宋 · 蘇軾
鳳山之陽,有逸人焉。
以酒自晦,久之,士大夫知其名,謂之酒隱君,目其居曰酒隱堂,從而歌詠者不可勝紀。
隱者患其名之著也,于是投跡仕途,即以混世,官于合肥郡之舒城。
嘗與游,因與作賦,歸書其堂云。
世事悠悠,浮云聚漚。
昔日浚壑,今為崇丘。
眇萬事于一瞬,孰能兼忘而獨游?
爰有達人,泛觀天地。
不擇山林,而能避世。
引壺觴以自娛,期隱身于一醉。
且曰封侯萬里,賜璧一雙。
從使秦帝,橫令楚王。
飛鳥已盡,彎弓不藏。
至于血刃膏鼎,家夷族亡。
與夫洗耳潁尾,食薇首陽。
抱信秋溺,徇名立僵。
臧谷之異,尚同歸于亡羊。
于是笑躡糟丘,揖精立粕。
酣羲皇之真味,反太初之至樂,烹混沌以調(diào)羹,竭滄溟而反爵。
邀同歸而無徒,每躊躇而自酌。
若乃池邊倒載,甕下高眠。
背后持鍤,杖頭掛錢。
遇故人而腐脅,逢曲車而流涎。
暫托物以排意,豈胸中而洞然。
使其推虛破夢,則擾擾萬緒起矣,烏足以名世而稱賢者耶?

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失憂心于臥夢,信妙理之疑神。
渾盎盎以無聲,始從味入;
杳冥冥其似道,徑得天真。
伊人之生,以酒為命。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稻米無知,豈解窮理;
曲糵有毒,安能發(fā)性。
乃知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并。
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
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圣。
湛若秋露,穆如春風。
疑宿云之解駮,漏朝日之暾紅。
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
酷愛孟生,知其中之有趣;
猶嫌白老,不頌德而言功。
兀爾坐忘,浩然天縱。
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坐中客滿,惟憂百榼之空;
身后名輕,但覺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
夜光之璧,不可以餔。
芻豢飽我而不我覺,布帛燠我而不我娛。
惟此君獨游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藥;
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間州閭;
五斗解酲,不問妻妾。
結(jié)襪廷中,觀廷尉之度量;
脫靴殿上,夸謫仙之敏捷。
陽醉逖地,常陋王式之褊;
烏歌仰天,每譏楊惲之狹。
我欲眠而君且去,有客何嫌;
人皆勸而我不聞,其誰敢接。
殊不知人之齊圣,匪昏之如。
古者晤語,必旅之于。
獨醒者,汨羅之道也;
屢舞者,高陽之徒歟?
惡蔣濟而射木人,又何狷淺;
殺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
故我內(nèi)全其天,外寓于酒。
濁者以飲吾仆,清者以酌吾友。
吾方耕于渺莽之野,而汲于清泠之淵,以釀此醪,然后舉洼樽而屬予口。

皇帝踐祚之三載也,治道旁達,王功告成。
御延和之高拱,奏元祐之新聲。
翕然便坐之前,初觀擊拊;
允也德音之作,皆協(xié)和平。
自昔鐘律不調(diào),工師失職。
鄭衛(wèi)之聲既盛,雅頌之音殆息。
時有作者,僅存遺則。
于魏則大樂令夔,在漢則河間王德。
俾后世之有考,賴斯人之用力。
時移事改,嗟制作之各殊;
昔是今非,知高下之孰得?
爰有耆德,適丁盛時。
以謂樂之作也,臣嘗學之。
顧近世之所用,校古人而失宜。
峴下樸律,猶有太高之弊;
瑗改照尺,不知同失于斯。
是用稽《周官》之舊法而均其分寸,驗太府之見尺而審其毫釐。
鑄器而成,庶幾改數(shù)以正度;
具書以獻,孰謂體知而無師。
時維帝俞,眷茲元老。
雖退身而安逸,未忘心于論討。
鏗然鐘磬之調(diào)適,燦然筍簴之華好。
聊即便安之所,奏黃鐘而歌大成;
行詠文明之章,薦英祖而享神考。
爾乃停法部之役,而眾工莫與;
肄太常之業(yè),而邇臣必陪。
天聽聰明而下就,時風和協(xié)以徐回。
歌曲既登,將嘆貫珠之美;
韶音可合,庶觀儀鳳之來。
斯蓋世格文明,俗躋仁壽。
天地之和既應,金石之樂可奏。
延英旁矚,念故老之不來;
講武前臨,消群慝之交搆。
然則律制既立,治功日新。
號令皆發(fā)而中節(jié),磬筦無聞于奪倫。
上以導和氣于宮掖,下以胥悅豫于臣鄰。
以清濁任意而相譏,何憂工玉;
謂宮商各諧而自遂,無愧音臣。
嗚呼,趙鐸固中于宮商,周尺仍分于清濁。
道欲詳解,事資學博。
儻非夔、曠之徒,孰能正一代之樂?

臣不難諫,君先自明。
智既審乎情偽,言可竭其忠誠。
虛己以求,覽群心于止水;
昌言而告,恃至信于平衡。
君子道大而不回,言出而為則。
事父能孝,故可以事君;
謀身必忠,而況于謀國。
然而言之雖易,聽之實難,論者雖切,聞者多惑。
茍非開懷用善,若轉(zhuǎn)丸之易從;
則投人以言,有按劍之莫測。
國有大議,人方異詞。
佞者莫能自直,昧者有所不知。
雖有智者,孰令聽之?
皎如日月之照臨,罔有道形之蔽;
雖復藥石之瞑眩,曾何苦口之疑。
蓋疑言不聽,故確論必行;
大功可成,故眾患自遠。
上之人聞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無損。
豈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為本。
是以伊尹丑有夏而歸亳,大賢固擇所從;
百里愚于虞而智秦,一身非故相反。
噫,言悅于目前者,不能跬步之外;
論難于耳順者,有以百年而興。
茍其聰明蔽于嗜好,智慮溺于愛憎,因其所喜而為善,雖有愿忠而孰能?
心茍無邪,既坐瞻于百里;
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彼非謂之賢而欲違,知其忠而莫受。
目有瞇則視白為黑,心有蔽則以薄為厚。
遂使諛臣乘隙以匯進,智士知微而出走。
仲尼不諫,懼將困于婦言;
叔孫詭辭,畏不免于虎口。
故明主審遜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謂忠。
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有漢宣之賢,充國得盡破羌之計;
有魏明之察,許允獲伸選吏之公。
大哉事君之難,非忠何報。
雖曰伸于知己,而無自辱于善道。
《詩》不云乎,哲人順德之行,可以受話言之告。


共31,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