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8—1466 【介紹】: 明河南鄧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賢竟不往。正統(tǒng)時為文選郎中,從英宗北征,師覆脫還。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轉(zhuǎn)戶部,又轉(zhuǎn)吏部。英宗復(fù)位,入直文淵閣,預(yù)機務(wù)。旋進尚書。曹欽叔侄反時,幾被殺害。憲宗立,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以惜人才開賢路為急務(wù),名臣多所識拔。卒謚文達。曾奉敕編《大明一統(tǒng)志》,有《古穰集》、《天順日錄》。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六
賢字原德,鄧州人。宣德癸丑進士,授吏部主事。進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戶部。英宗復(fù)辟,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預(yù)機務(wù),進尚書。坐事下獄,謫福建參政,未行,留為吏部侍郎。尋復(fù)官,進太子太保。成化初,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卒贈太師,謚文達。有古穰集》三十卷。 (《國史唯疑》:郭璉為兵部尚書,雅持正,試造士賢《嘉禾》詩,謂有公輔器,興張紞之識楊士奇事同。 《雙槐歲鈔》:文淵閣右植芍藥,有臺,相傳宣廟幸閣時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紅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純白居左、深紅居右。舊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嘗一開。天順改元,徐有貞、許彬、薛瑄、李賢同時入為學士,居中一本遂開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賢獨留。人以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則甚多,而彭時、呂原、林文、劉定之、李紹、倪謙、黃諫、錢溥相繼同升學土,凡八人。賢約開時共賞,首夏四月盛開八花,賢遂設(shè)燕以賞之。時賢有玉帶之賜,諸學士各賜大紅織衣,且賜宴,因名純白者曰「玉帶白」,深紅者曰「宮錦紅」,澹紅者曰「醉仙顏」,惟諫以足疾不赴,明日復(fù)開一花,眾謂諫足以當之。賢賦詩十章,閣院宮寮咸和,匯成曰《玉堂賞花詩集》。 納蘭成德《淥水亭雜識》:玉堂賞花會賦詩者四十人。學土則南陽李賢、安成彭時、槜李呂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紹、永新劉定之、錢塘倪謙、東吳錢溥,侍讀則金城黃諫,詹事則廬陵陳文、長洲劉鉉,侍講則眉山萬安、漁陽李泰,中允則古杞孫賢,贊善則范陽牛綸,修撰則吳中陳鑒、博野劉吉、錢塘童緣、華容黎淳,編修則西蜀李本,昆陵王?、馀姚戚瀾、宜興徐溥、瓊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華、書川陳秉中、臨川徐瓊、四明楊守陳、臨江吳匯,檢討則嚴州傅宗、安成張業(yè)、河東邢讓,翰林五經(jīng)博士則天臺鮑相,典籍則西蜀李鑒、泰和陳谷,侍書則浙江謝昭,其二人則禮部員外郎臨淮淩耀宗、中書舍人江東曹冕。詩成,李賢序之,彭時作后序。 田按:諸公和李文達《內(nèi)閣芍藥黃字韻》詩,彭學士時句云「色借宮袍近柘黃」,林學士文句云「玉帶幾名新賜白,金花應(yīng)瑞舊圍黃」,倪學士謙句云「托根終近省闈黃」,又云「近侍曾聞亞姚魏,品題今喜得蘇黃」,黃侍讀諫旬云「資福玉盤先逞白,廣陵金帶總腰黃」,永新劉學士定之則「玉帶白」、「宮錦紅」、「醉仙顏」各賦一詩,見本集。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賦內(nèi)閣芍藥用吟、扉二韻,本院官皆和之。正德中,大學士梁儲、楊一清賞芍藥用東、冬、清、青為韻,詩各別紀于后。
維基
李賢(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鄧州長樂林(今鄧州市孟樓鎮(zhèn)長樂嶺)人,進士出身,明朝重臣。明英宗、代宗時代曾歷任吏部侍郎、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官至華蓋殿大學士、明朝內(nèi)閣首輔,進少保,一生從政三十余年,為官清廉正直,政績卓著,是明朝歷史上難得的治世良臣之一。謚文達。宣德、正統(tǒng)年間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聯(lián)捷進士,奉命調(diào)查河津蝗災(zāi),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李賢竟不往。正統(tǒng)初年,建議減少對塞外降人的俸祿,以消除其禍患。明英宗不聽。當時廷臣誥敕均須有九年任期,李賢建議改以三年,后準許。之后升為考功郎中,改文選,跟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時脫逃回朝。景泰、天順年間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諫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贊許,命入翰林院。隨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戶部右侍郎。也先屢次上貢馬,李賢則稱給金帛以強盜并非正策,于是陳述邊界戰(zhàn)備廢弛,于謙請其寫章批評諸將,之后轉(zhuǎn)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鑒古錄》。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fù)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學士,直入文淵閣,與徐有貞共同在內(nèi)閣參贊機務(wù)。不久,進升吏部尚書。李賢為人氣度端凝,所奏對皆中機宜,深得英宗眷用。當時山東饑荒,英宗發(fā)帑幣以賑災(zāi),召徐有貞與李賢商議。徐有貞稱有官員多在其中私飽己囊。李賢則稱:「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褂⒆谟谑窍铝钤黾鱼y錢。當時,石亨、曹吉祥與徐有貞爭權(quán),并忌恨李賢。諸多御史彈劾石亨、曹吉祥有罪,兩人懷疑此為徐有貞、李賢之計,于是向英宗求訴,徐有貞、李賢兩人均下獄。恰逢有風雷變,李賢得釋,謫福建參政。未行之時,王翱奏請李賢可大用,遂留用為吏部左侍郎。一個月后,恢復(fù)吏部尚書,仍然在內(nèi)閣參贊機務(wù)。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賢,雖怒卻仍無可奈何,只能佯裝與他友好。李賢亦深居簡出,非英宗召見則不入閣,而英宗卻更加親近李賢。之后,蒙古孛來進犯邊界,石亨稱玉璽在孛來處,可以打仗取回,英宗為之心動。李賢則稱不可再主動挑釁,而玉璽不足為寶,事情遂方休。石亨卻更加忌恨李賢。當時英宗亦厭惡石亨、曹吉祥驕橫,有次屏人對李賢稱:「這些人干預(yù)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門,怎么辦?」李賢稱:「陛下只能獨斷,這樣的趨附方能自息?!沟墼唬骸溉绻徊杉{他們的建議,他們的臉上就有難色?!估钯t稱:「希望您能以緩制之。」當時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賢顧忌不敢盡言,然而每次都能從容應(yīng)對。曹石之變時,曹欽攻入東朝房襲擊李賢,并將殺之,逼其寫釋己罪草奏。幸虧王翱率軍趕來救助得免。李賢則密疏請擒賊黨,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勞特加太子太保。李賢并進言,急宜詔天下停不急務(wù),而求直言以通閉塞,得到批準。曹石之變后,英宗再問李賢“奪門之變”事。李賢稱:「『迎駕』則可,『奪門』豈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奪』即非順。且爾時幸而成功,萬一事機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審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并贊同。李賢并解釋道,英宗復(fù)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奪門之變的真正受益者。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奪門」字,并議革冒功者四千余人,僅剩已襲父爵的太平侯張瑾和興濟伯楊宗。至成化初年,諸被革者訴請,李賢又進言,并奪張瑾、楊宗爵位,時論均稱大快。英宗重用李賢,其所言之事均見聽,錦衣衛(wèi)門達忌妒大學士李賢受寵,又多次規(guī)勸自己,便曾在朱祁鎮(zhèn)面前誣陷他,說李賢接受陸瑜的黃金,為他求取尚書一職。朱祁鎮(zhèn)懷疑了,半年仍不下詔書。至此,門達拷打楊塤,教他引出李賢,楊塤即謊稱:「這是李學士教我干的?!归T達非常高興,立即上奏朱祁鎮(zhèn),請求法司在午門外會審楊塤。朱祁鎮(zhèn)派宦官裴當監(jiān)視。門達想抓住李賢一起審訊,裴當說:「大臣不可辱!」門達這才罷休。到審訊時,楊塤說:「我不過是個小人物,怎能見到李學士?這都是門錦衣教我的?!归T達氣色沮喪,話都說不出來,袁彬也歷數(shù)門達納賄的情狀。法司害怕門達而不敢上報,結(jié)果仍判袁彬絞刑,以財產(chǎn)贖死罪。楊塤論斬。朱祁鎮(zhèn)下命袁彬贖完后調(diào)到南京錦衣衛(wèi),而禁錮楊塤。天順七年,李賢請英宗寬恤、罷江南織造、清錦衣衛(wèi)獄、止邊臣貢獻、停內(nèi)外采買等事情,英宗感到為難,李賢則四次進言,同列官員均感到恐懼,李賢退則稱「大臣當知無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截止天順年間,李賢一直擔任內(nèi)閣首輔,呂原、彭時為輔佐。
共326,分1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五言律詩
方鏡無何有,亭亭數(shù)白蓮。
漱芳憐后輩,遺愛憶前賢。
筑土為高岸,臨流引細泉。
最堪秋夜靜,花月兩嬋娟。

深居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避世尋幽隱,山行十二峰。
茅檐翠竹合,石徑碧苔封。
溪漲一川雨,林深千尺松。
遙聞漁父唱,未得一相逢。

漁隱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晦跡知何事,生涯一棹中。
歌聲聞夜月,笛韻和秋風。
有意同歸蠡,無心作兆熊。
達人皆遁世,吾道幾時隆。

入澗有作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谷里誰來往,林深一徑通。
猿啼常對月,虎嘯自生風。
霧重溪流暗,霜濃葉落紅。
何時歸此澗,漁舫任西東。

朝東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曉院竹風清,珠簾捲畫楹。
薄云收暑氣,疏雨帶鐘聲。
棋勝還經(jīng)慮,詩成可細評。
年年長此日,聊復(fù)過平生。

夜雪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瑞雪紛紛落,殘燈半夜馀。
獨憐為客日,重看古人書。
夢覺憂還集,詩成樂自如。
遙思乘興客,風細片帆舒。

題送別圖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送別都門外,江山入畫圖。
東風吹嫩柳,南浦接荒蕪。
驛路停青旆,離筵餞玉壺。
一朝千里別,相贈有詩無。

寄隱居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道人高隱處,茅屋傍松蘿。
犬吠樵夫至,車聲長者過。
春風多興趣,秋月費吟哦。
忽覺光陰晚,衰顏可奈何。

櫟山雨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雨勢到孤峰,涼生萬壑松。
山頭掣紫電,云際掛蒼龍。
溪漲魚爭躍,風狂蝶自慵。
兒童驚虎過,門外有行蹤。

洞山泉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尋幽來洞口,洗耳聽泉聲。
曉色如苔凈,寒流似佩鳴。
芳春無客到,深夜有猿驚。
不敢多時立,松風透骨清。

故人見過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誰知霄漢客,復(fù)意到山阿。
花柳春偏勝,風煙秋最多。
彈琴得雅趣,攜酒費吟哦。
異日著雙屐,還來訪薜蘿。

溪漲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連朝疏雨過,溪漲欲臨軒。
濤響激松石,波流入草原。
潺潺欹樹拔,滾滾落花翻。
古渡游人隔,時時看水痕。

隴下居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尋幽居隴下,山色滿窗前。
覽物知天地,觀書對圣賢。
煙凝秦嶺樹,云鎖華峰蓮。
欲賞閑中景,還須酒似泉。

過后山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山程渺渺去,曉色尚熹微。
野鶴穿松徑,殘花點客衣。
溪魚當鏡躍,山鳥近人飛。
卻憶漁郎說,桃源果是非。

東軒見訪 明 · 李賢(原德)
五言律詩
為謝東軒客,多勞到此林。
臨流青樹合,歸路白云深。
世事非關(guān)慮,浮榮肯系心。
江山秋夜靜,抱膝一長吟。

看遍丹青手,無如此畫工。
云邊千樹合,林下一溪通。
翠竹圍茅舍,清流繞柏宮。
便思尋隱處,忽見晝溟濛。

其二
五言律詩
天然真景趣,畫史信多能。
傍壁兩枯樹,臨流一老僧。
煙光溪上結(jié),云氣嶺頭蒸。
遙望山中寺,孤峰第幾層。

風月江山景,秋來共寂寥。
籟生涼氣肅,天凈晚煙消。
翠色經(jīng)朝雨,寒聲起暮潮。
堂前得此會,眼界自逍遙。

送子西游日,獨傷南浦春。
如何關(guān)外客,去作隴頭人。
異地還思舊,他鄉(xiāng)莫厭貧。
懸知從此隔,相見夢中頻。

故人從此去,尊酒莫頻催。
臘雪猶堆嶺,春風已放梅。
交情留偈別,疏景入詩來。
想到南山寺,才逢柳眼開。


共326,分1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