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6—1866 【介紹】: 清江蘇通州人,字樹人。嘉慶二十五年進士。道光間歷山東曲阜、泰安等縣知縣,累擢福建臺灣道。同治間官至福建巡撫。曾協同左宗棠擊敗汀、漳李世賢部太平軍。卒謚清惠。有《斯未信齋文稿》及自訂年譜。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八
徐宗干,字樹人,江蘇通州人。嘉慶庚辰進士,官至福建巡撫。謚清惠。有《斯未信齋詩錄》。
全臺詩
徐宗干(1795~1866),字伯楨,號樹人,江蘇通州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以知縣,發(fā)山東。歷曲阜、武城、泰安三縣知縣,高唐、濟寧知州等職。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授福建臺灣道。時姚瑩方去,凡所規(guī)畫,多繼承之。宗干為治,循名核實,舉凡策防夷、申禁煙、理財賦、議積儲、設屯丁、開番地,無不勉力為之。尤其臺灣遭英人窺擾之后,士民蓄憤,自立鄉(xiāng)約,禁不與貿易,宗干亦著防夷之策。是時綠營廢弛,班兵多宿民家,挾械以嬉。宗干移鎮(zhèn)管束,改建營房處之,兵民始分。又議改澎湖募兵,變通船政,清理人犯,語多可行。水沙連六社番久請內附,而廷議以險遠為難,照舊封禁,宗干上書總督,請援乾隆五十三年之例,先設屯丁,以便管理,從之,其后遂設官焉。咸豐三年(1853)四月,林恭、洪泰等起事,陷臺灣、鳳山兩縣,宗干與民守禦,防剿兼施。其后復擾噶瑪蘭廳,宗干亦督兵平之。四年(1854),擢按察使,為閩巡撫王懿德所劾,解任。旋召至京,命赴河南幫辦剿匪。同治元年四月(1862),擢福建巡撫。三年(1864),粵匪李世賢、汪海洋等由廣東入閩境,逼漳州,龍巖、云霄相繼陷,宗干偕閩浙總督左宗棠以次剿平。五年(1866),病卒于位,左宗棠偕福州將軍英桂上奏云:「宗干以循良著聞……其居官廉惠得民,所至皆有聲績」,優(yōu)詔褒恤,謚清惠。七年(1868),祀福建名宦祠。著有《斯文信齋文編》,記載畢生里居、閱歷〖參考連橫《臺灣通史?姚、徐列傳》,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62年、《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列傳(之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68年、吳大廷《小酉腴山館主人自著年譜?附錄一?兵部侍郎福建巡撫清惠徐公墓志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71年。〗,又宗干將平日采輯前人治臺成效及論臺事之名言碩論,薈萃成《治臺必告錄》五卷以授丁曰健,曰健補輯三卷刊之,為治臺重要文獻。  宗干博文多才,禮賢下士,方其任臺灣道之際,振興文教,尤汲汲以育才為務,集諸生于海東書院,訓之以保身、敦行、積德、養(yǎng)氣、篤志、專心之方,勉之以讀書作文之法,一時諸生競起,互相觀摩,及門之士多成材焉。強調「解經為根柢實學,能賦乃著作通才」(《瀛洲校士錄》序),考錄制藝雅馴者,編為《東瀛試牘》;另外又將說經、論史及古近雜體詩文等諸生院課肄業(yè)之作,共三十三人的作品,上卷論文二十七篇,下卷詩賦九十一首,裒輯二卷刊之,題曰《瀛洲校士錄》,以為鼓舞獎勵之用,今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為咸豐辛亥年(1851)之刻本。徐宗干又刊有《虹玉樓詩選》,內分「虹玉樓詩帖選」、「古今體試草附」兩部份,封面刊云「道光庚戌(1850)鐫,獎賞生童,不取工價」,其于教育之用心良苦亦可見一斑,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一部。以下詩作輯錄自《虹玉樓詩選》。(余美玲撰)
共28,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五言律詩
頓與名山遠,還同木石居。
橫琴無待月,垂釣不求魚。
園小偏宜水,官貧尚有書。
幾竿修竹影,獨坐愛扶疏。

其二
五言律詩
偶然離束縛,終未脫囂塵。
紅蓼思鄉(xiāng)國,青松見故人。
山空千佛古,池暖四時春。
寄語同舟侶,長途又問津。

七言律詩
斜斜整整遍幽蹊,一色名花肖木雞。
移向竹籬鉆土早,種來茅店傍墻低。
風搖四面秋還舞,露飽三更曉不啼。
紅紫繽紛爭斗艷,日之夕矣小樓西(余美玲編校)。

其二
七言律詩
斗草曾看疑雀弁,蒔花有譜種雞冠。
葉零夜雨瀟瀟濕,頂向秋陽片片丹。
碎錦叢中如聚鷸,群芳隊里訝棲鸞。
談玄窗外雖無語,絳幘依然報曉寒。
⑴ (此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余美玲編校)

雁來紅 其一 清 · 徐宗干
七言律詩
一幅紅羅孰剪裁,高齋初見雁飛來。
不分老少當階種,直把珊瑚繞屋栽。
有信恰隨秋影到,無花也向夕陽開。
驚寒莫謂江南早,依舊春風錦繡堆。
⑴ (此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余美玲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砧杵聲)
昨夜涼飆動遠林,搗衣窗外氣森森。
臨風凈拭添泉水,對月低舂隔樹陰。
千里征人能入耳,三秋少婦早關心。
蟲鳴四壁渾如語,刀尺裝綿付藁砧(余美玲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笳管聲)
萬里蕭條日影斜,天涯悵望感霜華。
邊城上月驚秋雁,戍客思鄉(xiāng)憶海槎。
未斷玉門新柳笛,迸傳紫塞短蘆笳。
西風起處聲聲急,一夜征人淚眼花(余美玲編校)
⑴ 編者按:「處」,《虹玉樓詩選》漫患,今據賴子清《臺灣詩醇》補之。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山木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
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
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
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余美玲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江潮聲)
旅人江上罷彈棋,高枕潮聲動客悲。
怒若蒸雷鳴鼓起,快如奔馬下坡時。
長堤日暗飛沙猛,孤艇人忙系纜遲。
看到廣陵留勝跡,年年八月觸秋思(余美玲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沙鷗聲)
悠然送別楚江頭,沙鳥咿哇水國秋。
伴侶相依蘆荻穩(wěn),呼鳴不為稻梁愁。
暢游此際應添鶴,閒悟生涯寄一鷗。
為有高人同狎處,圍欄憑眺憶揚州(余美玲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露蟬聲)
蟬鳴黃葉半空山,寫盡秋聲入樹間。
月落疏桐深院靜,煙迷垂柳小園關。
幽懷觸起移琴操,客夢驚殘感鬢顏。
羨爾居高聲及遠,煎茶清憶鳳池班(余美玲編校)。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蓮葉聲〖此詩又載賴子清《臺海詩珠》?!剑?/div>
荷沼無煩灌溉功,蓮殘葉尚滿池中。
清思徐引如聽雨,小柄輕搖不待風。
翠蓋幾經秋露白,水亭一角夕陽紅。
陂塘瀲滟鷗鳧靜,柔艫聲聲隱釣翁(余美玲編校)
⑴ 編者按:「小柄」,《虹玉樓詩選》漫患,今據賴子清《臺海詩珠》補之。
⑵ 編者按:「瀲滟」,《虹玉樓詩選》漫患,今據賴子清《臺海詩珠》補之。

① (此組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梧子聲〖此詩又載賴子清《臺海詩珠》?!剑?/div>
一望淮南路邐迤,梧桐秋色老山陂。
疏陰滴雨懸珠顆,碎影敲風埽翠枝。
客夢不如琴夢穩(wěn),雁聲遙帶漏聲移。
石欄閒坐詩成未,仙露今宵筆底垂(余美玲編校)。
⑴ 編者按:「埽」,賴子清《臺海詩珠》作「掃」。

五言排律
不辨鐘何處,聲聲欲暮天。
舂容蕭寺里,搖曳夕陽邊。
殘響盤空際,馀音繞樹巔。
樵風穿古徑,漁火動江船。
催上城頭月,撞開櫓背煙。
黃昏無限意,千里客心懸(余美玲編校)。

古風
萬山簇立峰頭直,十人肩輿行不得。
懸崖倒盤出自穴,陰云濕衣馬噴血。
怪石千丈虎狼窟,飛瀑掛空碎明月。
涉水無舟奴赤腳,巨魚逆流縱大壑。
人跡不到行且卻,十里百里無村落。
深夜冥冥走空谷,幽邃得無奸宄伏。
瞥見鐙火數椽屋,門戶不閉種松菊。
今年山田秋大熟,不知盜賊知耕讀。

遠山皆為云,近山只見石。
山前石頭青,山后云頭白。
疊絮堆奇峰,飛練掛空壁。
時來襟袖間,相去不盈尺。
罡風忽吹去,山天同一碧。

燕趙齊魯山之東,自東而西中州中。
五岳已覽恒岱嵩,勃勃云氣生吾胸。
中原山盡入隴蜀,一年兩走華山麓。
但見萬馬脊竦波濤奔,跨鸞騎鳳朝天門。
縹緲玉女滿頭雪,欲洗不洗空留盆。
飽看山色日百里,三日仍在山之根。
瓜皮皴皺斧劈誰,畫工仙人五指落。
太空隱隱唐槐漢柏周秦松,夜碧時或聞清鐘。
安得兩腋生翅飛上去,一旦三周天外之三峰,手搴腳踏千朵萬朵青芙蓉。

惟貧病相兼,乃稱寒士;
并錢漕不取,才算清官。

老吏何能,有訟不如無訟好;
小民易化,善人終比惡人多。

室聯 清 · 徐宗干
對聯
一半黑時猶有骨;十分紅處便成灰。


共28,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