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文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翁
二江 宋 · 狄遵度
 出處:全宋文卷一六六○、《皇朝文鑒》卷三、《全蜀藝文志》卷二、《歷代賦匯》卷二五、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嘉慶《成都縣志》卷四、光緒《灌縣志》卷一三
予始至蜀,詢諸古之賢于蜀有功者,以為無出文翁上者,于是作《石室賦》。
已而復(fù)聞?dòng)?span id="pqc7thp" class='bold'>李侯者,于蜀有大功焉。
二人用力于民,雖有勞逸,然參其功亦其等耳。
于是又為之賦《鑿二江》,使蜀之民知蜀之所以為蜀,皆二公之力乎!
嗚呼!
吾聞魚□□□降,秦太守之前,蜀之為國不幾千萬年!
二江之害被茲土,以禹之功不是施兮,嗟后來亦奚言?
彼民之昏溺兮,無乃得之于天?
不能遷土而改宅兮,其流漂亦誰冤?
勁崖挺以中亞兮,激狂瀾右旋
橫騖折走莽知其所之兮,吼穹谷而下穿。
蛟鼉鱉蟹呀以相濡兮,何允蠢而緣延。
嘬膚吮血沸以咀嚼兮,咸飫腐而飽膻。
萑蒲菱芡紛以相被兮,污百頃良田。
土不藝而民無所食兮,孰與奏其艱?
鮮民之害固不可終極兮,歷百千萬世天乃授之以賢。
曰:噫!
中國無人,遂使民至于此焉?
天之生斯民兮,固使之食飽而居安。
降巨菑以漂之兮,天之意不然!
水之性固就下善利兮,決之則宣浚九川而距四海亦奚艱。
九載孜孜,民不憚苦而訴煩。
蓋因利而為利兮,勞之在先。
不忍一勤其力兮,乃至萬世而害弗捐。
胡不浚發(fā)利源,鏟削其害根?
巨崖剖以罅裂兮,砉頹乾而陷坤?
石奮失墜兮,吁電走雷奔。
重淵傾覆兮,喪百怪精魂。
云轉(zhuǎn)霧溢盤薄蹙蹐兮,注壑于其間。
寂寥歲漫肆以長往兮,若氣散于坯渾。
決其馀以旁溉兮,居其側(cè)數(shù)百頃膏腴上珍
降丘而下宅兮。
蟻聚蜂屯。
則幾年幾世之積害一日刷去兮,不啻而蕩塵。
嗚呼!
蜀之為國,非地之中。
宜乎夷貊雜處,魚鱉與同。
李侯者至,然后別類于水物。
仲翁者至,然后同俗華風(fēng)
然則所及棟宇而處,衣冠而嬉,皆二公之所翳。
李侯之事,固所莫得而繼;
仲翁之教,亦何憚而弗為?
嗚呼!
以禹之功,至大至神,括六合橫被,疇有存而勿論。
胡茲為害獨(dú)不得聞,無乃所不洎兮,抑亦遺其功于后人?
而今而后,乃知民未得所欲,事或有不利,先世未暇除去,圣人未及裁制,茍有志生民,皆吾人所事。
若曰茲事體大,必圣人而后為,則小子不敢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