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秋  拼音:sān qiū
1.三年?!对娊洝M躏L。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br />2.秋天。因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br />3.深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xiāng)節(jié),一紙故人書?!?/div>
《國語辭典》:涼月(涼月)  拼音:liáng yuè
1.秋月。南朝齊。王融〈游仙〉詩五首之三:「璧門涼月舉,珠殿秋風回?!固?。戴叔倫 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br />2.陰歷七月?!妒挛锂惷洝>矶?。歲時部。七月》:「梁元帝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蘭秋、涼月。」
分類:七月秋月
《國語辭典》:新涼(新涼)  拼音:xīn liáng
新秋涼爽的天氣。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顾?。朱松〈寄陳陷元〉詩:「新涼宜燈火,永夜勘書帙?!?/div>
《國語辭典》:新秋  拼音:xīn qiū
初秋。北周。庾信〈擬詠懷詩〉二七首之一八:「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固?。錢起 和萬年成少府寓直詩:「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div>
分類:初秋七月
《國語辭典》:霜月  拼音:shuāng yuè
1.稱農歷七月為「霜月」。即《爾雅。釋天》之「相月」。
2.霜夜的寒月。南朝齊。謝朓〈同羈夜集〉詩:「霜月始流砌,寒蛸早吟隙。」
《國語辭典》:燈下(燈下)  拼音:dēng xià
在燈光底下。唐。盧綸〈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詩:「楚客病來鄉(xiāng)思苦,寂寥燈下不勝愁。」《宋史。卷二六二。張鑄傳》:「鑄美姿儀,善筆札,老能燈下細書如蠅頭。」也作「燈前」。
《國語辭典》:蒲柳  拼音:pú liǔ
1.水楊的別名。參見「水楊」條。
2.比喻體質衰弱或身分低微的人。如:「他身如蒲柳,常常生病。」
《國語辭典》:入秋  拼音:rù qiū
時序進入秋季。如:「時序雖已入秋,氣溫仍居高不下?!固?。韓愈〈與孟尚書書〉:「未審入秋來眠食何似,伏惟萬福?!?/div>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相傳天上牛郎織女于這晚相會,后世以此日為情人節(jié)。此日婦女往往會陳瓜果、穿七孔針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藝。見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傳陰歷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并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于刺繡織布,稱為「乞巧」。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是夕,人家婦女結?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挂沧鳌钙砬伞?。
《漢語大詞典》:早秋
初秋。 唐 王勃 《秋江送別》詩之一:“早是他鄉(xiāng)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唐 雍陶 《詠雙白鷺》:“一足獨拳寒雨里,數(shù)聲相叫早秋時。”
分類:初秋七月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
2.農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顾?。杜公贍。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br />3.習俗上,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氣論》:「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挂卜Q為「三官」。
6.術數(shù)用語。術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傳陰歷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并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于刺繡織布,稱為「乞巧」。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是夕,人家婦女結?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國語辭典》:中元  拼音:zhōng yuán
農歷七月十五日。本來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之誕辰。因地官大帝掌管赦管,因此,道教會在這一天舉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佛教傳入后,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jié)」。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因此,民間盛行為死去的親人舉行超渡法事,以消災祈福,化解怨氣。也稱為「中元節(jié)」、「盂蘭盆節(jié)」、「鬼節(jié)」。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r />2.農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顾?。杜公贍。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
3.習俗上,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br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氣論》:「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挂卜Q為「三官」。
6.術數(shù)用語。術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國語辭典》:及瓜  拼音:jí guā
1.瓜熟的時節(jié)。指約定的時間。唐。駱賓王〈晚度天山有懷京邑〉詩:「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br />2.女子年滿十六歲。泛指成年。
《國語辭典》:初秋  拼音:chū qiū
秋季的第一個月,陰歷七月。三國魏。曹植〈贈丁儀〉詩:「初秋涼氣發(fā),庭樹微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