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不如法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法之正理謂之如法,不如者謂之不如法。維摩經(jīng)觀眾生品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
不如無子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有惡子不如無子也。無量壽經(jīng)下曰:「父母教誨,瞋目怒應(yīng),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
一動不如一靜
【俗語佛源】
據(jù)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記載:南宋孝宗皇帝一日到天竺和靈隱禮佛,經(jīng)過飛來峰,問陪同的和尚僧輝:「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 ?」僧輝對道 :「一動不如一靜?!挂话愕卣f,佛家反對身、口、意因妄而造業(yè)。僧人所居的寺廟,梵名Aranyaka,意譯為寂靜處,僧人所修的禪定,梵名Dhyana,意譯為靜慮?!胳o慮」這一意譯,當(dāng)從《禮記·大學(xué)》而來:「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狗鸾桃灿小敢蚨òl(fā)慧」之說,后引用「一動不如一靜」,系指不必多此一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團(tuán)圓破氈笠》:「況且下水順風(fēng),相去已百里之遙,一動不如一靜,勸你息了心罷!」王西彥《春寒》:「一動不如一靜,看看事態(tài)的發(fā)展再說?!梗ɡ蠲鳈?quán))
求人不如求己
【俗語佛源】
宋代詩人蘇東坡曾與方外交佛印禪師同游杭州寺院。東坡見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手持?jǐn)?shù)珠,東坡覺得奇怪,便問道:「彼自是觀音,自誦其號,未審何謂?」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挂娝巍ぬK軾《問答錄》。本來,觀世音菩薩是人們求拜的對象。佛印就「自誦其號」而借題發(fā)揮,答了一句頗含機(jī)鋒的話:「求人不如求己」,體現(xiàn)了禪宗「自力自度」的特色。后用「求人不如求己」謂求別人幫忙還不如靠自己努力。如清·曹庭棟《老老恒言》卷二:「世情世態(tài),閱歷久,看應(yīng)爛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諺云:求人不如求己。」又如陳登科《風(fēng)雷》第一部三十章:「何老九又略加沉思一下,發(fā)狠道:『求人不如求己,俺去找素云問問清楚。』」(李明權(quán))
觀一切法不如名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無有實體,但有假名,是名觀一切法不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