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1分類詞匯 36
《漢語大詞典》:隊仗(隊仗)
(1).儀仗隊。宋書·恩倖傳·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隊仗在 樂游苑 前,棄之而去?!?唐 元稹 《連昌宮詞》:“百官隊仗避 岐 薛 , 楊氏 諸姨車鬭風(fēng)?!?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明參政:“行數(shù)日,隊仗整肅如行軍焉?!?br />(2).排偶對仗。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降自 齊 梁 ,專攻隊仗,邊幅復(fù)狹。令閲者白日欲臥?!?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籤·頓稅》:“ 叔養(yǎng) 古詩微嫌冗長, 竹垞 所評良然。至五律高亮,隊仗鮮明;七言律絶,亦復(fù)翩翩振響?!?/div>
《漢語大詞典》:仗隊(仗隊)
儀仗隊。宋史·儀衛(wèi)志一:“左右?guī)鞑杰娏?,分東西,在仗隊后?!?span id="swidcw3" class="book">《宋史·儀衛(wèi)志一》:“排列仗隊職掌六人,分立仗隊之間,殿內(nèi)四人,殿外二人?!?/div>
分類:儀仗隊
《國語辭典》:節(jié)導(dǎo)(節(jié)導(dǎo))  拼音:jié dǎo
前導(dǎo)人員,如警衛(wèi)、隨從、儀仗隊等?!缎咽篮阊浴>砣?。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一日,在長安街上行過,只見一人身衣黃衫,坐下白馬,兩個胡奴跟隨,望著節(jié)導(dǎo)亂撞。」
《國語辭典》:紅旗(紅旗)  拼音:hóng qí
紅色的旗幟。中共以其為革命的象徵。
《國語辭典》:大纛  拼音:dà dào
古代節(jié)度使儀從后的大旗。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div>
《國語辭典》:鹵簿(鹵簿)  拼音:lǔ bù
古代皇帝出行時的儀從和警衛(wèi)。后亦泛稱一般官員的儀仗。漢。蔡邕〈獨斷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赣鹆中l(wèi)士擺列在午門外,鹵簿全副設(shè)了,用的傳臚的儀制,各官都在午門外候著。」也作「鹵部」。
《國語辭典》:大駕(大駕)  拼音:dà jià
1.古代天子的乘輿。亦為天子的代稱?!独m(xù)漢書志。第二九。輿服志上》:「乘輿大駕,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將軍參乘?!固?。陳鴻《東城老父傳》:「潼關(guān)不守,大駕幸成都,奔衛(wèi)乘輿?!?br />2.對人的敬稱?!段拿餍∈贰返谄呋兀骸高@又何必勞動大駕,親自出來?!?/div>
《漢語大詞典》:仗馬(仗馬)
(1).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裝飾華麗,通常用于朝會、祀典、出巡等。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今謂之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上御前殿,則執(zhí)鉞立于 紫宸門 下,行幸則為禁圍門,行于仗馬之前?!?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仗馬每面三疋,每疋御龍官四人?!?br />(2).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語出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quán),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yǎng)資,無敢正言者。補闕 杜璡 再上書言政事,斥為 下邽 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后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絶。” 清 王九齡 《竊祿》詩:“無聲慚仗馬,有淚對刑書?!?/div>
《漢語大詞典》:進(jìn)馬(進(jìn)馬)
唐 時官名。主管典禮時儀仗隊的騎乘。新唐書·百官志二:“進(jìn)馬五人,正七品上。掌大陳設(shè),戎服執(zhí)鞭,居立仗馬之左,視馬進(jìn)退?!?/div>
《漢語大詞典》:呵殿
(1).謂古代官員出行,儀衛(wèi)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讓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逡巡風(fēng)定雨霽,車馬卒至,老父上馬,呵殿而去?!?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秦檜待金使:“上既受書( 金國 盟書)畢,百官呵殿,綴 金 使以出?!?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生衣繡裳,駕青虬,呵殿而出?!?br />(2).指此類儀仗隊伍或隨從人員。 宋 姜夔 《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詞:“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一》:“其人冠帶騶從,出入呵殿甚都,與縉紳交,人不疑也?!?/div>
《漢語大詞典》:排仗
(1).排設(shè)儀仗。一般指帝王早朝時的儀式。 唐 王建 《贈胡泟將軍》詩:“半夜進(jìn)儺當(dāng)玉殿,未明排仗到銅壺?!?宋 陸游 《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詩:“筑城絶塞進(jìn)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br />(2).指儀仗隊列。續(xù)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挾刀在衣中,外襲寬衣若聽事,伺立 延春門 排仗內(nèi)。”
《漢語大詞典》:半仗
儀仗隊的半數(shù)。新唐書·儀衛(wèi)志上:“內(nèi)外仗隊,七刻乃下。常參、輟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隊下,復(fù)立半仗於兩廊?!?span id="ygjdhsl" class="book">《宋史·儀衛(wèi)志一》:“初, 宋 制,有黃麾大仗、半仗、角仗、細(xì)仗。南渡后,儀仗尤簡,惟選黃麾半仗、角仗、細(xì)仗,而大仗不設(shè)?!?span id="zpbfrcf" class="book">《金史·儀衛(wèi)志上》:“ 大定 八年正月,冊皇太子於 大安殿 ,用黃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div>
《國語辭典》:手爐(手爐)  拼音:shǒu lú
中置火炭,可藏于袖中取暖的小爐。
《漢語大詞典》:羽纛
古代軍隊或儀仗隊中以羽為飾的大旗。 宋 曾鞏 《上人》詩:“煙沙轣轆高軒過,路上千人瞻羽纛?!?/div>
《漢語大詞典》:旗仗
亦作“ 旗杖 ”。 儀仗隊用的旗幟、傘、扇等。太平廣記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白幽求》:“俄而有數(shù)十人,皆龍頭鱗身,執(zhí)旗杖引 幽求 入。”宋史·符彥卿傳:“ 契丹 大敗,其主乘橐駝以遁,獲其器甲、旗仗數(shù)萬以歸?!?span id="qfxzbuo"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十》:“行日,工部給旗仗,兵部給乘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