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階(三階)  拼音:sān jiē
1.三層臺階?!豆茏?。君臣上》:「立三階之上,南面而受要?!固?。尹知章。注:「君之路寢前有三階?!?br />2.星官名。為「三臺」的別稱,參見「三臺」條。
《漢語大詞典》:七圣(七聖)
(1).指傳說中的 黃帝 、 方明 、 昌寓 、 張若 、 謵朋 、 昆閽 、 滑稽 七人。莊子·徐無鬼:“ 黃帝 將見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為御, 昌寓 驂乘, 張若 、 謵朋 前馬, 昆閽 、 滑稽 后車,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yīng)詔》詩:“路有三千別,途經(jīng)七圣迷。”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七圣心迷運(yùn)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迴谿互證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br />(2).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guān)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span id="2gyua0y"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
(3).指 唐 代的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衛(wèi)》:“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span id="8ocmia2"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謂 肅 、 代 、 德 、 順 、 憲 、 穆 、 敬 ?!?br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黃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張紹 《沖佑觀》詩:“七圣斯嚴(yán),三君如在?!?br />(5).佛教以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七品修行階次為七圣。乃見道后的修行階次。見《俱舍論·分別賢圣品》。 唐 王維 《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詩:“三賢異七圣,青眼慕青蓮?!?/div>
《國語辭典》:看相  拼音:kàn xiàng
1.探察。《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懶龍說罷,先到混堂把身子洗得潔凈,再來到船邊看相動(dòng)靜?!?br />2.看中、覬覦?!妒幙苤尽返谝欢兀骸竷商幍膹?qiáng)人,時(shí)常有心看相這幾處村莊?!?br />3.指以觀察面貌而斷吉兇禍福。如:「他偶爾替人看相?!?br />4.體面、面子。《大宋宣和遺事。亨集》:「朕恐街市小民認(rèn)的,看相不好,故來遲也?!?/div>
《國語辭典》:念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誦咒語?!度龂萘x》第九○回:「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搖蒂鐘,頃刻之間,狂風(fēng)大作。」《西游記》第二七回:「手中捻訣,口里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也作「念咒」。
《國語辭典》:念咒(唸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誦咒語。如:「那法師念咒之后,瞬間昏天暗地,天搖地動(dòng)。」也作「念咒」。
《漢語大詞典》:鎮(zhèn)宅(鎮(zhèn)宅)
舊時(shí)的一種迷信行為。謂用法術(shù)或符箓、器物驅(qū)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為鎮(zhèn)宅?!?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這口劍曾除了樓上兩個(gè)妖精,以此掛著鎮(zhèn)宅?!?明 楊慎 《墨池瑣錄》:“ 張東海 名曰能草書,左右纏繞如鎮(zhèn)宅符籙?!?/div>
《國語辭典》:三階佛法(三階佛法)  拼音:sān jiē fó fǎ
佛教典籍。隋信行撰,四卷。三階教的重要著作。闡述三階教的教義。本書自宋以后已于中土亡佚,而流傳到日本,近世敦煌寫卷發(fā)現(xiàn)后,才再度為世人重視。
《國語辭典》:三階教(三階教)  拼音:sān jiē jiào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宗派,流行于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shí)、處、人各分為三階。時(shí)的三階指佛滅后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后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凈土世界為第一階,凡圣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shù)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zhí)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rèn)為斯時(shí)、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后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dāng)時(shí)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xié)調(diào)。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圣元年、圣歷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fù)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