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史筆(史筆)  拼音:shǐ bǐ
1.史官直言記載歷史的筆法。唐。岑參〈佐郡思舊游〉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2.引申指歷史?!段倪x。曹植。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埂度龂萘x》第九回:「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br />3.書寫歷史所用的筆。晉。曹毗 對儒:「既登東觀,染史筆,又據(jù)太學(xué),理儒功。」
《漢語大詞典》:魯史(魯史)
(1). 魯國 的歷史記載; 魯國 歷史。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 仲尼 因 魯 史策書成文,考其真?zhèn)?,而志其典禮?!?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 魯 史以修春秋。”
(2).指春秋。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 魯 史書占,睹云容之表瑞; 周 圭測景,喜日馭之延暉?!?清 朱鶴齡 《刈稻行》:“土膏不發(fā)穀不成, 魯 史特書關(guān)治亂。”
《國語辭典》:左史  拼音:zuǒ shǐ
職官名。周代史官分為左史、右史,左史記事,右史記言。一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后世以記載天子言行者為起居,唐高宗時(shí)以起居郎、起居舍人為左、右史?!抖Y記。玉藻》:「動(dòng)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埂稘h書。卷三○。藝文志》:「左史記言,右史記事?!?/div>
《漢語大詞典》:掌書(掌書)
古代職掌符節(jié)及文史記載的官。呂氏春秋·驕恣:“王曰:‘ 春子 ! 春子 反!何諫寡人之晚也?寡人請今止之?!嵴僬茣唬骸畷!?span id="unca3e5"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二》:“掌書三人,掌符契、經(jīng)籍、宣傳、啟奏、教學(xué)、稟賜、紙筆。”亦指掌管圖書之類。《花月痕》第七回:“何不掌書天上住,卻隨小刦落人間?!?/div>
《漢語大詞典》:傳紀(jì)(傳紀(jì))
正史記述人物的兩種體裁“紀(jì)”和“傳”的合稱。亦泛指史傳。后漢書·孔融傳:“竊觀故事,前 梁懷王 、 臨江愍王 、 齊哀王 、 臨淮懷王 并薨無后,同產(chǎn)昆弟,即 景 、 武 、 昭 、 明 四帝是也,未聞前朝修立祭祀。若臨時(shí)所施,則不列傳紀(jì)?!?/div>
《國語辭典》:修譜(修譜)  拼音:xiū pǔ
整理修訂家族歷史記載的族譜。如:「每過若干年,便要進(jìn)行修譜的工作?!?/div>
《漢語大詞典》:遐載(遐載)
歷代以來的記載。指歷史記載。 唐 上官儀 《勸封禪表》:“永言遐載,緬鏡前徽。”
《漢語大詞典》:河豕
據(jù)呂氏春秋·察傳載, 衛(wèi) 人有讀史記者曰:“ 晉 師三豕涉 河 。” 子夏 以為“三豕”當(dāng)是“己亥”之誤,兩者形似,因而致誤。后因以“河豕”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因文字形近而造成的錯(cuò)誤。 唐 劉知幾 史通·補(bǔ)注:“ 孝標(biāo) 善於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魚,辨窮河豕?!眳⒁姟?亥豕 ”。
《國語辭典》:亥豕  拼音:hài shǐ
語本《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似,豕與亥相似。』」后指因文字的形體相近而致傳抄或刊刻錯(cuò)誤。如:「這本書??辈粔驀?yán)謹(jǐn),亥豕之誤,層出不窮。」
《國語辭典》:佞史  拼音:nìng shǐ
用以譏諷史書或史家的稱呼。因其紀(jì)事中,帶有太多阿諛的文詞?!端问?。卷三四三。列傳。陸佃》:「庭堅(jiān)曰:『如公言,蓋佞史也。』佃曰:『盡用君意,豈非謗書乎!』」
《漢語大詞典》:史話(史話)
(1).一種通俗講述歷史的書。如:《隋唐史話》;《五代史話》
(2).泛指歷史記錄。 郭小川 《長江組歌·長江的浪花啊》:“看昨日的 長江 兩岸,只留下社會(huì)發(fā)展的輝煌史話。”
《漢語大詞典》:軼史(軼史)
正史以外的歷史記載。 清 余懷 板橋雜記·珠市名妓附見:“故附書于卷尾,以備 金陵 軼史云?!?蔡寅 《題琉球竹枝詞》:“凄咽琵琶 天寶 后,幾多軼史被君收。”參見“ 逸史 ”。
《漢語大詞典》:逸史
指散失、隱沒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 鴻 始以 景明 之初,求諸國逸史,逮 正始 元年,鳩集稽備?!?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趙高:“閲古逸史,載 趙高 為 趙 之公子,抱忠義之性,自宮,隱 秦 宮中,為 趙 報(bào)讎?!?郁達(dá)夫 《和李西浪〈讓畫詩〉原韻》:“留得藝人真逸史,大風(fēng)堂下海揚(yáng)塵?!?/div>
《國語辭典》:有史以來(有史以來)  拼音:yǒu shǐ yǐ lái
從有歷史記載以來。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zhàn)爭?!?/div>
《漢語大詞典》:刮語燒書(刮語燒書)
謂滅除百家之言,焚燒及列國史記。文選·揚(yáng)雄〈劇秦美新〉:“至 政 ( 秦始皇 )破縱擅衡,并吞 六國 ,遂稱乎 始皇 ,盛從 鞅 、 儀 、 韋 、 斯 之邪政……剗滅古文,刮語燒書?!?李善 注:“《史記》 李斯 曰:‘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眳⒁姟?焚書坑儒 ”。
《國語辭典》:焚書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批評(píng)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y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wù)撛姇蛞怨欧墙裾呓哉D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后,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