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0—1359 【介紹】: 元僧。紹興人,俗姓李,字季蘅,號浮休,又號若耶。九歲能通《春秋》,十五歲受具戒。歷主興化教、園通、天竺靈山等寺。后退居云門,為云門三高之一。善詩,為文雄健有法,趙孟頫稱之為僧中御史。有《內(nèi)外集》。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允若字季蘅號浮休因云門之傍有若耶溪后又號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歲能通春秋大義。父母鐘愛之。稍長翛然有絕塵之趣。遂依云門元和尚。十五祝發(fā)為大僧。隨渡濤江。首謁大山恢法師于杭之興福。山授以天臺四教儀金錍十不二門指要鈔諸書。一覽而知大旨。聞?wù)刻弥髂象猛姥?。凡法智所結(jié)立陰觀別理隨緣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思清之兼業(yè)昭圓之異說齊潤之黨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賓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詔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業(yè)錫以慈光圓照之號。即命出住昌源凈圣院。其院頗頹弊。乃力為經(jīng)度。田蕪者辟之。室圮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剎。湛堂復(fù)招之。徠歸命居第一座攝眾規(guī)范。泰定中復(fù)出主杭之興化。時(shí)與天岸濟(jì)我庵無玉庭罕三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稱為錢塘四依。未幾退居越之云門。又與斷江恩休耕逸。臨風(fēng)吟詠不知夕陽在樹。世又稱為云門三高。至正住越之圓通遷上竺。其山舊有纓絡(luò)泉涸久。若至持錫叩巖禱曰。茍吾緣在是泉當(dāng)為我一來。不然則涸如故。言訖泉涌出淵冷漸盈。時(shí)戶部尚書貢師泰稱比慈云之重榮檜。命之曰再來泉。復(fù)退隱云門。筑精舍專修法華三昧為暮年凈業(yè)。會天下大亂干戈紛擾。眾欲擁若避去。若斥曰。難可茍免乎。吾對將至。待以酬之。眾遁若獨(dú)危坐。賊眾入其舍。若毅然不為屈。辭色俱厲。賊首知為有道者約退。一賊獨(dú)怒直前揮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實(shí)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有五。賊退眾歸荼毗。舍利如菽無算。若平生風(fēng)度簡遠(yuǎn)不妄言笑。趙孟頫稱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慶友奎演福良謹(jǐn)延慶如瑩隆德法讓凈圣圓證等若干人。所著內(nèi)外集黃溍為敘。
補(bǔ)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允若。字季蘅。自號浮休子。族相里氏。越人也。代為簪纓。師生有絕塵之趣。初為童子。給侍云門元上人。十五圓具。為大僧。至虎林。謁恢大山于興福。自是習(xí)天臺教。湛堂澄公。主南天竺。師與焉。聲入心通。知解日至。湛堂甚器之。既出世凈圣矣。湛堂念之弗置。招之徠歸。請居第一座。攝眾千馀人。持規(guī)峻整。經(jīng)其指示。多所悟入。泰定中。行宣政院。請主興化。當(dāng)是時(shí)。倡道杭之南北兩山者。若天岸濟(jì)。我庵無。玉庭罕。與師皆有重望。人稱為佛海會中四天王。居亡何退居云門。視榮名利養(yǎng)。恬不屑意。翱翔巖壑間。時(shí)同斷江恩師休耕逸師。臨風(fēng)笑詠。不知夕陽之在樹。君子又目之。為云門三高師。前后凡四座道場。教雨所及。如甘露醍醐。飲者心泰然。終以云門為歸。筑深居精舍。以法華觀慧三昧。為暮年凈行。會天下大亂。于戈紛擾。法師與之。遇脅以白刃。毅然不為屈。辭色俱厲。因遇害。白乳溢出于地。壽八十。臘六十有五。兵退阇維之。獲舍利如菽者無算。瘞于云門山之麓。師風(fēng)度簡遠(yuǎn)。暮年神氣完固。劉伯溫。稱其詩文古雅峻潔。而有奇風(fēng)。故一時(shí)名。公卿咸傾倒焉。師素履之美。雖不獲考。終命而定業(yè)所制。在古賢圣或未免。初無傷乎道德之崇高也。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允若,字季蘅,號浮休,因云門之傍有若耶溪,后又號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歲,能通《春秋》大義,父母鐘愛之。稍長,翛然有絕塵之趣,遂依云門元。十五祝發(fā)為大僧,隨渡濤江,首謁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臺四教儀》、《金錍》、《十不二門指要鈔》諸書,一覽而知大旨。聞?wù)刻弥髂象?,往依焉。凡法智所結(jié),《立陰觀別理》、《隨緣六即》、《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恩清之兼業(yè),昭圓之異說,齊潤之黨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賓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詔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業(yè),錫以“慈光圓照”之號,即命出住昌源凈圣院。其院頗頹弊,乃力為經(jīng)度,田蕪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剎。湛堂復(fù)招之徠歸,命居首座,攝眾規(guī)范。泰定中,復(fù)出主杭之興化,時(shí)與天岸濟(jì)、我庵無、玉庭罕三師道望,并峙湖上,世稱為錢塘四依。未幾,退居越之云門,又與斷江恩、休耕逸,臨風(fēng)吟詠,不知夕陽在樹,又稱為云門三高。至正,住越之圓通,遷上竺,其山舊有纓絡(luò)泉,涸久。若至,持錫叩巖,禱曰:“茍吾緣在是,泉當(dāng)為我一來,不然則涸如故。”言訖,泉涌出,淵泠漸盈。時(shí)戶部尚書貢師泰,稱比慈云之重榮檜,命之曰“再來泉”。后退隱云門,筑精舍,專脩法華三昧,為暮年凈業(yè)。會天下大亂,干戈紛擾,眾欲擁若,避去。若斥曰:“難可茍免乎,吾對將至,待以酬之?!北姸?,若獨(dú)危坐,賊眾入其舍,若毅然不為屈,辭色俱厲,賊首知為有道者,約退。一賊獨(dú)怒,直前揮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實(shí)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有五。賊退,眾歸,荼毗舍利,如菽無算。若平生風(fēng)度簡遠(yuǎn),不妄言笑,趙孟頫稱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慶、友奎、演福、良謹(jǐn)、延慶、如瑩、隆德、法讓、凈圣、圓證十人。所著《內(nèi)外集》,黃溍為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3—1350 【介紹】: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xué),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游諸名山,棄家為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元詩選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別號貞居子,錢塘人。宋崇國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遍游天臺、括蒼諸名山。棄家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經(jīng)箓》。開元宮王真人偕之入京,璽書賜驛傳,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來華陽云石間。作黃篾樓,儲古圖史甚富,世稱「句曲外史」。至正間,卒于開元宮齋舍。外史風(fēng)裁凝峻,趙文敏公一見而異之,授以李北海書法。范德機(jī)以能詩名,外史造焉。范適他出,有詩集在幾上,外史取筆書其后,為四韻詩,守者大怒,走白范。范驚曰:我聞若人不得見,今來,天畀我友也。即日詣外史,結(jié)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師。一時(shí)袁伯長、馬伯庸、楊仲弘、揭曼碩、黃晉卿諸人,皆爭與為友。他日謁虞伯生,虞問能作幾家符篆乎?答曰未也,虞連書七十二家示之。外史下拜曰:真吾師也。自后與虞手札,必執(zhí)弟子禮。晚年尤為楊廉夫所推重。吳郡徐良夫序其詩曰:虞范諸君子,以英偉之才,諧鳴于館閣。而流風(fēng)馀韻,播諸丘壑之間。外史以豪邁之氣,孤鳴于丘壑,而清聲雅調(diào),聞諸館閣之上。雖出處不同,其為詞章之宗匠一也。夫以方外詩人,而與館閣詞臣相頡頏,寧非一代之盛歟。
詞學(xué)圖錄
張雨(1283-1350) 初名澤之,字伯雨,一字天雨,號嗣真,又號貞居子、句曲外史、山澤臞者、幻仙等。錢塘人。與趙孟頫、楊載、虞集等為文字交。工書畫。有《句曲外史集》、《貞居詞》。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別號貞居子,錢唐人。棄家為道士,晚居開元宮。有句曲外史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史駉孫,字東父,江浙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史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同進(jìn)士出身。出自東錢湖史氏世家,南宋大臣史彌鞏曾孫。幼承家學(xué),元泰定元年(1324年)登乙丑科右榜進(jìn)士,為寧波僅有的九名漢人進(jìn)士之一。授承事郎,終官國子監(jiān)助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9—1345 【介紹】: 元河?xùn)|人,徙居貴溪,字玄卿,號上清外史。道士。年十二入道龍虎山,師事張留孫、吳全節(jié)。仁宗時(shí)薦授大都崇真萬壽宮提舉。順帝至正初,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觀住持,兼領(lǐng)杭州諸宮觀。玄曦負(fù)才氣,倜儻不羈,善為文,尤長于詩。有《上清集》。
元詩選
玄曦,字玄卿,河?xùn)|人。徙居信州之貴溪。年十二,辭家入道龍虎山,師事張留孫、吳全節(jié)。延祐間,用薦者召見侍祠,制授大都崇真萬壽宮提舉,升提點(diǎn)上都崇真萬壽宮。泰定元年,奉詔徵嗣天師,既至,住鎮(zhèn)江之乾元宮,未行,扈從灤陽,還至龍虎臺,喟然嘆曰:楚云江樹,遐阻萬里。引領(lǐng)親舍,寧無惕然于中乎!即日辭歸。辟清寧齋、見心亭、熙明軒,筑瓊林臺于龍虎山之西,日與學(xué)仙者相羊其間,而密修大洞回風(fēng)混合之道。會杭州佑圣觀孫真人仙去,法席久虛,省府奉書幣以迎,辭不就。至正三年,制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觀住持,兼領(lǐng)杭州諸宮觀,玄曦不得辭,乃拜命而遣弟子攝其事。五年卒,年五十七,自號上清外史。所著有《上清集》、《樵者問》,會稡群賢詩文為《瓊林集》。玄卿負(fù)才氣,倜儻不羈,善為文,而尤長于詩。揭曼碩留瓊林月馀,齋三日乃為作序,稱其老勁深穩(wěn)如霜松雪檜,百折莫能撓;清拔孤峻如豪鷹俊鶻,千呼不肯下;蕭條閒遠(yuǎn)如空山流泉深林,孤芳自形自色,不與物競。人以為知言。玄卿書札極麗逸,片楮出,人爭欲得之。有聞風(fēng)而未之見者,或使圖其像以去。見心亭后有土阜隆然,人稱之曰「薛公墩」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6—1370 【介紹】: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jìn)士。授天臺縣尹,累擢江西儒學(xué)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dá)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shí),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元詩選
維楨,字廉夫,會稽人。登泰定丁卯進(jìn)士,署天臺尹,改錢清場鹽司令,遷江西等處儒學(xué)提舉。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招之,不往,又忤達(dá)識丞相,自蘇徙松。明洪武二年,召修禮樂書,維楨謝曰:豈有八十歲老婦,就木不遠(yuǎn),而再理嫁者邪!賦《老客婦詞》以進(jìn)。賜安車詣闕,留百二十日,以白衣乞骸骨,放還。卒年七十有五。廉夫嘗居吳山鐵冶嶺,故號鐵崖。過太湖,得莫邪鐵笛,又稱鐵笛道人。筑室松江上,有小蓬壺、草玄閣諸勝。海內(nèi)薦紳大夫,與東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屨,殆無虛日。玉山草堂之會,推主敦盤。筆墨橫飛,鉛粉狼藉,或戴華陽巾,披鶴氅,踞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也。所著書數(shù)百卷,其《古樂府》尤盛行。張伯雨曰:《三百篇》而下,不失比興之旨,惟《古樂府》為近。今代李季和、楊廉夫遂稱作者。廉夫上法漢、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間,故其所作,隱然有曠世金石聲,又時(shí)出龍鬼蛇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元詩之興,始自遺山。中統(tǒng)、至元而后,時(shí)際承平,盡洗宋、金馀習(xí),則松雪為之倡。延祐、天歷間,文章鼎盛,希蹤大家,則虞、楊、范、揭為之最。至正改元,人材輩出,標(biāo)新領(lǐng)異,則廉夫?yàn)橹?。而元詩之變極矣!明初,袁海叟、楊眉庵輩皆出自鐵門。錢牧齋謂鐵體靡靡,久而未艾,斯言未足以服鐵崖也。
詞學(xué)圖錄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喜鐵笛,故號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 )楓橋全堂人。泰定四年(1327)進(jìn)士。授天臺縣尹。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師,議訂各種儀禮法典。事成后,即請歸,朱元璋命百官于京都西門外設(shè)宴歡送,不久逝。擅詩文、書法、戲曲。所創(chuàng)《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鐵厓,會稽人。
史彥斌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邳州人。嗜學(xué),有孝行。順帝至元中,河決,墓多壞。其母棺為水漂去,乘舟追行三百余里,撈還歸葬。
史公珽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2—1348 【介紹】: 元慶元鄞人,字搢叟,號蓬廬處士。通經(jīng)學(xué),精于《》,家居教授。論及宋季忠臣義士死節(jié)者,必為之慷慨流涕。有《蓬廬稿》、《易演義》及《象數(shù)發(fā)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0—1381 【介紹】: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號潛溪。幼敏明強(qiáng)記,從吳萊等名師學(xué)。元順帝至正中,隱居龍門山,號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與劉基、章溢、葉琛并征至應(yīng)天,授江南儒學(xué)提舉,授太子經(jīng)書。主修《元史》,又預(yù)修日歷等。遷國子司業(yè)、禮部主事,官至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官內(nèi)庭久,未嘗訐人過。洪武十三年,其長孫宋慎坐胡惟庸黨死,帝欲置其死,賴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謫茂州卒于夔州。為明開國文臣之首,學(xué)者稱太史公。正德中,追謚文憲。有《宋學(xué)士文集》。
詞學(xué)圖錄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現(xiàn)在浙江義烏)人。元末順帝曾召為翰林院編修,以奉養(yǎng)父母為由,辭不應(yīng)召。朱元璋時(shí)就任江南儒學(xué)提舉,為太子講經(jīng)。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xiāng)。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于夔州。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明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濂制,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當(dāng)今文章第一",四方學(xué)者稱為"太史公"。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fēng)氣者,首推宋濂。有《宋學(xué)士文集》。
人物簡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師從柳貫、黃潛,元時(shí)授翰林院編修,隱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制誥,任《元史》總裁,以老致仕。謚“文憲”。有《宋學(xué)士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華人。洪武時(shí)官學(xué)士。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薦除翰林編修,以親老辭,入仙華山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經(jīng),為元史總裁官,仕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兼太子贊善大夫。正德中追謚文憲。有潛溪、翰苑、芝園、蘿山諸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編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見濂,還金陵,徵為江南儒學(xué)提舉,授太子經(jīng),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總裁官,除翰林學(xué)士。降編修,遷國子司業(yè),謫安遠(yuǎn)知縣。召為禮部主事,遷贊善大夫,擢侍講學(xué)士,進(jìn)學(xué)士承旨,致仕歸。以孫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謚文憲。有《潛溪》、《鑾坡》、《芝園》、《蘿山》、《朝天》諸集七十五卷。 (王世貞《藝苑卮言》:高帝嘗謂宋濂:「浙東人才,惟卿與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學(xué)問之博,祎不如卿?!褂謬L與劉誠意論文,誠意謂:「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讓?!?徐泰《詩談》:宋景濂、王子充詩亦純雅,以文名。 沈士謙《明良錄略》:濂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詩藪》: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語,而《思春曲十韻》如「南浦沈書傳素鯉,東風(fēng)將恨與新鶯」,「物華半老胭脂苑,春霧輕籠翡翠城」,「因彈《別鶴》心如剪,為妒文鴛繡懶成」,「陽臺樹密朝霞迥,巫峽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麗。 田按,景濂自幼嗜學(xué),家貧無書,每假藏書家,手自筆錄。天大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不敢逾期約。又嘗入青蘿山,不下書屋者屢年。得鄭氏所畜書數(shù)萬卷,無不盡閱,閱無不盡記。師事吳淵穎、黃文獻(xiàn)、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學(xué)既刻苦,授受復(fù)有淵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時(shí)遇主,司制作之柄,為開國文臣之首。蠻夷朝貢,數(shù)問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潛溪集》,雕板國中。當(dāng)其恩遇優(yōu)濃,醉學(xué)士之詩歌,甘露百歲衣之賞賜,論者傳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繯以歿。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厭斯世而不居,甘遠(yuǎn)跡于峨岷,蓋將吊重華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濱。吁!可悲也!」集中小詩,猶是元習(xí);長篇大作,往往規(guī)模退之,時(shí)亦失之冗遝。蓋兼才為難,自唐以來如韓退之、蘇長公世不多見,正不必美備難具也。)
史敬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集慶溧陽人,字彥剛。元末抱道僻處,以小學(xué)書教其子。至正十二年,天完紅巾軍進(jìn)入江南。命子制聚團(tuán)勇抗御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湖州吳興人,字九成。號云臺散史,又號苕溪漁者。慷慨有氣節(jié)。順帝至正中嘗辟試漕府掾,不事奔競,澹然以詩酒自樂。工詩。
元詩選
韶字九成,吳興人。好讀書,慷慨有氣節(jié)。至正中,嘗辟試漕府掾,不事奔競,澹然以詩酒自樂。自號云臺散吏,又號苕溪漁者。日往來于玉山,與諸君相唱和。素不善畫,偶捉筆為山水圖,輒爛熳奇詭,坐客咸嘖嘖稱嘆。作詩務(wù)追開元、大歷之盛,楊鐵雅稱其格力與北州李才輩相上下。序其詩曰:我元之詩,虞為宗,趙、范、楊、馬、陳、揭副之,繼者疊出而未止,吾求之于東南,永嘉李孝光、錢唐張雨、天臺丁復(fù)、項(xiàng)炯、毗陵吳恭、倪瓚,蓋亦有本者也。近復(fù)得永嘉張?zhí)煊?、鄭東,姑蘇陳謙、郭翼,而吳興得郯韶也。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九成,吳興人。嘗辟試漕府掾自號苕溪漁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jīng)學(xué)長于《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并以文學(xué)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為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甬上耆舊詩·卷四
字千之,別號滎陽外史。父以道先生,見前傳。先生少承家學(xué),通諸經(jīng),尤長于春秋。他研博極古今。吳草廬先生嘗發(fā)策十二事,對者十不得一。先生年甚少,為盡荅之,由是有重名。中浙江鄉(xiāng)試第一,授臨淮教諭。值晉王之國,過臨淮,王聞先生名,延說春秋。先生為開陳大義,王大喜,稱為鄭先生。秩滿入京賜燕,命賦菊綻西風(fēng)露脂楓葉詩稱旨。升廣信教授,以引年歸里。先生嘗取諸家格言著為集傳、集說、集論,復(fù)采摭鄉(xiāng)先生言行文章,撰四明文獻(xiàn)錄,后學(xué)稱之。初,國子典簿裴中嘗請先生作著存堂記,亦求潛溪宋學(xué)士文。潛溪見先生記,嘆曰:君徒羨我名,使我執(zhí)筆不能過之。后數(shù)年,裴復(fù)與潛溪言,潛溪曰:前見鄭先生記,發(fā)明洞徹,使之獨(dú)步可也。其為宿老推重若此。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千之,鄞縣人。洪武壬子鄉(xiāng)試第一授臨淮教諭遷廣信教授有滎陽外史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八
真字千之,鄞人。洪武壬于鄉(xiāng)試第一,授臨淮教諭。秩滿入京,遷廣信教授,引年歸。有《榮陽外史集》一百卷。 (《四庫總目》:真與兄駒弟鳳并以文學(xué)擅名,真尤以古文著。初與金華宋濂聲價(jià)相埒,嘗與濂共作《裴中著存堂記》,真文先成,濂為之閣筆。后濂致位通顯,黼黻廟廊。真偃蹇卑棲,以學(xué)官沒世。故聲華闐寂,傳述者稀。今觀所作,雖不能與濂并騖詞壇,而義有根柢,詞有軌度,與濂實(shí)可肩隨,未可以名位之升沈,定文章之優(yōu)劣也。 (《李鄴嗣甬上耆舊詩傳》:千之先生博極古今。吳草廬嘗發(fā)策十二事,對者十不得一,先生年甚少,為盡是有重名,嘗采摭鄉(xiāng)先生方行文章,撰《四明文獻(xiàn)錄》,后學(xué)稱之。 田按:榮陽外史邃于經(jīng)學(xué),以文名家;詩亦清俊,不愧雅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6—1374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季迪,號槎軒。張士誠據(jù)吳時(shí),隱居吳淞江青丘,自號青丘子。博覽群書,工詩,尤精于史,與楊基、張羽、徐賁并稱吳中四杰。其詩之才力聲調(diào),過三人遠(yuǎn)甚,為元明間一大家。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并受命教授諸王。后擢戶部右侍郎,自陳年少不敢當(dāng)重任,辭歸故里。時(shí)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bào)椿⒕帷彼淖?,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詞學(xué)圖錄
高啟(1336-1374) 字季迪,號槎軒,又號青丘子。蘇州長洲人。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擢戶部侍郎。早年與張羽、徐賁等有"北郭十友"之稱,后又與楊基、張羽、徐賁并稱"吳中四杰"。有《高青丘集》、《扣舷詞》。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季迪,姑蘇人。洪武時(shí),官侍郎。有缶嗚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季迪,長洲人。自號青丘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擢戶部侍郎放還坐罪伏法有缶鳴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七
啟字季迪,長洲人。洪武二年,與修《元史》,授翰林編修。尋擢戶部侍郎,辭,放還,以魏觀事坐法死。有《鳳臺》、《吹臺》、《江館》、《青丘》、《勝壬》、《南樓》、《槎軒》、《婁江》、《姑蘇雜詠》等集,自選為《缶鳴集》。景泰中,吳人徐庸匯為《大全集》。國朝桐鄉(xiāng)金檀復(fù)搜逸輯注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庫總目》:高啟天才高逸,實(shí)據(jù)明一代詩人之上。其于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秾縟麗之習(xí),而返之于古,啟實(shí)為有力。然行世太早,殞折太速,未能镕變化,自為一家,故備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啟為何格,此則天實(shí)限之,非啟過也。特其摹仿古調(diào)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間,譬之褚臨《禊帖》,究非硬黃雙鉤者比。故終不與北地、信陽、太倉、歷下同為后人詬病焉。 都穆《南濠詩話》:韓文公詩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東坡謂公身生磨蠍宮,而己命亦居是宮。蓋磨蠍即星紀(jì)之次而斗宿所躔也。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顯。以二公觀之,名雖重于當(dāng)世,而遭逢排謗幾不自容,蓋誠有相類者。吾鄉(xiāng)高季迪為一代詩宗,命亦舍磨蠍,又與坡翁同生丙子。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斬,受禍之慘,又二公之所無者。吁,亦異矣! 張習(xí)《四杰集序》:國初,以高、楊、張、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終亦不相遠(yuǎn)。眉庵、盈川,令終如一;太史之?dāng)溃踬e王;北郭雖不溺海,僅全要領(lǐng),而非首丘;司丞投龍江,又與照鄰無異。噫,亦異矣! 葉盛《水東日記》:楊文定公嘗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蘇,兩人氣象不同,蓋于其所賦《卓筆峰》見之。范云:『笠澤研池小,穹窿架石峨。仰憑天作紙,寫出太平歌?!桓咴疲骸涸苼沓跛颇?,雁過還成字。千載只書空,山靈恨何事?』」 田按:季迪諸體并工,天才絕特,允為明三百年詩人稱首,不止冠絕一時(shí)也。青田作《二鬼》詩,自負(fù)與潛溪并峙天壤,豈知江上有青丘子哉!季迪《青丘子歌》云:「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閣下之仙卿。何年降謫在世間,向人不道姓與名。但好覓詩句,自吟自酬賡。朝吟忘其饑,暮吟散不平。當(dāng)其苦吟時(shí),兀兀如被酲。頭發(fā)不暇櫛,家事不及營。兒啼不知憐,客至不果迎。不慚被寬褐,不羨垂華纓。不問龍虎苦戰(zhàn)斗,不管烏兔忙奔傾。向水際獨(dú)坐,林中獨(dú)行。斫元?dú)?,搜元精,造化萬物難隱情,冥茫八極游心兵,坐令無象作有聲。微如破懸虱,壯若屠長鯨。清同吸沆瀣,險(xiǎn)比排崢嶸。靄靄睛云披,軋軋凍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萬怪呈。妙意俄同鬼神會,佳景每與江山爭。星虹助光氣,煙露滋華英。聽音諧韶樂,咀味得太羹。世間無物為我娛,自出金石相轟鏗?!蛊渥载?fù)亦復(fù)不淺。入史館后驟擢戶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財(cái)賦力辭。蓋亦有托而逃。觀其京《師寓廨》詩云「拙宦危機(jī)遠(yuǎn)」,其志可見矣!迨夫魏守獄興,牽連以死。舊游素交,同聲哀悼。楊孟載詩云:「《鸚鵡》才高竟殞身,思君別我愈傷神。每憐四海無知己,頓覺中年少故人。祀托友生香稻糈,魂歸丘隴杜鵑春。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東風(fēng)淚滿巾。」徐幼文詩云:「昔別會有期,茲別渺無跡。茫茫堪輿間,飄然竟何適?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單只。惟馀瑤華言,和諧重金石。一讀一愴情,老淚屢揮滴?!箯垇韮x詩云:「平生五千卷,寧救此日艱?!褂衷疲骸钢欣捎着癜V小,遺槁千篇付與誰?」浦長源詩云:「鼓罷瑤琴遂解形,蕭蕭日影下寒城。薄田供祭遺妻子,新冢題名望友生。地下未應(yīng)消俠氣,人間誰肯沒詩名。舊廬重過悲聞笛,欲賦《招魂》竟不成?!褂袼槔?,蘭焚楚澤,千古才人,同聲下淚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鎮(zhèn)江府金壇人,字良臣。篤學(xué)慎行,明初屢征不起。洪武中辟召為蒲城知縣,遷忻州知州,以祀事去官。復(fù)知廉州,所至以治稱。歸田十年,作《老農(nóng)賦》以自見,又追和元遺山樂府三百篇。有《清吟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一
遷字良臣,金壇人。洪武中用辟召除蒲城知縣,遷忻州知州,復(fù)知廉州。 田按:良臣詩尚真率,卻無慢聲俚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僧。江西鄱陽人,字仲銘,號雪廬,俗姓余。初業(yè)儒,后為佛學(xué)。洪武初,奉詔招諭吐蕃。為文自稱“江左外史”。有《南詢稿》、《雪廬稿》。
槜李詩系·卷三十
克新,字仲銘,號雪廬,自稱江左外史,鄱陽人。宋尚書左丞余襄公九世孫。始業(yè)科舉,朝廷罷進(jìn)士,乃更為佛學(xué),益博通外典,務(wù)為古文。元末住秀州資圣寺(后析秀水),即水西寺也。與楊廉夫、顧仲瑛游。明初,召至京,命克新等三僧往西域招諭吐番,圖其山川地形以歸。陳基贈詩云:“我愛水西新仲銘,道空諸友說無生。出城看客意最古,把筆賦詩才更清。杜若洲邊春欲莫,鴛鴦湖上雨初晴。十載間關(guān)重相見,深杯寧惜為君傾?!庇株愻闱E詩云:“吳楓初冷雁連天,夢在江南野水邊。詞客欲歸嗟老大,美人不嫁惜嬋娟。豺狼正爾當(dāng)官道,龍象于今護(hù)法筵。我識新公老禪衲,一燈蒲室是真?zhèn)??!背踔赌显兏濉?,燬于兵。今惟《雪廬集》行世。如送總管側(cè)失總管還朝序,則徵糧于張氏,由海道還朝者也。蘇院判招降詩序,則張氏之蘇同僉攻江陰而旋師也。大率望庚申之中興,美張氏之內(nèi)附,而于明多指斥之詞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良史,改字述夫。工詩。洪武中舉賢良方正,授江西按察使僉事,尋引疾歸,筑西郊草堂以居。有《西郊笑端集》。
槜李詩系·卷七
良史名紀(jì),以字行,初字述夫,號一槎,良用弟,自嘉徙松。早有文名,與鄉(xiāng)貢進(jìn)士陸宅之、吳子愚頡頏。洪武間,首舉賢良,詔試內(nèi)庭稱旨,授江西按察僉事,未幾,辭歸。結(jié)西郊草堂為終老計(jì)。雅好吟詠,多率己意,曰供一笑而已。每不留稿,間有存者,自題為西郊笑端。其詩閒整流利,諸體俱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