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夏行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渤海人。圣宗時總領(lǐng)渤海軍于保州。大延琳反遼,使人勸行美同反,行美執(zhí)使者送統(tǒng)軍。以功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興宗時,從攻蒲奴里,獲其首領(lǐng)。官至副部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并州榆次人,字子美。夏守恩弟。真宗時為西頭供奉官。契丹攻河間,康保裔戰(zhàn)死,部曲言其降敵。守赟奉詔變服入營察之,申以真象。累遷樞密都承旨,兼領(lǐng)三班院。由定州路都總管召知樞密院事。劉平、石元孫與西夏戰(zhàn)敗,人誣告以降敵,守赟辨其枉,自請率兵出擊,授陜西馬步軍都總管兼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然性庸怯,寡方略,不為士卒所服。官終高陽關(guān)都總管。卒謚忠僖。
全宋文·卷三一七
夏守赟(九七七——一○四二),字子美,并州榆次(今山西晉中)人,守恩弟。真宗即位,授右侍禁。扈從帝幸澶淵,祀汾陰,遷東綾錦副使,轉(zhuǎn)西上閤門使、提舉諸司庫務(wù),以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昭州刺史為樞密都承旨,領(lǐng)三班院。歷并、代州都總管、定州路都總管,知樞密院事。西夏兵興,任陜西馬步軍都總管兼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徙高陽關(guān)都總管。慶歷二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七,《東都事略》卷六二,《宋史》卷二九○《夏守恩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5—1051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喬。以父戰(zhàn)契丹死,授丹陽主簿。真宗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仁宗天圣五年,除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因與宰相呂夷簡不合,復(fù)為樞密副使。康定中除陜西經(jīng)略安撫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請解兵權(quán),改判河中府。慶歷三年召拜樞密使,為臺諫所攻,改知亳州。七年,復(fù)為樞密使,旋再被論罷,出知河南府。有才智,然尚權(quán)術(shù),性貪婪,世人目為奸邪。卒謚文莊。有《文莊集》、《古文四聲韻》。
全宋詩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初以父蔭為潤州丹陽縣主簿,后舉賢良方正,通判臺州。召直集賢院,編修國史,遷右正言。仁宗初遷知制誥,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襄州。歷知黃、鄧、壽、安、洪、潁、青等州及永興軍。慶歷七年(一○四七)為宰相,旋改樞密吏,封英國公。罷知河南府,徙武寧軍節(jié)度使,進鄭國公。皇祐三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莊(《東都事略》卷五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三有傳?!∠鸟翟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文莊集》為底本,參校清張杰過錄、孔繼涵跋本(簡稱孔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簡稱院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史記》、《三國志》、《天臺續(xù)集》等書。另從《天臺續(xù)集》、《宋詩略》等書輯得集外詩六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與契丹力戰(zhàn)死,錄竦為潤州丹陽縣主簿。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出知諸州。天圣三年復(fù)知制誥,充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龍圖閣學(xué)士,遷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與呂夷簡不合,尋罷為樞副,復(fù)出知州府。寶元初,入為三司使,趙元昊反,出知永興軍,徙涇州,還判永興軍兼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自請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復(fù)拜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判并州。慶歷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樞密使,封英國公。罷知河南府,加兼侍中,進鄭國公?;实v三年卒,年六十七,謚文莊。竦資性明敏,好學(xué),經(jīng)史百家,外至佛老,無不通曉。文章典雅藻麗,朝廷典策多以屬之。有集一百卷,策論十三卷,又著《古文四聲韻》五卷(存)。見《華陽集》卷三五《夏文莊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并州榆次人,字君殊。以父與契丹戰(zhàn)歿,補下班殿侍。真宗朝累擢殿前都虞候。仁宗天圣初,為永定陵總管,奏雷允恭等擅徙陵穴事,允恭等論死。歷知澶、相、曹三州,為真定府定州路都總管。所至驕恣不法,以贓發(fā)除名編管連州,卒于貶所。
夏侯度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天圣六年(1028)任常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九七
夏侯觀,字大臨,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夏侯嶠之子。天圣間中進士甲科,補澤州觀察推官。明決有為,長于律令,遷試大理評事、安國軍節(jié)度掌書記。寶元二年,以秘書丞為內(nèi)園副使,官終安撫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五,《山右石刻叢編》卷一二。
夏侯彧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二
夏侯彧,天圣間為比部員外郎。景祐元年,任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三年,以主客郎中知潭州,加金部郎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宋會要輯稿》禮二○之一二,宋庠《元憲集》卷二五《夏侯彧可金部郎中制》,《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并州榆次人,初名元亨,字君正。夏守赟子。以父蔭補茶酒班殿侍。仁宗即位,累遷西上閤門使,出為天雄軍兵馬鈐轄。西夏反宋,改鄜延路副都總管。歷知衛(wèi)州、亳州、河中府,復(fù)為陜西副都總管兼緣邊招討副使。頗好儒術(shù),屢在邊陲,雖戰(zhàn)功不多,然慎重少過。卒年四十三。謚莊恪。
全宋文·卷四八○
夏隨(九九八——一○四○),字君正,本名元亨,與趙元昊名有嫌,遂改。并州榆次(今山西晉中)人,夏守赟子。以父蔭為茶酒班殿侍,遷右班殿直。仁宗即位,除內(nèi)殿承制、閤門祗候,累遷四方館使、營州刺史,出知衛(wèi)州,徙邠州。及西夏用兵,歷鄜延、環(huán)慶路副都總管,除耀州觀察使、知亳州,復(fù)為陜西副都總管兼緣邊招討副使??刀ㄔ晔伦溆陉冎荩晁氖?。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五五,《東都事略》卷六二,《宋史》卷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夏,字伯起(《四朝聞見錄》甲集《張司封廟》)。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為太常博士(《宋會要輯稿》食貨三六之二二)。次年,遷開封府推官(同上書選舉一九之九)。景祐元年(一○三四),以都官員外郎知泗州,尋遷司封員外郎提點京西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四)。旋以工部郎中出使浙江(《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全宋文·卷三三一
張夏,字伯起,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天圣七年為太常博士,八年初任開封府推官。景祐中知泗州,繼以工部郎中為兩浙轉(zhuǎn)運使。于杭州筑石堤十二里以捍錢塘江潮。杭民感其功,慶歷二年于堤上立祠以祀之。卒,嘉祐六年贈太常少卿。其廟至南宋累封至王爵。見《宋會要輯稿》食貨三六之二二、選舉一九之九、儀制一一之一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四、一九五,《宋史》卷九七,《四朝聞見錄》卷一,《咸淳臨安志》卷三一、七二。
夏侯圭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景祐四年(1037)任宣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48 【介紹】: 即李元昊。西夏皇帝。宋稱趙元昊,小字嵬理,即位后改姓易名,改名曩霄。李(趙)德明子。通漢文,知兵法,曉佛學(xué)。于宋明道元年嗣位,稱兀卒(青天子)。宣布“禿發(fā)(結(jié)辮)令”,違者處死。升興州為興慶府。于宋景祐元年建立年號開運,旋改廣運。創(chuàng)制西夏文。于宋寶元元年,即位為大夏皇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立西夏國。設(shè)十二監(jiān)軍司。與宋爆發(fā)戰(zhàn)爭,三年三大戰(zhàn),夏軍連勝。然傷亡頗重,物資缺乏。于天授禮法延祚七年與宋議和,每年受宋歲賜銀、絹、茶。十一年,被子寧令哥刺死。謚武烈皇帝。
夏安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清卿。夏竦子。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主簿,賜進士出身。歷京西、河?xùn)|轉(zhuǎn)運使,陜西都轉(zhuǎn)運使。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吏部郎中、知渭州,整頓軍隊,教士卒戰(zhàn)陣法;又籍塞下閑田,募人耕種,歲得谷數(shù)萬斛,以備賑發(fā),名曰貸倉。后兩知延州,親督役筑州城,不逾月而就。平生無學(xué)術(shù),然頗以才自勵,嘗求入侍經(jīng)筵,為時所譏。
夏侯錫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八年(1048)任南康軍知軍。至和三年嘉祐元年(1056)任興化軍知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湯夏,仁宗皇祐三年(一○五一)知泉州(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六)。
江休夏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三年(1058)任判三司鹽鐵勾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