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2—908 【介紹】: 唐僧。泉州南安人。俗姓曾。年十七出家,謁芙蓉山恒照大師。后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寶剎寺。懿宗咸通中歸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廣福院,因稱雪峰義存。四方僧人,云集法席,門徒常數(shù)千人。僖宗賜號真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12歲出家,17歲落發(fā)。宣宗大中間,北游吳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鑒。懿宗咸通六年(865)歸住福州芙蓉山。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稱雪峰和尚。僖宗時賜號真覺大師。四方禪侶從學(xué)者,常年有1500人,歷40年而不衰。唐末五代間,其門人遍布閩粵江浙一帶,開云門、法眼二宗?!?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独m(xù)藏經(jīng)》有《雪峰義存禪師語錄》二卷,錄其談禪之語,并錄詩偈43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曾氏。泉之南安人。家世奉佛。九歲求脫俗。父母以其幼。未許也。年十二。父游莆田之玉潤寺。存侍焉。寺有律師慶玄。操行峻特。存見而遽拜之曰。我?guī)熞?。遂留不肯歸。十七年落發(fā)。謁芙蓉山恒照大師。屬會昌之禍。遂遁止其所。久之大中既中興大法。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戒于幽州之寶剎寺。歷攬名山。遍扣禪會。卒獲益于武陵之德山。咸通六年。始營雪峰之居。天下錫衲響應(yīng)影隨。乾符中。觀察使京兆韋公。中和中。司空潁川陳公。俱仰入府。問道要。或以聞之僖宗皇帝。遣閩人陳延效賜紫伽梨。并真覺師號。歲辛亥。杖屨游丹丘四明。明年王氏審知。始以侍中入閩。據(jù)有其地。而存適不在。若相避然。后二年。還自吳。王氏大加禮異。齋僧構(gòu)宇。設(shè)像鑄鐘。復(fù)時迎而館之于府之東西甲第?;蛴痛?。臨席聽法。其熊罷之士。漁獵之民。皆變情易行。薰其德而善矣。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存云。阇梨行腳為什么事。 存問僧。近離什么處。僧云離浙中。存云。船來陸來。僧云。二途不涉。存云。爭得到者里。僧云有什么隔礙。存便打。 上堂。舉拂子云。者個為中下。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存舉拂子。僧云。又道者個為中下。存以拂子驀口打。 存因舉六祖風(fēng)幡話。乃云。大小祖師。龍頭蛇尾。好與二十柱杖。時大原孚上座侍立。聞之咬齒。存云我適來與么道。也好與二十柱杖。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王使醫(yī)以藥進。存卻不受。夏五月二日夜乃滅。壽八十七。臘五十九。其月十五日入塔。嗣其法者。則玄沙師備。云門文偃。洞巖可休。鵝湖智孚。長慶慧棱。鼓山神晏。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義存。長慶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縣曾氏。自王父而下皆友僧親佛清凈謹愿。存生而鼻逆葷血。乳抱中或聞鐘磬或見僧像。其容必動。以是別垂愛于膝下。九歲請出家。怒而未允。十二從家君游蒲田玉潤寺。有律師慶玄持行高潔。遽拜之曰。我?guī)熞?。遂留為童侍焉。十七落發(fā)來謁芙蓉山恒照大師。見而奇之。故止其所。至宣宗中興釋氏。其道也涅而不緇。其身也袖然而出。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寶剎寺。訖巡名山扣諸禪宗。突兀飄飖云翔鳥逝。爰及武陵一面德山。止于珍重而出。其徒數(shù)百咸莫測之。德山曰。斯無階也吾得之矣。咸通六年歸于芙蓉之故山。其年圓寂大師亦自溈山擁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其徒孰(就師已嗣德山)累累而疑關(guān)。存拒而久之。則有行實者。始以存同而議曰。我之道魏魏乎。法門圍繞之所不可造次。其地宜若布金之形勝可矣。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環(huán)控四邑峭拔萬仞。崷崒以支圓碧。培樓以??群青。怪石古松棲蟄龜鶴。靈湫邃壑隱見龍雷。山之巔先冬而雪盛夏而寒。其樹皆別垂藤蘿。?茸而以為之衣。交錯而不呈其形奇姿異景不可殫狀。雖霍童武夷無以加之。實閩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誠有待于我也。祈以偕行去。秋七月穿云躡蘚陟險升幽。將及之。存曰。真吾居也。其夕山之神果效靈。翌日巖谷爽朗煙霞飛動。云庵既立月構(gòu)旋隆。繇是柅法輪于無為。樹空門于有地行實乃請名其山曰雪峰。以其冬雪夏寒取鷲嶺猴江之義。斯則庚寅逮于乙未。存以山而道任。山以存而名出。天下之釋子不計華夏。趨之若召。乾符中觀察使京兆韋公。中和中司空穎川陳公。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飲。交使馳懇。存為之入府從人愿也。其時內(nèi)官有復(fù)命于京語其道。其儕之拔俗悟空者。請蛻浮華而來脫屣。僖宗皇帝聞之。翰林學(xué)士訪于閩人陳延效得其實奏。于是乃錫真覺大師之號。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存受之如不受。衣之如不衣。居累夏。辛亥歲朔遽然杖屨。其徒啟而不答。云以隨之。東浮于丹丘四明。明年屬王侍中之始據(jù)閩越。乃洗兵于法雨致禮于禪林。馥存之道常東望頂手。后二年自吳還閩大加禮異。及閩王王氏誓眾養(yǎng)民之外雅隆其道。凡齋僧構(gòu)剎必請問焉。為之增宇設(shè)像。鑄鐘以嚴其山。優(yōu)施以充其眾。時則迎而館之于府之東西甲第。每將儼油幢聆法論未嘗不移時。僅乎一紀勤勤懇懇。熊羆之士因之投跡檀那。漁獵之逸其或弭心鱗羽。戊辰年春三月示疾。閩王走醫(yī)。醫(yī)至粒藥以授存曰。吾非疾也。不可罔子之工。卒不餌之。其后札偈以遺法子。函翰以別王庭。夏五月二日鳥獸悲鳴云木慘悴。其夜十有八刻時滅度。俗壽八十有七。僧臘五十有九。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爾日奔走閩之僧尼士庶。巷無居人。閩王漣如出涕。且曰。師其舍予一何遽乎。遣子延稟躬祭奠之。復(fù)齋僧焉。存之行化四十馀年。四方之僧爭趨法席者不可勝算矣冬夏不減一千五百。徒之環(huán)足其趨也。馳而愈離。辯而愈惑。其庶幾者。一曰師備。擁徒于玄沙(今安國也)次曰可休。擁徒于越州洞巖。次曰智孚。擁徒于信州鵝湖。其四曰惠棱。擁徒于泉州招慶。其五曰神晏。住福州之鼓山分燈化物。皆膺圣獎賜紫袈裟。而玄沙級宗一大師焉。 系曰。雪峰道也恢廓乎駿奔四海學(xué)人。所出門生形色不類何邪。玄沙乘楞嚴而入道。識見天殊。其猶諺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嘗在明經(jīng)。故有過師之說。一則雪峰自述塔銘。已盡其致也。一則玄沙安立三句決擇群見。極成洞過歟。今江表多尚斯學(xué)。此學(xué)虛通無系了達逍遙勿拘。知乘急也。雪峰化眾切乎杜默禪坐。知戒急也。其能各舍一緩以成一全。則可乎。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晚唐僧。初業(yè)儒,入關(guān)應(yīng)試,行至揚子渡口,忽有出塵之想,歸而卜筑于小箬雙髻峰。懿宗咸通五年(864)移居福州綏平里雙峰寺?!堕}都記》卷一九載其事跡,并存詩1句?!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楊師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4 【介紹】: 唐人。初為神策軍將。僖宗廣明元年,授東川節(jié)度使,累遷檢校司空、同平章事。中和四年,召為右仆射,以陳敬瑄代之。師立不受代,殺監(jiān)軍,發(fā)兵攻綿州、成都。詔削官爵,以高仁厚為東川留后討之。兵敗,自溺死。
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師立。僖宗朝為東川節(jié)度使。初隸神策軍。累遷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敬瑄欲以楊仁厚代。諷帝召之。師立怒。移檄言敬瑄十罪。遣兵攻綿州。帝下詔討之。戰(zhàn)敗。為其下鄭君雄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7 【介紹】: 唐僧。泉州人,俗姓柯。初游長安,后居鄂州巖頭院。僖宗光啟間天下紛亂,全豁為地方武裝所剽掠,責(zé)其供饋,不能,遂殺之。后僖宗賜謚清嚴。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7—886或887 俗姓柯,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出家于泉州靈泉寺。于長安西明寺受戒后,居保壽寺習(xí)《涅槃經(jīng)》。南歸住余杭大慈山,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鑒。于鄂州唐年山(一作唐寧山)創(chuàng)巖頭院而居,世稱巖頭和尚。后遇盜而被害。謚清嚴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傳》卷二三、《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存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出泉州柯氏。少挺特。器度宏偉。依清源誼公薙落。趨長安西明寺照公。受具戒。即往保壽寺習(xí)經(jīng)律。頃之偕雪峰存公。欽山邃公。北造臨濟。屬臨濟歸寂。乃謁仰山。才入門。提起坐具云。和尚。山欲舉起拂子。豁云不妨好手。繼參德山。提坐具上法堂。徘徊瞻顧。德山云作么?;磉椭?。山云。老僧過在什么處。豁云。兩重公案。遂下參堂。山云。者個阿師。稍似個行腳人。至來日上方丈問訊。山云。阇梨是昨日新到么?;碓剖?。山云。什么處學(xué)得者虛頭來?;碓?。某甲終不自謾。山云。他后不得孤負老僧。一日豁入方丈。側(cè)身立問云。是凡是圣。山喝?;矶Y拜。后有人舉似洞山。山云。若不是豁上座。大難承當(dāng)。豁聞之乃曰。洞山老人不識好惡。錯下名言。我當(dāng)時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飯頭。一日飯遲。德山拓缽至法堂。峰因曬炊巾。見之云。者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拓缽向什么處去。德山便歸方丈。峰舉似豁?;碓?。大小德山不會末后句。山聞即呼至問云。汝不肯老僧那。豁密啟其意。山至來日上堂?;碛谏们?。撫掌大笑云。且喜老漢會末后句。直是天下人無柰他何。雖然如此。也只得三年。 豁與雪峰欽山聚話次。雪峰忽指一碗水。欽山云。水清月現(xiàn)。雪峰云。水清月不現(xiàn)?;硖叻攵ァ?豁與雪峰同辭德山。山問甚么處去?;碓啤恨o和尚下山去。山云。子他后作么生?;碓?。不敢孤負和尚。山云。子憑何見。有此說?;碓啤V沁^于師。方堪傳授。智與師齊。減師半德。山云。如是如是當(dāng)善護持?;矸粹钟诙赐ブP龍山。僧問。無師之人還有出身處也無?;碓啤B暻肮烹€。云堂堂來時如何?;碓拼唐蒲?。問如何是祖師意。豁云。移取廬山來向汝道。 上堂。謂諸徒云。吾嘗尋究涅槃經(jīng)。三兩段文。似衲僧說話時。有僧禮拜請舉?;碓?。第一段義道。吾教意如伊字三點。東方一點。點開諸菩薩眼。西方一點。點斷諸菩薩命根。上方一點。點著諸菩薩頂。第二段義道。吾教意如摩醯首羅。擘開面門。豎亞一只眼。第三段義道。吾教意。如涂毒鼓。擊一聲。遠近聞?wù)呓詥?。時小嚴上座出問云。如何是涂毒鼓?;硪詢墒职聪?。舉身橫亞云。韓信臨朝底。 光啟初。徙唐年山。鑿巖置院。號巖頭。值天下大亂。豁每語人曰。我死要當(dāng)大叫一聲。三年四月八日。賊群聚院中。索供饋。知事輩皆遁匿。獨豁坐堂上。賊揮突。不為動。乃剚刃其腹?;砉蠼小B暵剶?shù)十里。竟卒。阇維獲舍利以葬。僖廟賜謚清嚴。塔號出塵。南岳釋玄泰撰碑頌德。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全豁。俗姓柯氏。泉州人也。少而挺秀。器度宏遠而疏略。禮清源誼公為師。往長安造西明寺照公。與受滿足法。即于左街保壽寺。聽尋經(jīng)律決擇綱宗。垂成講導(dǎo)。振錫南指。詣武陵德山。藥病相應(yīng)更無疑滯。后居所鄰洞庭。地曰臥龍。乃筑室而投憩焉。徒侶影隨。又居唐年山。山有石巖巉崒。立院號巖頭歟。凡所施用皆削繁總兀然而坐任眾圍繞。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事。實于逆順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碇倒鈫⒁褋碇性嗍轮T侯角立狂賊來剽掠。眾皆回避?;砦╆倘纭Y\責(zé)弗供饋。忿怒俾?lián)]刃之。曾無懼色。當(dāng)光啟丁未歲夏四月八日。門人權(quán)葬。葬后收焚之。獲舍利七七粒。僖宗賜謚曰清嚴。塔號出塵。葬事檀越田詠兄弟率財營構(gòu)。南岳釋玄泰撰碑頌德。提唱斗峻。時號巖頭法道。難其領(lǐng)會焉。 系曰。休豁二師何臨難無茍免乎。通曰。凡夫之難是菩薩之易。經(jīng)生累舍。此烏悕哉。昔安世高累累償債。去若拂塵業(yè)累才輕??嘁郎肀M換堅固之體耳。神仙或從刃殞者。謂之劍解。況其正修證果之人。觀待道理不以不令終為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8 【介紹】: 唐曹州冤句人。僖宗乾符初,與里人王仙芝聚眾陷曹、鄆、荊、襄。仙芝死,隸黃巢。后降高駢,從駢敗巢于浙西。后駢惑于呂用之,師鐸乃自稱大丞相,與鄭漢璋、張神劍等攻駢于揚州,殺之。眾推秦彥為節(jié)度使,師鐸為行軍司馬。后為楊行密所破,投秦宗衡,為宗衡部將孫儒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0 【介紹】: 唐僧。初住瑞州上藍山。嗣夾山善會。后于洪州創(chuàng)禪苑,仍以上藍為名,世稱上藍和尚。通術(shù)數(shù),善言未來事。江西帥鐘傳禮敬之。卒謚元真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0 唐末禪僧。初住瑞州上藍山。嗣夾山善會。后于洪州創(chuàng)禪苑,仍以上藍為名。世稱上藍和尚。通術(shù)數(shù),善言未來事。江西帥鐘傳敬禮之。卒謚元真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八、《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讖記類收其讖詩3則,署上藍和尚?!稅傂募肪硪淮嬖?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德師,敦煌(今屬甘肅)人。懿宗咸通中進士,曾任浙東觀察推官,兼殿中侍御史。約僖宗乾符中,為戶部郎中。后任王鐸都統(tǒng)判官佐滑州幕,以功擢右諫議大夫。事跡見《舊五代史·李珽傳》及《李琪傳》、《唐詩紀事》卷六四、《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一??e善詩,在浙東幕時,與皮日休、陸龜蒙等人頗多唱和。皮日休曾稱之為“建安才子”(《奉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沙州敦煌人,字德師。懿宗咸通中進士。歷任浙東觀察推官。約于僖宗乾符中,為戶部郎中。后佐滑州王鐸幕,為都統(tǒng)判官,以功擢右諫議大夫。善詩,曾與皮日休、陸龜蒙唱和,日休以“建安才子”稱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2—912 【介紹】: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喙?jié)峻行,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夸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隱,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7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學(xué),后漫游江西、吳越。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昭宗乾寧元年(894)往錢塘謁錢镠,受禮遇。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復(fù)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冬潛逃南岳隱居。三年入蜀,為王建所重,賜號禪月大師,特建龍華院居之。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生平見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后廣交詩友,與當(dāng)代名詩人陳陶、方干、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又工書善畫。吳融稱:“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fù)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西岳集序》)孫光憲稱其詩“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今存《禪月集》25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7首、斷句6,補題1首。
唐詩匯評
貫休(832-913),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俗姓姜,字德隱。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與鄰院童子處默于習(xí)經(jīng)之馀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成。咸通中,于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jīng)》。數(shù)年后,親登講筵。后返婺州。乾寧初、謁浙東錢镠。西游江陵,初為成汭所禮,居龍興寺,后被譖,流放黔州。遂入蜀,王建甚禮遇之,呼為“得得來和尚”,賜號禪月大師,卒。休善畫,師閻立本,又工草書,世稱“姜體”。集初名《西岳集》,吳融為序;休卒后,弟子曇域集其詩丈為《禪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詩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全唐詩補逸
貫休,俗姓姜氏,字德隱,蘭溪人。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婺州蘭溪人。七歲投本邑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乾寧初獻詩吳越武肅王。復(fù)北謁荊帥成汭。后忤汭。黜出黔中。再游荊南。高季昌館之龍興寺。天復(fù)中入成都。王建留住東禪院。署號禪月大師。尋建龍華道場。令居之。累加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nèi)供奉經(jīng)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元逸大師守兩川僧箓大師賜紫大沙門。梁乾化二年卒。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隱。金華蘭溪姜氏子。七歲。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圓貞禪師。為童侍。日能誦法華經(jīng)。千言不啻。所居與處嘿鄰。而同時薙染。故襟誼視他尤密。每隔籬談?wù)摗E月牻泽@異。始受具戒。詩名已大著。復(fù)往豫章。究經(jīng)論??ぬ赝鯌V篤敬。后蔣瑰命監(jiān)洗懺戒壇。唐乾寧初。謁吳越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以頌平越之功。王悅。贈遺豐腆。且樹碑。悉紀贊佐諸臣之名。而并列休詩于碑陰。以歸美朝廷。于是吳越獲賜鐵券。號功臣。則休與有力焉。休于書知六法。畫善水墨。眾安橋強氏。嘗請休作十八羅漢像。識者謂入神品。曰當(dāng)吾下筆時。非想見其真。不敢也。 過歙。見唐安寺蘭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訪荊帥成汭。汭加禮。館之龍興寺。會內(nèi)翰吳融謫宦。遂相追從。融為休。序其集。未幾?;蛴凶P休于汭者。命遷公安。以待辨。乃題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禪月大師。蜀主每見。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蓋其初以詩獻蜀主。有三衣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乾化二年終。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門外。塔曰白蓮。弟子曇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韋藹議其著述。有風(fēng)刺體。系乎教化。誠不在二李白賀下。又廣成先生杜光庭。評其書。瘦勁可愛。號姜體。韋莊詩曰。豈是為貧常見隔。定應(yīng)嫌酒不相過。休肥而矬。蜀相王鍇影堂贊。殊能言其體裁。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金華蘭溪登高人也。七歲父母雅愛之。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日誦法華經(jīng)一千字。耳所暫聞不忘于心。與處默同削染。鄰院而居。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僧有見之皆驚異焉。受具之后詩名聳動于時。乃往豫章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xùn)且勤。本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次太守蔣瑰開洗懺戒壇。命休為監(jiān)壇焉。乾寧初赍志謁吳越武肅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甚愜旨遺贈亦豐。王立去偽功。朝廷旌為功臣。乃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遂刊休詩于碑陰。見重如此。休善小筆得六法。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眾安橋強氏藥肆請。出羅漢一堂云。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yīng)真貌。方成之。與常體不同。自此游黟歙與唐安寺蘭阇梨道合。后思登南岳。北謁荊帥成汭。初甚禮焉。于龍興寺安置。時內(nèi)翰吳融謫官相遇。往來論道論詩。融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尋被誣譖于荊帥。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題硯子曰。入匣始身安。弟子勸師入蜀。時王氏將圖僣偽。邀四方賢士。得休甚喜。盛被禮遇賜賚隆洽。署號禪月大師。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歌吟諷刺微隱存于教化。體調(diào)不下二李白賀也。至梁乾化二年終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慘怛一皆官葬。塔號白蓮。于城都北門外升遷為浮圖。乃偽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曇域。癸酉年集師文集。首安吳內(nèi)翰序。域為后序。韋莊嘗贈詩曰。豈是為窮常見隔。只應(yīng)嫌酒不相過。又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鄉(xiāng)人也。休書跡好事者。傳號曰姜體是也。嘗睹休真相肥而矬。蜀宰相王鍇作贊。曇域戒學(xué)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許慎說文。見行于蜀。有詩集。亞師之體也。

作品評論

吳融《禪月集序》
(貫休)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fù)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際,然其旨歸必合于道。太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
孫光憲《白蓮集序》
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
鑒誡錄
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岳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
五代詩話引《西清詩話》
至于羅隱、貫體,搏志于偏霸,爭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貫休)為詩有極奇處,亦有太粗處?!氨M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為人嘲作《失貓》詩,此類是也。然道價甚高,年壽亦高。
唐才子傳
(貫)休一條直氣,海內(nèi)無雙,意度高疏,學(xué)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dāng)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風(fēng)者多矣。昔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也。
唐音癸簽
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fā)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晚唐而敗壞極矣,不待宋人……甚則粗鄙陋劣,如杜荀鶴、僧貫休者。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棗木??!贝撕萎悅岣杆膬涸~?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必M不可丑!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云來”、“青云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峰瀑布冰”數(shù)語,殊涵清氣也。
《東目館詩見》
貫休不肯平易,時極嵚崎之致,而意旨頗嫌徑露。
安師建 朝代:晚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4 【介紹】: 唐人。官彭州馬步使。勇而有禮,守將楊晟愛之。昭宗乾寧元年,王建攻彭州,殺晟,執(zhí)師建,欲用為將。師建謝曰:“司徒誓同死生,不忍復(fù)戴日月。”建三呼之,不答,遂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5—923 【介紹】: 五代時僧。撫州南城人。俗姓郭。十四歲出家于吉州滿田寺。后至嵩山受戒。歷參翠微無學(xué)、德山宣鑒,終嗣洞山良價。受楚馬殷之請,住潭州龍牙山妙濟院,世稱龍牙和尚。后梁末帝貞明初,賜號證空大師。喜作偈頌,語言通俗,除闡釋佛法禪旨外,亦詠及僧人修習(xí)生活。詩僧齊己為作序,廣行于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5—923 俗姓郭,撫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14歲出家于吉州滿田寺,后至嵩山受戒。曾歷參翠微無學(xué)、德山宣鑒,終嗣洞山龍價。受湖南馬殷之請,住潭州龍牙山妙濟院,世稱龍牙和尚。梁末帝貞明初,賜號證空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八、《宋高僧傳》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一七有傳。其所作歌偈頌,廣行于世。詩僧齊己為之作序?!?a target='_blank'>禪門諸祖師偈頌》、《宗鏡錄》、《景德傳燈錄》等書存其詩偈97首,語言通俗,除闡釋佛法禪旨外,亦詠及僧人日常生活?!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禪林僧寶傳·卷第九
禪師名居遁。生于郭氏。撫州南城人也。年十四。依吉州滿田寺剃落。又六年詣嵩岳受具。遁風(fēng)骨癯。甚視瞻凝。遠性夷粹語論英發(fā)。初謁翠微不契。至臨濟亦不契。乃造洞山悟本價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價曰。待洞水逆流即告汝道。遁豁然大悟。研味其旨。悲欣交集。服勤八年。日增智證。價稱其能。馬氏方據(jù)有長沙。興崇梵坊。聞遁名請。說法于龍牙法濟禪寺。僧問。如何是道遁曰無異人心。又曰。夫言修道者。此是勸諭之詞。接引之語。從上已來。無法與人。只是相承種種方便。為說出意旨。令識自心。究竟無法可得。無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軌持之名。道是眾生體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滅。喚作隨流之性。常無變易。作么生可持以與人。又可作意。而修得哉。僧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遁曰。待石烏龜解語。即向汝道。進曰。石龜語也。曰。向汝道什么。其僧亦悟。又僧問。大庾嶺提不起時如何。遁曰。六祖為什么將得去。又問。維摩掌擎世界。未審維摩在什么處立。遁曰。汝道維摩掌擎世界。其對機峻峭無滲漏類如此。偽梁龍德五年癸未八月示疾。九月十三日夜半。有大星殞于方丈前。詰旦加趺而化。閱世八十有九。坐六十有九夏。 贊曰。予觀龍牙偈曰。學(xué)道先須有悟由。還如曾斗快龍舟。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君若隨緣得似風(fēng)。吹沙走石不勞功。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皆清深精密。如其為人。疑問翠微臨濟祖意。度禪板蒲團。機語在已見洞山之后。雪竇以瞎龍死水罪之。龍牙聞之必大笑。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姓郭氏。臨川南城人。年十四。出家于廬陵滿田寺。旋詣嵩山受具。因入翠微禪會不契。德山又不契。遂止于洞山。一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洞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從此始寤。碌碌眾底。八年。楚王馬氏承其譽。而敬慕之。請居龍牙山妙濟院。負錫而至者。常半千。示眾云。夫參學(xué)人。須透過佛祖始得。所以古德道。佛教祖教。是生冤家。方有共語分。若透佛祖不過。即被佛祖謾去也。時有僧問。佛祖還有謾人心也無。遁云汝道江湖還有礙人之心么。僧無語。遁云江湖。雖無礙人之心。為時人過不得。江湖成礙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礙人。佛祖雖無謾人之心。為時人透不得。佛祖成謾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謾人。若透得佛祖過。此人卻過于佛祖。始是體得佛祖意。方與向上古人不別。如未透得學(xué)佛學(xué)祖。萬劫無有得。時僧因問。如何得不被佛祖謾去。遁云即須自悟去。 遁在翠微時。問如何是祖師意。微云與我將禪板來。遁遂過禪板。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又問臨濟。濟云與我將蒲團來。遁遂過蒲團。濟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 貞明初奏賜紫伽梨。號證空龍德三年。癸未九月十三日。終于所居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6—908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閩人,俗姓謝。少憨黠好釣。唐懿宗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后居福州玄沙院。王審知始有閩土,奏賜紫衣,號宗一大師。后梁太祖開平間示寂。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5—908 俗姓謝,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早年常垂釣于南臺江。懿宗咸通初投芙蓉山出家,后至豫章開元寺受戒。初與雪峰義存為同學(xué),后以為師。住福州玄沙院,世稱玄沙和尚。王審知奄有閩土后,賜號宗一大師。從其受業(yè)者有700余人,其再傳弟子文益,開創(chuàng)法眼宗?!?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三、《祖堂集》卷一〇、《景德傳燈錄》卷一八有傳,后二書錄其詩偈8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禪師名師備。福州閩縣謝氏子。少漁于南臺江上。及壯忽棄舟。從芙蓉山靈訓(xùn)禪師斷發(fā)。詣南昌開元道玄律師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氣。宴坐終日。眾異之。兄視雪峰。而師承之。雪峰呼為頭陀。每見之曰。再來人也。何不遍參去。對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雪峰然之。備結(jié)屋玄沙。眾相尋而至。遂成叢林。說法與契經(jīng)冥合。諸方有未明要義。皆從決之。備曰。佛道閑曠。無有涂程。無門為解脫之門。無見作道人之見。不在三際。豈有升沉。建立乖真。不屬造作。動即涉塵勞之境。靜則沉昏醉之鄉(xiāng)。動靜雙泯。即落空亡。動靜雙收。即漫汗佛性。必須對其塵境。如枯木寒灰。但臨時應(yīng)用。不失其宜。如鏡照像。不亂光輝。如鳥飛空。不雜空色。所以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相。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鐘鼓不交參。句句無前后。如壯士展臂。不借他力。如師子游行。豈求伴侶。九霄絕翳。何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到這里。體寂寂。常皎皎。赤赫??。無邊表。圓覺空中。不動搖。吞爍乾坤。迥然照出世者。元無出入。蓋名相無體。道本如如。法爾天真。不因修證。只要虛閑。不昧作用。不涉塵泥。若纖毫不盡。即落魔界。且句前句后。是學(xué)人難處。所以云。一句當(dāng)機。八萬法門。生死路絕。直似秋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如火銷冰。箭既離弦。無反回勢。所以牢籠不肯住。呼喚不迥頭。古圣不安排。至今無處所。步步登玄。不屬邪正。識不能識。智不能知。動便失宗。覺即迷旨。二乘膽戰(zhàn)。十地魂驚。語路處絕。心行處滅。直得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須菩提唱無說而顯道。釋梵絕視聽而雨花。與么。現(xiàn)行無疑。此外更疑何事。勿棲泊處。離去來今。限約不得。尋思路絕。不因莊嚴。本來清凈。動用語笑。隨處明了。更無少欠。時人不悟。妄自涉塵。處處染著。頭頭系絆??v悟則塵境紛紛。名相不實。更擬凝心斂念。攝事歸空。隨有念起。旋旋破除。細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寞寞。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我這里則不然也。更不隈門旁戶。分明句句現(xiàn)前。不屬商量。不涉文字。權(quán)名出家兒。畢竟無蹤跡。真如凡圣。地獄天堂。皆是療狂子之方。都無實事。虛空尚無改變。大道豈有升沉。悟則縱橫不離本際。到這里凡圣也無立處。若向句中作意。則沒溺汝。學(xué)人若向外馳求。又屬魔王眷屬。如如不動。沒可安排。恰似??爐。不藏蚊蚋。本來平坦。何用刬除動轉(zhuǎn)。施為是真解脫。纖毫不受。措意便差。借使千圣出頭來。也安排他。一字不得。又曰。仁者如今事不獲已。教我抑下多少威光。苦口相勸。百千方便道。如此如彼。共相知聞。盡成顛倒知見。將此喉咽唇吻。祇成得個野狐精業(yè)。謾汝我。還肯么。只如今有過無過。唯我自知。汝又爭得會。若是恁么人出頭來。甘伏呵責(zé)。夫為人師匠。大不容易。須是善知識始得。我如今恁么道。方便助汝。猶尚不能覯得??芍袦喤e宗乘。是汝向什么處措手。還會么。四十九年是方便。祇如靈山會上。有百千眾。唯有迦葉一人親聞。馀皆不聞。汝道。聞底事作么生。不可道。如來無說說。迦葉不聞聞。便當(dāng)?shù)梅瘛2豢墒侨晷抟虺晒?。福智莊嚴底事。知么。且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囑大迦葉。我道猶如話月。曹溪豎拂。還同指月。所以道。大唐國內(nèi)宗乘。未有一人舉唱。設(shè)有一人舉唱。盡大地人失卻性命。無孔鐵錘相似。一時亡鋒結(jié)舌去。汝諸人賴我不惜身命。共汝顛倒知見。隨汝狂意。方有申問處。我若不共汝與么知聞去。汝向什么處得見我。會么。大難大難。備疾大法難舉。罕遇上根。學(xué)者依語生解。隨照失宗。乃示綱宗三句。曰第一句。且自承當(dāng)?,F(xiàn)成具足。盡十方世界。更無他故。祇是仁者。更教誰見誰聞。都來是汝心王所為。全成不動智。只欠自承當(dāng)。渙作開方便門。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亙古亙今。未有不是。未有不非者。然此句。只成平等法。何以故。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耳。且于宗旨。猶是明前。不明后。號為一味平實。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未有自由分。若知出格量。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zhuǎn)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墮平懷之見。是謂第一句綱宗也。第二句。迥因就果。不著平常一如之理。方便喚作轉(zhuǎn)位投機。生殺自在??v奪隨宜。出生入死。廣利一切。迥脫色欲。愛見之境。方便喚作頓超三界之佛性。此名二理雙明。二義齊照。不被二邊之所動。妙用現(xiàn)前。是謂第二句綱宗也。第三句。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過量之見。明陰洞陽。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xiàn)前。應(yīng)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慈定之門。是謂第三句綱宗也。因見亡僧。謂眾曰。亡僧面前。正是觸目菩提。萬里神光頂后相。學(xué)者多溟涬其語。梁開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閱世七十有四。坐四十四夏。備狀短小。然精神可掬。與閩帥王審知。為內(nèi)外護。審知盡禮。延至安國禪院。眾盈七百。石頭之宗。至是遂中興之。有得法上首羅漢琛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生閩之謝氏。少隨其父。漁南臺江中。得魚輒縱之。父雖怒不恤也。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即往豫章開元寺受具。歸執(zhí)役隸業(yè)院。辛苦無所憚。布納芒鞋。日中一食。常坐不臥。叢林以備頭陀稱之。雪峰存禪師。其同學(xué)兄也。嘗謂之曰。備頭陀何不遍參去。備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以為然。出世玄沙。毳士之相從者。常七百許人。備一日上堂。默坐良久。大眾將謂不說法。一時散去。備咄云??凑咭魂牆h。略無一個有智慧者。但見我開者兩片皮。盡來簇著。覓言覓語。是我真實為他。卻總不會。若恁么大難大難。 備有時垂語曰。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且問汝三種病人來。汝作么生接。若拈椎豎拂。盲者不見。提唱古今。聾者不聞。待他對答。啞者無言。若接不得。佛法無靈驗。有僧。出云。三種病人。和尚還許人商量否。備云。汝作么生商量。其僧便珍重而出。備云。不是不是。羅漢云。桂深現(xiàn)有眼見。有耳聽。又有口說話。和尚作么生接。中塔云。三種病人。即今在什么處。 備見僧來禮拜。乃云。因我得禮汝。備問長生。維摩觀佛。前際不去。后際不來。見在不住。汝作么生觀。長生云。放皎然過。有個商量。備云。放汝過。作么生商量。長生良久。備云。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計。 僧問云。是什么得恁么難見。備云。只為太近。又問。學(xué)人為什么道不得。備云。畐塞汝口。爭解道得。 當(dāng)是時。審知王氏。以侍中據(jù)有閩土。為奏賜紫伽梨。師號宗一。開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終。壽七十四。臘四十四。忠懿王為樹塔焉。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師備。俗姓謝。閩人也。少而憨黠酷好垂釣。往往泛小艇南臺江自娛。其舟若虛。同類不我測也。一日忽發(fā)出塵意。投釣棄舟。上芙蓉山出家。咸通初年也。后于豫章開元寺具戒還歸故里。山門力役無不率先。布衲添麻芒鞋續(xù)草。減食而食語默有常。人咸畏之。汪汪大度雖研桑巧計不能量也。備同學(xué)法兄則雪峰存師也。一再相逢。存多許與故目之為備頭陀焉。有日謔之曰。頭陀何不遍參去備對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器重之。先開荒雪峰。備多率力。王氏始有閩土。奏賜紫衣號宗一大師。以開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終。春秋七十四。僧臘四十四。閩越忠懿王王氏樹塔。備三十年演化。禪侶七百許人。得其法者眾推桂琛為神足矣。至今浙之左右山門盛傳此宗法嗣繁衍矣。其于建立透過大乘初門。江表學(xué)人無不乘風(fēng)偃草歟。
龐師古 朝代:唐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7 【介紹】: 唐末曹州南華人,初名從。事朱溫甚謹。從戰(zhàn)有功,累為都指揮使。斬時溥,擒朱宣,表為天平軍節(jié)度留后。后攻楊行密,寨于清口,地卑下,淮人決上流,遂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初居法乾內(nèi)寺,能詩文,通內(nèi)外學(xué),尋充左右街應(yīng)制,升麟德殿法座講談,懿宗賜號凈光大師。其師知玄著《如來藏經(jīng)疏》、《大無量壽經(jīng)疏》、《勝鬘師子吼經(jīng)疏》,徹為著《法鑒》、《法燈》、《法苑》以闡明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許人。久親炙悟達。悟達亦樂教育成就之。故其器卒獲用于天下。而相為表里。以推明大法。若悟達。著如來藏經(jīng)會釋疏二卷。徹則衍法監(jiān)四卷。大無量壽經(jīng)疏二卷。徹則衍法鐙二卷。勝鬘師子吼經(jīng)疏四卷。徹則衍法苑十卷。般若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皆有疏義。而徹亦隨衍成卷。懺文六卷。及雜文等。徹必翼緯。以行世。初居法乾內(nèi)寺。官寮奉仰日甚。尋充左右街應(yīng)制。每歲屬誕辰。于麟德殿。升座講演。仍賜紫伽梨。懿宗尤重佛乘。月遇八日。必飯僧內(nèi)殿。數(shù)盈萬不啻。且躬為贊唄。詔徹朗詠高臺上。寵錫繁夥。至造旃檀座以處之。當(dāng)是時。詔兩街四寺。行方等懺法。開壇受戒度僧。各三七日。別詔大德二十人。入咸秦殿。為內(nèi)福壽寺尼受戒。繕寫藏經(jīng)。雕造旃檀像千軀。皆詔徹撿校。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慶飾。詔京城僧道。赴麟德殿論義。徹則敷暢皇猷?;趾曜娴馈H缢?。賜號凈光大師。咸通十一年。詔錄兩街僧事。廣明中。巢??犯闕。僖宗播遷于蜀。徹是夕內(nèi)宿。旦與杜光庭。倉黃扈從。再見悟達。其師資終始無間如此。著述尤富。內(nèi)翰侍郎樂朋龜為作真贊。秦蜀間多其弟子。則可謂生榮死哀矣。
宋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僧徹。不知何許人也。敏利天資高邁逸類。稚歲聰穎而慕。悟達國師。若顏回之肖仲尼也。既而時親函丈頗見幽微。隨侍翼從未嘗少厭。窺其門墻其殆庶幾乎。悟達凡有新義別章。咸囑付徹暢衍之。為如來藏經(jīng)疏。著法鑒四卷。大無量壽經(jīng)疏。著法燈二卷。勝鬘師子吼經(jīng)疏。著法苑十卷。觀乎悟達為疏。若左丘明之傳也。徹述三法鈔。猶杜服之集解歟。初居法乾內(nèi)寺。師資角立聲彩風(fēng)行。凡百官寮無不奉仰率由。徹內(nèi)外兼學(xué)辭筆特高。唱予和汝同氣相求。尋充左右街應(yīng)制。每屬誕辰升麟德殿法座講談。敕賜紫袈裟。懿宗皇帝留心釋氏。頗異前朝。遇八齋日必內(nèi)中飯僧。數(shù)盈萬計。帝因法集躬為贊唄。徹則升臺朗詠。寵錫繁博。敕造栴檀木講座以賜之。又敕兩街四寺行方等懺法。戒壇度僧各三七日。別宣僧尼大德二十人。入咸泰殿置壇度內(nèi)。福壽寺尼繕寫大藏經(jīng)。每藏計五千四百六十一卷。雕造真檀像一千軀。皆委徹檢校焉。以十一月十四日延慶節(jié)。麟德殿召京城僧道赴內(nèi)講論。爾日徹述皇猷。辭辯瀏亮帝深稱許。而又恢張佛理旁懾黃冠??芍^折沖異論者。當(dāng)時號為法將。帝悅敕賜號曰凈光大師。咸通十一年也。續(xù)錄兩街僧事。初徹經(jīng)江論海勇于揭厲。于青龍寺講貫既循悟達國師義意寄呈所見。蒙回八十四字。云觀君法苑思沖虛解我真乘刃有馀。若使龍光時可待。應(yīng)憐僧肇論成初。五車外典知難敵。九趣多才恐不如。蕭寺講軒橫淡蕩。帝鄉(xiāng)云樹正扶疏。幾生曾得阇踰意。今日堪將貝葉書。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執(zhí)卷問吾廬。覽茲獎飾悲喜。盈襟以廣明中巢寇犯闕僖宗幸蜀。其夕徹內(nèi)宿。明日倉黃與杜光庭先生。扈從入于岷峨。再見悟達痛序艱難。徹極多著述碑頌歌詩。不知所終。內(nèi)翰侍郎樂朋龜為真贊。鳳翔嘉州皆寫其真相。弟子秦蜀之間愈多傳法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8 【介紹】: 唐僧。福州人,俗姓黃,字子薰,又字涅槃。初為縣獄卒,后棄而為僧。傳有異術(shù),出言成讖,時有應(yīng)驗。王審知入閩后,迎住泉州崇福院,賜號慧日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8 俗姓黃,字子薰,一字涅槃,福州(今屬福建)人。初為縣獄卒,后棄而為僧。傳有異術(shù),出言成讖,時有應(yīng)驗。王審知入閩后,迎住泉州崇福院,賜號慧日禪師?!?a target='_blank'>十國春秋》卷九九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讖記類收讖詩1則,另《春渚記聞》卷二、嘉靖《尤溪縣志》等尚存3則讖詩。《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