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臧師顏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乾德六年開寶元年(968)任通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遇安(?~九九二),俗姓沈,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青原下十世,天臺韶國師法嗣。太祖乾德中居杭州北關(guān)傾心院,開寶七年(九七四)入居光慶寺,號善智禪師。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于滋福殿賜紫,號朗智大師。淳化三年卒。事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六、《五燈會元》卷一○、《咸淳臨安志》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紫衣師,生平事跡不詳。據(jù)《仇池筆記》,與王全斌同時,當(dāng)為宋初人。王全斌約卒于太祖開寶末年(見《宋史》卷二五五本傳)。

人物簡介

簡介
本名吳真流,常樂吉利鄉(xiāng)(今越南北寧省威靈市)人。少業(yè)儒,及長,投開國云峰寺受具,精研佛典,年甫四十,即名滿天下,為越南“無言通”派第四代傳人。丁朝太平二年(971),丁先皇召對,稱旨,拜為僧統(tǒng),賜號匡越大師。據(jù)《大越史記全書·黎記》載,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李覺出使越南,返汴之夕,匡越禪師按李后主《阮郎歸》制曲《王郎歸》以餞。此詞是越南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漢字詞,匡越禪師能填寫這樣水準(zhǔn)較高的詞作確屬難能可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3—996 【介紹】: 宋滁州全椒人,字師黯,一字偕仁。五代南唐時進(jìn)士。后主擢為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參預(yù)機密,恩寵第一。歸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至道元年除給事中、參知政事,與寇準(zhǔn)同列,政事一決于準(zhǔn),無所參預(yù),專修時政記,甘言善柔而已。后欲自固權(quán)位,奏事劾準(zhǔn)。博涉經(jīng)史,多知典故,文采清麗,然性險诐鄙吝,好攻人短。有《賈氏談錄》及文集。
全宋詩
張洎(九三四~九九七),字師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屬安徽)人。南唐進(jìn)士,官至中書舍人,清輝殿學(xué)士。入宋,授太子中允。太宗即位,選直舍人院,考試諸州進(jìn)士。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出知相州,次年移貝州。入知譯經(jīng)院。端拱中判大理寺,充史館修撰,判集賢院事。淳化中為翰林學(xué)士。后代蘇易簡為參知政事,至道三年罷為刑部侍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尋卒,年六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東都事略》卷三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七
張洎(九三四——九九七),舊字師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南唐進(jìn)士,后主時累遷至中書舍人、清輝殿學(xué)士,參預(yù)機密。入宋為太子中允、判刑部。太宗即位,直舍人院,使高麗,改戶部員外郎。淳化中,拜中書舍人,充翰林學(xué)士。至道元年為給事中、參知政事;三年罷,改刑部侍郎,卒,年六十四。洎善迎合,好攻人之短。博涉經(jīng)史,文采清麗,著文集五十卷,另有《賈氏談錄》一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洎字師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人。南唐進(jìn)士。累遷中書舍人清輝殿學(xué)士。入宋。歷官參知政事。卒年六十四。贈刑部尚書。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定光(九三四~一○一五),本名鄭自嚴(yán),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年十一出家,年十七至盧陵從西峰圓凈大師學(xué)。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駐武平縣南安巖。真宗景德初遷虔州,終三年復(fù)返。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八十二。遺偈一百一十七首,蘇軾、郭祥正等嘗有題詠,均佚?!?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有傳。今錄偈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1015 【介紹】: 宋僧。同安人。俗姓鄭,名自嚴(yán)。十一歲出家,十七歲為大僧出游,至廬陵契悟于西峰圓凈大師,自此神異不可測。住武平南巖寺,遷南康郡槃古山,屢有奇行。后還里卒。謚定光圓應(yīng)禪師。
禪林僧寶傳·卷第八
禪師諱自嚴(yán)。生鄭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棄家。依建興臥像寺沙門契緣為童子。十七為大僧。游方至廬陵。謁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涼智明禪師高弟。云門嫡孫也 太宗皇帝。嘗詔至闕。館于北御園舍中。習(xí)定久之。懇之還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辭去渡懷仁。江有蛟。每為行人害。公為說偈誡之。而蛟輒去。過黃楊峽??视?。會溪涸。公以杖擿之。而水得。父老來聚觀。合爪以為神。公遁。去武平南黃石。巖多蛇虎。公止住。而蛇虎可使令。四遠(yuǎn)聞之大驚。爭敬事之。民以雨旸男女禱者。隨其欲應(yīng)念而獲。家??其像。飲食必祭。鄰寺僧死。公不知法當(dāng)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問狀不答。索紙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夜野僧燒。二法無差互。菩提路不遙。而字畫險勁。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為??袂衣选Hドだ?。曝日中。既得釋。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恨所說法。聽者疑信半。因不語者六年。巖寺當(dāng)輸布。而民歲代輸之。公不忍折。簡置布束中祈免。吏張曄歐陽程者。相顧怒甚。追至問狀不答。以為妖?;鹚泵黪r。又索紙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時亦語。去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經(jīng)始。讖曰。卻后當(dāng)有白衣菩薩。來興此山。公住三年。而成叢林。乃還南安。江南眠槎。為行舟礙。公舟過焉。摩挲之曰。去去莫與人為家槎。一夕蕩除之。有僧自惠州來。曰河源有巨舟著沙。萬牛挽不可動。愿得以載磚。建塔于南海。為眾生福田。公曰此陰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陰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納福蔭菩提。僧即舟倡偈。而舟為動。萬眾歡呼。至五羊。有巨商。從借以載。僧許之。方解繂。俄風(fēng)作。失舟所在。有沙彌無多聞性。而事公謹(jǐn)愿。公憐之。作偈。使誦。久當(dāng)聰明。偈曰。大智發(fā)于心。于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于是世間章句。吾伊上口。公示人多以偈。然題贈以之中四字于其后。莫有識其旨者。異跡甚著。所屬狀以聞 詔佳之。宰相王欽若。大參趙安仁已下。皆獻(xiàn)詩。公未嘗視。置承塵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集眾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時。遂右脅臥而化。閱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謚曰定光圓應(yīng)禪師。 贊曰。圓通誚曹將軍。而不屈。問軍旅事而不答。此其識能知宗也。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請。及聞移禍及人。因屑就之。此其行高一世也。學(xué)者囿于法愛。故初公語分生死。所以發(fā)其機。至于定應(yīng)。則全提大用。于其化時曰。吾此日生。于化時而曰生。最后之訓(xùn)也。臨禍福死生之際。能如彼四老人。則正宗已墜之綱。尚可理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南安巖自嚴(yán)尊者。生鄭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為童子。十七為大僧。游方至廬陵。謁西峰老宿豁公?;碓崎T之孫也。師依止五年。盡得其法。自是神異不測。世傳定光佛化身。懷仁江。有蛟害人。師臨渡說偈戒之。蛟引去。未幾。擁沙漲塞。潭遂為洲。梅州黃楊峽乏水。師以杖擿之遂涌。父老以為神來。聚觀師遁去。所至遇旱澇。書偈投之。無不如愿。武平南黃石巖。多蛇虎。師止住。蛇虎可使令。師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題四字。曰贈之以中。世奠能測四。遠(yuǎn)敬事師如神明。家畫其像。飲食必祭。鄰寺僧死。師不知法當(dāng)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問狀不答。索紙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燒。二法無差互。菩提路不遙。字畫險勁。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為狂且慢。已去僧伽黎曝日中。既得釋。因以布巾幪首。而衣白服。師恨所說法。聽者疑信各半。因不語六年。巖寺當(dāng)輸布。民歲代之。師不忍。置書布束中求免。吏得之愈怒。追問亦不答。以為妖。焚其布帽?;鸨M而帽益明鮮。乃索紙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后稍發(fā)語。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經(jīng)始讖曰。卻后當(dāng)有白衣菩薩。來興此山。師住三年成叢林。乃還南安。江南眠槎。為行舟礙。師舟過焉。摩挲之曰。去去。莫與人為害。槎一夕蕩除。有僧自惠州來曰。河源有巨舟著沙。萬牛挽不可動。愿得以載磚建塔于南海。為眾生福田。師曰。此陰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陰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納福蔭菩提。僧即舟唱偈。而舟為動。萬眾歡呼。至五羊。有巨商從借以載。僧許之。方解繂。俄風(fēng)作。失舟所在。有沙彌。無多聞性。而事即謹(jǐn)愿。師憐之作偈。使誦久當(dāng)聰明。偈曰。大智發(fā)于心。于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于是世間文字語言。一覽誦念。無所遺忘。偈語章句。援筆立就。師異跡甚著。所屬狀以聞。詔佳之。宰相王欽若。大參張安仁以下皆贈詩。師未嘗視。置承塵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眾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時。遂右脅而化。謚定光圓應(yīng)禪師。系曰。至人。聚于心者靈。發(fā)于言者驗。寂音謂。師偈語皆稱性之句。非智識所到之地。良然。良然。才涉思惟。便是鬼家活計。自尚滿身霧露。安能使物不迷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6—1002 【介紹】: 宋大名府內(nèi)黃人,字霄遠(yuǎn)。太祖建隆二年進(jìn)士。累官殿中侍御史。歷典州郡,所至以簡靜為治。真宗即位,加知制誥、兼史館修撰。咸平三年為翰林學(xué)士。五年,知審官院、通進(jìn)銀臺封駁司。曠達(dá)夷雅,篤于問學(xué),有文集。
全宋詩
師頏(九三六~一○○二),字霄遠(yuǎn),大名內(nèi)黃(今屬河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進(jìn)士。開寶中,為解州推官。太宗太平興國初,遷陜西、河北轉(zhuǎn)運判官。秩滿,通判永興軍。六年,通判邠州。徙知簡、資、眉、安、陜等州。真宗咸平三年(一○○○),召為翰林學(xué)士。五年,知審官院、通進(jìn)銀臺封駮司,卒,年六十七。有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7—1004 【介紹】: 宋僧。潭州長沙人,俗姓藍(lán)。年十三出家于郡中開福寺。課誦之余,兼習(xí)方技醫(yī)祝之書。后游京師,以醫(yī)術(shù)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宗太平興國中詔求醫(yī)方,嘗錄古方數(shù)十以獻(xiàn)。真宗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zhuǎn)左街副僧錄。工于診切,時貴戚大臣有疾,多詔其診療。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洪蘊,姓藍(lán)氏,長沙人。母翁氏,初以無子,專誦佛經(jīng),既而有娠,生洪蘊。年十三,詣郡中開福寺智巴求出家,誦課馀暇,兼攻方枝醫(yī)祝之書。后游京師,以醫(yī)術(shù)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平興國中詔求醫(yī)術(shù),洪蘊錄數(shù)十以獻(xiàn)。真宗在蜀邸,洪蘊嘗以方藥謁見。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zhuǎn)左街副僧錄。洪蘊尤工于診切,每先歲時言人生死無不應(yīng)。貴戚大臣有疾者,多詔遣診療。景德元年卒,年六十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南唐僧。福州閩縣人,俗姓林。嗣雪峰義存,后住池州和龍山壽昌院,賜號妙空禪師。后主時三召不起,時人高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一
剛惠,太平興國間為都僧統(tǒng),號辯正大師,賜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0—1002 【介紹】: 宋河南人,字益之,一字師皋。安重榮子。太祖開寶二年進(jìn)士。初重榮敗,其軍校秦習(xí)匿而養(yǎng)之,因姓秦氏。孩提時即喜筆硯,及就學(xué),遂博貫文史,精于禮傳。習(xí)卒,行三年喪,乃還本姓。累官知廣濟軍,作《軍記》及《圖經(jīng)》,詔嘉獎。太宗至道三年,授金部郎中,出知睦州,還判太府丞。有文集。
全宋詩
安德裕(九四○~一○○二),字益之,一字師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太祖開寶二年(九六九)進(jìn)士。在宗雍熙初直史館。至道三年(九九七)出知睦州,還判太府寺。真宗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有集四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有傳。
李八師 朝代: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道士。邛州依政人。工畫道門尊像。疑與五代后蜀李壽儀為同一人。參見李壽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0—987 【介紹】: 宋海州人,字子師。李煜弟。在南唐封鄭王,官太尉、中書令。煜改南唐為江南,遂降封南楚國公。太祖開寶四年,奉方物至開封進(jìn)貢,授泰寧軍節(jié)度、兗、海、沂等州觀察等使,留京師。南唐平,改右神武大將軍。太宗雍熙初,遷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出為通許監(jiān)軍。
全宋詩
李從善(九四○~九八七),字子師,隴西成紀(jì)(今甘肅天水)人。南唐封鄭王(一作韓王),累遷太尉、中書令。歸宋,封南楚國公。出為通許監(jiān)軍。太宗雍熙四年卒,年四十八。事見《徐公文集》卷二九《大宋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隴西郡李公墓志銘》,《宋史》卷四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師禎,宋初人,生平不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二
懷□,號契真大師,宋初廣州長壽寺副監(jiān)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