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費師古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鄂州蒲圻人。仁宗天圣間進士。仕至諫議大夫。英敏有才,長于詩。嘗抗疏留范鎮(zhèn),不報。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
仁岳(九九二——一○六四),又稱寂靜,自號潛夫,俗姓姜氏,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從釋知禮、遵式學天臺義。后對知禮所創(chuàng)山家派義有異議,遂著《十諫書》、《雪謗書》等與知禮往復辯難,自成一系,被稱為后山外派或雜傳派。住石壁、靈芝等寺,徙永嘉凈社。年老還鄉(xiāng),胡宿為請賜號凈覺法師。晚年持律甚嚴,創(chuàng)隱淪堂休室以為燕居。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三。所著尚有《楞嚴經(jīng)熏聞記》、《十不二門文心解》、《金剛錍科》等多種,并存;又有《楞嚴經(jīng)集解》,佚。見《釋門正統(tǒng)》卷五,《補續(xù)高僧傳》卷二,《吳興掌故集》卷四。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仁岳。霅川姜氏子。自號潛夫。聞法智南湖之化。往依為學。至水月橋。擲笠水中曰。吾所學不成。不復過此橋。法智器之。居以東廈。白晝焚膏。專事細繹。鄉(xiāng)書至悉投帳閣。未嘗啟視。因出境分衛(wèi)。乘舟水行。偃臥舒足。豁然自得。若拓虛空。檣為之折。每請益函丈。擷大屧關大鑰。眾望風畏之。嘗與十同志。修請觀音三昧。因疾有間。宴坐靜室?;腥鐗粲X。自謂向之所學皆非。乃述三身壽量解。以難妙宗。道既不合。遂還浙陽靈山。慈云攝以法裔。四明。乃加十三料簡。以斥之。師復上十諫雪謗。往復不已。會昭慶有請。慈云為詩以送之。學徒從往者半。云弗之止。既遷石壁。復徙靈芝。時法智已歸寂。師臨眾自詫曰。只因難殺四明師。誰向靈芝敢開口。有仁行人自永嘉。請居凈社。一住十年。大弘法化。以年老還鄉(xiāng)。霅守請主祥符。觀察使劉崇廣。為奏命服。樞密使胡宿。為請凈覺之號。晚年專修凈業(yè)。然三指供佛。持律至嚴。不以事易節(jié)。創(chuàng)隱淪堂休室。以為燕居。治平元年春。謂門人曰。我翌日午刻當行。至其時。說偈。安坐而化。塔全身于何山之西。師著述甚富。尤精于楞嚴。故注筆甚勤。有會解十卷。熏聞記五卷。文句三卷。又為說題并懺儀等書。世師家者。可久靈炤別具。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仁岳,字潛夫,姓姜氏,霅川人。聞法智至南湖,往依為學。法智器之,撰《問疑書》及《止疑》、《抉膜》、《指濫》、《十難》,以折他師,而輔四明甚力,后因疾宴坐靜室,恍若夢覺,自謂向者皆非究竟,更述《三身壽量解》以難《妙宗》?!睹钭凇氛?,四明所著也。自此道不合,還浙陽靈山,慈云攝為法裔。四明乃加《十三簡》以斥之,仁復上《十諫》雪 ,往還不已。會西湖昭慶移啟相請,慈云為詩送之。學徒從往者半,云弗之禁。既而遷石壁,徙靈芝,居永嘉凈社十年,大弘化法。霅守請主祥符,觀察劉從廣請賜紫迦梨,樞密胡宿上其事行,賜號“凈覺禪師”。晚歲專脩凈業(yè),熱三指于佛前,持律至嚴,不以事易節(jié)。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謂門人曰:“明日日午,吾當行矣?!泵魅樟糍拾沧爰庞陔[淪堂休室,塔于何山之西隅。仁岳著述極富,于《棱嚴》尤加意,撰《集解》十卷,《說題》一卷,《熏聞記》五卷,胡宿為之序,其略曰:“室中千鐙,多光互入。堂下六樂,正聲相宣。鼓吹妙經(jīng),藻火圓教。法施豈有盡哉!”其推許亦未為過。葬后二百馀年,何山更為禪居凈覺,塔地已夷為蔬圃。仁乃見夢于僧曰:“塔處灌溉非便,乞遷之?!奔伴_龕,色身不壞,舍利盈掬,乃具禮易葬他所。此與東山神照遷塔事相類,皆能示兆于數(shù)百年之后,異哉。
陳師占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天圣十年明道元年(1032)任南雄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義懷(九九三~一○六四),俗姓陳,世稱天衣懷。溫州(今屬浙江)人。為青原下十一世,雪竇顯禪師法嗣。落發(fā)于汴京景德寺。仁宗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剎。晚以疾居池陽杉山庵,門弟子智才迎住臨安佛日寺。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二。徽宗崇寧中賜謚振宗大師。事見《寶晉英光集》卷七《天衣懷禪師碑》、《禪林僧寶傳》卷一一及《五燈會元》卷一六。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義懷(九八九——一○六○),永嘉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姓陳氏,世以漁為業(yè)。長入京師,依景德寺為童行。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東游姑蘇翠峰寺,謁雪竇重顯,汲水擔柴,辛苦修煉。后出世于鐵佛寺,倡言法要,重顯激賞,以為類己。尋住越州天衣寺,五遷法席,興荒廢,振法道,大興云門宗風,世稱天衣義懷。嘉祐五年寂,年七十二。崇寧中謚振宗大師。有《天衣義懷禪師語要》一卷。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一,《補續(xù)高僧傳》卷八等。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一
禪師名義懷。生陳氏。溫州樂清人也。世以漁為業(yè)。母夢星殞于屋除。而光照戶。已而娠。及生尤多吉祥。兒稚坐父船尾。漁得魚付懷。懷不忍串之。私投江中。父怒笞詬。甘甜之。不以介意。長游京師。依景德寺。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懷清癯。行步遲緩。眾中望見。如鶴在雞群。時有言法華者。不測人也。行市井。拊懷背曰。臨濟德山去。懷初未喻。問耆宿。曰。汝其當宏禪宗乎。行矣。勿滯于此。懷初謁荊州金鑾善禪師。不契。后謁葉縣省禪師。又不契。東游至翠峰。眾盛。懷當營炊。自汲澗。折擔悟旨。顯公印可。以為奇。辭去久無耗。有僧自淮上來。曰懷出世鐵佛矣。顯使誦提倡之語。曰譬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顯激賞以為類己。先使慰撫之。懷乃敢通門人之禮。然諸方服其精識。自鐵佛至天衣。五遷法席。皆荒涼處。懷至必幻出樓觀。四事成就。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門弟子智才。住杭州佛日山。迎歸養(yǎng)侍劑藥。才如姑蘇未還。懷促其歸。至門而懷已別眾。才問。卵塔已畢。如何是畢竟事。懷豎拳示之。遂倒臥。推枕而化。閱世七十二。坐四十六夏。葬佛日。崇寧中。 敕謚振宗大師。贊曰。予觀雪竇天衣。父子提唱之語。其指示心法。廣大分曉。如云廓天布。而后之學者。失其旨的。爭以識情數(shù)量。義學品目。緇穢之。譬如燧人氏鉆火。將以烹飪饗上帝。而秦始皇用之。以烹儒焚書。豈不誤哉。然余聞。菩薩宏法。為內(nèi)外護。皆本愿力故。曾集賢之知雪竇。言法華之識天衣。疑非茍然者耶。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義懷。溫州樂清陳氏子。世以漁為業(yè)。母夢星隕屋除。其光照戶。而娠。及生尤多吉祥。兒稚父命坐船尾串魚。師不忍投魚江中。父怒笞詬。甘受之。長游京師。依景德寺。試經(jīng)得度。師清癯。行步遲緩。眾中望見。如鶴在雞群。言法華遇師市中。拊師背曰。臨濟德山去。初謁金鑾善。次謁葉縣省。皆不契。謁明覺于翠峰。師當營炊。因汲澗折擔悟旨。覺印可之。辭去久無耗。有僧自淮上來曰。懷出世鐵佛矣。峰使誦提唱之語曰。譬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覺激賞。以為類己。先使慰撫之。乃敢通門人之禮。諸方服其精識。自鐵佛至天衣。凡五遷法席。所至必幻出樓觀說法??v橫馳騁。人難遘仰。廬山舜老夫。疑之。后聞其語嘆云。真善知識也。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弟子智才。住杭之佛日山。仰歸養(yǎng)侍劑藥。才如姑蘇未還。師促歸至門。師已別眾。才問。卵塔已成。如何是畢竟事。師舉拳示之。遂就寢推枕而寂。閱世七十二。坐夏四十六。塔全身佛日山。崇寧中。賜謚振宗禪師。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義懷,姓陳氏,樂清人。游汴京,投景德寺,為行童。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依明覺禪師。于翠峰,偶汲水折擔,忽大悟,作偈呈覺,覺稱善。其后五坐道場,化導甚廣。懷既了悟法原,密修凈行。嘗問學者云:“若言舍穢取凈,厭此欣彼,則取舍之情,乃是眾生妄想。若言無凈土,則又違佛語。畢竟如何?”復自答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蓖硪约簿映仃査缮解?。弟子智才住臨平佛日寺,迎歸奉養(yǎng)。才往蘇州,懷促之歸,別眾而逝,年七十二。
任中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祖圣,號大塊翁。任中正弟。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進士。陳堯叟判河中,辟掌箋奏。知廣州,兼市舶使。累官樞密直學士、知益州。轉運使韓瀆急于籠利,自薪芻蔬果之屬莫不有算,中師盡奏蠲之。以呂夷簡薦,召為樞密副使,改戶部侍郎,致仕。卒謚安惠。
全宋文·卷二七九
任中師(九七三——一○五○),字祖圣,晚號大塊翁,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中正弟。大中祥符二年第進士,試秘書省校書郎、知平陸縣。歷知千乘、襄邑二縣,為右正言。中正貶,亦降太常博士、監(jiān)宿州酒稅。未幾,通判應天府,徙知滑州,入為開封府判官。累遷尚書度支郎中、直史館、知澶州。以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兼市舶使。還,為諫議大夫、判尚書刑部,加集賢院學士,進龍圖閣直學士、知并州。召樞密直學士、知益州。召為樞密副使,進給事中,以尚書禮部侍郎、資政殿學士知永興軍,徙陳州。拜太子少傅,致仕,進少師。卒,謚安惠。《宋史》卷二八八《任中正傳》有附傳。
師仲說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景祐二年(1035)任金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九
延珊,號慧明禪師,景祐中為杭州靈隱寺住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張去華子。仁宗朝仕至殿中丞。工畫花竹禽鳥。
全宋詩
張師錫,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去華子。官殿中丞,以侍郎致政居洛陽,年八十馀卒(《青箱雜記》卷五)。事見《宋史》卷三○六《張去華傳》。今錄詩二首。
陳師古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景祐三年(1036)任曹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1—1047 【介紹】: 宋河南府人,字師魯。尹源弟。仁宗天圣二年進士。歷知光澤、伊陽等縣,有能名。召為館閣???。會范仲淹貶,洙奏稱師友被罪,不可茍免,黜監(jiān)唐州酒稅。曾上《敘燕》、《息戍》諸篇,論述西北軍政,言之甚切。西夏攻宋時,屢為陜西帥府判官,數(shù)上疏論兵事。歷知涇、渭等州,官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坐以公使錢為部將償債,貶監(jiān)均州酒稅。性內(nèi)剛外和,博學有識度,與歐陽修等提倡古文,世稱河南先生。有《河南集》。
全宋詩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師魯,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官絳州正平縣主簿。歷知光澤、伊陽縣。召為館閣??薄>暗v三年(一○三六),范仲淹貶,洙以為仲淹忠亮有素,自承為仲淹之黨,貶監(jiān)唐州酒稅。康定元年(一○四○),為永興軍經(jīng)略判官。慶歷元年(一○四一),坐擅發(fā)兵,徙通判濠州。三年,改太常丞知涇州,歷知渭州、慶州、潞州。五年,因在涇州時爭議營造水洛城事被誣陷,貶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徙監(jiān)均州酒稅。七年卒,年四十七。有《河南集》二十七卷。事見《安陽集》卷四七《尹公墓表》、《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八《尹師魯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五有傳?!∫ㄔ娨痪?,以《四部叢刊》影印春岑閣鈔本《河南先生文集》為底本,參校《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北京圖書館藏黃丕烈校明鈔本(簡稱明鈔本)、清光緒三年刊《三宋人集》翻嘉慶十二年秦瀛校本(簡稱光緒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全宋文·卷五八一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師魯,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仲宣次子,源弟。天圣二年進士,調(diào)絳州正平縣主簿,歷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節(jié)度判官、知光澤縣。舉書判拔萃,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縣。召試,為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會范仲淹貶,敕榜朝堂,戒百官為朋黨,獨上書愿與俱貶,遂落???,復為掌書記、監(jiān)唐州酒稅。作《敘燕》、《息戍》及《述享》等九篇,言朝廷軍政之弊甚切。大將葛懷敏辟為陜西經(jīng)略判官,因諸將兵敗好水川,降為濠州通判。韓琦知秦州,奏為秦州通判,遷知涇、渭二州,兼涇原路經(jīng)略公事。坐城水洛與邊將異議,徙知慶、晉、潞州。又坐以公使錢為部將償債,貶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徙監(jiān)均州酒稅。慶歷七年病卒,年四十七。少嘗師事穆修,深于《春秋》,為文簡而有法,實歐、蘇古文之前導。有《五代春秋》(存)、《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見歐陽修《尹師魯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五有傳。
董師旦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九七
董師旦,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仁宗時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2—1069 【介紹】: 宋僧。信州玉山人,俗姓章。年十一出家,十九落發(fā)受戒,住隆興黃龍寺。云游江南諸地求法,初依泐潭,再謁石霜、慈明,言下大悟,開法同安。嘗發(fā)三問,學者莫契其旨,叢林目之為黃龍三關。卒謚普覺。
全宋詩
釋慧南(一○○三~一○六九),一作惠南,信州(今江西上饒)人。俗姓章。為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圓禪師法嗣,住隆興府黃龍寺。神宗熙寧二年卒,年六十七。謚普覺禪師(《禪林僧寶傳》卷二二)。今錄偈頌四首。
全宋文·卷五九四
慧南(一○○二——一○六九),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俗姓章氏。少習儒,通經(jīng)史,能文。十一歲出家,初依泐潭懷澄學云門禪,后往依臨濟宗大師石霜楚圓于南岳,言下大悟,遂嗣之。后開法同安,四眾趨歸。景祐三年,住南昌黃龍山崇恩院,以「佛手、驢腳、生緣」三轉語接引學人,法席之盛,追比馬祖、百丈,遂開臨濟宗黃龍一派。熙寧二年卒,年六十八。大觀中追謚普覺。有《黃龍慧南禪師語錄》一卷(存)。見《禪林僧寶傳》卷二二。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依泐潭澄禪師。分座接物。名振諸方。偶同云峰悅禪師游西山。話及云門法道。峰曰。澄公雖是云門之后。法道異矣。南詰其所以異。峰曰。云門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澄公藥永銀。徒可玩。入煅則流去。南怒。以枕擲之。峰雖謝過。而又曰。云門氣宇如王。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語也。死語其能活人乎。即背去。南挽之曰。若如是。則誰可汝意。峰曰。石霜圓。手段出諸方。公宜見之。不可后也。南默計曰。悅師翠巖。使我見石霜。于悅何有哉。即造石霜。及中途。聞慈明不事事忽叢林。無意見之。遂登衡岳。謁福嚴賢禪師。賢命掌書記。俄賢卒??な卣埓让餮a之。既至。目其貶剝諸方。件件數(shù)為邪解。南為之氣索。遂造其室。欲行師資禮。明曰。書記已領徒游方。設使有疑??勺搪浴2槐刈魇切袕?。南哀懇愈切。明曰。公學云門禪。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頓棒。是有吃棒分耶。是無吃棒分耶。南曰。是有吃棒分。明色莊曰。若爾則從朝至暮。鵲噪鴉鳴。亦有吃棒分。即端坐受南炷香作禮。明復問曰。趙州謂臺山婆子。我為汝勘破了也。且道那里是他勘破婆子處。南汗下不能加答。連日入室請決。明唯詬罵而已。一日南曰。罵豈慈悲法施耶。明曰。汝作罵會耶。南于是大悟。遂作頌曰。杰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讎。呈慈明。明許可之。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二
禪師章氏。諱惠南。其先信州玉山人也。童齠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葷。不嬉戲。年十一棄家。師事懷玉定水院智鑾。嘗隨鑾出。道上見祠廟。輒杖擊火毀之而去。十九落發(fā)。受具足戒。遠游至廬山歸宗。老宿自寶集眾坐。而公卻倚實。時時眴之。公自是坐必跏跗。行必直視。至棲賢依諟禪師。諟蒞眾進止有律度。公規(guī)摸之三年。辭渡淮。依三角澄禪師。澄有時名。一見器許之。及澄移居泐潭。公又與俱。澄使分座接納矣。而南昌文悅見之。每歸臥嘆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鉗錘耳。會同游西山。夜語及云門法道。悅曰。澄公雖云門之后。然法道異耳。公問所以異。悅曰。云門如九轉丹砂。點鐵作金。澄公藥汞銀。徒可玩。入鍛即?去。公怒以枕投之。明日悅謝過。又曰。云門氣宇如王。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受人死語也。死語其能活人哉。即背去。公挽之曰。即如是。誰可汝意者。悅曰。石霜楚圓手段。出諸方。子欲見之。不宜后也。公默計之曰。此行腳大事也。悅師翠嵓。而使我見石霜。見之有得。于悅何有哉。即日辨裝。中涂聞慈明不事事。慢侮少叢林。乃悔欲無行。留萍鄉(xiāng)累日。結伴自收縣登衡岳。寓止福嚴。老宿號賢叉手者。大陽明安之嗣。命公掌書記。泐潭法侶。聞公不入石霜。遣使來訊。俄賢卒??ひ源让黝I福嚴。公心喜之。且欲觀其人。以驗悅之言。慈明既至。公望見之。心容俱肅。聞其論。多貶剝諸方。而件件數(shù)。以為邪解者。皆泐潭密付旨決。氣索而歸。念悅平日之語。翻然改曰。大丈夫。心膂之間。其可自為疑礙乎。趨詣慈明之室曰?;菽弦蚤湺?。望道未見。比聞夜參。如迷行得指南之車。然唯大慈。更施法施。使盡馀疑。慈明笑曰。書記已領徒游方。名聞叢林。借有疑。不以衰陋鄙棄。坐而商略。顧不可哉。呼侍者進榻。且使坐。公固辭。哀懇愈切。慈明曰。書記學云門禪。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頓棒。洞山于時應打。不應打。公曰。應打。慈明色莊而言。聞三頓棒聲。便是吃棒。則汝自旦及暮。聞鴉鳴鵲噪。鐘魚鼓板之聲。亦應吃棒。吃棒何時當已哉。公瞠而卻。慈明云。吾始疑不堪汝師。今可矣。即使拜。公拜起。慈明理前語曰。脫如汝會云門意旨。則趙州嘗言。臺山婆子。被我勘破。試指其可勘處。公面熱汗下。不知答。趨出。明日詣之。又遭詬罵。公慚見左右即曰。政以未解。求決耳。罵豈慈悲法施之式。慈明笑曰。是罵耶。公于是默悟其旨。失聲曰。泐潭果是死語。獻偈曰。杰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以路為讎。慈明以手點沒字顧公。公即易之。而心服其妙密。留月馀辭去。時季三十五。游方廣后洞。識泉大道。又同夏。泉凡圣不測。而機辯逸群。拊公背曰。汝脫類汾州。厚自愛。明年游荊州。乃與悅會于金鑾。相視一笑曰。我不得友兄及谷泉。安識慈明。是秋北還。獨入泐潭。澄公舊好盡矣。自云居游同安。老宿號神立者。察公倦行役。謂曰。吾住山久。無補宗教。敢以院事累子。而郡將雅知公名。從立之請。不得已受之。泐潭遣僧來。審提唱之語。有曰。智海無性。因覺妄以成凡。覺妄元虛。即凡心而見佛。便爾休去。謂同安無折合。隨汝顛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僧歸舉似澄。澄為不懌。俄聞嗣石霜。泐潭法侶多棄去。住歸宗?;鹨幌Χ鵂a。坐抵獄。為吏者。百端求其隙。公怡然引咎。不以累人。唯不食而已。久而后釋。吏之橫逆。公沒齒未嘗言。住黃檗結庵于溪上。名曰積翠。既而退居曰。吾將老焉。方是時江湖閩粵之人。聞其風而有在于是者。相與交武。竭蹶于道。唯恐其后。雖優(yōu)游厭飫。固以為有馀者。至則憮然自失。就弟子之列。南州高士潘興嗣延之。嘗問其故。公曰。父嚴則子孝。今來之訓。后日之范也。譬諸地爾。隆者下之。洼者平之。彼將登于千仞之上。吾亦與之俱。困而極于九困之下。吾亦與之俱。伎之窮。則妄盡而自釋也。又曰。姁之嫗之。春夏之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吾欲無言。得乎。以佛手驢腳生緣三語。問學者。莫能契其旨。天下叢林。目為三關。脫有詶者。公無可否。斂目危坐。人莫涯其意。延之又問其故。公曰。已過關者。掉臂徑去。安知有關吏。從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住黃龍法席之盛。追媲泐潭。馬祖。百丈大智。熙寧二年三月十七日。饌四祖惠日兩專使。會罷越。跏趺寢室前。大眾環(huán)擁。良久而化。前一日說偈。又七日阇維。得五色舍利。塔于山之前嶂。閱世六十有八。坐五十夏(或云。閱世六十有六。坐三十有七夏)。大觀四年春。 敕謚普覺。贊曰。山谷論臨濟宗旨曰。如漢高之收韓信。附耳語而封王。即臥內(nèi)而奪印。偽游云夢。而縛以力士。紿賀陳狶。而斬之鐘室。蓋漢高無殺人劍。韓信心亦不死。宗師接人。病多如此。臨濟宗旨。止要直下分明。鉗錘付在嫡子親孫。予觀黃龍。以三關語。鍛盡圣凡。蓋所謂嫡子親孫。本色鉗錘者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青州臨淄人,字周翰。登進士第。仁宗時歷國子監(jiān)直講、宗正寺主簿、崇政殿說書、宗正丞等職。時趙元昊反宋,師民上書陳十五事。累請補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耀州。三遷刑部郎中,復領宗正。為人淳靜剛敏,舉止凝重,學問精博,志尚清遠。卒年六十九。有文集。
全宋詩
趙師民,字周翰,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仁宗天圣末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五),孫奭辟兗州說書,領諸城主簿。年五十來京師,龐籍、韓琦等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慶歷二年(一○四一)以著作佐郎為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檢討為崇政殿說書(同上書),遷宗正丞。累遷天章閣待制,同判宗正寺?;实v五年(一○五三),除龍圖閣直學士,知耀州(同上書卷一七五)。三遷刑部郎中,復領宗正。卒,年六十九(《東都事略》卷六○)。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全宋文·卷三五八
趙師民,字周翰,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九歲能屬文。天圣末舉進士,孫奭辟兗州說書,領諸城主簿。學問精博,奭自以為不及。除齊州推官、青州教授。年五十來京師,受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遷崇文院檢討、崇政殿說書,又遷宗正丞。后為天章閣侍講,進待制、同判宗正寺。在經(jīng)筵十馀年,甚見器重,仁宗目之為「儒林盛德」。累請補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耀州。三遷刑部郎中,復領宗正,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二九四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長沙人,字寶月,號慧照大師。善書,有東晉人風度。填本刻石,不失其真。仁宗慶歷中以《淳化閣帖》??逃谔吨S。亦工白描荷花。有《古法帖》。
全宋文·卷九三九
希白,字寶月,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作書有江左風味,豪放自得,慶歷中嘗以《淳化閣帖》??逃谔吨S。有古法帖十卷。見《皇宋書錄》卷下,晁說之《題僧希白摹法帖》(《嵩山文集》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5—106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貫之。范琪子。仁宗天圣九年進士。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遷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前后在言職,有聞即言,嘗數(shù)奏樞密副使陳升之不當用,又奏數(shù)陳執(zhí)中、王拱辰、李淑、王德用、程戡等罪。其言雖過,而仁宗每優(yōu)容之。官終直龍圖閣、知明州。
全宋詩
范師道(一○○五~一○六三),字貫之,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進士。知廣德縣,遷知常州,召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直龍圖閣,出知明州。嘉祐八年卒,年五十九。有文集五十卷(《吳郡志》卷二六),已佚。《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三八
范師道(一○○五——一○六三),字貫之,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天圣九年舉拔萃科,為撫州判官,后知廣德縣、通判許州,累遷都官員外郎,至道中擢為御史。嘉皊初,以忤宰相劉沆,出知常州,徙廣南東路轉運使,改兩浙,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管勾國子監(jiān)。遷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出知福州。入為三司鹽鐵副使,加直龍圖閣,知明州。嘉皊八年卒,年五十九。師道前后在言責,有聞即言。有奏議二十卷、文集五十卷。見《宋史》卷三○二本傳,《吳郡志》卷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