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9—492 【介紹】: 南朝齊僧。清河人。俗姓張。宋文帝元嘉末南來,至齊高帝初敕往遼東弘揚佛法,留二年,法化大行。歸住錢塘之靈隱山。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清河張氏。軀干脩竦??砂顺?。容聲甚都。性專靜好。探討道妙。一食常坐。游始興宿樹下。有虎依隨之。大明中。至金陵。齊太祖即位。詔往遼東。弘贊禪法。居二年。隱錢塘靈苑山。歲值大旱。一夕見老人拜于前曰。弟子龍也。居富陽之赤亭山。彼山群龍皆昆弟。然龍性嗔毒。惟弟子學佛。差善耳。今富陽之民。無故穿鑿山麓。斷壞地脈。于是群龍怒。不為致雨。且二百馀日矣。弟子雖力諫不聽。惟法師。道德崇重。能一往說法誨之。以與生靈請福。而利益群龍。則幸甚。超辭以路險遠。非杖屨可至。老人曰。此易耳。茍法師有意者。則吾身為床座。奚恤哉。俄有驢負超以行。至山中即大雨。尋縣令知之。趣民辦舟迎歸靈范。他日老人詣超謝。超告以地無美飲。難以安眾。老人為撫掌出泉。味甘冽。則今之靈苑撫掌泉也。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曇超。姓張氏。清河人也。身長八尺。蔬食布衣。獨宿山林。虎兕不傷。建元末。棲錢塘靈苑山。夏常講經(jīng)。有一老人來聽。詰其姓氏。曰。我非人。乃龍也。居富春鹿山之下。鄉(xiāng)民鑿山侵龍居。龍忿不雨。今累月矣。屈師一往誨化群龍。師允其請。且曰。吾此地亦無水。汝能致之乎。老人即撫掌。泉自涌出。今玉泉是也。師乃往彼結壇。為龍受戒。浮舟講經(jīng)。雨大沾洽。嘉定三年。賜號靈悟大師。 贊曰。 身世兩忘  以道自勝  靈苑談經(jīng)  有龍來聽 求泉泉生  求雨雨應  龍何為哉  惟師是令
神僧傳·卷第三
釋曇超。姓張氏。清河人。形長八尺容正可觀。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都龍華寺。元嘉末南游始興。遍觀山水。獨宿松下?;①畈粋?。大明中還都。至齊太祖即位。被敕往遼東弘贊禪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還京。俄又適錢唐靈隱山。一定累日。忽見一人來禮曰。弟子居在七里灘。以富陽縣人鑿麓山下侵壞龍室。群龍共忿。誓三百日不雨。今已百日田地枯涸。欲屈道德前行必能感致甘雨。潤澤蒼生功有歸也。超許之。神乃去。超南行五日至赤城山。為龍咒愿。至夜群龍化作人來禮拜。超更說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降雨。乃相看無言。其夜與超夢云。本因忿立誓。師既導之以善。不敢違命。明日晡當降雨。至期沾足歲以。大熟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十有四。
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
釋曇超。姓張。清河人。形長八尺容止可觀。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上都龍華寺。元嘉末南游始興遍觀山水。獨宿樹下虎兕不傷。大明中還都。至齊太祖即位。被敕往遼東弘贊禪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還京。俄又適錢塘之靈苑山。每一入禪累日不起。后時忽聞風雷之聲。俄見一人秉笏而進。稱嚴鎮(zhèn)東通。須臾有一人至。形甚端正。羽衛(wèi)連翩。下席禮敬自稱弟子居在七里任周此地承法師至。故來展禮。富陽縣人故冬鑿麓山下為塼侵壤龍室。群龍共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馀日井池枯涸田種永罷。法師既道德通神。欲仰屈前行。必能感致潤澤蒼生。功有歸也。超曰。興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貧道何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興云不能降雨。是故相請耳。遂許之。神倏忽而去。超乃南行經(jīng)五日至赤亭山。遙為龍咒愿說法。至夜群龍悉化作人。來詣超禮拜。超更說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降雨。乃相看無言。其夜又與超夢云。本因忿立誓。法師既導之以善。輒不敢違命明日晡時當降雨。超明旦即往臨泉寺。遣人告縣令。辦船于江中。轉海龍王經(jīng)??h令即請僧浮船石首。轉經(jīng)裁竟。遂降大雨。高下皆足。歲以獲收。超以永明十卒年。春秋七十有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9—465 【介紹】: 南朝宋瑯邪臨沂人,字長淵。少孤貧。涉獵書傳,頗解聲樂。劉道產(chǎn)以為輔國行參軍。劉駿(孝武帝)為徐州,以為主簿,深受信用。及孝武帝立,為侍中,累遷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親幸無比。孝武帝死,受遺詔輔政。多納貨賄,驕奢淫逸。詔轉左仆射,領丹陽尹。前廢帝欲親朝政,忌其權重,稍加削奪。師伯懼,乃與柳元景謀廢立,事泄被殺。謚荒。
阿禿師 朝代:南北朝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三
釋阿禿師者。不知鄉(xiāng)土姓名所出。爾朱未滅之前已在晉陽游諸郡邑。不居寺舍出入民間。語譎必有徵驗。每行市里人眾圍繞之。因大呼以手指胸曰。憐爾百姓無所知。不識并州阿禿師。人遂以此名焉。齊神武遷鄴之后。以晉陽兵馬之地王業(yè)所基。常鎮(zhèn)守并州。時來鄴下。所有軍國大事未出帷幄者。禿師先于人眾間泄露。末年執(zhí)置城內遣人防家不聽輒出。若其越逸罪及門司。當日并州城三門。各有一禿師蕩出。遮執(zhí)不能禁。未幾有人從北州來云。禿師四月八日于雁門郡市舍命。郭下大家以香花送之埋于城外。并州人怪笑此語。謂之曰。禿師四月八日從汾橋過東出。一腳有鞋一腳徒跣。但不知入何坊巷。人皆見之。何云雁門死也。此人復往北州報語鄉(xiāng)邑。眾共開??粗?。唯見一只履鞋耳。后還并州。齊神武以制約不從浪語不息慮動民庶。遂以祅惑戮之。沙門無發(fā)以繩鉤首。伏法之日舉州民眾詣市觀之。禿師含笑更無言語。刑后六七日有人從河西部落來云。道逢禿師形狀如故。但能負一繩籠禿師頭。與語不應急走西去。
阿專師 朝代:南北朝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四
阿專師者。不詳其氏族。云游定州。時在州里中聞人有會社齋供嫁娶喪葬之席?;蛏倌攴批椬吖纷冯S宴集之處。未嘗不在。其間斗諍諠囂亦曲助朋黨。如此多年。后正月十五夜。觸他長幼坐席意口聚罵。主人欲打殺之。市道之徒救解將去其。家兄弟明旦捕覓。正見阿專師騎一破墻上坐喜笑。謂之曰。汝等此間何厭賤我。我舍汝去。捕者奮杖欲擲前人復遮約阿專。復云。定厭賤我我去。以杖擊墻口唱叱叱。所騎之墻一堵忽然升上可數(shù)十仞。舉手謝鄉(xiāng)里曰好住百姓見者無不禮拜悔咎。須臾映云而滅??山?jīng)一年。間在長安。還如舊態(tài)于后不知所終。
師覺授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宋南陽涅陽人。與外兄宗少文并有素業(yè)。善琴書。臨川王劉義慶辟為州祭酒、主簿,并不就。撰《孝子傳》八卷。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二
僧登師者。止匡廬大林寺。通誦法華晝夜不息。一日忽見空中有一銀殿漸下于房忽變成金殿。師遂入殿坐起經(jīng)行。如是三載。遠邇四眾嚴持香華從師乞戒。登曰。白日喧雜心多散亂。當于清夜受之。至夜正說戒相三歸依。時師之口吻放光明遍照大眾。眾見光明競拜喧鬨。師即不語。光便收斂。師云。本欲受戒那得見光喧鬨。光現(xiàn)但是受戒祥瑞。未是得戒正緣。今更從初。大眾默然。師又說法還復放光。眾又喧鬨因而且止。明日再來。師即辭別歸山。所現(xiàn)金殿還復如故。一日忽謂門人曰。今登金殿不復回也。即于是日倏然超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1—466 【介紹】: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孝師。孝武帝第二子。封西陽王、豫章王。宋前廢帝時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兇慝有廢帝風。劉彧殺廢帝,稱太皇太后令賜自盡。
全宋文·卷十四
子尚字孝師,孝武第二子,孝建三年封西陽王,都督南徐兗二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南兗州刺史,遷揚州刺史,加撫軍將軍。尋進都督揚州江州之鄱陽晉安建安三郡諸軍事,大明五年改封豫章王,領會稽太守。尋加使持節(jié),進號車騎將軍。又加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前廢帝即位,征為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領尚書令,解揚州,賜死,年十六。
僧法寵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1—524 【介紹】: 南朝梁僧。南陽人,俗姓馮。十八歲出家,住光興寺,從曇斌法師學經(jīng)教。梁武帝天監(jiān)中敕命住宣武寺。帝重其戒行,不呼名而稱上座法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馮姓。海鹽人。其先居南陽之冠軍。少負出俗志。二親弗許。固請之。乃曰。婚而后任意。年十八為納室。始半載即棄去。隸光興寺落發(fā)。出都居興皇寺。從道猛曇齊。學成實論。日夜勤至。吳郡張融。遺周颙書曰。古人猶留兒女以承族統(tǒng)。法寵師絕塵如棄涕唾。若斯之志。大矣遠矣。后從長樂寺僧周。學雜心毗曇。莊嚴寺曇斌歷德眾部。采玄析奧。風神秀舉。齊竟陵王子良。嘗于西邸義集。事委冶城智秀。秀謂寵曰。當此應對。卿何如我。答曰。先悅后拒。我不及卿。詮名定實。卿不及我。秀有慚色。年三十八。會正勝寺法愿。善樊許術。謂寵四十當死。寵亦自覽鏡。見面有黑氣。于是盡貨其衣缽。以其資。并市香燈。歸光興房。杜門禮懺。晝忘食息。夕不寢寐。迄四十年。歲暮之夕。忽兩耳腫痛。愈加惕厲。懺達四更。聞外有聲曰。君死業(yè)已盡。遽開門都無所見。明日視之。則黑氣消滅。而耳后之壽骨隆起。天監(jiān)七年。詔為僧正。徙居宣武寺。寺故名天保。上為宣武王脩福。詔繕飭以待寵。普通四年。感風疾??唇?jīng)禮拜不廢。五年三月十六日終。春秋七十四。葬定林寺 時智果。管氏吳人。亦居海鹽光興寺。僧淑。居剡縣公車寺。并善諸經(jīng)部。史不詳述。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法寵。姓馮氏。南陽冠軍人。后遭世難寓居海鹽。少有絕俗之志。二親愛而弗許。執(zhí)志固請。乃曰。須待為汝婚竟隨意所欲。十八納妻。經(jīng)始半年。舍家服道住光興寺。成辦法式習學威儀。其后出都住興皇寺。又從道猛曇濟學成實論。二公雅相嘆賞。日夜辛勤不以寒暑動意。吳郡張融與周颙書曰。古人遺放故留兒女。法寵法師絕塵如棄唾。若斯之志大矣遠矣。又從長樂寺僧周學。通雜心及法勝毗曇。又從莊嚴曇斌歷聽眾經(jīng)。探玄析奧妙盡深極。高難所指罕不倒戈。昔吐蘊藉風神秀舉。齊竟陵王子良。甚加禮遇。嘗于西邸義集選諸名學。事委治城智秀。而競者尤多。秀謂寵曰。當此應對卿何如我。答曰。先悅后拒我不及卿。詮名定賞卿不及我。秀有慚色。年三十八。正勝寺法愿道人善通樊許之術。謂寵曰。君年滿四十當死。無可避處。唯有祈誠諸佛懺悔先愆。跳脫或可冀耳。寵因引鏡驗之。見面有黑氣。于是貨賣衣缽資馀。并市香供。飛舟東逝。直至海鹽居在光興。閉房禮懺杜絕人物。晝忘食息夜不解衣。迄年四十。歲暮之夕忽覺兩耳腫痛。彌生怖懅。其夜懺禮已達四更。聞戶外有人言曰。君死業(yè)已盡。遽即開戶都無所見。明晨借問僉言黑氣都除。兩耳乃是生骨。斯實懺蕩之基。功不虛也。末又從東夏慧基聽其講導。言論往復旬日之間。文疑理滯反啟其志。又鼓棹西歸住道林寺。開宇臨澗敞軒映水。解帙尋經(jīng)每自惆悵而不能已。及東昏在位。多請游于北山。因而移寓天保寺。天監(jiān)七年齊隆寺法鏡徂歿。僧正惠超啟寵鎮(zhèn)之。敕曰。法寵法師造次舉動不逾律儀。不俠性欲不事形勢。慈仁愷悌雅有君子之風。匡政寺廟信得其人矣。上每義集以禮致之。略其年臘敕常居坐首。不呼其名號為上座法師。請為家僧。敕施車牛人力衣服飲食。四時不絕。寺本陜小。帝為宣武王修福。下敕王人繕改張飾以待寵焉。因立名為宣武寺也。門徒敦厚常百許人。普通四年忽感風疾不能執(zhí)捉。舒經(jīng)格上晝夜不休。赴諸法事坐輿講說。未疾禮佛常以百拜為限。后不能起居。猶于床上依時百過俯仰虔敬。所懺所愿與本無異。后疾甚中使參候相望于道。以普通五年三月十六日卒。春秋七十四?;噬蟼康浪妆瘧佟k吩岫炙履?。一切兇事天府供給。舍人主書監(jiān)視訖事。復有沙門智果。管氏。吳人。住海鹽光興寺。清直平簡善諸經(jīng)術。又剡縣公車寺沙門僧淑。捃采眾師并為己任。隨問隨答思慮周廣。雖有徵覈而未盡其要妙。
孫惠蔚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2—518 【介紹】: 北魏武邑武遂人,先單名蔚,字叔炳,一字伯華,小字陀羅。以儒學名。孝文帝太和初舉孝廉,為中書博士。轉皇宗博士。參與理定雅樂。宣武帝初,遷秘書丞、武邑郡中正。上疏請校理東觀藏書。正始中侍講佛經(jīng)稱旨,詔加“惠”字。孝明帝時出為濟州刺史,還,為光祿大夫。
全后魏文·卷四十
惠蔚,字叔炳,武邑武遂人。小字陁羅。本單名蔚,宣武詔加惠,號惠蔚法師。太和初,郡舉孝廉對策,為中書博士,轉皇宗博士,遷太畝令。宣武即位,歷冗從仆射,遷秘書丞、武邑郡中正,又兼黃門侍郎。遷中散大夫、正黃門,代崔光為著作郎。遷國子祭酒、秘書監(jiān)。延昌中,封棗強縣男。孝明即位,出為平東將軍、濟州剌史。還,除光祿大夫。神龜元年卒。贈大將軍、瀛州刺史,謚曰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6 【介紹】: 即菩提達摩?;蜃鬟_磨。高僧。南朝梁時南天竺國王子。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師從般若多羅尊者,為西土禪宗二十八世傳人。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普通中迎至金陵與談佛理。談不契合,乃渡江入魏傳布佛教。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參禪九年,人莫測其玄妙。傳《楞伽經(jīng)》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禪宗得流傳中國。世稱中土禪宗初祖。
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達磨姓剎帝利,天竺王子。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來至東土,與梁武語,機緣不契,度江來歸,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終(大通二年即孝莊建義元年)。梁武帝追慕為碑,昭明為祭文,是為初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 傳宗科
南天竺香至國王之季子也。剎帝利種。資性開朗。神慧無方。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羅。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游化其國。受王供養(yǎng)。以神通力。知其密跡。使與二兄月凈多羅功德多羅。辨所施珠。而磨才智無礙。二兄不能屈。尊者因謂之曰。汝于諸法。已得通量。夫達磨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磨。以承統(tǒng)寄。磨恭稟教義。服勤左右。垂四十年。迨尊者順世。遂躬行闡導。破伏六宗。然觀震旦。有大乘氣象。故附舶東來。閱三寒暑。達于南海。時梁大通元年也。廣州既備禮迎接。即驛奏武帝。帝詔至。慰勞勤渥。問曰。朕自御極以來。造寺寫經(jīng)度僧。有何功德。答曰。人天小果耳。上曰。何謂大乘功德。答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諦第一義。答曰。廓然無圣。上曰。對朕者誰。答曰不識。上終無所領悟。乃北抵魏。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危坐。終日嘿然。人競以壁觀婆羅門稱之。時則孝明帝武泰元年也。帝欽磨道德。三詔不起。就賜摩衲袈裟。金缽銀水瓶。以致供養(yǎng)。 俄有沙門惠可道副道育尼總持者。從其誨勵九年。乃命之曰。時至矣。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副曰。如我所見。不執(zhí)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磨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磨曰。汝得吾骨?;劭啥Y拜后。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于是顧謂慧可曰昔如來。以王法眼藏。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以至于吾。我今付汝。汝當護持。拜授袈裟。以表信。聽吾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又曰吾觀震旦。惟楞伽經(jīng)。可以印心。汝等宜加勉。乃往禹門千圣寺。端坐示滅。即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之定林寺。塔其上焉。后三歲。奉使宋云自西域回。遇磨蔥嶺手??只履。翩然獨邁。問之曰。西天去云歸以聞。詔啟。壙視之。僅只履而已。唐代宗朝追謚圓覺禪師。塔曰空觀。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六 習禪初
菩提達摩。南天竺婆羅門種。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大乘冥心虛寂。通微徹數(shù)定學高之。悲此邊隅以法相導。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隨其所止誨以禪教。于時合國盛弘講授。乍聞定法多生譏謗。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門。年雖在后而銳志高遠。初逢法將知道有歸。尋親事之經(jīng)四五載。給供咨接。感其精誠誨以真法。如是安心謂壁觀也。如是發(fā)行謂四法也。如是順物教護譏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則入道多途。要唯二種。謂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蛪m障故。令舍偽歸真。疑住壁觀。無自無他凡圣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萬行同攝。初報怨行者。修道苦至當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愛憎。今雖無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無怨對。經(jīng)云。逢苦不憂。識達故也。此心生時與道無違。體怨進道故也。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苦樂隨緣??v得榮譽等事。宿因所構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增減。違順風靜冥順于法也。三名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道士悟真理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三界皆苦誰而得安。經(jīng)曰。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也。四名稱法行。即性凈之理也。摩以此法開化魏土。識真之士從奉歸悟。錄其言誥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歲。游化為務不測于終。
神僧傳·卷第四
菩提達磨。南天竺婆羅門種。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大乘冥心虛寂。通微徹數(shù)定學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廣州。刺史表聞。武帝遣使詔迎至金陵。帝親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舍經(jīng)度僧不可勝數(shù)。有何功德。師曰。并無功德。帝曰。何以并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師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問。如何是圣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圣。帝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省玄旨。師知機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蘆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趨魏境。尋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師于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云問何去。曰西天去。又謂云曰。汝主已厭世。云聞之茫然別師。東邁暨復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莊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壙。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僧。梁武帝時住拾寶巖。每經(jīng)旬入定,或半月絕糧。夜行山中,虎輒避去。帝聞,賜號伏虎禪師。后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7—593 【介紹】: 一作僧可。東魏僧。俗姓姬,虎牢人。博覽群書,尤精玄理。出家后,精研三藏。年四十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于嵩洛,從學六載,親受衣缽為東土禪宗第二祖。后于鄴都大弘禪法,弟子中傳其衣缽者為三祖僧璨。
全北齊文·卷十
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虎牢人,初名神光,久居伊洛,事達摩于少林,得法傳衣,是為二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 傳宗科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嘗以無子禱于佛。一夕感異光照室。其母因而懷妊。及娩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幼不群。博涉詩書。尤精玄理。后覽佛書。若超然自有所得者。素好游。不事家人產(chǎn)業(yè)。即抵洛陽龍門之香山。依寶靜禪師出家。受具于永穆寺。浮沈講肆。遍學大小乘義。年三十二。返香山終日宴坐。閱八載。于寂嘿中。見神人。謂曰。汝將南受果位尚滯于此??珊?。翌日覺頭痛如刺。其師欲召善醫(yī)者治之??罩泻鲇新曉?。此易骨耳。非常痛也??伤煲砸娚袷掳讕?。師視其頂。即五骨峣然。如五峰秀出。因曰。吉祥相也。吾聞達磨大士南居少林。汝宜趣往而師事之。必有所證。此神所贊也??墒芙淘焐偈?。晨夕參承。達磨每面壁端坐。無所誨。可自念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fā)掩泥。投崖飼虎。顧我何人。而敢易邪。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蓤粤⒉粍?。遲明積雪過膝。達磨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杀瘻I曰。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磨曰。諸佛無上妙道。自非曠劫精勤。能行難行。能忍難忍。而欲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冀有所得。不可也。可聞誨。潛取刀斷左臂。置師前。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身。汝今斷臂吾前。以求佛慧??梢病K炫c易名。曰慧可??稍?。諸佛法印??傻寐労?。磨曰。諸佛法印。此心是也。豈從人得哉??稍?。我心未安。乞師與安。磨曰。將心來。與汝安??稍?。覓心了不可得。磨曰。我與汝安心竟。后磨以衣缽付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此衣缽所以表信也。至吾滅后二百年。衣缽不傳。法周沙界。潛符密證者。亦何可數(shù)哉??杉鹊玫茏由?。乃復付以達磨衣缽。而說偈曰。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且謂。汝善護持。吾有宿累。今當償之。隋開皇十二年。遂往鄴都管城正救寺。談無上道。聽者云會。先是辨和法師者。講涅槃經(jīng)。學徒悉引去。和不勝忿。遂讒于邑令。加以非罪??赦晃樁K。年一百七塔磁州淦陽縣唐德宗追謚大祖禪師。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六 習禪初
釋僧可。一名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外覽墳素內通藏典。末懷道京輦默觀時尚。獨蘊大照解悟絕群。雖成道非新。而物貴師受。一時令望咸共非之。但權道無謀顯會非遠。自結斯要誰能系之。年登四十。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游化嵩洛。可懷寶知道一見悅之。奉以為師。畢命承旨。從學六載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樂無滯。而解非方便慧出神心??赡司途程昭袃舴x埏埴方知。力用堅固不為緣陵。達摩滅化洛濱??梢嗦裥魏記?。而昔懷嘉譽傳檄邦畿。使夫道俗來儀請從師范??赡藠^其奇辯呈其心要。故得言滿天下意非建立。玄籍遐覽未始經(jīng)心。后以天平之初。北就新鄴盛開秘苑。滯文之徒是非紛舉。時有道恒禪師。先有定學王宗鄴下。徒侶千計。承可說法情事無寄。謂是魔語。乃遣眾中通明者。來殄可門。既至聞法泰然心服。悲感盈懷無心返告。恒又重喚亦不聞命。相從多使皆無返者。他日遇恒。恒曰。我用爾許功夫開汝眼目。何因致此諸使。答曰。眼本自正。因師故邪耳。恒遂深恨謗惱于可。貨賕俗府非理屠害。初無一恨幾其至死。恒眾慶快。遂使了本者絕學浮華。謗黷者操刀自擬。始悟一音所演。欣怖交懷。海跡蹄瀅淺深斯在。可乃縱容順俗。時惠清猷乍托吟謠?;蛞蚯槭鲁翁惚懜顭┦彙9收肋h而難希。封滯近而易結。斯有由矣。遂流離鄴衛(wèi)亟展寒溫。道竟幽而且玄。故末緒卒無榮嗣有向居士者。幽遁林野木食。于天保之初道味相師。致書通好曰。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知形之是影。揚聲止響。不識聲是響根。除煩惱而求涅槃者。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喻默聲而尋響。故迷悟一途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諍論起矣?;没钦嬲l是誰非。虛妄無實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及造談聊伸此意。想為答之。可命筆述意曰。說此真法皆如實。與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砣蛔杂X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憫此二見之徒輩。申詞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馀。其發(fā)言入理未加鉛墨。時或纘之。乃成部類。具如別卷。時復有化公彥公和禪師等。各通冠玄奧。吐言清迥托事寄懷。聞諸口實。而人世非遠碑記罕聞。微言不傳清德誰序。深可痛矣。時有林法師。在鄴盛講勝鬘并制文義。每講人聚乃選通三部經(jīng)者。得七百人。預在其席。及周滅法與可同學共護經(jīng)像。初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jīng)。仁者依行自得度世??蓪8叫砣缜八?。遭賊斫臂。以法御心不覺痛苦?;馃教幯獢嗖蚴橙绻省T桓嫒?。后林又被賊斫其臂。叫號通夕。可為治裹乞食供林。林怪可手不便怒之??稍弧o炇吃谇昂尾蛔怨?。林曰。我無臂也??刹恢???稍弧N乙酂o臂。復何可怒。因相委問方知有功。故世云無臂林矣。每可說法竟曰。此經(jīng)四世之后變成名相。一何可悲。有那禪師者。俗姓馬氏。年二十一居東海講禮易。行學四百南至相州遇可說法。乃與學士十人出家受道。諸門人于相州東設齋辭別哭聲動邑。那自出俗。手不執(zhí)筆及俗書。惟服一衣一??。一坐一食以可常行。兼奉頭陀。故其所往不參邑落。有慧滿者。滎陽人。姓張。舊住相州隆化寺。遇那說法便受其道專務無著。一衣一食但畜二針。冬則乞補。夏便通舍覆赤而已。自述一生無有怯怖。身無蚤虱睡而不夢。住無再宿。到寺則破柴造履。常行乞食。貞觀十六年。于洛州南會善寺側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其旦入寺見曇曠法師。怪所從來。滿曰。法友來耶。遣尋坐處。四邊五尺許雪自積聚不可測也。故其聞有括訪諸僧逃隱。滿便持衣??周行聚落無可滯礙。隨施隨散索爾虛閑。有請宿齋者。告云。天下無人方受爾請。故滿每說法云。諸佛說心。令知心相是虛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違佛意。又增論議殊乖大理。故使那滿等師常赍四卷楞伽以為心要。隨說隨行不爽遺委。后于洛陶中無疾坐化。年可七十。斯徒并可之宗系。故可別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4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仁師。梁簡文帝子。初封石城縣公,位中書侍郎。簡文帝即位,封江夏郡王。大寶初,奔江陵。湘東王蕭繹承制,改封臨川王。西魏克江陵,遇害。
河禿師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孝昌中。以沙門形服。游于晉陽市肆。而乍愚乍智。不可測識。人競以河禿師呼之。然竟不知其姓氏鄉(xiāng)里也。齊神武居潛邸武明太后。生文宣帝洋時。太后家貧甚。一日與所親語。因曰。如此則正憂凍餓死耳。文宣在襁褓昉數(shù)月。應聲曰。得活。太后及左右以其不當言。而言謂以為妖。皆大驚。會聞禿師之異。固邀以至。悉出文襄魏永熙。后歷問將來祿位。皆無所擬議。獨于文宣舉手指天再三。蓋其意有在矣。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河禿師者。不詳何許人也。魏孝昌中于晉陽市肆間行往。乍愚乍智。作沙門形。時人不測。止呼為河禿師。及齊神武誕第二子洋。文宣帝也。武明太后見家貧甚。與親戚言及家計。正憂饑凍死耳。洋方生數(shù)月尚未能言。欻言曰得活。二字分明。太后左右大驚而不敢言。謂為妖怪。時傳禿師神異射事多中。巧誘而至。太后意占其兒子早言為怪。乃遍見諸子。文襄魏永熙后旁以祿位歷問之。至洋再三舉手指天而已??跓o所言。若諸子皆別無舉措矣。后不測其終。
丘師施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吳興人。嘗任臨安令,罷還,唯有二十籠簿書并倉庫券帖,以廉潔稱,當時人比之良吏范述曾。位至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