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長孫師孝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代郡人。長孫平子。性輕狡好利,屢犯法。上以其不才,使出為渤??ぶ鞑?。時屬煬帝季年,恣行貪穢,一郡苦之。后為王世充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85—682 【介紹】: 隋唐時道士。貝州宗城人,一作趙州贊皇人,字子真。少以至孝聞。隋煬帝大業(yè)中,師事王遠知,度為道士,居嵩山逍遙谷二十余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唐高宗幸東都,因召見與語,敕有司于師正所居造崇唐觀,前后贈詩,凡數十首。卒謚體玄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7 【介紹】: 唐弘農華陰人,字景猷。楊恭仁弟。善草隸,工詩。隋末自洛陽歸唐,尚桂陽公主,超拜吏部侍郎。太宗貞觀十年,代魏徵為侍中。性周慎謹密,未嘗漏泄內事。十三年,轉中書令。后罷知機密,轉吏部尚書。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貴勢及其親黨,以避嫌疑,時論譏之。從征高麗,攝中書令。及還,有毀之者,貶為工部尚書,尋轉太常卿。卒謚懿。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7 字景猷,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人。隋末自洛陽歸高祖,授上儀同。尚桂陽公主,擢吏部侍郎,累轉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貞觀中遷侍中,轉中書令。罷為吏部尚書。后從高宗征高麗,攝中書令。軍還遭毀,貶為工部尚書,轉太常卿。二十一年(647)卒,贈吏部尚書、并州都督,謚曰懿。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師道為太宗朝宮廷詩人,才思敏捷,又善草隸書。其詩多為應制、詠物之作。《舊唐書·經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楊師道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2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唐詩匯評
楊師道(?—647),字景猷,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人。隋觀德王楊雄子。入唐,尚高祖女桂陽公主,除吏部侍郎,改大常卿,封安德郡公。貞觀十年,拜侍中,參預朝政,遷中書令。罷為吏部尚書,從太宗征遼,攝中書令。還,稍貶工部尚書,復為太常卿,卒。有《楊師道集》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
師道字景猷。宏農華陰人。隋末自洛陽歸高祖。授上儀同。為備身左右。尚桂陽公主。累轉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貞觀朝遷侍中。轉中書令。二十一年卒。贈吏部尚書并州都督。謚曰懿。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師道退朝后,必引當時英俊,宴集園池,而文會之盛,當時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隸,酣賞之際,援筆直書,有如宿構。太宗每見師道所制,必吟諷嗟賞之。
新唐書本傳
師道字景猷,恭仁弟。清警有才思。……善草隸,工詩,每與有名士燕集,歌詠自適。帝見其詩,為擿諷嗟賞。后賜宴,帝曰:“聞公每酣賞,捉筆賦詩,如宿構者,試為朕為之?!睅煹涝侔?,少選輒成,無所竄定,一坐嗟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道士。陜州人,字子實。隱居東海。太宗貞觀五年,召至京師,賜號西華法師。高宗水徽中,流郁州。所注《老子》,名《道德真經義疏》,原書不存,近人蒙文通有輯本。又注《莊子》,名《南華真經注疏》,凡三十卷,收入《道藏》。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玄英字子實。陜州人。隱居東海。貞觀五年召至京師。永岳中流郁州。
長孫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太宗貞觀五年,為廣州都督府司馬。七年,官都水使者。官至黃門侍郎。
張儉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94—653 【介紹】: 唐京兆新豐人,字師約。官檢校代州都督,勸墾田力耕。遷營州都督,高麗入邊,儉破之。從太宗征遼東有功,累封皖城郡公。高宗永徽初加金紫光祿大夫。兄張大師官太仆卿,弟張延師官左衛(wèi)大將軍,門俱立戟,世號“三戟張家”。卒謚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初人,字耶利。擅鼓琴。太宗貞觀初至京師。嘗論琴韻,以為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綿徐逝,具國士之風;蜀聲躁色,猶激浪奔騰,亦一時俊快。時人以為名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1—674 【介紹】: 唐僧。蘄州黃梅人,一說潯陽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初住黃梅雙峰山東山寺,人謂其法為東山法門。為佛教禪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創(chuàng)二宗,為禪門南北宗之始。卒謚大滿禪師。
全唐詩續(xù)補遺
蘄州黃梅縣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壽二年壬戌歲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禮四祖為師。唐太宗貞觀八年,受信大師衣法,為第五祖。闡化于破額山及黃梅縣之東禪寺。以便養(yǎng)母濯港廢齋,后名佛母堂,今東禪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縣之東北三十里馮茂山結庵,上元三年乙亥歲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壽七十四。建塔于東山即馮茂山。唐代宗謚大滿禪師,塔曰法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姓周氏。蘄之黃梅人。生而秀異。識者以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種。法當荷負宗乘。紹隆統寄。初東山有苦行僧。以栽松自業(yè)。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老且死。尋扣方丈決別。信禪師則迎笑曰。汝去耶。吾以祖位待汝。汝其再來也。道者許諾。俄而周氏女子未嫁。而產一男。周氏之居近濁港。即遣婢遠棄所產水中。再棄再弗溺。顧呱呱溯浮抵岸下。不得已而收舉以歸。父兄怒。必詰其所從來。女子則曰。昨兒偶出游。見衲衣蓬首者。挹兒求托宿。兒愧敢莫應。其人忽隱去。不可蹤跡。久之覺身重。馀不敢有他也。父兄終不信而諱之。竟箠逐女子。遂與所產俱逃匿。然所產亦易育。甫七歲。??以行丐。遇信禪師于道。而問其姓。答曰。姓則有。非常姓也。曰何姓。曰姓空。禪師于是以宿緣。而從其母乞為弟子。既薙落進具。仍受璨大師衣盔之傳。而轉授慧能。且說偈。以正統緒。其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地亦無生。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終于東山雙峰寺。壽七十四。瘞全身。而塔其上。代宗朝追謚大滿。塔號法雨。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弘忍。姓周氏。家寓淮左潯陽。一云黃梅人也。王父暨考。皆干名不利。賁于丘園。其母始娠。移月而光照庭室。終夕若晝。其生也灼爍如初異香襲人。舉家欣駭。迨能言辭氣與鄰兒弗類。既成童丱絕其游弄。厥父偏愛因令誦書。無記應阻其宿熏。真心早萌其成現。一旦出明徙倚間如有所待。時東山信禪師邂逅至焉。問之曰。何姓名乎。對問朗暢區(qū)別有歸。理逐言分。聲隨響答。信師熟視之。嘆曰。此非凡童也。具體占之。止闕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茍預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勝任荷寄。乃遣人隨其歸舍。具告所親喻之出家。父母欣然乃曰。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云。豈伊小騃那堪擊訓。若垂虛受因無留吝。時年七歲也。至雙峰習乎僧業(yè)不逭艱辛。夜則歛容而坐。恬澹自居。洎受形俱戒檢精厲。信每以頓漸之旨日省月試之。忍聞言察理觸事忘情。啞正受塵渴方飲水如也。信知其可教。悉以其道授之。復命建浮圖。功畢密付法衣以為質要。將知龁雪山之肥膩構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剛棲傾巨樹。擁納之侶麇至蟬聯。商人不入于化城。貧女大開于寶藏。入其趣者號東山法門歟。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滅。報齡七十有四。是日氛霧冥暗山石崩圮。門弟子神秀等奉瘞全身于東山之岡也。初忍于咸亨初。命二三禪子各言其志。神秀先出偈。惠能和焉。乃以法服付慧能。受衣化于韶陽。神秀傳法荊門洛下。南北之宗自茲始矣。又信禪師嘗于九江遙望雙峰。見紫云如蓋下有白氣橫開六岐。信謂忍曰。汝知之乎。曰師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信甚然之。及法融化金陵牛頭山。貽厥孫謀至于慧忠。凡六人號牛頭六祖。此則四祖法又分枝矣。然融望忍則庶孽耳。安可匹嫡乎。開元中太子文學閭丘均為塔碑焉。代宗敕謚大滿禪師。塔曰法雨也。蘄春自唐季割屬偏霸。暨開寶乙亥歲王師平江南之前。忍肉身墮淚如血珠焉。僧徒不測。乃李氏國亡之應也。今每歲孟冬州人鄰邑奔集作忌齋。猶成繁盛矣。其諱日將近。必雨霧陰慘。不然霰雪交霏。至日則晴朗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06—706 【介紹】: 唐僧。汴州尉氏人。禪宗北宗創(chuàng)始人。俗姓李。少覽經史,博學多聞。后出家?guī)煻U宗五祖弘忍于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弘忍卒,傳法于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學人甚眾。倡“漸悟”禪學。九十余歲時,武則天召至洛陽,又至長安內道場,親加禮拜。卒謚大通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約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間在洛陽受戒。50歲時至蘄州雙峰東山寺,嗣禪宗五祖弘忍。歷6年,升為上座僧。高宗咸亨間,弘忍命門人作偈以明禪旨,神秀所作,弘忍以為未盡,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當陽山玉泉寺,歷20余年,開禪門北宗一派。武后久視元年(700)召至洛陽,住內道場。卒謚大通禪師。《舊唐書》有傳?!?a target='_blank'>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存其詩偈1首?!度圃娡饩帯肥沾嗽娰?。
全唐詩續(xù)補遺
神秀,開封尉氏李氏子。師黃梅弘忍(謚大滿)禪師,奉楞伽為心要,為北宗之祖,亦稱六祖。住荊州玉泉寺。武后召至都,命于當陽山置度門寺以旌異之。神龍二年卒,年百馀歲。謚大通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生洛陽尉氏。李氏。小年從師薙染受法。后值忍大師于蘄州東山雙峰寺。開示心要。嘆曰此吾志也。敢不力。雖躬事樵汲。無所憚。會有行者慧能。竟得從上諸祖表信衣缽于大師。而大師遽亦示寂。于是秀往居江陵之當陽山。以闡化導眾。四海禪侶。向風而靡。則天聞其名。詔肩輿赴闕。入內道場。躬拜跪。執(zhí)弟子禮。供施豐縟。以致崇重道德之意。仍詔于前所居地。建后度門寺。當是時。王公貴人。逮夫士庶。皆屣履造庭。伏謁聽訓誨。方能公禪師以承嗣之嫡。留韶陽。秀因累疏舉薦。以為其操履之素。出已上。當必召以淑天下。不宜捐棄裔土。使本朝有輕教。名宜手牘喻上指于能公。中宗朝尤進言不已。然能公終莫之動也。語載能禪師傳。神龍二年。秀卒。名士達官之服喪會葬者不可勝紀。岐王范。燕公張說。徵士盧鴻。各為碑誅。門人普寂義??私B宗緒。詔謚大通中宗朝。又詔以舊邸。為報恩寺。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神秀。俗姓李氏。今東京尉氏人也。少覽經史博綜多聞。既而奮志出塵剃染受法。后遇蘄州雙峰東山寺五祖忍師。以坐禪為務。乃嘆伏曰。此真吾師也。決心苦節(jié)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昔魏末有天竺沙門達磨者。得禪宗妙法。自釋迦佛相傳授。以衣缽為記。世相傳付。航海而來。梁武帝問以有為之事。達磨貴傳徑門心要。機教相乖若水投石。乃之魏隱于嵩丘少林寺。尋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蔥嶺見之。門徒發(fā)其冢。但有衣履而已。以法付慧可??筛遏?。粲付道信。信付忍。忍與信俱住東山。故謂其法為東山法門。秀既事忍。忍默識之。深加器重。謂人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懸解圓照無先汝者。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當陽山居焉。四海緇徒向風而靡。道譽馨香普蒙熏灼。則天太后聞之召赴都。肩輿上殿親加跪禮。內道場豐其供施。時時問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門寺以旌其德。時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禮謁。望塵拜伏日有萬計。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寵重。中書令張說嘗問法執(zhí)弟子禮。退謂人曰。禪師身長八尺。厖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初秀同學能禪師與之德行相埒。互得發(fā)揚無私于道也。嘗奏天后請追能赴都。能懇而固辭。秀又自作尺牘序帝意徵之。終不能起。謂使者曰。吾形不揚。北土之人見斯短陋或不重法。又先師記吾以嶺南有緣。且不可違也。了不度大庾嶺而終。天下散傳其道。謂秀宗為北。能宗為南南北二宗名從此起。秀以神龍二年卒。士庶皆來送葬。詔賜謚曰大通禪師。又于相王舊邸造報恩寺。岐王范燕國公張說。徵士盧鴻各為碑誄。服師喪者名士達官不可勝紀。門人普寂義福并為朝野所重。蓋宗先師之道也。 系曰。夫甘苦相傾氣味殊致。甘不勝苦則純苦乘時??嗖粍俑蕜t純甘用事。如是則為藥治病。偏重必離也。昔者達磨沒而微言絕。五祖喪而大義乖。秀也拂拭以明心。能也俱非而唱道。及乎流化北方。尚修練之勤。從是分岐南。服興頓門之說。由茲荷澤行于中土。以頓門隔修練之煩。未移磐石。將弦促象韋之者??召M躁心。致令各親其親同黨其黨。故有盧奕之彈奏神會之徙遷。伊蓋施療專其一味之咎也。遂見甘苦相傾之驗矣。理病未效乖競先成。秖宜為法重人。何至因人損法。二弟子濯擊師足。洗垢未遑折脛斯見。其是之喻歟。
程袁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宋州人。事母至孝。代弟戍洛州,母終,聞訃,日走二百里歸,負土筑墳。高宗永徽中,刺史狀諸朝,詔吏敦駕。既至,不愿仕,授儒林郎,還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定州安喜人。高祖武德初擢制舉,累遷右武衛(wèi)錄事參軍。太宗貞觀中為度支郎中。后歷中書侍郎,參知政事,為褚遂良所忌,以事流連州。高宗永徽初授簡州刺史,尋卒,年六十余。曾參與修《梁史》、《魏史》。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仁師。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應制舉。授管州錄事參軍。以薦拜右武衛(wèi)錄事參軍。貞觀末累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以罪配龔州。永徽初授州刺史。卒。神龍初贈同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希言。為秦王府咨議、相國錄事參軍,封陵陽公。工繪畫,尤善斗雞及鳥獸圖。有《內庫瑞錦對雉斗羊翔鳳游麟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子言。治《春秋》。工書有楷法。舉進士。權德輿于門生中推為顏子。入為翰林學士,歷尚書右丞。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黃檗山?;鄱U師。洛陽人也。少出家。業(yè)小經論學。因增受菩薩戒。嘆曰大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然篇聚增減。支本通別。制意且殊。既微細難防。攝善中。未嘗行于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哉。遂置講課。欲捐身水中。飼鱗甲。念已將行。偶二禪者接之款話。謂南方頗多知識。師何滯一隅也。師從此回意參尋。屬關津嚴緊。乃謂守吏曰。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守者察其志。遂不苛留。且曰。師既為法忘軀?;貢r愿無吝所聞。師欣謝。直造疏山。時。仁和尚坐法堂受參。師先顧大眾。然后致問曰。剎那便去時如何。疏山曰。畐塞虛空。汝作么生去。師曰。畐塞虛空。不如不去。疏山便休。師下堂參第一座。座曰。適觀座主對和尚。語甚奇特。師曰。此乃率爾。寔自偶然。敢望慈悲開示。座曰。一剎那間還有擬議否。師言下頓省。禮謝退茶堂。悲喜交盈。如是三日。尋住黃檗山。聚眾開法。后終本山。今塔中全身如生。
賈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陽人,字師道。與柳宗元之父同室讀書,為人謹順,官河南尉。年五十,棄家隱伊陽鳴皋山中,著書號《鳴皋子》。后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