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異相(異相)  拼音:yì xiàng
1.奇特異常的相貌。多指命運非凡之相。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汝有異相,當為百日偏霸之主,何自在此?」
2.佛教用語:(1)謂不同的特徵?!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下。見阿柹佛品第十二》:「不一相,不異相。」(2)個自的特徵?!吨姓摗肪硪唬骸溉羧炯叭菊?,先各成異相?!?/div>
《漢語大詞典》:龍庭(龍庭)
亦作“ 龍廷 ”。
(1). 匈奴 單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后漢書·竇憲傳:“躡 冒頓 之區(qū)落,焚 老上 之 龍庭 ?!?李賢 注:“ 匈奴 五月大會 龍庭 ,祭其先、天地、鬼神?!?南朝 齊 謝朓 《永明樂》詩之五:“化洽鯷海君,恩變 龍庭 長。西北騖環(huán)裘,東南盡龜象?!?br />(2).借指 匈奴 和其他邊塞少數(shù)民族國家。 唐 李白 《古風》之六:“昔別 雁門關 ,今戍 龍庭 前。”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四折:“枕席間,臨寢處,越顯的吾當薄倖。萬里 龍廷 ,知他宿誰家一靈真性?!?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八地九天之奇兵,祕乎豹略;五行十守之正道,撻此 龍庭 。”
(3).指朝廷。《敦煌曲子詞·菩薩蠻》:“ 敦煌 古往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效節(jié)望龍庭, 麟臺 早有名?!?span id="57nrnyz" class="book">《英烈傳》第六八回:“孩兒應聲道:‘萬年天子坐龍廷?!?魯迅 《吶喊·風波》:“伊便知道這一定是皇帝坐了龍庭,而且一定須有辮子?!?br />(4).隆起的天庭。舊時以為帝王異相。舊唐書·唐儉傳:“明公日角龍庭, 李氏 又在圖牒,天下屬望,非在今朝?!卑?,新唐書作“龍廷”。
《國語辭典》:??凇 ?span id="v7tjwb2" class='label'>拼音:hǎi kǒu
1.內(nèi)河通海的地方。亦指臨海的地方。唐。方干 陸山人畫水詩:「但有片云生???,終無明月在潭心。」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詩經(jīng)。大雅。生民》唐??追f達。正義:「若孔子之河目???,文王之四乳龍顏之類?!?br />3.誇口、說大話。如:「誇下海口」。
4.城市名。位于海南島瓊山縣北。參見「海口市」條。
《漢語大詞典》:六相
(1).傳說輔佐 黃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龍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黃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辯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辯於北方。 黃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唐 張說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離其身,方齊六相,助明三辰?!?清 錢謙益 《煉丹臺》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
(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清 黃宗羲 《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綱宗,以竭機語之欺偽?!?/div>
《漢語大詞典》:重瞳子
亦作“ 重童子 ”。 謂目中有兩個瞳人。舊時認為是一種異相、貴相。史記·項羽本紀論:“吾聞之 周生 曰‘ 舜 目蓋重瞳子’,又聞 項羽 亦重瞳子。 羽 豈其苗裔邪?”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兩眸子,是謂重瞳?!?span id="7nkmjaf" class="book">《漢書·陳勝項籍傳贊》:“ 周生 亦有言,‘ 舜 蓋重童子’, 項羽 又重童子,豈其苗裔邪?” 顏師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span id="tuwco7v" class="book">《梁書·沈約傳》:“ 約 左目重瞳子……聰明過人?!?span id="qvxox5w" class="book">《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字 重光 ……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夫人 黃氏 先大夫之長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畫?!?/div>
《漢語大詞典》:粗相
佛教語。謂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總稱“麤相”。法苑珠林卷二三引《十住論》:“但依報土而起麤相?!眳⒁姟?六相 ”。
《漢語大詞典》:六相
(1).傳說輔佐 黃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龍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黃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辯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辯於北方。 黃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唐 張說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離其身,方齊六相,助明三辰。” 清 錢謙益 《煉丹臺》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br />(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清 黃宗羲 《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綱宗,以竭機語之欺偽?!?/div>
《國語辭典》:六相圓融(六相圓融)  拼音:liù xiàng yuán róng
六相,是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傁嗍钦w,別相是部分;同相是一般,異相是個別;成相是成品,壞相是原料。六相圓融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教義之一。指整體是由部分組成,部分的功能是透過整體來決定;一般是通過個別才得以表現(xiàn),而個別的本質(zhì)是由一般來呈顯;成品由原料構成,原料則相對于成品而存在。其學說用以說明一切現(xiàn)象的關系都是相融無礙的道理。
分類:異相成相
《國語辭典》:垂手過膝(垂手過膝)  拼音:chuí shǒu guò xī
手長過膝,為一種異相?!稌x書。卷一○三。劉曜載記》:「(劉曜)身長九尺三寸,垂手過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埂度龂萘x》第三五回:「有一劉玄德,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乃當世之英雄?!?/div>
分類:過膝異相
《漢語大詞典》:耳三漏
亦作“ 耳參漏 ”。 謂兩耳各有三孔。舊傳為圣人的異相。《淮南子·修務訓》:“ 禹 耳參漏,是謂大通?!?高誘 注:“參,三;漏,穴也?!?span id="q7zlflf" class="book">《尚書帝命驗》:“ 禹 身長九尺有六,虎鼻河目,駢齒鳥啄,耳三漏。”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 老子 ﹞耳有三漏,足蹈二五,手把十丈。”
《漢語大詞典》:狼顧相(狼顧相)
謂人的一種異相,頭反顧形似狼。晉書·宣帝紀:“ 魏武 察帝( 司馬懿 )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div>
分類:異相反顧
異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相之一。(參見:有為)
【佛學常見辭匯】
四相之一。(參見:四相)
【三藏法數(shù)】
謂真如平等之理,隨染凈緣顯現(xiàn)一切差別之相,故名異相。
【三藏法數(shù)】
謂少則顏紅體潤,老則發(fā)白面皺,是為異相(皺,側(cè)救切)。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念之心,初后不同,是為異相。
【三藏法數(shù)】
多異相望為異,謂種種差別之義。雖同一體而各適其宜,不相混濫也。如眼耳等諸根,各得其用,而不雜亂,故云異相。
四相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生住異滅也。名四有為。(參見:有為)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表彰有為法之事體者有四:一生相,起事物也。二住相,安事物也。三異相,衰事物也。四滅相,壞事物也。有此四相者為有為法。無此四相者為無為法。俱舍論五曰:「頌曰:相,謂諸有為生住異滅性。論曰:由此四種是有為相,法若有此,應是有為。與此相違是無為法。此于諸法能起名生,能安名住,能衰為異,能壞為滅?!剐〕擞胁恐^離所相之法,則有能相之別體,成實及大乘,謂此四相唯為有為法變異之差別,非有所相與能相之別體。因之有部之四相,為實法,成實及大乘之四相為假法。
【佛學常見辭匯】
1。生相、住相、異相、滅相。生相即由無而有;住相即成長之形;異相即衰老變壞;滅相即最終滅亡。此生住異滅四相,遷流不息,此滅彼生,此生彼滅。2。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參見:我人四相)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言生滅之相者,有四種相,謂生、住、異、滅也。
一、生相 有為法之現(xiàn)起名生,本無而今有之現(xiàn)相也。
二、住相 于法體現(xiàn)在暫時安住,使各自行果,即生位暫停之現(xiàn)相也。
三、異相 于住位上,續(xù)續(xù)變異,住別前后之現(xiàn)相也。
四、滅相 謂有為法之現(xiàn)法滅,而入過去之相,即暫有還無之相也。
無異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立論者論法所用之同品,敵者無理分別,攻擊為非同品是異品之過誤也。
詐現(xiàn)異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五邪命)
【三藏法數(shù)】
謂諸比丘違佛正教,于世俗人前,詐現(xiàn)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養(yǎng),是為邪命。
五邪命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比丘營不如法事而為生活,謂之邪命。有五種:一、詐現(xiàn)異相,于世俗之人詐現(xiàn)奇特之相,以求利養(yǎng)者。二、自說功能,說自己功德,以求利養(yǎng)者。三、占相吉兇,學占卜而說人之吉兇以求利養(yǎng)者。四、高聲現(xiàn)威,大言莊語而現(xiàn)威勢,以求利養(yǎng)者。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于彼得利,則于此稱說之,于此得利,則于彼稱說之,以求利養(yǎng)者。見智度論十九。
經(jīng)律異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十卷,梁僧旻寶唱等集。就經(jīng)律二藏中拔粹類聚者。法苑珠林之類。
三賢覺異相
【三藏法數(shù)】
三賢覺異相者,三賢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也。謂菩薩修行證此三賢位,則能覺了心中念念異相分齊也。(異者,變異也。十住者,發(fā)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