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3—499 【介紹】: 南朝齊東海郯人,字始昌,小字遺奴。徐湛之孫。襲封枝江縣公。得宋孝武帝愛,尚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入齊為吳興太守,有能名。轉(zhuǎn)吏部尚書、右軍將軍,領(lǐng)太子左衛(wèi)率,頗受信任,臺閣之事多以委之。武帝死,因助蕭鸞即帝位有功,為尚書令。明帝死,受遺詔輔新主政,以東昏失德,謀行廢立,議不能決,被毒死。謚文忠。
全齊文·卷二十
孝嗣字始昌,小字遺奴,東海郯人,宋司空湛之孫。襲爵枝江縣公,泰始中拜駙都尉,除著作郎,為司空太尉二府參軍、安成王文學(xué)。升明中遷太祖驃騎從事中郎,領(lǐng)南彭城太守,隨府轉(zhuǎn)太尉咨議參軍。齊臺建,為世子庶子,及受禪,國除,出為晉陵太守,還為太子中庶子、聞喜公子良征虜長史,遷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wèi)率,轉(zhuǎn)長史、御史中丞,出為吳興太守,征五兵尚書,遷太子詹事,加右軍將軍,領(lǐng)太子左衛(wèi)率,轉(zhuǎn)右仆射。隆昌初,遷散騎常侍、前將軍、丹楊尹,以廢立功封枝江縣侯,轉(zhuǎn)左仆射。明帝即位,加侍中、中軍大將軍,進爵為公,轉(zhuǎn)尚書令,領(lǐng)本州中正、開府、儀同三司,加中書監(jiān),永元初進司空,賜死。中興初贈太尉,謚曰文忠,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6—760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殷卿。韋安石子。襲封郇國公。有文采,善隸書。張九齡為中書令,引為中書舍人,與孫逖、梁涉對掌文誥,時號得才。后為禮部侍郎,于鑒裁尤長。遷吏部侍郎,銓綜號為公平。李林甫忌之,出為襄陽太守。玄宗天寶中入考,楊國忠惡其才望,恐踐臺衡,使人誣之,貶平樂尉。肅宗即位,除御史大夫,兼江東節(jié)度使。乾元初為禮部尚書、東京留守,后遷吏部。陟素有臺輔之望,為李、楊所擠而不得志,憂憤成疾卒。
全唐文·卷三百六
陟字殷卿。宰相安石子。十歲授溫王府東閣祭酒朝散大夫。肅宗朝為吳郡太守。會永王璘兵起。委陟招諭。乃授御史大夫江東節(jié)度使。事平。除御史大夫。拜吏部尚書。卒年六十五。贈荊州大都督。永泰元年贈尚書左仆射。謚忠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8 【介紹】: 宋河南人,字立之,學(xué)者稱兼山先生。郭逵子。受《》、《中庸》于程頤。以父蔭補右班殿直。第進士,換文資。不忍去親側(cè),多仕于河南筦庫間。徽宗宣和間為河?xùn)|路提舉,坐廢格鹽法免。欽宗靖康初,召為軍器少監(jiān),力陳追擊之策,不獲用。改永興軍路提點刑獄,措置保甲。金人再犯京師,忠孝分兵走太行,破之。及犯永興,城陷死。有《兼山易解》、《四學(xué)淵源論》、《中庸說》。
全宋詩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以父蔭補右班殿直。神宗元豐間進士(清乾隆《洛陽縣志》卷七)。因侍親多仕于河南管庫任。徽宗宣和間,為河?xùn)|路提舉。欽宗靖康初為軍器少監(jiān),改永興路提點刑獄。高宗建炎二年,金人犯永興,城陷殉難。《宋史》卷四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郭忠孝(?——一一二八),字立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逵子。受《》、《中庸》于程頤,少以父任補右班殿直,遷右侍禁。登進士第,授將作監(jiān)主簿。宣和間為河?xùn)|路提舉,靖康初召為軍器少監(jiān),改永興軍路提點刑獄。建炎二年,金人犯永興,城陷死之。著有《兼山易解》。見《宋史》卷四四七本傳、卷二○二《藝文志一》。
奧屯忠孝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懿州人,本名牙哥。女真族,字全道。世宗大定二十二年進士。調(diào)蒲州司候。歷戶部侍郎、都水監(jiān)、禮部尚書,累拜參知政事,中都圍急,詔括民粟。知大興府事胥鼎計畫軍食,已括者,忠孝再括之,令百姓兩輸。被劾罷,出知濟南府,改知中山府。卒年七十。謚惠敏。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王忠孝(1593~1666),字長孺,號愧兩,福建惠安人。明崇禎元年 (1628)進士,擔(dān)任戶部主事,由于個性耿介,任官盡職,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宦官鄧希詔,先后兩次遭構(gòu)陷,入獄長達廿八月。后雖有多次平反機會,但均未能復(fù)職。崇禎十七(順治元年?1644)年甲申之變后,他曾投入福王幕下,為反清復(fù)明奔走數(shù)年。永歷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師攻下廈門、金門兩島。忠孝知事無可為,乃應(yīng)鄭成功之邀,與好友辜朝薦于永歷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三月東渡澎湖,四月移居臺灣。忠孝留臺期間,頗受鄭氏父子禮遇,與寧靖王、沈光文、徐孚遠諸遺老時相過從,于旅臺之第四年病逝臺灣,享年七十四歲。王忠孝生平詩作無多,據(jù)《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一書,自卷九迄卷十一,所載詩作不過九十五題,約百馀首。王忠孝詩的內(nèi)容,主要以反映明清鼎革之際的時代動亂為主,可納入明代遺民文學(xué)的傳統(tǒng)來觀察?! ∧壳翱梢娡踔倚⒆髌?,最齊全者為臺灣省文獻會于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根據(jù)書前〈點校說明〉,該書乃據(jù)王忠孝后裔所輯之未刊本,原有十二卷,而臺灣省文獻會之刊印本,僅保存?zhèn)髦绢愔械摹赐踔倚鳌?、〈王氏譜氏〉二文為附卷,故今刊印本,共分十一卷,另有附卷一卷。另外,江蘇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王忠孝公集》(福建叢書第二輯之八),由福建師大教授方寶川根據(jù)上述抄本重新整理,并以福建師大抄本為底本刊印。以下所錄即以方寶川編校的《王忠孝公集》為底本,參考臺灣省文獻會出版之《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廖振富撰)
維基
王忠孝(1593年7月21日—1666年5月31日),字長儒,號愧兩,福建惠安南埔鄉(xiāng)沙格村(今惠安泉港區(qū)南埔鎮(zhèn)沙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明朝、南明時期王忠孝生于明萬歷二十一年六月廿三日(1593年7月21日)。崇禎元年(1628年)王忠孝中進士,并授戶部主事,由于個性耿介,以及任官盡職、不徇私包庇的關(guān)系,所以得罪宦官鄧希詔,先后兩次遭構(gòu)陷,入獄長達28月。崇禎十七年(1664年)甲申之變后,王忠孝投入福王朱由崧(后來的弘光帝)幕下為反清而努力。南明弘光帝授之為紹興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辭不受。隆武帝朱聿鍵授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后辭。永歷帝授之為兵部右侍郎兼太常寺卿,再次辭而不受。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稚晦,號歸鹿、鹿翁,謚號忠孝,朝鮮朝肅宗、英祖時期文人,曾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分別以問安使、進賀兼謝恩正使的身份入清,與清朝文人多有交往。趙顯命第二次入清相關(guān)文獻已亡佚,據(jù)考目前僅第一次入清文獻完整保存在其《歸鹿集》中。趙顯命在文學(xué)上主張效法古代諸家,強調(diào)自身道德修養(yǎng),在正心弭欲的基礎(chǔ)上講求文學(xué)之道,務(wù)求將道德修養(yǎng)貫穿到文章中。著有《歸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