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89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景仁。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累官知諫院,嘗連上十九章勸仁宗立嗣,因罷諫職,改集賢殿修撰。英宗即位,遷翰林學(xué)士,旋出知陳州。神宗立,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遂致仕。哲宗時,起為端明殿學(xué)士,提舉崇福宮。累封蜀郡公。卒謚忠文。嘗與修《新唐書》、《仁宗實錄》,著有《范蜀公集》、《東齋記事》等。
全宋詩
范鎮(zhèn)(一○○八~一○八九),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二),調(diào)新安主簿。召試學(xué)士院,授直秘閣、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糾察在京刑獄,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英宗立,遷翰林學(xué)士。明年,出知陳州。神宗即位,召復(fù)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熙寧三年(一○七○)以戶部侍郎致仕。哲宗立,起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懇辭不就,改提舉崇福宮。數(shù)月復(fù)告老,再致仕,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謚忠文。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見宋韓維《南陽集》卷三○《忠文范公神道碑》?!?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七有傳?!》舵?zhèn)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九《范蜀公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八六二
范鎮(zhèn)(一○○八——一○八八),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寶元元年進士及第,調(diào)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諫院,言事務(wù)引大體。仁宗無子,鎮(zhèn)連上十九章請立嗣。乃罷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判太常寺,出知陳州。神宗即位,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反對王安石變法,以戶部侍郎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學(xué)士,起提舉宮觀,欲以為門下侍郎,固辭,復(fù)告老,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謚忠文。有文集百卷,又著《東齋記事》十卷(今有輯本)等。見韓維《范公神道碑》(《南陽集》卷三○),蘇軾《范景仁墓志銘》(《東坡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75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稚圭,號贛叟。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遷右司諫,疏罷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益、利歲饑,為體量安撫使,緩賦調(diào)、逐貪吏、汰冗役,活饑民九十萬。寶元間進樞密直學(xué)士、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久在兵間,名重一時,天下稱韓范。后召為樞密副使,與范仲淹、富弼同時登用。慶歷新政敗,出知揚州,徙鄆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仁宗有疾,琦力請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國公。英宗病重,又力請建儲。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尋改判永興軍、相州等地。卒謚忠獻。有《安陽集》。
全宋詩
韓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賢院、監(jiān)左藏庫,歷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諫。寶元初西夏事起,為陜西安撫使,久在兵間,功績卓著,與范仲淹并稱“韓范”。慶歷三年(一○四三)為樞密副使,與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出知揚州,徙鄆州、成德軍、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為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為相,封魏國公。神宗立,琦堅辭相位,出判相州,建晝錦堂。不久再次經(jīng)略陜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復(fù)請歸相州。河北地震、黃河決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撫使。后因反對青苗法,與王安石不合,熙寧六年還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謚忠獻。有《安陽集》五十卷。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韓忠獻公琦行狀》,《宋史》卷三一二有傳?!№n琦詩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陽張士隆河?xùn)|行臺刻《安陽集》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簡稱明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又從《吳禮部詩話》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韓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舉進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論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陽集》,詞存五首,見《能改齋漫錄》及《青箱雜記》。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韓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天圣五年擢進士甲科,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累遷起居舍人、知制誥。元昊反,歷陜西安撫使,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秦鳳經(jīng)略安撫使、觀察使,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同除樞密副使,時稱「韓、范」。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揚州,徙鄆、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樞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儀國公。立英宗,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進封衛(wèi)國公,再進封魏國公。英宗崩,又被顧命立神宗。固請罷相,乃以節(jié)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復(fù)為陜西、河北等路安撫使,判永興軍、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極言青苗不便,請解四路安撫,還判相州。熙寧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謚忠獻。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論》五卷、《諫垣存稿》三卷、《陜西奏議》五十卷、《河北奏議》三十卷、《雜奏議》三十卷、《安陽集》五十卷等。事跡詳神宗御制《兩朝顧命定策元勛碑》、佚名《韓魏王家傳》(《安陽集》附錄),《宋史》卷三一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壽安人,字資忠。登進士第。為兩浙轉(zhuǎn)運按察使,筑杭州龍山石堤,水患以絕。累遷諫議大夫、權(quán)三司戶部副使。儂智高攻邕州,瑜上用兵十事。智高平,召對便殿,具言備守之策。后知青州,徙澶州卒。
全宋詩
田瑜,字資忠,河南壽安(今河南宜陽)人。舉進士。歷袁、郢、合三州軍事推官,知鹿邑、建陽二縣,蒙、江二州,累遷提點廣南西路刑獄。仁宗慶歷四年(一○四四),為廣西轉(zhuǎn)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八)。改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后徙兩浙轉(zhuǎn)運按察使,益州路轉(zhuǎn)運使。擢天章閣待制、知廣州,權(quán)三司戶部副使。皇祐五年(一○五三),為廣南東路體量安撫使(同上書卷一七四)。還,糾察刑獄,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出知青州,徙知澶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全宋文·卷五九六
田瑜,字資忠,河南壽安(今河南宜陽)人。舉進士,自軍事推官、知縣、知州,遷提點廣南西路刑獄。慶歷中,歷湖北、兩浙、益州路轉(zhuǎn)運使、江淮制置發(fā)運使?;实v初,擢天章閣待制、知廣州。累遷諫議大夫、權(quán)三司戶部副使。五年二月為廣南東路體量安撫使。還,糾察刑獄,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青州,徙澶州,卒。見《宋史》卷二九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67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君謨。仁宗天圣八年進士。慶歷三年知諫院,贊助慶歷新政,直言疏論時事。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实v四年進知制誥,每除授非當(dāng)旨,必封還之。至和、嘉祐間,歷知開封府、福州、泉州,建萬安橋,橫跨泉州灣,全長三百六十丈。在我國橋梁史上有重要地位。入為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卒謚忠惠。工書法,詩文清妙。有《茶錄》、《荔枝譜》、《蔡忠惠集》。
全宋詩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慶歷三年(一○四三),知諫院,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实v四年(一○五二),遷起居舍人、知制誥,兼判流內(nèi)銓。至和元年(一○五四),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開封府。三年,以樞密直學(xué)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為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乾道中,賜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學(xué)士蔡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二○有傳?!〔滔逶娋啪?,以明萬歷四十三年陳一元校,朱謀瑋、李克家重?!恫讨一菁匪氖肀緸榈妆荆ú厣虾D書館),校以明萬歷四十四年蔡善繼雙甕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簡稱蔡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天啟二年丁啟浚、顏繼祖等刻《蔡忠惠詩集全編》二卷本(簡稱詩集,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簡稱四庫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書詩真跡》(簡稱手跡)。集外詩另編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澗》“隱隱飛橋隔野煙”,《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十二日晚》“欲尋軒檻倒清尊”,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收為張旭詩,《蔡忠惠詩集》有注,以為洪邁誤收,今仍保留原狀。
詞學(xué)圖錄
蔡襄(1012—1067) 字君謨。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館閣??薄⒅G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xué)士、樞密院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端明殿學(xué)士等職,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zhuǎn)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書法史上素有"蘇、黃、米、蔡"四大家之稱,歐陽修、蘇軾最推崇其書,《東坡題跋》:"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xué)深至,心手相應(yīng),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文忠公集》:"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dāng)世,然謙讓不肯主盟。"《山谷文集》:"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有《好事近》詞,見《花草粹編》。
全宋文·卷九九四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謨,興化軍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進士。明道中為漳州從事。景祐三年為西京留守推官日,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貶,襄作《四賢一不肖詩》贊仲淹等,而斥司諫高若訥,由是名聞遐邇。后為館閣校勘。慶歷三年知諫院,支持慶歷新政,論事無所回撓。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轉(zhuǎn)運使,開五塘溉田,奏減丁口稅之半?;实v中召為右正言、直史館,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每除授不當(dāng),輒封還之。至和初知開封府。二年出知泉州。嘉祐五年,入為翰林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擢三司使。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杭州。四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賜謚忠惠。襄工書,為北宋四大書家之一。見歐陽修《端明殿學(xué)士蔡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九八九
繼忠(一○一二——一○八二),俗姓丘,字法臣,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八歲得度,師事廣智,甚為契之。永嘉士庶請居開元寺東閣,遷妙果、慧安寺,退隱江心。再出主西湖法明院。元豐五年十月卒,年七十一。忠服膺四明知禮之學(xué),屢與山外諸師爭辯。著有《四明仁岳異說叢書》七卷(存)、《扶宗集》五十卷,世因稱扶宗尊者。見《水心文集》卷一二,《補續(xù)高僧傳》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三,《釋門正統(tǒng)》卷六。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繼忠。字法臣。永嘉丘氏子。父母求嗣佛祠。同夢一僧授以好子云。螺溪尊者。寄汝養(yǎng)之。母娠。即厭葷血。幼見佛像必致敬。八歲得度。即詣南湖。依廣智學(xué)。勞苦得疾。乃行請觀音三昧。感大士放光以水灌頂。其疾即愈。既而洞悟教觀。廣智深契之。時令代講。雪竇顯禪師。見而嘆曰。四明之道。為有傳矣。永嘉士庶。請居開元東閣。遷妙果。慧安退隱。江心嗣。又出主西湖法明。學(xué)者驟集。有欲革大其居者。師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毀之乎。每歲正月上八。于郡中授菩薩戒。行放生事。士庶嘗至數(shù)萬人。每誓于眾曰。入吾道場。而皈命三寶者。縱未得道愿。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見出家。求無上道。行法華光明彌陀觀音三昧。日不虛過。誦咒救疾。神應(yīng)莫測。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舉首加敬。稱為戒師。元豐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坐脫。人見赤光炤澈空表。鳥雀悲鳴。三日不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繼忠,字法臣,姓邱氏,永嘉人也。父母求嗣佛寺,夜夢一僧授以子曰:“螺溪尊者,寄汝養(yǎng)之?!奔坝性校磪捫妊?,故生而端詳,性好清潔,雖在髫年,每睹佛像,必致敬禮。八歲入開元,蒙恩得度,即詣南湖,依廣智學(xué),勞苦得疾,乃行請觀音三昧,見大士放光,以水灌頂,其疾即愈。既而洞悟教觀,無所凝滯,廣智深器之。時令代講,雪竇顯禪師見而嘆曰:“四明之道,為有傳矣?!庇兰问糠蛘埦娱_元東閣,遷妙果慧安。退隱江心,研精禪觀。出主西湖法明,學(xué)者驟集。有欲革大其居者,忠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毀之乎?!泵繗q正月上八,于郡中受菩薩戒,行放生事,士庶嘗至數(shù)萬人。每誓于眾曰:“入吾道場而歸命三寶者,縱未得道,愿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見出家求無上道?!毙蟹ㄈA、光明、彌陀、觀音三昧,日不虛度,誦咒救疾,神應(yīng)莫測。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舉首加敬,稱為戒師。杭州大旱,郡守范公仲淹命忠禱于湖,甘雨隨應(yīng)。宋元豐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集眾說法,結(jié)印坐亡。人見赤光徹照空表,凈社全教夢金甲士告曰:“今夜得道人入滅?!睉c恩希妙夢神人告曰: “忠法師已生兜率?!敝揖眯惺┦?,后雖有繼,烏雀悲鳴,三日不下。葬于瑞鹿山,傳法者及百人。著《扶宗集》五十卷,《十諫》、《指迷》、《抉膜》、《十門析難》及《十義》諸書,用昭四明,獨得祖道之正。趙清獻公汴為之贊曰:“教明圓通,聽眾依響。以心傳心,以真破妄。真兮謂何?有相非相。如水中月,如鑒中象?!?/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5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宣甫。蘇紳從弟。仁宗寶元元年進士。調(diào)廣州南海主簿,不畏豪商大姓。累遷秘書丞,知英州。破儂智高建功。神宗熙寧初調(diào)廣東鈐轄。改知邕州,交趾兵圍邕,緘率民抵抗,固守凡四旬,糧盡泉涸乃陷,闔門自焚死。謚忠勇。
全宋詩
蘇緘,高宗紹興初知南城縣(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6 【介紹】: 宋韶州樂昌人,字子思,一作思父。七歲通經(jīng),仁宗天圣間王益守韶州,必應(yīng)童子科,日誦萬言,引試稱旨。慶歷六年進士。調(diào)邕州推官。交阯破邕,殉職。累贈金紫光祿大夫。景泰中追謚忠憫。
趙至忠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九一
趙至忠,原名趙英。本為契丹中書舍人,慶歷元年八月歸宋,授洪州觀察推官。嘉祐二年通判黃州,上契丹地圖及雜記,改判陳州。五年賜國子博士,通判明州。熙寧二年七月以虞部員外郎、陳州通判致仕。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三、一八五、一九一,《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二四,《宋史》卷三四○《蘇頌傳》等。
李惟忠 朝代:西夏至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夏宗室。父守兀納剌城,城陷死,惟忠方七歲,為蒙古主將宗王合撒兒留養(yǎng)之。后從嗣王移相哥入中原,有功。為淄川達魯花赤。子李恒后為元朝大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汀州寧化人,字守忠,一作守中。少穎悟,未冠學(xué)《春秋》,不兩月誦析如流。聞胡瑗講《春秋》于上庠,負笈訪之,質(zhì)疑問難,旁洽群經(jīng),諸生折服。歐陽修薦于朝,仁宗召見,說《》,善之。嘉祐三年母喪歸,廬墓不出。
秦懷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郁林州博白人,字伯良。以文學(xué)孝廉稱。第進士。仁宗嘉祐初知徐聞縣,平反冤獄,為政清明。歷雷州推官、僉書雷州軍事、知容州,所至有治聲。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顯忠,號祖印禪師,仁宗嘉祐間人(《嘉泰會稽續(xù)志》卷四)。為南岳下十一世,金山穎禪師法嗣,住越州石佛寺。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二。今錄詩十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2—1088 【介紹】: 宋河南洛陽人,字仲通。郭遵弟。仁宗康定中,為真定兵馬監(jiān)押,諭降保州叛卒。權(quán)忻州,據(jù)理拒絕契丹求天池廟地。為荊湖北路鈐轄兼知澧州,徙南路,知邵州。英宗治平二年,同簽書樞密院,旋出領(lǐng)陜西宣撫使,判渭州。神宗即位,徙鎮(zhèn)鄜延,挫西夏易地謀。交阯陷邕管,召為安南行營經(jīng)略招討使兼荊湖、廣南宣撫使,復(fù)邕、廉等州,以無全功貶。哲宗立,復(fù)左屯衛(wèi)大將軍致仕,起為廣州觀察使。奉祠卒。善用兵,為一時宿將。有《五原集》、《蘭江集》、《節(jié)制集》、《奏議》、《對境圖釋》等。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郭逵(一○二二——一○八八),字仲通,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刀ㄖ袖洖槿喾盥殻`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問學(xué)。歷京東駐泊將、真定兵馬監(jiān)押、涇原都監(jiān),湖北南路鈐轄、知邵州,涇原路副都部署。治平二年,以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旋出領(lǐng)陜西宣撫使、判渭州。歷判鄆州,鎮(zhèn)鄜延,判永興、秦州,知潞州、太原。坐征交趾無功,貶左衛(wèi)將軍。哲宗初致仕,起知潞州、河中,改左武衛(wèi)上將軍,提舉崇福宮。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謚忠穆。著有《五原》、《蘭江》二詩集及《節(jié)制集》五卷、《奏議》五十卷、《經(jīng)制集》五十卷、《對境圖釋》五卷。見范祖禹《檢校司空左武衛(wèi)上將軍郭公墓志銘》(《范太史集》卷四○),《宋史》卷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2 【介紹】: 宋開封人,字公輔。神福曾孫。少補黃門。仁宗時,為秦鳳路走馬承受。神宗時,進內(nèi)侍押班,制置涇原軍馬,轉(zhuǎn)嘉州團練使。沈括筑永樂城,遣舜舉計議。城成,西夏以三十萬眾來攻,與主將徐禧等皆死。謚忠敏。
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李舜舉,字公輔,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世為內(nèi)侍,神福曾孫。仁宗時補黃門,出為秦鳳路走馬承受。熙寧中,歷干當(dāng)內(nèi)東門、御藥院、講筵閣、實錄院。郭逵討文州,以為廣西干當(dāng)公事。會逵貶,亦降左藏庫副使,以文思院使領(lǐng)文州刺史、帶御器械。進內(nèi)侍押班,制置涇原軍馬。轉(zhuǎn)嘉州團練使。沈括城永樂,遣舜舉計議,被圍急,斷衣襟作奏曰:「臣死無所恨,愿朝廷勿輕此賊?!箤ひ运缆劇Vu忠敏。《宋史》卷四六七有傳。
蕭惟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楮特部人,字耶寧。興宗重熙十五年為燕趙國王耶律洪基傅,輔導(dǎo)以禮。遷北院樞密副使,兼北面林牙。道宗清寧九年,從耶律仁先平定重元之亂,賜號竭忠定亂功臣。后為北院樞密副使。大康三年,力爭太子浚被廢事,不得。告老,加守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