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6,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字義
出意
同意
本義
命題
指事
指意
會文
對言
新義
音義
詁訓(xùn)
哩啰
勘驗(yàn)
失義
《國語辭典》:字義(字義)  拼音:zì yì
字的意義。如:「古文字義艱深難懂?!?/div>
分類:字義意義
《漢語大詞典》:出意
(1).表示意義。 晉 王弼 《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br />(2).立意;出主意。 南朝 梁簡文帝 《率爾成詠》:“約黃出意巧,纏絃用法新。迎風(fēng)時(shí)引袖,避日暫披巾。” 宋 蘇軾 《荔支嘆》:“君不見 武夷 溪邊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鬭品充官茶?!?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引 清 楊守知 《西湖竹枝詞》:“時(shí)樣梳妝出意新, 鄂王 墳上小逡巡?!?/div>
《國語辭典》:同意  拼音:tóng yì
1.心意相同?!秾O子。計(jì)篇》:「令民與上同意。」
2.意旨相同。漢。王充《論衡。辨崇》:「明舉鬼神,同意共指,欲令眾,信用不疑。」
3.贊成。如:「我同意你的看法。」
《國語辭典》:本義(本義)  拼音:běn yì
1.最初的意義?!稘h書。卷七三。韋玄成傳》:「相奏悼園稱『皇考』,立廟,益民為縣,遠(yuǎn)離祖統(tǒng),乖繆本義?!?br />2.造字之初賦予文字的原本意義。如「日」的本義是太陽;后漸有引申、假借等義滋生。
《國語辭典》:命題(命題)  拼音:mìng tí
1.考試或作文出題目,稱為「命題」。
2.邏輯學(xué)上指表達(dá)判斷的語句。通常以直陳語句或假定句表達(dá)。
《國語辭典》:指事  拼音:zhǐ shì
1.六書之一。因無具體形象,故以象徵性的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漢。許慎 說文解字序:「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挂卜Q為「象事」、「處事」。
2.指出事物。南朝梁。鐘嶸 詩品序:「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邪?」
《漢語大詞典》:指意
(1).旨意,意向。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論:“ 魯連 其指意雖不合大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於諸侯,談?wù)h於當(dāng)世,折卿相之權(quán)?!?宋 蘇轍 《論黃河?xùn)|流札子》:“臣觀其指意,雖名為減水,其實(shí)暗作回 河 之計(jì)也。” 清 方苞 《與陳密旃書》:“凡善伺上官指意,而操下如束溼薪者,皆此類也。” 黃侃 《禮學(xué)略說》:“於是提其綱維,撮其指意,其言著略,故曰略説?!?br />(2).內(nèi)容意義。 清 方苞 《讀〈古文尚書〉》:“其本文缺漫,及字體為 伏生 之書所不具者,不得不稍為增損,以足其辭,暢其指意?!?br />(3).稽考其意。指,通“ 稽 ”。管子·宙合:“此言指意要功之謂也?!?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指應(yīng)讀作稽,稽猶計(jì)也。”
《國語辭典》:會文(會文)  拼音:huì wén
1.以文藝結(jié)交朋友。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后指文人相聚談藝。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出:「請回寓所看書,三六九日會文便了?!?br />2.舊時(shí)文人會集時(shí)作文章。也指所作的文章?!剁R花緣》第五四回:「閨臣道:『叔叔今日莫非學(xué)中會文么?』」《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過了三四個(gè)月,看見公子們做的會文,心里不大喜歡?!?br />3.匯集成文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镕裁》:「萬趣會文,不離辭情?!?/div>
《漢語大詞典》:對言(對言)
(1).訓(xùn)詁學(xué)上指意義相反或關(guān)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宮子 謂 西門子 曰:朕衣則裋褐,食則粢糲;子衣則文錦,食則粱肉?!贼壹c與粱肉對言?!?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連及之詞例:“周禮·宰夫職:‘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鄭 注曰:‘治凡,若月計(jì)也;治目,若今日計(jì)也。’然則凡之與目,事有巨細(xì),故以對言。”
(2).指將兩種不同的概念對舉稱說。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就是考妣對言也是 東周 以后的用語,古人以祖妣為對,以考母為對?!眳⒁姟?對文 ”。
《漢語大詞典》:對文(對文)
(1).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 唐 孔穎達(dá) 《尚書正義序》:“古人言誥,惟在達(dá)情,雖復(fù)時(shí)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shù),經(jīng)悉對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br />(2).訓(xùn)詁學(xué)上指意義相反或關(guān)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禹貢》云:‘ 彭蠡 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以對文言,則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澤 也?!?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二》“農(nóng)民”:“‘水性歸下,農(nóng)民歸利。’案:此本作‘水性歸下,民性歸利’。民性與水性對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歸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div>
《漢語大詞典》:新義(新義)
新的意義;新的思想。對舊義而言。晉書·王接傳:“ 接 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義?!?span id="fr05pr5" class="book">《宋史·王安石傳》:“初, 安石 訓(xùn)釋周禮既成,頒之學(xué)官,天下號曰‘新義’。” 蔣智由 《盧騷》詩:“《民約》倡新義,君威掃舊驕?!?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從 張總工程師 和 韋珍 身上顯示出:給他們戰(zhàn)斗力量的是黨,幫助老一代人啟示人生新義的是黨,幫助新一代人成長壯大的還是黨。”
《國語辭典》:音義(音義)  拼音:yīn yì
1.文字的讀音及意義。《康熙字典。凡例》:「今于音義相同之字,止云:『注見某字』,不載音義。」
2.注釋典籍上字音和字義的一種著作體式。如《屈宋古音義》、《一切經(jīng)音義》等。
《漢語大詞典》:詁訓(xùn)(詁訓(xùn))
(1).解釋古語。后漢書·桓譚傳:“博學(xué)多通,徧習(xí)《五經(jīng)》,皆詁訓(xùn)大義,不為章句。” 李賢 注引說文:“詁,訓(xùn)古言也?!?唐 楊炯 《〈王勃集〉序》:“於是編次論語,各以羣分,窮源造極,為之詁訓(xùn)?!?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禂洝?/span>:“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張嵲 《讀管子》一文最見功力,其文雖不足四百字,而詁訓(xùn)精確,洞見閫奧。”
(2).古語的意義。 晉 郭璞 《〈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xùn)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宋 歐陽修 《尹源字子漸序》:“君之名 源 ,而字 子淵 。夫源發(fā)於淵,深且止也,於詁訓(xùn)不類,又無所表發(fā)其名之美,甚非稱?!?清 曾國藩 《書〈學(xué)案小識〉后》:“ 惠定宇 、 戴東原 之流,鉤研詁訓(xùn),本 河間獻(xiàn)王 實(shí)事求是之旨,薄 宋 賢為空疏?!?/div>
分類:解釋意義
《國語辭典》:哩啰(哩啰)  拼音:lī luō
哩、啰為曲中的和聲字,不具意義。后也用作擬聲詞。宋。金盈之《醉翁談錄。卷六。居士夏月舉火》:「為說破,木人昨夜問三臺,拍手起來唱哩啰。」
《國語辭典》:勘驗(yàn)(勘驗(yàn))  拼音:kān yàn
詳細(xì)查驗(yàn)?!端问贰>硪黄呷?。食貨志上一》:「逃民復(fù)業(yè)及浮客請佃者,委農(nóng)官勘驗(yàn)?!?/div>
《國語辭典》:失義(失義)  拼音:shī yì
偏離正確的意義。《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