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譯義(譯義)
猶意譯。 章炳麟 《文學總略》:“‘修多羅’者,直譯為‘線’,譯義為‘經(jīng)’。蓋彼以貝葉成書,故用線聯(lián)貫也?!?/div>
分類:意譯
《國語辭典》:使者  拼音:shǐ zhě
奉命出使的人。《史記。卷七三。白起王剪傳》:「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shù)卻,使者日至。」《三國演義》第二回:「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div>
《國語辭典》:有情  拼音:yǒu qíng
1.有情意?!段倪x。劉琨。重贈盧諶詩》:「然茍日有情,孰能不懷?」《紅樓夢》第六四回:「今見賈璉有情,況是姐夫將他聘嫁,有何不肯。」
2.有交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br />3.有情趣。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八。隋》:「動筆形似,畫外有情?!?br />4.佛教用語。泛指一切有情識的生命?!洞蟪苏普湔摗>砩稀罚骸钙諡轲堃嬉磺杏星?,正發(fā)無上菩提大愿?!挂沧鳌副娚?、「有識」。
《國語辭典》:居士  拼音:jū shì
1.稱隱居的人?!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見之?!?br />2.佛教稱在家佛教徒?!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骨?。錢謙益 莆陽陳氏壽宴詩:「方床竺幾夾窗紗,人說毗耶居士家?!?/div>
《國語辭典》:如來(如來)  拼音:rú lái
佛的另外一種稱號。意謂像過去諸佛那樣的來,那樣的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稱為「大仙」。
《國語辭典》:真如  拼音:zhēn rú
佛教上指現(xiàn)象的本質或真實性?!斗鸬亟?jīng)論》卷二:「如是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小娥厚貌深辭,聰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也稱為「法性」、「實相」。
《國語辭典》:甘露  拼音:gān lù
1.甘美的雨露。古人以為天下太平的瑞徵?!稘h書。卷八。宣帝紀》:「乃者鳳皇集泰山、陳留,甘露降未央宮?!埂段倪x。賈誼。過秦論》:「甘露既降,朱草萌芽?!?br />2.舊時迷信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水。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勝甘露灌體,得一個身子平安倒大來喜。」
3.蚜蟲的分泌物,味甜如蜜。
4.年號:(1)漢朝宣帝年號(西元前53~前50)。(2)三國魏廢帝高貴鄉(xiāng)公年號(西元254~259)。(3)三國吳主孫皓年號(西元265~266)。(4)前秦苻堅年號(西元359~364)。
《國語辭典》:如意  拼音:rú yì
1.稱心、符合心中的意愿?!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六:「觀君豐格,功名不患無緣,但必須待尊閫天年之后,便得如意?!姑鳌M跤穹濉斗傧阌洝返谝弧鹫郏骸傅媒匀缫?,兩情稱,始信一點靈犀,誠通海神?!?br />2.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長柄,可如人心意,搔背部的癢,故稱為「如意」。后世演變成一種象徵吉祥的陳設品,以金、玉等精致質料刻制,頂端多作靈芝形或云形,長柄微曲,可供賞玩。《聊齋志異。卷一○。葛巾》:「而室內(nèi)并無昋奩,床頭有水精如意,上結紫巾,芳潔可愛?!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賈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挂卜Q為「不求人」、「搔背爬」。
3.唐武后的年號(西元692)。
《國語辭典》:菩提  拼音:pú tí
從污染迷惑中體悟四圣諦。梵語bodhi的音譯。南朝梁。蕭衍〈游鐘山大愛敬寺〉詩:「菩提圣種子,十力良福田。」《西游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div>
《國語辭典》:菩提樹(菩提樹)  拼音:pú tí shù
植物名:(1)桑科榕屬,大喬木。葉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長尾狀銳尖,邊緣波狀。隱頭果扁圓形。也稱為「覺樹」、「思惟樹」。(2)田麻科菩提樹屬,落葉喬木。葉為不等邊心臟形或廣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帶白色茸毛。七月葉腋生細長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開黃褐色花?;ê蠼Y圓形果實。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觀賞。
《國語辭典》:三昧  拼音:sān mèi
1.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胡語音譯。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無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成實論》卷一二:「今當論三昧。問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處是三昧相?!弧挂沧鳌溉Φ亍?、「三摩帝」、「三摩提」。
2.訣要、竅門。《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純傳》:「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紅樓夢》第四八回:「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div>
《國語辭典》:聲聞(聲聞)  拼音:shēng wén
佛教謂從他人開示、教授佛法,進而修行悟道者。《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愿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jīng)?!?/div>
《國語辭典》:法界  拼音:fǎ jiè
佛教用語:(1)構成現(xiàn)象的法則。和空性、真如、實際同義?!掇q中邊論。卷上》:「由圣法因義,說為『法界』,以一切圣法,緣此生故。」(2)十八界之一,佛教將一切存在分成十八類,法界為其中一類。謂屬于心智所覺察的對象?!栋⑴_磨俱舍論》卷二:「六識、意界及法界,攝屬心所法,名有所緣,能取境故?!?/div>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后,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其色有三種,骨為白舍利,發(fā)為黑舍利,肉為赤舍利。為梵語?arīra的音譯。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曷邏怙羅恐王珍貴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藍,登窣堵波,至誠所感,其石覆缽自開,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埂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阜派崂?,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挂卜Q為「舍利子」。
《國語辭典》:般若  拼音:bō rě
能證悟空理的智慧。梵語praj?ā的音譯?!洞笾嵌日摗肪硪话耍骸复鹪唬骸耗υX,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羅蜜,言到彼岸?!弧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論說》:「動極神源,有般若之絕境乎?」
《漢語大詞典》:圣訓(聖訓)
(1).圣人的教導。指儒家相傳的訓諭。 漢 蔡邕 《釋誨》:“且用之則行,圣訓也;舍之則藏,至順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經(jīng)顯,圣訓也;緯隱神教也。圣訓宜廣,神教宜約。”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 章老先生 ,你背圣訓了,怎么説一個似可去?!?清 陳夢雷 《抒哀賦》:“委吉兇以任運兮,永圣訓以自強。”參見“ 圣教 ”。
(2).帝王的訓諭、詔令。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姚麟奏對:“ 麟 恐伏而對曰:‘誠如圣訓,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wèi)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以私恩結下,為身計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陽王仲祥韻》:“洪恩浹四海,圣訓宜書紳。”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諄諄數(shù)千言,詳載圣訓。”
(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后專指對 穆罕默德 言行的傳述--“ 穆罕默德 言行錄”。在 中國 ,圣訓也稱“圣訓經(jīng)”、“至圣寶訓”、“至圣寶諭”、“圣諭”等。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舊稱 堯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導。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圣教廢毀,則聰慧之人并造奇音?!?span id="t4v0e6d" class="book">《新唐書·柳渾傳》:“﹝ 柳渾 ﹞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T父欲從其言, 渾 曰:‘去圣教,為異術,不若速死?!?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經(jīng)學理學:“ 東吳 之 惠氏 、 東浙 之 萬氏 ,經(jīng)學皆宗 漢 ,而未嘗悖圣教也。” 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今 中國 之人,號稱奉圣教,而農(nóng)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圣教為何物?!?br />(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時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制止,削除謬法,宣明圣教?!?唐 盧士衡 《寄天臺道友》詩:“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