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一本(1537年—1609年),字汝培,號瞻鳧、仁齋,河南汝州郟縣人,軍籍。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隆慶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三甲第四十三名進士。歷官直隸永平府撫寧縣知縣。擢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升寧波知府。
李大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大瀾(1538年—?),字觀甫,號瀠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一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四十五名進士。刑部觀政,本年六月授江浦知縣,隆慶元年(1567年)六月升太倉州知州,三年五月降調(diào)閑散,丁憂。六年七月降中都留守司經(jīng)歷,萬歷元年(1573年)三月升常德府通判,十二月升簡州知州,三年二月升常州府同知,六年十月降靖州知州,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雩都人,字源甫,號養(yǎng)愚。隆慶五年進士,拜戶科給事中。張居正丁憂奪情,又充大婚冊使。淶疏言不可。居正怒,貶為山東僉事。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
維基
李淶(1538年—1602年),字源甫,號養(yǎng)愚,江西贛州府雩都縣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百八十名,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進士。初授寶應(yīng)縣知縣。萬歷五年(1577年)十二月,遷戶科給事中。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遭父喪,奪情視事,不久又充明神宗大婚冊使,李淶上疏,認為不宜。七年巡視光祿寺,七月以江南水災(zāi),疏陳四事,觸怒神宗,八月被外放為山東僉事。歷廣西左參議,十一年七月升湖廣副使,丁父憂歸。十五年七月復除原官,整飭蘇松常鎮(zhèn)兵備,十八年五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等處,期間打壓蘇州府知府石昆玉,釀成大案。十九年九月致仕歸。二十一年九月起復,以原官巡撫保定,推辭未赴任。著有《養(yǎng)愚先生集》。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朝鮮新平人,字益之,號蓀谷。
蓀谷詩集·序
恭惟我國家。文運休明。學士大夫。以詩鳴者。殆數(shù)十百家。咸自謂人握靈蛇之寶。林然盛哉。摡而揆之。則途有三焉。其和平淡雅。圓適均稱。渾然成一家言者。推容齋相。而駱峰及永嘉父子擅其華。其次則昌大莽莽。富蓄博材。為一代大方家者。如四佳,佔畢,虛白輩騁其雄。又其次則崷崒峻峭。締思致巧。以瑰瑋險絕為貴者。如訥齋,湖陰,蘇相,芝川諸鉅公衒其杰。玆俱韙矣。然其優(yōu)游敦厚。響正格高。定軌于開天,大歷者。世鮮其人。識者猶有所憾云。往在弘,正間。忘軒李胄之始學唐詩。沈著奇麗。而沖庵金文簡公繼起為韋錢之音。二公足稱一班。而惜也年命恨之。逮在隆,萬間。思庵相知尊盛李。所詠頗清邵。模揩雖不足。而鼓舞攸賴。晚得崔,白。遂張大楚。所謂夥涉之啟劉,項者非耶。同時有蓀谷翁者。初學杜,蘇于湖陰。其吟諷者既鴻縝純熟矣。及交崔,白。悟而汗下。盡棄其所學而學焉。其詩本源供奉。而出入乎右丞,隨州。氣溫趣逸。芒麗語澹。其艷也若南威,西子袨服而明妝。其和也若春陽之被百卉。其清也若霜流之洗巨壑。其響亮也若九霄笙鶴彷像乎五云之表。引之霞綺風淪。鋪之璧坐璣馳。鏗而厲之。則瑟悲而球戛。抑而按之。則驥頓龍蟄。徐行其所無事。則平波滔滔然千里朝宗。而泰山之云。觸石為白衣蒼狗。置在開天,大歷間。瑕不廁王,岑之列。而較諸國朝諸名家。其亦瞠乎退三舍矣。翁地微。人多不貴重之。所著述累千篇。皆散失無存。不佞少日以仲兄命。問詩于翁。賴識涂向。及其死也。惜其遺文泯沒不傳。為裒平日所臆記者。詩二百馀首。謀欲災(zāi)木。又從洪上舍有炯許。續(xù)得百三十馀首。令李君再榮合而匯數(shù)。類之為六卷云。夫翁之詩。度越國家諸名家。豈待鄙文為不朽哉。雖然。掇拾遺詩。期以傳千載者。不佞心也。其可避污佛首之誚乎。至于上下數(shù)百年。評騭諸老。以及乎翁者。極知僭越而駴一時之人。要之久則論定也。夫豈無一人知言哉。遂書此弁之。翁姓李。名達。字益之。雙梅堂之庶裔孫。蓀谷其自號也。 萬歷戊午季春。     陽川許端甫氏序。

人物簡介

簡介
李山海(朝鮮語:???,1539年7月20日—1609年8月23日),李氏朝鮮政治家,作家,詩人。字汝受(??),號鵝溪(??)、終南睡翁(????)、竹皮翁(???)、枾村居士(????)。謚文忠。他是李氏朝鮮前期的死六臣之一——白玉軒李塏的從4代孫、《土亭秘訣》的著者土亭李之菡的侄子。李山海于1590年-1592年、1600年-1602年兩次任領(lǐng)議政(李氏朝鮮的首相)。朝鮮中期政黨東人黨的首領(lǐng),1580年東人分黨為南人,北人時,李山海是北人黨的黨首,被稱作文章之能,韓國朝鮮八大家之一。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尚思(1539年—1615年),字從學,號晉峰,山西平陽府曲沃縣南薰里人,軍籍。嘉靖戊午解元,隆慶戊辰進士,萬歷年間官至吏部右侍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三百四名,三甲第三十四名進士。授刑部主事,審判盡責。萬歷十年(1582年)九月升吏部驗封司郎中,不阿諛權(quán)臣張居正,十三年(1585年)四月補文選司郎中,上疏請求任用張居正罷黜的官員。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十五年(1587年)三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十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六年(1588年)六月升太常寺卿,十七年(1589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免除采木之役,賑災(zāi)剿匪有功。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還京,改任戶部右侍郎,二十年(1592年)十月改吏部右侍郎,十一月以被論上疏乞歸。四十三年(1615年)卒,贈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廷儀(1539年—?),字國瞻,號敬庵,山西平陽府霍州人,民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八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一百六十四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九名進士。授吳堡縣知縣,調(diào)洛川縣,萬歷五年(1577年)閏八月選授兵科給事中,七年十月巡視京營,條陳戎政七事,八年二月升吏科右給事中,九年二月升吏科左給事中,五月升工科都給事中,十一年出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守汝南,十四年正月升陜西按察使,治兵固原,十六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十八年七月巡按直隸御史周孔教疏列西鎮(zhèn)失事罪狀,言甘肅撫臣李廷儀守虜巢穴,失于堤防,事已危急,不以上聞,當議罪,李廷儀被調(diào)任南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杞縣人,字蔚元,號槐墅。萬歷八年進士,累官山西參政。有《鹽梅志》。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熙(1540年—1592年),字穆之,號序齋,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軍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二十四名。隆慶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二甲第四十五名進士。選任翰林庶吉士,六年四月授兵科給事中,升吏科右,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升工科左,巡視京營,因不附會高拱、張居正,以彈劾馮保,被貶為南豐縣縣丞、之后擔任寧國縣知縣、后升任南京刑部主事、高州府知府,因治理有功,十四年(1586年)正月升任廣西副使,參與平定三鎮(zhèn)酋長,積勞成疾,十七年七月擢云南右參政,引疾歸,坐船至惠州卒,年五十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李楨,字維卿,號克庵,安化(今甘肅省慶城縣)人。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初任高平縣知縣,后調(diào)回朝廷任御史。明神宗萬歷初年,傅應(yīng)楨因向神宗皇帝直言上書,招致神宗皇帝震怒,下詔書將傅關(guān)進監(jiān)獄。李楨會同御史喬巖、給事中徐貞明,相聯(lián)擁人監(jiān)獄看護傅,又引起神宗皇帝的不快,按同罪論處,被貶為長蘆鹽運司知事。后相繼調(diào)遷為歸德推官、禮部主事、順天府府丞。
維基
李楨(1540年—1614年),一作禎,字維卿,號克庵,陜西慶陽衛(wèi)官籍山西大同衛(wèi)人。陜西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七十三名,三甲第五十四名進士。初任高平知縣,后調(diào)回朝廷任御史。萬歷初年,傅應(yīng)禎因向皇帝直言上書,招致皇帝震怒,下詔書將傅關(guān)進監(jiān)獄。李楨會同御史喬巖、給事中徐貞明,相聯(lián)擁入監(jiān)獄看護傅,又引起皇帝的不快,按同罪論處,被貶為長蘆鹽運司知事。后相繼調(diào)遷為順德府推官、禮部主事、尚寶司少卿,十五年三月升本司卿,十七年十二月升順天府府丞。萬歷十八年,洮河有警,極言貢市絕非良策,要求對以往設(shè)立互市的官員進行追責,這個意見遭萬歷皇帝否決。十九年任湖廣巡撫,萬歷二十年六月,召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進左副都御史,二十一年七月再遷戶部右侍郎,因與戶部郎中鄭材不和,改調(diào)兵部。萬歷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改任兵部右侍郎,同年九月十一日,又調(diào)遷為兵部左侍郎。萬歷二十五年九月,兵部尚書石星因壬辰戰(zhàn)事不利下獄,由李禎臨時主持兵部事務(wù)。趙志皋認為李禎不懂軍事,明確反對萬歷皇帝將兵部大權(quán)托付給李禎。廣東道御史況上進認為李禎庸鄙。朝廷升邢玠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萬歷二十七年二月李楨致仕。萬歷三十七年十二月,李楨起用為南京刑部尚書。三十九年因病擅自離職,令冠帶閑住,以后不得推用。萬歷四十二年三月卒,賜祭葬。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宏仲,號艮齋。退溪李先生門人也。其先出自嶺南之永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仲薰,號四留齋、四留居士,有《四留齋集》。
李陽春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陽春(1541年—1603年),字時化,號邃麓,浙江杭州府馀杭縣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易經(jīng)》經(jīng)魁。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七十八名,三甲第三十六名進士。官至工部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春光(1542年—1622年),字輝甫,號實吾,山西平陽府解州人,民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二十八名,三甲進士,授保寧府推官,精明公廉,升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萬歷十一年十一月升陜西按察司副使,晉本省右參政,十七年八月升本省按察使,駐寧夏,十九年閏三月調(diào)補整飭洮岷地方兵備陜西按察使,升陜西右布政使,二十年四月轉(zhuǎn)左布政使,十一月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贊理軍務(wù)。二十三年十月升右副都御史,十一月升戶部左侍郎,二十五年三月改任兵部左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五月敘延鎮(zhèn)文武將士功,加升右都御史,蔭一子錦衣衛(wèi)試百戶世襲,不久去職聽用。年七十九卒,賜祭葬,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著有《中丞疏稿》。
李楠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楠(1542年—1607年),字伯南,號中石,河南歸德府永城縣人,軍籍。庚午鄉(xiāng)試二十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三百名,登三甲第二百八名進士。吏部觀政。除松江府推官。二十年十月考選,授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二十一年巡按陜西茶馬,秋乞假還里,二十六年補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浙江。丁父憂歸。服除,復補湖廣道,巡視京營,考選軍政,兼掌河南道印務(wù),三十四年奉命巡按順天,秋天監(jiān)順天府鄉(xiāng)試,以勞染脾病,次年三月卒,年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