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2—? 【介紹】: 清浙江嘉興人,字仲玉,號小鐵,自號青笠散人。諸生。居鴛湖之濱,住所名“南湖水榭”。善書畫,長于摹古,所藏名跡甚多。有《息笠庵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八
楊韻,字仲玉,號小鐵,嘉興人。有《息笠庵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3—1881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詠春,一字子與,晚號濠叟。道光二十三年舉人。官安徽鳳陽知府。善書法,尤工篆籀。有《文字解說問訛》、《在昔篇》、《觀濠居士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漢軍正紅旗人,字簡侯,號季良。道光十六年進士,咸豐間歷任蘇松太道、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工書法。
維基
楊能格(1814年 - ?),字簡侯,號季良,漢軍正紅旗人,籍奉天鐵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時隸正紅旗漢軍德音圖佐領(lǐng)下),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進士。咸豐三年(1853年)任江蘇蘇松道。官至江寧布政使。工書法,著有《歸硯齋詩賦草》、《海天集》。
楊摛藻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摛藻(?—1863年),號樸庵,安徽石埭縣(今池州市石臺縣)人。楊摛藻自少年即勤于學,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三甲進士,與曾國藩同榜。授刑部主事。楊摛藻事父至孝,任京官后,即接父親來京居住。因父親不適應(yīng)京師生活,楊摛藻辭官回鄉(xiāng),在石埭嶺下楊家賦閑。太平天國攻占皖南后,楊摛藻倡辦團練,屢立戰(zhàn)功。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藩邀其加入幕府。次年,曾國藩行營移駐安慶,委派楊摛藻主持忠義局,并主安慶敬敷書院江西。同治二年(1863年)秋,楊摛藻病故。曾國藩曾親書挽聯(lián):“軒冕久輕,少懷大志;皋比勇徹,老愈虛心。”
楊寶彝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6—1871 【介紹】: 清浙江歸安人,字性甫,號抱山。諸生。有《抱山草堂詩存》。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書香(1818年—?),字心齋,號慧堂,一號蕓坪,直隸武邑縣人。進士出身。楊書香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第八十四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升監(jiān)察御史,戶科給事中,內(nèi)閣侍讀學士。后任鴻臚寺卿。光緒初年任奉天府府丞兼學政。曾為同治《武邑縣志》序跋題記。

人物簡介

維基
楊鈞(1836年4月24日—?年),字少庚,號秉衡,道光十六年丙申三月初九日(1836年4月24日)生,行一。四川省敘州府富順縣縣城內(nèi)正中街人,民籍,瀘州直隸州九姓鄉(xiāng)廩膳生。* 同治六年丁卯并補壬戌本省鄉(xiāng)試中式第39名,會試中式第157名,殿試三甲169名,欽點即用知縣。* 歷任湖北省應(yīng)山縣、宜城縣、咸寧縣等縣知縣。有德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9—1896 【介紹】: 清浙江歸安人,字見山,號季仇,又號庸齋,晚號藐翁。咸豐五年舉人,江蘇候補知府。工詩書,喜金石,尤以精漢隸名。有《遲鴻軒詩集》、《庸齋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四
楊峴,字見山,號庸齋,歸安人。咸豐乙卯舉人,江蘇候補知府。有《遲鴻軒詩集》。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泗孫(1823年—1889年),學名英泗,字鐘魯,號濱石。清代蘇州府常熟縣(今常熟市)人。祖父楊岱,父楊希鈺。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十五,娶潘良桂之女。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取景山官學教習和國子監(jiān)學正學錄。咸豐二年(1852年)殿試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十年擢侍講,同治五年(1866年),以暈眩之疾,辭官家居十六年。卒于光緒十五年(1889年)七月十九。墓葬在常熟豐三場四十五都七七上圖水字型大小頂山湯礱坊(現(xiàn)屬張家港市)。
楊頤 朝代:清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4—1899 【介紹】: 清廣東茂名人,字子異,號蓉浦,晚號蔗農(nóng)。同治四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兵部左侍郎。甲午戰(zhàn)爭時,疏請嚴懲敗將,頗得時譽。
維基
楊頤(1824年—1899年),字子異,號蓉浦,晚號蔗農(nóng),廣東茂名縣(今屬高州市)城西廣潭村人。清末政治人物。楊頤幼孤,九歲通經(jīng)史,十歲能文,十六歲得學使戴熙賞識,補為生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學使李崇階薦以優(yōu)貢進京。咸豐二年(1852年),楊頤中式壬子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此后回鄉(xiāng)辦理團練,抵抗陳金缸反清軍隊。同治四年(1865年)中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七年(1868年)散館,授編修,任武英殿總纂、國史館纂修。歷升詹事府左右贊喜、翰林院侍講、侍讀。光緒十年(1884年)八月任順天府丞,次年改奉天府丞兼學政。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授大理寺少卿。光緒十四年(1888年)提督江蘇學政。光緒十七年(1891年)任光祿寺卿、太常寺卿。次年任都察院左都副御史。楊頤任內(nèi)敢于直言不諱,不畏權(quán)貴。屢次彈劾包括曾國荃、李鴻章、劉坤一等封疆大吏。猜測其是因為直言而被調(diào)離都察院。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兼署工部右侍郎,承修東陵風水圍墻,直到慈禧重新接掌此事為止。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兼署工部左侍郎。同年,告假回鄉(xiāng)修墓,次年二月病卒于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5—1878 【介紹】: 清浙江秀水人,字利叔,號汲庵。咸豐九年舉人。文章私淑姚鼐。不得志。終生為督撫幕客。有《汲庵詩文存》。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七
楊象濟,字利叔,秀水人。咸豐己未舉人。有《汲庵詩存》。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楊士芳(1826~1903),字蘭如,號蕓堂,清臺灣噶瑪蘭(今宜蘭)人。 楊氏出身貧困農(nóng)家,奮發(fā)向?qū)W,咸豐三年(1853)中秀才,同治元年(1862)中舉,同治七年(1868)中進士,為宜蘭首位且唯一的進士,曾被分派浙江紹興知縣,但因父喪在家守制,從此長居宜蘭,未曾任官,終生熱心投入地方文教事務(wù)。同治八年(1869)倡建孔子廟,同治十三年(1874)請建延平郡王鄭成功專祠于臺南,奉敕照準。光緒元年(1875)應(yīng)聘為仰山書院院長,作育英才近三十年。日本領(lǐng)臺之后,受聘為宜蘭廳參事,明治三十二年(1899)與李望洋等倡募款興建碧霞宮,奉祀岳武穆王。楊氏對宜蘭文風貢獻卓著,后人為緬懷其風范,將其故居地命名為「進士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0—1912 【介紹】: 清江蘇婁縣人,字古醞,號蘇盦,又號紅豆詞人。諸生。同治間,居保定蓮池書院,與修《畿輔通志》。光緒間官浙江景寧知縣。駢散文詩詞均有名。有《蘇盦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八
楊葆光,字古醞,婁縣人。諸生,官景寧知縣。有《蘇盦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四
楊浚,字雪滄,侯官人。咸豐壬子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有《冠悔堂詩鈔》。
全臺詩
楊浚(1830~1890)字雪滄,號健公,又號冠悔道人。祖籍福建晉江,后遷福建侯官。咸豐二年(1852)中舉,同治四年(1865)任內(nèi)閣中書,及國史、方略兩館校對官。楊氏為福建著名藏書家,同治五年(1866)應(yīng)左宗堂之邀,入福州正誼書局,重刊先賢遺書。同治八年(1869)游臺,受淡水同知陳培桂之聘,纂修《淡水廳志》;并應(yīng)鄭用錫子嗣鄭如梁之請,編纂《北郭園全集》,首開清代北臺灣文學專著出版之先河。同治九年(1870)修志完成后離臺。晚年致力講學,曾任教于漳州丹霞書院、霞文書院,廈門紫陽書院,金門浯江書院。著有《冠悔堂詩文鈔》、《冠悔堂賦鈔》、《冠悔堂駢體文鈔》、《冠悔堂楹語》、《楊雪滄稿本》?! ∑澮匀輬D書館藏之《冠悔堂詩鈔》為底本進行編校。該詩鈔收錄道光二十七年至光緒十六年(1847~1890)間古今體詩共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卷三己巳(1869)至庚午(1870)共十九首,為楊氏在臺之作。許宗衡于詩集前序文云:「卷中各體均深穩(wěn)有骨,七言律尤高邁,間有似冬郎玉溪生者,而風格轉(zhuǎn)勝。蓋韻味非常,不可以貌襲也。七古有逸氣略近太白,題魏午莊鷹鹿圖一作,又似元遺山,皆非近時率爾為詩者所解?!褂纱寺钥梢娖湓娭L格與特色。另連橫《臺灣詩乘》、吳幅員《臺灣詩鈔》中亦輯有楊浚詩,可作為編校參考。(施懿琳撰)
清詩別裁集
字瞻衡,江南昆山人。諸生?!鹫昂馓幚ЦF,有客欲招之北往,已卜期矣,緣其配病癇不能往,一二年,夫婦并寒餓死。文人之卮,此為尤甚。
楊紹和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紹和(1830年—1875年),字彥合,又字念微,號協(xié)卿。山東聊城縣城里(今屬聊城市東昌府區(qū))人。楊以增次子,道光十年(1830年)出生。咸豐二年(1852年)舉于鄉(xiāng),受知于湖廣總督林則徐。同治四年(1865年)中進士,授編修,官至翰林院侍讀。楊紹和與其父皆好藏書,接手海源閣,怡親王載垣被賜自盡,楊紹和購得怡府大量宋版珍本。藏書數(shù)數(shù)十萬卷,“稟承家學,一專于書,搜羅典籍,不遺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光緒元年(1875年)因吸食鴉片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