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
覺恩字以仁,號斷江,四明人。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以仁,號斷江,四明人。卓錫云門后住天平白云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清江人,字聲之,號清江酒民,又號匏庵道人。少穎敏過人,讀《春秋》,通大義。工詩,不仕。嘗與同郡楊士宏等結(jié)詩社。有《蕙櫋稿》。
釋元湛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元湛。號秋江。不知何許人。操守端靖。久從禪者游。有所發(fā)明。行息無定。一日杖錫至松巖。愛其山水深秀。不忍去。乃趺坐石上。荊棘圍繞。風露凄苦。是夜有二虎。環(huán)其左右。若相衛(wèi)護者。湛命之伏?;⒔苑U恳允终砘⒈呈焖?。遲明虎去。如是者屢夕。山民聞之以為神。即其處創(chuàng)阿蘭若奉之。湛不交世事。不應檀齋。雖皈依者踵繼。開道之外。不雜塵俗一語。漠如也。將化別眾。就龕說偈曰。洗浴著衣生祭了。跏趺宴坐入龕藏?;ㄩ_鐵樹泥牛吼。一月長輝天地光。又謂其眾曰。后十五年寺當火。啟吾龕則火可止。至期果然。眾匍匐開龕。見其神色如生。爪發(fā)皆長。復封固瘞之?;蛟?。湛得法寶方山。斷橋倫禪師之法孫也。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宗凈。字月江。婺人也。正庵訚公法子。頎身偉貌。德本夙植。覺。繇性稟。每以佛乘印參儒典。默而能融。辯而不肆。所著詩文。皆有足觀。尤以接物利生為己任。行持無怠。雖小戒律如踐青折萌。盥手泛席之數(shù)。未嘗放心。翰院侍講王公時彥。在秘閣纂修。少師姚公。實總其事。二公論。及東南名僧。而師居其一??偹韭勂滟t。舉授徑山住持。一時名公鉅卿。皆樂然出疏勸請向振山靈。師之住是山也。不大設門徑。不廣聚徒眾。抑渾而務實。嘗示人曰。身是一卷活經(jīng)。無時不轉(zhuǎn)??谑莾善榔?。有說便動。真知實謬不在言也。師之為文字。用濟佛事。過則揮去。如塵垢秕糠。了無留意。至于整頓山門。事無巨細。宜為必行??梢粤⒆?。皆決于俄頃。無顧慮徬徨之滯。亦法門英杰也?;蛸澠湎裨?。神定氣沖。言雄貌偉。擊拂一下。大海絕流??韧僖宦?。須彌粉碎。衲子師模。佛祖骨髓。夫是之謂正庵和尚之的傳。妙喜七葉之華裔也。后念佛而逝。塔于本山。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姚云文,字圣瑞,又字若川,號江村。瑞州高安(今屬江西)人。有《江村遺稿》,存詞九首,見元周南瑞《天下同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德安人,字仁甫。窩闊臺汗七年,被蒙古軍所俘。適姚樞奉詔求賢,與言而釋之。復以家族盡殘,痛不欲生。樞勸以徒死無益,乃從樞北上。以所記程朱諸經(jīng)傳注,錄以付樞。楊惟中建太極書院,請復為師,以程朱之學教人,由是北方始知理學。后竟不受官。以家在江漢之上,以江漢自號,學者稱江漢先生。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仁甫,德安人。自號江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7—1357 【介紹】: 元婺州義烏人,字文晉,又字晉卿。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臺州寧海丞,歷諸暨州判官,所至有政聲。仕至侍講學士,致仕卒,謚文獻。在州縣以清白為治,及升朝行,挺立無所附,足不登巨公勢人之門。其學博極群書,而約之于至精,剖析經(jīng)史疑難,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屬,多先儒所未發(fā)。文辭謹嚴,援據(jù)精切。有《日損齋筆記》、《金華黃先生文集》。
元詩選
溍字晉卿,婺州義烏人。生而俊異,學為文,頃刻數(shù)百言。弱冠西游錢塘,得見遺老鉅工宿學,益聞近世文獻之詳。還從隱者方韶父游,為歌詩相唱和,絕無仕進意。延祐開科登進士,授寧海丞。至順初,以馬祖常薦,入應奉翰林文字,轉(zhuǎn)國子博士,出提舉浙江等處儒學。亟請侍親歸,俄以秘書少監(jiān)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擢兼經(jīng)筵官,升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事,累章乞休,不俟報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請還南。七歲而卒,年八十一。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謚文獻。所著有《日損齋稿》三十三卷、筆記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貴而能貧。遇佳山水則觴詠其間,終日忘去。雅善真草書,為文布置謹嚴,援據(jù)精切,俯仰雍容,不大聲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萬頃,魚鱉蛟龍,潛伏不動,而淵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議者,謂先生為人高介類陳履常,文辭溫醇類歐陽永叔,筆札俊逸類薛嗣通,歷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為己任。與臨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貫齊名,號儒林四杰,合而觀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講之思峻潔,一時才士如王祎、宋濂輩,并出黃、柳之門,而匯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氣運使然者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晉卿,婺州義烏人。以薦應奉翰林,轉(zhuǎn)國子博士,為浙學提舉。至正中再起為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進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卒謚文獻。有日損齋槁三十三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8—1344 【介紹】: 元平江路人,字翼之,號江村民。武宗至大中署吳縣儒學教諭,受代后,不復出。工書,篆隸真行小草無不精絕。有《江村先生集》。
元詩選
錢教諭良右(一作祐)良右,字翼之,平江人。言談舉止,濟濟有儒者意。吳興趙孟頫、巴西鄧文原遇之尤厚,數(shù)引拔之,良右殊無仕進意。至大中,署吳縣儒學教諭。已代去,輒不復出。閒居三十年,一室蕭然,坐客常滿,詠歌酣嬉無虛日。聊城周馳舉良右宜在館閣,未報。會被旨擇工于書者,俾書《農(nóng)桑輯要》、《大學衍義》,有司悉起良右以應令,竣事。交章薦,亦不報。至正四年以疾卒于家,年六十七。有詩文雜著若干卷,虞學士集為之序。翼之于古篆、隸、真、行、小草無不精絕,豪家貴人往往傳藏以為珍玩。或有所挾而強使為之,雖百金弗顧也。晚自號江村民人,因以江村先生稱之。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吳郡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建昌南城人。泰定帝泰定間進士。仕至國子祭酒。以文章事業(yè)推重當時,后進仰之若山岳。卒謚文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南城人。登泰定丁卯進士,歷官國子祭酒卒贈莒國公謚文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9—1366 【介紹】: 元明間浙江桐廬人,字方舟,自號滄江散人。幼輕俠,好擊劍、走馬、蹴鞠,工詩。元行省參政蘇天爵將薦之,避去。后劉基受朱元璋征,邀之同行。舫荷蓑笠以見,酌酒賦詩而別。筑室江邊,終老其間。有《瑤林》、《滄江》二集。
元詩選
舫字方舟,睦之桐廬人。幼有俠氣,好馳馬試劍,兼善攻毬鞠之戲。稍長,幡然悔,即從師受章句,治進士業(yè),為文爛然成章。已而又悔曰:曷習古歌詩以吟詠性情,庶幾少遂其愿耳!先是睦多詩人,世號「睦州詩派」,舫悉取而諷詠之,積之既久,圓熟璀璨,明珠走盤,而玉色交映也。復出游江、漢、淮、浙間,與名士相摩切,而詩道益昌。江浙行省參政蘇天爵聞其賢,欲薦之。舫曰:吾詩人爾,其可縻以章紱耶?竟避去。日苦吟于云煙出沒間,翛然若與世隔,因自號曰「滄江散人」。天大雪,獨泛舟釣江中,見者疑其非世間人。元季兵亂,益韜閉不出,易為隱者服,人莫知其蹤跡所在。至正丙午正月九日以疾卒,年六十八。有《瑤林》、《滄江》二集,《唐詩通考》藏于家。宋景濂撰《故詩人徐方舟墓銘》所載如此。郡志云「方舟少與青田劉基游,洪武初,基被徵,過桐廬,邀之同行。方舟荷蓑笠以見,縱酒賦詩而別」云云。按景濂墓銘,誠意被徵,乃在至正庚子。明太祖至戊申始建元洪武,時方舟歿已二年矣。舛訛可笑。而《列朝詩集》小傳未經(jīng)駮正,且云:宋景濂銘其墓曰「明詩人徐方舟」,復何所據(jù)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睦州人,字樂年,號桐江釣叟。順帝至元中為馀干教授,后解官歸里。至正中流寓海鹽,閉戶著述。有《樂郊私語》。
槜李詩系·卷六
桐壽字樂年,桐廬人。博學多才識。元末為馀干教授,與僚友鹽人沈谷善,結(jié)姻盟。谷死,攜子就婚。值世亂,遂寓居豐山之陽,與云間楊廉夫,嘉禾貝廷臣、潘澤民、張子晦,本州楊友直游,時于春林、夏澤尋討舊跡。著有樂郊私語。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紹大。吳氏子。世居嚴之桐江。故因以為號。師神觀孤潔。不樂處塵??中。一觸世氛。唯恐有以涴之。具戒后上雙徑。謁大辨陵公。公道價傾東南。見師甚喜。授以心印。師退自計曰。如來大法。其止如斯而已乎。遽辭去。遍歷叢席。諸尊宿告之者。不異徑山時??辉?。吾今而后知法之無異味也。乃歸見公。公俾給侍左右。師益加奮勵。脅不沾席者數(shù)載。朝叩夕咨。所以悟疑辨惑者。無一發(fā)遺憾。遂得自在無畏。尋以心法既明。而世出世智。不可不竟。每夜敷席于地。映像前長明燈讀之。一大藏全文。閱之至三過。皆通其旨趣。師之志猶未已。儒家言。及老氏諸書。亦擇取而嚅嚌之。自是內(nèi)外之學。兩無所愧矣。出世。凡三坐道場。學子翕集座下。甚至無席受之。能正容悟物。人見之意消。有求文句者。操筆立書。貫穿經(jīng)論。而以第一義為歸。間游戲翰墨。發(fā)為聲詩。沖和簡遠。有唐人遺風。至于有所建造。甃石運甓。躬任其勞。以為眾倡。手未嘗捉金帛。悉屬之知因果者?;蛴戎?。則曰。吾知主法而已。嘗患滯下疾。拭凈不忍用廁紙。摘菽葉充之。生平不畜長物。所服布袍?;蚴拍瓴灰?。報身七十有四而化。維那發(fā)遺篋。欲行唱衣故事。唯紙衾一具而已。大笑而去。其刻苦。蓋人之所不能堪。非見解正力量弘。豈易致是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七
釋紹大,字桐江,姓吳氏。世居嚴之桐江,因以為號。父善,母李氏。紹神觀孤潔,不樂麈壒,一觸世氛,唯恐涴之。乃入里中鳳山寺為沙彌。稍長,祝發(fā)升壇,納滿分戒。私自忖曰:“化龍之魚,肯伏蹄涔耶。”即日,杖策而出,上雙徑山謁大辯陵,授以達摩單傳心印,相與詰難者久之。復自忖曰:”如來大法,天地所不能覆載,其止如斯而已乎?”遽辭去,歷三吳,之墟宿,留建業(yè),經(jīng)匡盧,溯大江之西,還止湖湘漢沔間。名藍所在,必往參焉,諸尊宿亦多以深入遠到期之。已而嘆曰:“吾今而后知法之無異味也?!蹦藲w見陵,陵使給侍左右,益加奮勵,脅不沾席者數(shù)載。朝叩夕咨,所以悟疑辨惑者,無一發(fā)遺憾,遂得自在無畏法。陵喜傳授有人,每形之于言。時東嶼海以天目真派唱道凈慈,為法擇人,如沙中淘金,鮮有慊其意者,獨于紹別見推許,邀主藏室。居久之,又自忖曰:“心法既明,而世出世智不可不竟?!笔址惾~,寒暑俱忘,每夜敷席于地,映佛前長明鐙,讀一大藏教,凡六千二百二十九卷,往復三過,皆通其旨趣。紹猶以為未達,乃取儒家及老氏諸子之書,擇其菁華而擩嚌之,自是內(nèi)外之學粹然無滓。元至順壬申,廣教都總管府新立未久,采諸輿論,命出世巖之烏龍山景德禪寺,興廢補壞,善譽流衍。至正辛巳,行宣政院遷主金華山智者廣福禪寺。寺當孔道,且近郡城,持節(jié)往來多朝中華貴及文學之士,恒入山問道,故持法者頗難其人。自紹蒞此,無貴無賤,靡不向風悅服,四方學子翕然坌集,至無所容。一時法會,號為極盛。戊戌秋,院中復徇群請,移住義烏云黃山寶林禪寺,堅不欲行,使者三返,然后承命。明年己亥八月朔,覺體不自適,至七日,日將沒,嗚鼓集眾,告以永訣,即歛目危坐,或請書偈,擲筆嘆曰:“縱書到彌勒下生,寧復離此耶?!绷浫欢?,服沙門衣五十八春秋,享年七十有四。越五日,獲舍利羅如紺珠,齒牙貫珠不壞,弟子永明戒茂建塔藏焉。紹廣額高眉,正容悟物,使人妄意自消,生平以弘法為務,敲喝兼施,未嘗少懈。有求文者,操筆立書,貫穿經(jīng)論,而歸之第一義諦。間(閒) 游泳性情,發(fā)為詩詞,和沖簡遠,有唐人遺風。至于有所建造,甃石運甓,躬任其勞,以為眾倡。手未嘗握金帛,瓶缽外無長物,所服布袍十馀年不易。臨寂,維那發(fā)遺篋,欲行唱衣故事,唯紙衾一具而已,大息而去?!度龝Z》有錄:與金華宋文憲濂相友善,嘗共閱蠅頭小字,雖年耋,眼明如月,濂為驚異。又錄近作詩一卷寄之。故其終也,濂為銘其塔,歷序苦行,及證悟之由,以昭來者,具《芝園續(x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