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室中同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95 【介紹】: 西漢人。以弩將初起,從劉邦入漢。以都尉擊項羽、代有功,高祖八年封清侯。卒謚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史失其姓。秦時巴人。其先得丹穴,擅利數(shù)世,家富不可計量。清能守其業(yè),以財自衛(wèi),人不敢犯。秦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筑女懷清臺。
劉乘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簡介
劉乘(?-前136年),西漢孝景帝劉啟13子,謚為清河哀王。
劉義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簡介
劉義(?—前95年),漢朝宗室,西漢末代代王,清河剛王。其祖父代孝王劉參是漢文帝劉恒的第三子。前133年,其父劉登死后,劉義襲位,在位十九年,前114年,撤銷代國,改封清河王。又在位十九年,前95年,劉義去世,謚號剛(《王子侯表》作綱)。
劉竟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簡介
劉竟(?-前35年),漢宣帝第五子,生母戎婕妤。初元二年(前47年)封為清河王,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年)去世,無子國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106 【介紹】: 東漢宗室。章帝長子,安帝生父。立為皇太子。以竇后毀譖,廢為清河王。和帝即位,待慶優(yōu)渥。慶小心恭孝,自以廢黜,尤畏事慎法。卒謚孝。
全后漢文·卷十
慶,章帝子。建初三年,立為皇太子。七年,廢為清河王。延平元年歸國。薨,謚曰孝王。子祜入嗣,為上安帝,追上號曰孝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 【介紹】: 東漢宗室。章帝曾孫。順帝末嗣清河王。沖帝卒,被征至京,將議繼帝位。梁冀與太后立質帝,乃罷歸國?;傅蹠r劉文、劉鮪謀共立蒜,事覺,貶為尉氏侯。徙桂陽,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時安息國人,字世高。安息國王太子。好學,于外國典籍及天文、醫(yī)學、方術無不綜覽,乃至鳥獸之聲亦加研究。王卒,嗣位,服闋,讓位于叔,出家修道?;傅劢ê统踔林袊N淳?,即通漢語,乃先后譯經(jīng)三十九部。傳靈帝時卒于廣州。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科一
字世高。安息國王之適子也。幼以孝聞。博學無所不知。嘗聞燕語。謂人曰。當有餉食者至。已而果至??∽u被西域。家居一飯奉身。王薨。既除服。即讓位叔父。為沙門。讀契經(jīng)。尤精阿毗曇。而禪經(jīng)略盡其妙。歷化諸國?;傅鄢?。至中國。即通華言。其先后所譯經(jīng)。凡三十九部。詞達義明。學者宗之。宿命神跡甚著。靈帝末。關中大亂。曰我當如江南。有問其故者。答曰我前生比丘也。有同學性嗔。每乞食稍逆意。輒切齒檀越。如是者二十年。時我將如廣州償宿負。與之訣曰。若明經(jīng)又精勤。但多怒。死有惡報。我得道當先度若。既至廣。會寇亂。道逢惡少年。唾手拔刀曰。得汝矣。遂見殺。今同學報在廬山。我可無往而負初心哉。?亭湖神廟甚靈。能分風送往來之舟。有取神竹者。未許而斫。怒覆舟。植竹斫處。過者雀息汗下。清同舟三十輩。奉牲請福。神輒降語曰。舟有沙門可延致。清至。神復語曰。我果不能逃子別時語。今家此湖。千里皆所轄。坐多嗔。故致惡報。然好施。故致寶玩。故人情所鐘遠來。悲欣兼抱。然旦夕且死??址x江湖。當遷死山西澤中。計必入地獄。有縑千疋并雜寶物。幸為我建塔寺。資冥福也。清曰。吾遠來又久別。何不出形。相勞苦乎。神曰。形丑異。奈何。清曰。第出之。無傷也。于是出其首帳中。則大蟒也。清作梵語咒之。蟒若雨涕者。俄不見。清舟未發(fā)。有美少年。盛衣冠。跪清前。若致謝狀。清又咒之乃去。舟人問誰氏。曰廟神也。自是廟如丘墟。而蟒竟斃西山澤中。今潯陽蛇村是也。清至南昌。建塔造寺。始號東寺。今俗呼為大安云。清因至廣州。而求曩昔害己少年。館其家敘前事。相向感嘆。且曰。吾尚有馀報。在會稽。今當往。而少年愿必俱至。越行市中?;蛳鄽?。誤擊清。遂卒。清本王種。西域之至中國者。舉謂之安侯。則中國之封爵。雖外國。知所重如此。沙門道安以清所譯經(jīng)。辭暢義足。誠與親稟慈尊無所異。
神僧傳·卷第一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yè)聰敏剋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y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棕達。嘗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雋異之聲早被西域。讓國出家修道。博曉經(jīng)藏尤精阿毗曇學。既而游方遍歷諸國。以漢桓初年到中夏。通習華言宣譯諸經(jīng)。多有神跡。自稱先身已經(jīng)出家。有一同學多瞋。分衛(wèi)值施主不稱。每輒懟(音隊)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與同學辭訣云。我當往廣畢宿世之對。卿明經(jīng)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恚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適廣州值寇亂。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乃延頸受刃容無懼色。少年殺之。觀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已而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國。值靈帝末關洛擾亂。乃振錫江南云。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音恭)亭湖廟。此廟舊有威靈。商旅祈禱能分風送船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門可便呼上??拖腆@愕。請高入廟。神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為?亭廟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丑形長大。若于此舍命穢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身滅后恐墮地獄。吾有絹千匹并雜寶物。可為立法營塔使生善處也。高曰。遠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不怪也。神從床后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梵語數(shù)番。贊唄數(shù)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飏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眾人舉手。然后乃滅。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為造東寺。高去后神即命過。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跽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見。高謂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亭廟神。得離惡形矣。于是廟神歇矣。無復靈驗。后人于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shù)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后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已少年。時少年尚在。高徑投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吾猶有馀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砣灰饨庾坊谇绊?。厚相資供隨高東游。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群斗者。誤傷高首。應時殞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嘆異焉。
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上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yè)聰敏。剋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y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嘗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故俊異之聲。早被西域。高雖在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大位。乃深惟苦空。厭離形器。行服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博曉經(jīng)藏。尤精阿毗曇學。諷持禪經(jīng)。略盡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歷諸國。以漢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機敏一聞能達。至止未久。即通習華言。于是宣譯眾經(jīng)改胡為漢。出安般守意陰持入大小十二門及百六十品。初外國三藏。眾護撰述經(jīng)要為二十七章。高乃剖析護所集七章譯為漢文。即道地經(jīng)是也。其先后所出經(jīng)論。凡三十九部。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凡在讀者皆亹亹而不勌焉。高窮理盡性。自識緣業(yè)。多有神跡世莫能量。初高自稱。先身已經(jīng)出家。有一同學。多瞋。分衛(wèi)值施主不稱。每輒懟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與同學辭訣云。我當往廣州畢宿世之對。卿明經(jīng)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瞋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遂適廣州值寇賊大亂。行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刃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遂申頸受刃。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既而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即今時世高身是也。高游化中國宣經(jīng)事畢。值靈帝之末關雒擾亂。乃振錫江南。云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亭湖廟。此廟舊有靈威。商旅祈禱乃分風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門可便呼上??拖腆@愕。請高入廟。神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為?亭廟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丑形長大。若于此舍命穢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身滅后恐墮地獄。吾有絹千疋并雜寶物??蔀榱⒎I塔使生善處也。高曰。故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人不怪也。神從床后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梵語數(shù)番贊唄數(shù)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飏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眾人舉手然后乃滅。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造東寺。高去后神即命過。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見。高謂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亭廟神。得離惡形矣。于是廟神歇末無復靈驗。后人于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shù)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后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己少年。時少年尚在。高經(jīng)至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吾猶有馀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砣灰饨庾坊谇绊:裣噘Y供。隨高東游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誤著高頭應時隕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悲慟。明三世之有徵也。高既王種西域賓旅。皆呼為安侯。至今猶為號焉。天竺國自稱書為天書。語為天語。音訓詭蹇與漢殊異。先后傳譯多致謬濫。唯高所出為群譯之首。安公以為。若及面稟不異見圣。列代明德咸贊而思焉。余訪尋眾錄。紀載高公互有出沒。將以權跡隱顯應廢多端?;蛴蓚髡呒効娭鲁晒越恰]m備列眾異。庶或可論。案釋道安經(jīng)錄云。安世高以漢桓帝建和二年至靈帝建寧中二十馀年譯出三十馀部經(jīng)。又別傳云。晉太康末。有安侯道人。來至桑垣。出經(jīng)竟封一函于寺云后四年可開之。吳末行至楊州。使人貨一箱物以買一奴。名福善。云是我善知識。仍將奴適豫章。度?亭廟神。為立寺竟。福善以刀刺安侯脅。于是而終。桑垣人乃發(fā)其所封函財理自成字云。尊吾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jīng)者比丘僧會。是日正四年也。又庾仲雍荊州記云。晉初有沙門安世高度?亭廟神。得財物立白馬寺于荊城東南隅。宋臨川康王宣驗記云。蟒死于吳末。曇宗塔寺記云。丹陽瓦官寺。晉哀帝時沙門慧力所立。后有沙門安世高。以?亭廟馀物治之。然道安法師。既校閱群經(jīng)詮錄傳譯。必不應謬。從漢桓建和二年。至晉太康末。凡經(jīng)一百四十馀年。若高公長壽或能如此。而事不應然。何者。案如康僧會注安般守意經(jīng)序云。此經(jīng)世高所出。久之沈翳。會有南陽韓林穎川文業(yè)會稽陳慧。此三賢者信道篤密。會共請受。乃陳慧義。余助斟酌。尋僧會以晉太康元年乃死。而已云此經(jīng)出后久之沈翳。又世高封函之字云。尊吾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jīng)者比丘僧會。然安般所明盛說禪業(yè)。是知封函之記。信非虛作。既云二人方傳吾道。豈容與共同世。且別傳自云。傳禪經(jīng)者比丘僧會。會已太康初死。何容太康之末方有安侯道人。首尾之言自為矛盾。正當隨有一書謬指晉初。于是后諸作者?;虻捞?。或言吳末。雷同奔競無以校焉。既晉初之說尚已難安。而曇宗記云。晉哀帝時。世高方復治寺。其為謬說過乃懸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世高。安息國王太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志業(yè)聰敏。尅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y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常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高雖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父位。乃深惟苦空。厭離形器。喪服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博曉經(jīng)藏。尤精阿毗曇學。諷持禪經(jīng)。備盡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歷諸國。漢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機敏。一聞能達。至止未久。即通習華言。于是宣譯眾經(jīng)。改梵為漢。又析譯道地經(jīng)。先后經(jīng)論。凡三十九部。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讀者亹亹不倦焉。初高自稱。先身已經(jīng)出家。有一同學多瞋。值施主不稱。每輒懟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與同學詞訣云。我當住廣州。畢宿世之對。卿明經(jīng)精勤。不在我后。而性多恚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遂適廣州。值寇賊大亂。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遠來相償。何必忿怒。遂伸頸受刃。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莫不駭其奇異。既而為安息王太子。游化中國。宣經(jīng)事畢。值靈帝之末。關雒擾亂。乃振錫江南。云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亭湖廟。此廟舊有威靈。商旅祈禱。分風上下。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馀??。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門。可便呼上??拖腆@愕。請高入廟。神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道。好行布施。而性瞋怒。今為?亭廟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丑形長大。若于此舍命。穢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身滅后??謮櫟鬲z。吾有絹千疋。并雜寶物??蔀榱⒎I塔。使生善處。高曰。故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不怪也。神從床后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梵語數(shù)番。贊唄數(shù)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飏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為造東寺。高去后。神即命過。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見。高曰。?亭廟神。得離惡形矣。后人于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shù)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后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己少年尚在。高徑投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吾猶有馀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資供。隨高東游。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相打。誤著高頭。應時殞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悲嘆三世有徵。高既王種。西域呼為安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下邳人。靈帝時宦官。居里巷,不爭威權,時稱清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44 【介紹】: 三國魏河東聞喜人,字文行。漢末避亂荊州,劉表待以賓禮。曹操定荊州,以潛參丞相軍事,遷代郡太守。時郡內大亂,烏丸三單于專制郡事,潛單車之郡,撫之以靜,單于降服,百姓歸心。還為丞相理曹椽,出為沛國相,遷兗州刺史。魏文帝即位,入為散騎常侍,出為魏郡、潁川典農(nóng)中郎將。明帝即位,入為尚書,出為河南尹。封清陽亭侯。官至光祿大夫。卒謚貞。
全三國文·卷二十九
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避亂荊州,尋參丞相軍事,出歷三縣令,拜代郡太守,又為沛國相,遷兗州刺史。文帝踐阼,入為散騎常侍,歷魏郡穎川典農(nóng)中郎將。明帝即位,入為尚書郎,歷河南尹,轉太尉軍師大司農(nóng),封清陽亭侯,進尚書令。父憂去官,拜光祿大夫。正始五年卒,追贈太常,謚貞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17—278 【介紹】: 西晉北地泥陽人,字休奕。少孤貧,博學善屬文,解音律。三國魏末,州舉秀才,除郎中,入選為著作郎,撰集《魏書》。后遷弘農(nóng)太守。晉武帝立,用舊禮儀,改樂章,使玄為之詞。封鶉觚子,拜散騎常侍,掌諫職。累上書言事,陳事切直。性剛勁峻急,不能容人之短。官至司隸校尉,以爭座位免官。卒謚剛。有《傅子》。今存輯本《傅鶉觚集》。
全晉文·卷四十五
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人。魏扶風太守干子,舉秀才,除郎中,歷安東衛(wèi)軍參軍,轉溫令,遷弘農(nóng)太守,領典農(nóng)校尉。晉國建,封鶉觚男。武帝為晉王,遷散騎常侍。及受禪,進爵為子,加駙馬都尉,遷侍中,免。尋拜御史中丞,遷太仆,轉司隸校尉,免。卒,謚曰剛,追封清泉侯,有《傅子》百二十卷,《集》五十卷。(案:張溥本有《諸官病奏》一篇,出《通典》十九,驗即《陳要務疏》之第一段,不煩重出,張本又有馬鈞序及白帢合人服,皆《傅子》文,今別輯《傅子》四卷附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沛國譙人,字元首。齊王曹芳族祖。芳年幼即位,曹爽與司馬懿輔政。正始四年,曾上書請封宗室,曹爽不用。所作《六代論》傳世。官至弘農(nóng)太守。
全三國文·卷二十
囧字元首,中常侍騰兄叔興之后,齊王芳族祖,官弘農(nóng)太守。(案:別有清河王囧,乃明帝子,非即此?!?a target='_blank'>晉書·汝南王亮傳》:「泰始初,亮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有軍司曹囧。」則清河王也。)

人物簡介

全三國文·卷二十九
若,獻帝末官輔國將軍,封清苑鄉(xiāng)侯。
袁侃 朝代:曹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陳郡扶樂人,字公然。袁渙子。論議清當,善與人交,時人稱之。歷位黃門選部郎,號為清平。稍遷至尚書,早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24—271 【介紹】: 西晉河東聞喜人,字季彥。少好學,有聲名,時稱“后進領袖”。曹爽辟為掾。爽被殺,以故吏免。轉附司馬氏。魏末遷散騎常侍、尚書仆射,改定官制,議五等之爵。入晉,加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官至司空。作《禹貢地域圖》,藏于秘府,開創(chuàng)我國古代地圖繪制學。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卒謚元。
全晉文·卷三十三
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魏尚書令潛子。大將軍曹爽辟為掾,襲父爵清陽亭侯,遷黃門侍郎,爽誅坐免。尋為廷尉正,歷文帝安東及衛(wèi)將軍司馬,遷散騎常侍,轉尚書,進封魯,陽鄉(xiāng)侯。陳留王即位,進封縣侯,延熙初遷尚書仆射,封濟川侯。武帝即王位,拜尚書令右光祿大夫,加給事中。及受禪,加左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尋為司空。泰始七年卒,謚曰元。有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