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咎悔  拼音:jiù huǐ
1.災(zāi)禍。漢。班固〈奕旨〉:「隱居放言遠(yuǎn)咎悔,行象虞仲信可喜?!谷龂?。嵇康〈幽憤詩〉:「奉時恭默,咎悔不生?!?br />2.悔恨自責(zé)。如:「主管對自己一時的疏忽,造成公司很大的損失,感到無限咎悔。」
《漢語大詞典》:災(zāi)故(災(zāi)故)
災(zāi)患。后漢書·鄧訓(xùn)鄧騭傳論:“非徒豪橫盈極,自取災(zāi)故?!?/div>
分類:災(zāi)患
《漢語大詞典》:徹樂(徹樂)
(1).古代遇有災(zāi)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帝王或卿大夫撤除樂器,以示憂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晉悼夫人 喪之, 平公 不徹樂,非禮也?!?span id="9m44vqt" class="book">《新唐書·高宗紀(jì)》:“﹝ 總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車,避正殿,減膳,徹樂?!?br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雖享祿不薄,屢膺蕃庶之賞,徹樂之日,門中索然?!眳⒁姟?徹縣 ”。
《漢語大詞典》:徹縣(徹縣)
亦作“ 徹懸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zāi)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nèi)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span id="rg8rmow" class="book">《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span id="odg0uoi" class="book">《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span id="544ttnz"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fēng)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span id="n4dpkfh"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jì)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眳⒁姟?徹樂 ”。
《漢語大詞典》:徹膳(徹膳)
古代遇有災(zāi)患變異時,帝王撤減膳食,以示自責(zé)。《詩·大雅·云漢》“膳夫左右” 毛 傳:“膳夫徹膳,左右布而脩?!?孔穎達(dá) 疏:“膳夫之官,減撤王之膳食。”后漢書·伏湛傳:“夫一穀不登,國君徹膳;今民皆飢,柰何獨(dú)飽?”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當(dāng)蝕四月朔。上為徹膳,避正殿?!?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爭臣七人而止,諸侯爭臣五人而止。至於徹膳之宰,進(jìn)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達(dá)聰,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漢語大詞典》:降物
古代遇有災(zāi)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帝王及大臣皆脫下盛裝換上素服,謂之“降物”。左傳·昭公十七年:“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zāi)。於是乎百官降物?!?杜預(yù) 注:“降物,素服?!?孔穎達(dá) 疏:“降物謂減其物采也。《昏義》曰:‘日食則天子素服?!俟俳滴?,亦素服也。”《晉書·禮志上》:“災(zāi)祥之發(fā),所以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誡,故素服廢樂,退避正寢,百官降物,用幣伐鼓,躬親而救之?!?/div>
《漢語大詞典》:徹縣(徹縣)
亦作“ 徹懸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zāi)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nèi)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span id="xvpsevq" class="book">《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span id="trv4pxr"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fēng)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span id="jz8nqsr"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jì)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
《漢語大詞典》:徹樂(徹樂)
(1).古代遇有災(zāi)患病故或天象變異時,帝王或卿大夫撤除樂器,以示憂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晉悼夫人 喪之, 平公 不徹樂,非禮也?!?span id="jrcnpxa" class="book">《新唐書·高宗紀(jì)》:“﹝ 總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車,避正殿,減膳,徹樂?!?br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雖享祿不薄,屢膺蕃庶之賞,徹樂之日,門中索然?!眳⒁姟?徹縣 ”。
《漢語大詞典》:消慝
消除災(zāi)患。 唐 陸贄 《李建徽楊惠元兩節(jié)度兵馬狀》:“太上消慝於未萌,其次救失於始兆。”
《國語辭典》:辟惡除患(辟惡除患)  拼音:pì è chú huàn
驅(qū)逐邪惡和災(zāi)患。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一:「太帝散華玄歸大神,今日元吉,理發(fā)沐塵,辟惡除患,長生神仙。」
《漢語大詞典》:苛殃
疾病和災(zāi)患。《亢倉子·農(nóng)道》:“庶穀盡宜,從而食之,使人四衞變強(qiáng),耳目聰明,兇氣不入,身無苛殃?!?/div>
《國語辭典》:救災(zāi)恤患(救災(zāi)恤患)  拼音:jiù zāi xù huàn
解救他人或他方的災(zāi)難禍患?!稏|周列國志》第三九回:「今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災(zāi)恤患之名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