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高原之舟  拼音:gāo yuán zhī zhōu
犛牛。毛色灰黑而長,體型較黃牛稍矮短,性情溫和,能耐寒旱,是高原寒漠中最佳的運(yùn)輸工具,故稱為「高原之舟」。
《漢語大詞典》:貓牛(貓牛)
即犛牛。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獸則庸旄貘犛” 唐 顏師古 注:“犛牛即今之貓牛者也。”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犛牛:“犛者髦也,其髦可為旌旄也……汲冢周書作‘犛?!?, 顏師古 作‘貓?!?,爾雅作‘犘?!?,音皆相近也?!眳⒁姟?犛牛 ”。
分類:犛牛
《國語辭典》:犛?! ?span id="bhtbang" class='label'>拼音:lí niú
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全身有長毛,野生者色黑,畜養(yǎng)者色白,腿短。是青康藏高原地區(qū)主要的力畜。也作「氂牛」。
《國語辭典》:左纛  拼音:zuǒ dào
纛,飾以氂牛尾或雉尾的大旗。古代帝王的乘輿左邊插有大旗,稱為「左纛」?!妒酚?。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紀(jì)信乘黃屋車,傅左纛?!埂段倪x。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九旒鑾輅,黃屋左纛。」
《漢語大詞典》:旗旄
亦作“旂旄”。 注犛牛尾于桿首的旌旗,軍將所建。 唐 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span id="6cq01cc" class="book">《舊唐書·田弘正傳》:“天慈遽臨,免書罪累,朝章薦及,仍委旂旄,錫封壤於全藩,列班榮於八座。” 宋 曾鞏 《飲歸亭記》:“然而旗旄鐲鼓,五兵之器,便習(xí)之利,與夫行止步趨遲速之節(jié),皆宜有法,則其所教亦非獨(dú)射也?!?/div>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芻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脅等部密生長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嶺間善馱運(yùn)。毛可制披衣、帳篷和繩索,絨可制氈。原產(chǎn) 亞洲 中部山地。是我國 青藏高原 地區(qū)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為旌旄,后又以為帽纓。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詩:“牦?;ナ蟹コ?, 宛 馬臨關(guān) 漢 使回?!?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牦牛:“牦牛出 甘肅 臨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養(yǎng)之。狀如水牛,體長多力,能載重,迅行如飛,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長尺許。其尾最長,大如斗。亦自愛護(hù),草木鉤之則止而不動。古人取為旌旄,今人以為纓帽……山海經(jīng)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狀如牛而四足節(jié)生毛?!创艘?。”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內(nèi)蒙 的駱駝,早像春風(fēng)一般巡視過高原和沙漠?!?br />犛牛:野牛。形狀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說即牦牛。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東北百里,曰 荊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屬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span id="cwwn1ev" class="book">《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宴大賓客,必驅(qū)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饋?!?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狀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諸州貢之?!眳⒁姟?牦牛 ”。
氂牛:即牦牛。體矮身健,毛長,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飼。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漢書·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氂牛以為俎豆牢具?!?顏師古 注:“西南夷長尾髦之牛也?!?唐 杜甫 《錦樹行》:“青草萋萋盡枯死,天馬跛足隨氂牛?!?/div>
《漢語大詞典》:犛旄
以犛牛尾為飾的旗。 唐 韓愈 孟郊 《征蜀聯(lián)句》:“刑神咤犛旄,陰燄颭犀札。”
分類:犛牛牛尾
《漢語大詞典》:牦旄(犛旄)
以犛牛尾為飾的旗。 唐 韓愈 孟郊 《征蜀聯(lián)句》:“刑神咤犛旄,陰燄颭犀札?!?/div>
分類:犛牛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