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失譯。一卷。
八葉肉團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密家之說,吾人之心臟名肉團心,其形如合蓮華。若修瑜伽觀而三密相應(yīng),則開敷而為八葉,于中胎及八葉顯現(xiàn)胎藏界之九尊云。菩提心論曰:「凡人心如合蓮華,佛心如滿月。」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密宗叫人類的心臟做八葉肉團心,因為它的形狀好像一朵合蓮花。
九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不見為己殺之肉,不聞為己殺之肉,不疑為己殺之肉,不為己殺之肉,命盡自死之肉,鳥所食殘之肉,死久自乾之肉,未嘗約期之肉,前已殺之肉也。(參見: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九種清凈的肉,即一、不見,我眼不見它被殺時的情景;二、不聞,我耳不聽見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為我而殺者;四、自死,鳥獸命盡自己死亡的;五、鳥殘,鷹鷲等食其他鳥獸所剩馀之肉;六、不為己殺,不是我親自動手去殺害的;七、生乾,死亡多日而自乾的;八、不期遇,不是約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殺,不是現(xiàn)在因我而死,而是前時已被殺的。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九凈肉者,律中但開不見、不聞、不疑三種。楞嚴要解加自死、鳥殘,為五種。而此經(jīng)復(fù)加不為己等,是為九凈肉也。然如來護生戒殺,而聽比丘食此凈肉者,蓋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處,聽以活命。此亦權(quán)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應(yīng)斷。故此經(jīng)復(fù)制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見殺〕,謂眼自不曾見其殺也。
〔二、不聞殺〕,謂耳自不曾聞其殺,亦不從無信人前,聞其語為我故殺也。
〔三、不疑為己殺〕,僧祇律云:比丘于檀越家見羊,后再往彼,見其頭腳在地,即生疑而問言:前所見羊,為在何處?若言為阿阇黎殺,則不應(yīng)食。若言我為祠天故殺,是名不疑為己殺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檀,華言施。言檀越者,華梵兼舉。謂行施者,能超越貧窮之海也。梵語阿阇黎,華言軌范。)
〔四、不為己殺〕,謂因于他事,或為他人而殺,不專為我而殺也。
〔五、自死〕,謂非因人故殺,亦非為他物之所傷害,乃其命盡報終而死也。
〔六、鳥殘〕,謂于山林間,而為鷹鹯等之所傷害者也。
〔七、生乾〕,謂不由湯火而熟,亦非鷹鹯之所傷殘,乃因死已日久自乾也。
〔八、不期遇〕,謂不因期約,偶然相遇而食也。
〔九、前已殺〕,謂非今時因我而殺,乃是前時先已殺者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阿賀羅A^ha%ra,總謂增益身心者。俱舍論十曰:「毗婆沙說,食于二時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時能除饑渴,二消化已資根及大?!狗?參見:二食條,四食),五種凈食條。馀見以下附錄。
九種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食條及九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初五者同前。六不為己殺,不為我殺者。七生乾,非由湯火而熟者。又非鷹鳥等傷害所馀,乃自死經(jīng)多日而自乾者。八不期遇,不由期約,偶然相遇而食者。九前已殺,非今時因我而殺,前時已殺者。見涅槃經(jīng)四。
三不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三凈肉相反。見為我所殺者。聞為我所殺者。有為我所殺之疑念者。持戒之比丘,不可食此三種之肉。(參見: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與三凈肉相反之肉,即我眼見它被殺時的情景的肉、我耳聽見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的肉、有疑為我而殺的肉,這三種肉都是持戒的比丘所不可食的。
【三藏法數(shù)】
(出十誦律)
〔一、見殺〕,謂見是生物為我故殺,如是見者,名為見殺。
〔二、聞殺〕,謂于可信之人,聞此生物為我故殺,如是聞?wù)?,名為聞殺?br />〔三、疑殺〕,謂此處無有屠家,亦無自死之物,是人必為我故殺,如是疑者,名為疑殺。如上三種名不凈肉,皆不許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阿賀羅A^ha%ra,總謂增益身心者。俱舍論十曰:「毗婆沙說,食于二時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時能除饑渴,二消化已資根及大。」分(參見:二食條,四食),五種凈食條。馀見以下附錄。
三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三種凈肉)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種清凈的肉,即一、不見,我眼不見它被殺時的情景;二、不聞,我耳不聽見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為我而殺者。
【三藏法數(shù)】
(出十誦律)
〔一、眼不見殺〕,謂自眼不見是生物,是人不為我故殺,是名不見殺。
〔二、耳不聞殺〕,謂于可信之人,不聞是生物不為我故殺,是名不聞殺。
〔三、不疑殺〕,謂知此處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為我故殺,是名不疑殺。如上三種,名為凈肉,有病許食。
五種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食)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初三者同前,四自死,諸鳥獸命盡自死者。五鳥殘,鷹鷲等食他鳥獸所馀之肉也。見楞嚴會解。
【三藏法數(shù)】
(出楞嚴經(jīng)會解)
〔一、不見殺〕,謂眼不曾見殺者,是為凈肉。
〔二、不聞殺〕,謂耳不曾聞殺聲者,是為凈肉。
〔三、不疑為我殺〕,謂知彼為祠天等故殺,而不專為我殺,是為凈肉。
〔四、自死〕,謂諸鳥獸命盡自死者,是為凈肉。
〔五、鳥殘〕,謂鷹鷂等所食鳥獸馀殘者,是為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阿賀羅A^ha%ra,總謂增益身心者。俱舍論十曰:「毗婆沙說,食于二時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時能除饑渴,二消化已資根及大?!狗?參見:二食條,四食),五種凈食條。馀見以下附錄。
不凈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小乘律中見聞疑之肉為不清凈,禁食之。大乘教則無論凈不凈總制之,(參見:五種凈肉)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不清凈的肉。
赤肉中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此中臺八葉院為凡夫肉團心之開敷者,故謂之赤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胎藏界曼荼羅之中臺八葉院也。赤肉者眾生之肉團心,即心藏也。此中臺八葉者,為三密瑜伽成就眾生肉團心開敷之相,故云赤肉中臺。與言心蓮華同。
肉山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比丘虛受信施則死后為大肉山以償其債。輔行一曰:「虛受信施后為肉山?!估銍澜?jīng)八曰:「誑妄說法,虛食信施,(中略)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食。」僧護經(jīng)曰:「佛告僧護,汝見肉山者,是地獄人也。迦葉佛時是出家人,為典座。五德不具少有威勢,偷眾僧物,斷僧衣裳,故入地獄作大肉山?;馃芸?,至今不息?!刮灏賳栒撛唬骸肝粲斜惹穑嗥蚍e聚。既不為福,又不行道。命終作肉駱駝山?!?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比丘虛受信眾的布施,死后成為一座大肉山,以償還其債。
肉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肉團心也。即心臟。瑜伽論記一上曰:「阿賴耶識,初受生時,最初托處,即名肉心。若識舍肉心,即名為死?!?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肉團心,即心臟。
肉色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似肉之赤色也。涅槃經(jīng)十五曰:「如提婆教阇王欲害如來,是時我入王舍城乞食,王放醉象,其象見我被服赤色謂是肉?!勾笄f嚴論曰:「鵝珠比丘,著赤色衣乞食,到一穿珠鵝。衣色映珠,鵝謂是肉,遂吞之?!?/div>
肉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父母所生之人身也。
肉身菩薩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猶言生身菩薩。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薩深位之人也。宋求那跋多羅三藏,懸記六祖稱為肉身菩薩。楞嚴經(jīng)八曰:「是清凈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箟?jīng)大師事略曰:「其戒壇宋朝求那跋多羅三藏創(chuàng)建,立碑曰:后當有肉身菩薩于是授戒?!?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生身菩薩,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薩。
【俗語佛源】
佛教徒即身證得菩薩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稱之為「肉身菩薩」。父母所生血肉之軀,稱為「肉身」。如《楞嚴經(jīng)》卷八:「是清凈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褂秩缭し交亍峨s書》詩:「自恨肉身無報答,日常飽飯夜安眠?!埂秹?jīng)·行由品》:六祖慧能初在黃梅弘忍門下作雜役,見上座神秀之偈未見性,便在廊下復(fù)書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贡娙艘娰鼠@訝不已,說:「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又如明·徐渭《戲擬不往》詩:「五岳高頭誰掖我,肉身菩薩未身輕。」后民間亦稱大善人為肉身菩薩。此外,高僧圓寂后,整具遺體保存下來,或涂以金、漆,多作趺坐式,保存在墓塔或寺廟中,亦稱肉身或肉身菩薩。經(jīng)上稱作全身舍利。例如:廣東南華寺保存著六祖慧能的肉身;九華山建有肉身殿,保存著新羅高僧金喬覺的肉身。又如清·陸次云《湖雜記·法相寺》謂:「武林仙佛之肉身有二:一丁野鶴,一長耳和尚也。」(李明權(quán))
肉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食鳥獸魚介之肉也。佛初于小乘教許食三種之凈肉,后于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薩之大悲心也。見涅槃經(jīng)四,智度論四十九及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