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詞典 4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光輝、光亮?!稌x書。卷一○一。劉元海載記》:「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雞子,光景非常?!鼓铣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876' target='_blank'>蕭子范 春望古意詩:「光景斜漢宮,橫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鳥語出梅中?!?br />2.比喻恩澤?!俄n詩外傳》卷三:「孔子賢乎,英杰而圣德備,弟子被光景而德彰?!?br />3.光彩的儀容。敬稱他人的容貌。《宋書。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見光景于斯?!?br />4.日月?!冻o。屈原。九章。悲回風(fēng)》:「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
5.比喻時光、歲月。唐。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光景不待人,須臾發(fā)成絲。」
6.情形、境況?!都t樓夢》第九一回:「寶蟾回來,將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說了?!?br />7.風(fēng)光、景色?!逗鬂h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青蛉縣禺同山有碧雞金馬,光景時時出見?!?br />8.趣味、意思?!抖膛陌阁@奇》卷一九:「不必逐日逐夜,件件細(xì)述,但只揀有些光景的,才把來做話頭?!?br />9.女孩。《醒世恒言。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女孩兒道:『借問則個,范二郎在那里么?』酒博思量道:『你看二郎,直引得光景上門?!弧?br />10.希望、苗頭?!缎咽篮阊?。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大卿見說請到里面吃茶,料有幾分光景,好不歡喜。」
11.模樣、樣子?!抖膛陌阁@奇》卷一○:「莫媽也見雙荷年長,光景妖嬈,也有些不要他在身邊了?!?/div>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左右、上下。約計之詞。元。李文蔚《圯橋進(jìn)履》第二折:「自離了師父,可早五日光景也。」《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人姓華名忠,年紀(jì)五十歲光景?!?br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斷?!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臺還說得話來,所以特地來拜會我?!?/div>
《漢語大詞典》:微漸(微漸)
指事物的苗頭或征兆。 宋 何去非 《西晉論》:“自 魏 而上,非無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漸,為子孫萬世之慮。”明史·周敘傳:“廣言路,謹(jǐn)微漸?!?span id="fv3q1so" class="book">《天雨花》第三回:“凡事起于微漸,頭一次若不振作,將來互相牽引,不可問矣?!?/div>
分類:苗頭征兆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法師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師意思。」《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程元玉聽得說是韋十一娘,又與驚恐之說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膽大些了?!?br />2.意旨、意義。如:「這個字的意思怎么講?!?br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會好沒意思。」《紅樓夢》第三一回:「賈迎春姊妹見眾人無意思,也都無意思了。」
4.道義、交情。如:「你把難題推給我,太不夠意思了?!?br />5.誠意、送人東西時的客氣話。如:「這是一點(diǎn)小意思,請笑納。」
《漢語大詞典》:事幾(事幾)
(1).事情,事體。 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 強(qiáng) ( 古強(qiáng) )轉(zhuǎn)惛耄,廢忘事幾。 稽使君 曾以玉巵與 強(qiáng) ,后忽語 稽 曰:‘昔 安期先生 以此物相遺 強(qiáng) 。’”
(2).同“ 事機(jī) ”。 宋 曾鞏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yuǎn)略,必中事幾。” 宋 李綱 《論范蠡張良之謀國處身》:“當(dāng)事幾之會,能決斷以收其功。”
(3).事情的苗頭、朕兆。 明 宋濂 《衍齡堂記》:“若正夢者,則事幾之所形,休禎之先兆也?!?/div>
分類:苗頭事體
《漢語大詞典》:識微(識微)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后以“識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yuǎn)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明 張綸 《林泉隨筆》:“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盛衰無常,吉兇靡定,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五:“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斯 將達(dá)於彼岸之時不遠(yuǎn)矣?!?/div>
《國語辭典》:亂機(jī)(亂機(jī))  拼音:luàn jī
引起禍亂的機(jī)兆。如:「多難之秋,只要稍有亂機(jī),則將引起全國騷動。」《清史稿。卷三四四。列傳。勒保》:「武昌府同知常丹葵在荊州、宜昌株連數(shù)千人,川、楚民方以苗事困軍興,無賴者又因禁私鹽、私鑄失業(yè),益仇官,亂機(jī)四伏矣。」
分類:騷亂苗頭
《漢語大詞典》:孽牙
亦作“ 孽芽 ”。亦作“孼牙”。 禍端,災(zāi)禍的苗頭。 唐 韓愈 《平淮西碑》:“至于 玄宗 ,受報收功,極熾而豐,物眾地大,孽牙其間。 肅宗 、 代宗 , 德 祖 順 考,以勤以容,大慝適去,稂莠不薅,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xí)熟見聞,以為當(dāng)然?!?宋 岳珂 《經(jīng)進(jìn)百韻詩》:“永祐當(dāng)臨御,重熙極泰亨。物窮隍土復(fù),地大孽牙萌。蠢爾戎真裔,違吾海上盟。” 明 劉基 《煌煌京洛行》:“用人混哲否,孽芽出蕭墻。兄弟相啖食,同氣成豺狼?!?明 唐順之 《王御史毅齋誄》:“丙寅初元,是生孼牙,誰為其虺,忽焉為蛇?!?/div>
《國語辭典》:冒頭(冒頭)  拼音:mào tóu
露出苗頭。如:「問題一冒頭,就應(yīng)該有對策應(yīng)付?!挂沧鳌该凹狻?。
《漢語大詞典》:冒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屬。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xué):“ 柳八 駮 韓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禹錫 曰:‘美 憲宗 俯下之道盡矣?!?柳 曰:‘ 韓 碑兼有冒子,使我為之,便説用兵討叛矣?!?span id="gk6gibf"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一三二:“嘗見《九經(jīng)口義》,先説一段冒子,全與所講不干涉?!?br />(2).指與文章開端與主旨無關(guān)的贅語。
《漢語大詞典》:迎機(jī)(迎機(jī))
順應(yīng)意向;抓住苗頭。機(jī),通“ 幾 ”。 清 洪升 《長生殿·禊游》:“咱家 高力士 是也……迎機(jī)導(dǎo)窾,摸揣圣情,曲意小心,荷承天寵?!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起義清方檔案·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七日御史趙熙奏折》:“但人心初定,正宜迎機(jī)立解,弭亂無形,愈速愈妙?!?/div>
《漢語大詞典》:畏微
看到苗頭就知所警惕。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尹知章 注:“圣人能知吉兇之先見,故曰畏微?!?石一參 今詮:“圣人洞見先幾,見微而知著,故畏在事先?!?/div>
《漢語大詞典》:起影
開始有點(diǎn)頭緒;開始有點(diǎn)苗頭。 清 李漁 《凰求鳳·先醋》:“小姐親事還不曾起影,為甚么就喫起醋來。” 清 李漁 《慎鸞交·攘婚》:“親事還不曾起影,怎好先受媒錢?!?/div>
《漢語大詞典》:識微見幾(識微見幾)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認(rèn)識和察見事物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宋史·常安民傳:“惟識微見幾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漸?!?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紀(jì)·哲宗》:“如 常君 者,真識微見幾之士也?!眳⒁姟?識微 ”。
《漢語大詞典》:識微(識微)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后以“識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yuǎn)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明 張綸 《林泉隨筆》:“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盛衰無常,吉兇靡定,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五:“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斯 將達(dá)於彼岸之時不遠(yuǎn)矣?!?/div>
《漢語大詞典》:識微見遠(yuǎn)(識微見遠(yuǎn))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fā)展遠(yuǎn)景。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一:“是時海禁初開, 恭恪 此奏可謂識微見遠(yuǎn)?!眳⒁姟?識微 ”。
分類:苗頭察知
《漢語大詞典》:識微(識微)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焙笠浴白R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yuǎn)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明 張綸 《林泉隨筆》:“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盛衰無常,吉兇靡定,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五:“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斯 將達(dá)於彼岸之時不遠(yuǎn)矣。”
《漢語大詞典》:識微知著(識微知著)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fā)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zhì)。新唐書·杜佑傳:“傳曰:‘遠(yuǎn)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管仲 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苏\圣哲識微知著之略也?!眳⒁姟?識微 ”。
《漢語大詞典》:識微(識微)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焙笠浴白R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yuǎn)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 明 張綸 《林泉隨筆》:“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盛衰無常,吉兇靡定,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五:“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斯 將達(dá)於彼岸之時不遠(yuǎn)矣。”
《漢語大詞典》:識微知著(識微知著)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fā)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zhì)。新唐書·杜佑傳:“傳曰:‘遠(yuǎn)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管仲 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苏\圣哲識微知著之略也。”參見“ 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