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詞典 1分類詞匯 6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球 → 毬球”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葡萄球菌  拼音:pú táo qiú jùn
一種微生物,屬革蘭氏陽性球菌,因常常聚集成葡萄串狀而得名。葡萄球菌分布極廣,在人類或動物的黏膜及皮膚上均可見。多數(shù)葡萄球菌為非致病菌,僅少數(shù)可致病。主要引起癤、癰、毛囊炎、肺炎、腦膿腫、化膿性骨髓炎及傷口感染等。
《國語辭典》:膿痂疹(膿痂疹)  拼音:nóng jiā zhěn
病名。一種膿化性皮膚病。因受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皮膚上生水皰或膿皰,破裂、乾燥后結(jié)痂。多為兒童所患。也稱為「膿皰病」。
《國語辭典》:噬人菌  拼音:shì rén jùn
指可以引起肌肉和筋膜壞死的細菌。包括A型鏈球菌、嗜水性產(chǎn)氣單胞桿菌、創(chuàng)傷弧菌、厭氣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主要從傷口進入體內(nèi),感染后會組織紅腫、發(fā)高燒,并有劇烈疼痛。如:「只要一有傷口就迅速澈底清潔消毒,就可避免噬人菌的侵擾?!?/div>
《漢語大詞典》:膿瘡
一種化膿性皮膚病,病原體是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癥狀是皮膚上出現(xiàn)紅斑,很快變成水皰或膿皰,多發(fā)生于臉、頸、四肢等部位,患者多為兒童。通稱為“黃水瘡”
《國語辭典》:癤子(癤子)  拼音:jié zi
1.由葡萄球菌或鏈狀菌侵入毛囊內(nèi)引起的皮膚病。癥狀是局部出現(xiàn)充血硬塊,化膿,紅腫,疼痛。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哥哥,你丟我時,放仔細些,我肚子上有個癤子哩?!姑?。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八上。草七。葛》引《千金方》:「癤子初起,葛蔓燒灰,水調(diào)傅之,即消?!?br />2.木材上的疤痕。如:「癤子太多的木材不易做成上等家具?!?/div>
《漢語大詞典》:麥迪霉素
一種抗生素。適用于對紅霉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化膿性皮膚病、呼吸道感染,也有用于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者。可有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納差、噯氣、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偶有皮疹。
《國語辭典》:麥粒腫(麥粒腫)  拼音:mài lì zhǒng
針眼的別名。參見「針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