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右地  拼音:yòu dì
1.指西部之地?!稘h書。卷七○。陳湯傳》:「后呼韓邪單于身入稱臣朝見,致支以為呼韓邪破弱降漢,不能自還,即西收右地?!固啤M蹙S〈為王常侍祭沙陀鄯國夫人文〉:「居之右地,革其左衽?!?br />2.比喻要地。南朝梁。沈約 齊謳行:「東秦稱右地,川隰固夷昶?!固啤?quán)德輿〈送靈武范司空〉詩:「三公臨右地,七萃擁中堅(jiān)?!?/div>
《漢語大詞典》:西國(西國)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諸侯。《公羊傳·僖公四年》:“古者 周公 東征則西國怨,西征則東國怨?!?br />(2).指西域。晉書·苻丕載記:“是時安西 呂光 自 西域 還師,至于 宜禾 , 堅(jiān) 涼州 刺史 梁熙 謀閉境距之。 高昌 太守 楊翰 言于 熙 曰:‘ 呂光 新定西國,兵強(qiáng)氣鋭,其鋒不可當(dāng)也。’”
(3).指佛教發(fā)源地。 唐 張祜 《聽簡上人吹蘆管》詩:“分明西國來人説,赤佛堂西是 漢 家?!?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88148' target='_blank'>《敦煌曲子詞·蘇莫遮》:“面慈悲,心歡喜,西國神僧遠(yuǎn)遠(yuǎn)來瞻禮?!?br />(4).指 西蜀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宋 蘇軾 《隆中》詩:“ 諸葛 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 客不勝悲?!?br />(5).指 歐 美 國家。 清 王韜 《建鐵路》:“電氣通標(biāo),輪車鐵路,西國以為至要之圖,而 中國 以為不急之務(wù)。”
《國語辭典》:和尚  拼音:hé shàng
弟子對師父的尊稱。為胡語的音譯,意譯親教師、依學(xué)、近誦等。在中國寺院,一般只用來稱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間也以和尚泛稱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敢煩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國語辭典》:流沙  拼音:liú shā
1.沙漠的舊名?!稌?jīng)。禹貢》:「導(dǎo)弱水,馀波入于流沙?!埂冻o。宋玉。招魂》:「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br />2.含水分、容易流動的沙層。當(dāng)?shù)貧?nèi)沙層涌出地下水時,水和沙土混合,沙層即成液體而流動或騰涌,陷入其中有被掩滅的危險性。也作「流砂」。
《國語辭典》:羯鼓  拼音:jié gǔ
樂器名,打擊樂器。亦作鞨鼓,是古代龜茲樂、天竺樂、高昌樂、疏勒樂的樂器之一,源出羯族,所以稱為羯鼓,狀似小鼓,兩面蒙皮,均可擊打。也稱為「兩杖鼓」。
《國語辭典》:胡麻  拼音:hú má
植物名。胡麻科胡麻屬,一年生草本。高六十至一百五十公分,莖方形。葉橢圓形或卵形,對生或互生?;▎紊蚨寥洳⑸~腋,向側(cè)方下垂;花萼小,表面有毛,花冠唇形筒狀,色白。蒴角長橢圓形,熟后縱裂,種子小而扁平,有白色及黑色等數(shù)種。嫩葉可食,種子供食用或榨油。原產(chǎn)中國大陸及印度。也稱為「芝麻」、「脂麻」、「油麻」。
《國語辭典》:都護(hù)(都護(hù))  拼音:dū hù
漢唐時管理邊政事務(wù)的官吏?!稑犯娂?。卷二七。相和歌辭二。梁。戴皓。度關(guān)山》:「將軍一百戰(zhàn),都護(hù)五千兵?!固啤a瘏ⅰ窗籽└杷臀渑泄贇w〉詩:「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猶著?!?/div>
《漢語大詞典》:定遠(yuǎn)(定遠(yuǎn))
東漢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遠(yuǎn)侯 。后人稱為 班定遠(yuǎn) 。 定遠(yuǎn) 為其省稱。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三:“不言 班定遠(yuǎn) ,應(yīng)為萬里侯?!?唐 杜審言 《送和西蕃使》詩:“寧獨(dú)錫和戎,更當(dāng)封 定遠(yuǎn) ?!?宋 司馬光 《塞上》詩之一:“未得 西羌 滅,終為 大漢 羞。慙非 班定遠(yuǎn) ,棄筆取封侯?!?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蠻徵》:“請纓繫虜,昔年曾有 終軍 ;投筆封侯,今日詎無 定遠(yuǎn) !”詳“ 定遠(yuǎn)侯 ”。
《漢語大詞典》:定遠(yuǎn)侯(定遠(yuǎn)侯)
東漢 班超 的封號。 班超 早年家貧,為官傭書,嘗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dāng)效 傅介子 、 張騫 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遠(yuǎn)侯 。事見《后漢書·班超傳》。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遠(yuǎn)侯 ,史臣書之得已不?”后亦喻稱駐守或出使西北邊疆地區(qū)的使者、大臣等。 唐 王維 《送平淡然判官》詩:“不識 陽關(guān) 路,新從 定遠(yuǎn)侯 ?!?唐 羅隱 《送秦州從事》詩:“一枝何足解人愁,拋卻還隨 定遠(yuǎn)侯 ?!?/div>
《漢語大詞典》:海西
(1).古 大秦國 ,即 羅馬帝國 。史記·大宛列傳“北有 奄蔡 黎軒 ”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條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謂之 海西 。從 安息 界乘船直載 海西 ,遇風(fēng)利時三月到,風(fēng)遲或一、二歲?!?span id="zsiq5ub" class="book">《后漢書·南蠻傳》:“ 永寧 元年, 撣 國王 雍由調(diào) 復(fù)遣使者詣闕朝賀……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br />(2).指西域一帶或位于我國西方的國家。 唐 張說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之二:“圣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阿芙蓉,阿芙蓉,產(chǎn)海西,來海東。”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海西之樂,近又東來。”
《漢語大詞典》:北道
(1).我國古代中原地區(qū)對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據(jù)漢書·西域傳,自 玉門關(guān) 和 陽關(guān) 以西,大體經(jīng)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過 蔥嶺 ,通往今 中亞 各地。據(jù)隋書·裴矩傳,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體經(jīng)今 新疆 天山山脈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亞 和 西亞 。另據(jù) 唐 道宣 釋迦方志卷上,還有一條自 伊州 經(jīng)今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行,越過 凌山 ,通往今 中亞 各地的路線。 玄奘 赴 印 時,即取此線。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詠春柳》云:‘ 西湖 送我離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國語辭典》:大宛  拼音:dà yuān
1.國名。漢時為西域諸國,后為漢武帝所破,即今中亞細(xì)亞烏茲別克共和國的一邑。
2.大宛所產(chǎn)的馬。唐。白行簡《李娃傳》:「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div>
《國語辭典》:銅鼓(銅鼓)  拼音:tóng gǔ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cè)有銅環(huán)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紋飾。此種打擊樂器流行于廣西、廣東、云貴、湖南、四川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國語辭典》:樓蘭(樓蘭)  拼音:lóu lán
古國名。漢昭帝時改名為鄯善,參見「鄯善」條。
《漢語大詞典》:鳴笳(鳴笳)
(1).笳笛。古管樂器名。 漢 時流行于 西域 一帶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初卷蘆葉為之,后改用竹。六韜·軍略:“擊雷鼓,振鼙、鐸,吹鳴笳?!?br />(2).吹奏笳笛。古代貴官出行,前導(dǎo)鳴笳以啟路。亦作進(jìn)軍之號。 三國 魏 曹丕 《與梁朝歌令吳質(zhì)書》:“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xué)托乘於后車?!?宋 王安石 《晏元獻(xiàn)挽辭》之一:“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清 昭梿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zhàn):“其壘外松棚下,餘賊方瞭望,余驟發(fā)矢傷數(shù)人,賊錯愕間, 江西 兵展旗鳴笳以進(jìn)?!?/div>
《漢語大詞典》:龍堆(龍堆)
(1). 白龍堆 的略稱。古 西域 沙丘名。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 龍堆 以西,大漠以北,鳥夷獸夷,郡勞王師, 漢 家不為也。” 李軌 注:“ 白龍堆 也?!?span id="supegaz" class="book">《周書·異域傳序》:“是知鴈海 龍堆 ,天所以絶夷夏也;炎方朔漠,地所以限內(nèi)外也?!?唐 岑參 《獻(xiàn)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四:“洗兵魚海云迎陣,秣馬 龍堆 月照營?!?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詞:“堠雪翻鴉河冰躍,馬驚風(fēng)吹度 龍堆 。” 郁達(dá)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為語將軍休逸樂, 龍堆 千里尚胡塵?!眳⒁姟?白龍堆 ”。
(2).即 金沙洲 。 洞庭湖 中洲名。 唐 杜甫 《過洞庭湖》詩:“ 蛟室 擁 青草 , 龍堆 隱 白沙 ?!?仇兆鰲 注:“《一統(tǒng)志》: 金沙洲 在 洞庭湖 中,一名 龍堆 ,延袤數(shù)里?!?元 傅若金 《岳陽中秋值安南貢使因懷舊游》詩:“ 洞庭 秋氣滿 龍堆 ,為客偏驚節(jié)序推?!?br />(3).喻指長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筑起龍堆,柳夾兩湖之岸;駕成鴻影,桃敷百尺之橋?!?/div>
《國語辭典》:白龍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玉門關(guān)間。屬礫質(zhì)荒漠,系古代湖積層及紅色砂礫層的隆起高地遭受風(fēng)蝕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許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巖塔和土柱。呈東北──西南方向,溝谷中有流沙堆積,蜿曲如龍,故稱為「白龍堆」。古代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學(xué)上指乾燥地區(qū)的風(fēng)蝕地形。多成群出現(xiàn)于乾燥地區(qū)。也稱為「風(fēng)蝕脊」、「雅爾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