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趙肅侯 朝代:戰(zhàn)國趙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326 【介紹】: 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名語。成侯子。嘗欲游大陵,因大戊午言農(nóng)事方急,一日不耕作,百日不得食,即下車稱謝。卒時,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在位二十四年。謚肅。
轅終古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04 【介紹】: 姓或作榬。西漢會稽錢塘人。武帝元鼎六年,東越反。樓船將軍楊仆等出擊,時終古為樓船軍卒,斬東越徇北將軍。封語兒侯。卒謚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0 【介紹】: 金東萊人,字無黨,號無凈居士。世宗大定十四年進士。除豳王府記室,改太子司經(jīng)。有《山林長語》。
中州集
迎,字無黨,東萊人。初以蔭試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薦書對策,為當時第一。明年,登進士第,除豳王府記室,改太子司經(jīng),顯宗特親重之。二十年,從駕涼陘,以疾卒。章宗即位,錄舊學之勞,賜其子國樞進士第。無黨自號無諍居士,有詩文樂府,號山林長語,詔國學刊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語溪,名不詳。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與熊鉌(退齋)同領鄉(xiāng)薦。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
又不語僧者,不知何許人,亦無由得其名字姓系。常居盤山峰頂石巖中,灰頭土面,厄坐如枯人。有謁者,略不一顧,或叩之再三,終不語,因以不語名之。憨山德清游盤山時,入巖禮請,屹不為動,問之不語,清知非常人,相與對坐,直視默然,寂寂無聲。久之,僧從定起,煮茶唯取一甌自飲,清亦取一甌自酌而飲,飲后,歛茶具枯坐如故,清亦端坐。又久之,起炊飯,飯 ,取一碗一匙自食,清亦取具同食,食后復坐如故,清亦如之。夜中僧出巖外經(jīng)行,清亦隨之,足音或東西相應。明日,清知飲時飲、食時食,僧同飲啜如故,入夜經(jīng)行亦復如是,忽焉七日,終未一語,然已契其懇至,相喻言外。居久之,僧起問清曰:“仁者何來?”清曰:“南方來。”曰:“來此何為?”曰:“訪隱者?!鄙唬骸半[者面目不過爾爾?!鼻逶唬骸叭腴T早已勘破,欲得一語以窺其究竟?!鄙诵υ唬骸坝嘧〈巳?,今日始遇一道侶,愿小留?!鼻逡喟仓?,不復言去。清一夜經(jīng)行,忽然頂門一聲,轟如乍雷,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頓空,其境非尋常目前可喻,約五寸香許,漸覺有身心,漸覺腳下實地,漸見山河大地,一切境相還復如故,身心輕快不可言喻,舉足如風,迅歸嚴中。僧乃問曰:“今夜經(jīng)行何其久耶?”清舉所得境相相告,僧曰:“此色陰境耳,非是本有。我住此三十馀年,非陰雨風雪,夜夜經(jīng)行,此境但不著,則不被他昧郤本有?!鼻迳羁掀湔f,即禮謝就坐,同居月馀。妙峰登遣使尋至巖中,始興辭而去。歸以語其所知,猶自嘆曰:“此路邊境界?!鄙w不語僧,猶不語也。今無可傳已。 新續(xù)高僧傳四集 巖修署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五
釋真語,字默庵。姓李氏,賓川人也。生有善性,幼喜事佛。明嘉靖癸丑,禮師正宗薙發(fā),創(chuàng)止止庵。真語初不識字,及授經(jīng)論,禮誦《華嚴》,日夜不輟,七易寒暑,慧性頓開,口誦心惟,便通妙義。后李中溪請弘法崇圣寺,遂躋講席?;兰葟V,歸來日眾,因于白崖建遍照寺。又于洱海創(chuàng)般若寺、萬松庵,以處徒侶。著有《觀世音經(jīng)注》行世。萬歷十七年,慈圣太后遣妙峰赍藏供雞足山,賜真語紫衣。坐化時,壽七十五,塔于萬松深處。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雪嶠,寧波人。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鄞縣朱氏子。二十九歲出家。行腳無有人處。后訪秦望山妙禎山主。主舉他心僧因緣。一僧參曰。那里來。僧曰天竺來。他心曰。我聞有三天竺。你那一竺來。速道速道。師自是疑情頓發(fā)。次日曳杖至石頭上高提曰。那一竺來。速道速道。忽前后際斷。返天臺。抬頭見古云門三字。大悟。途中作偈曰。一上天臺云更深。腳根踏斷草鞋繩。比丘五百無蹤影。見得他時打斷筋。因入雙髻。誅茅。次參云棲龍池。出世日。拈香供云門匡真偃禪師。后東塔開堂。又供龍池。示疾書偈曰。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吃杯茶。坐脫去了。塔全身于云門。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圓信。京兆之房山人。薙發(fā)白云山。禮大僧德敬為師。往來上方紅螺之間二十馀年。行腳所至。為武林淮安六安終南。每住輒數(shù)載。以嘉靖庚申。至太岳駐錫虎耳巖穴。而哮者爭避匿去。倚石為屋。稍稍剪夷其積。圜瓢數(shù)十馀。踞石沿澗。出入幽花美箭之中者。累累如笠。巖上蓮池二。闊可二丈。旱歲不竭。蓬室三方廣當身。所得一縷一粲。盡以供十方游衲。行之數(shù)年。遂成叢林。傾震旦。士女號呼悲啼。而至者不至虎耳巖。猶未躋岳也。至巖不頭面頂禮者。自以為慳緣。必痛哭去。否則謹伺巖扉外。經(jīng)數(shù)日得一見。則喜過望。以故?;⒍鷰r之名。遍天下。計賢士大夫之轍以日至尚方之賜。掖庭之供。以月至。自嘉隆以來。耆宿之著聞。未有若師者也。然師務為密行。不以解顯。應機之言。多依孝敬。撫摩煦煦。猶乳母之于驕子。金錢涌而至。拒不納。有贈糈者。付嘗住作供。四十馀年。影不出山。趺坐一龕中。如朽株。雖利根之士好為奇談。詭學者睹其顏。莫不肅然增敬。師夏臘最高。逆其生。當在宣成間。諸徒屬。試以臘叩。不答。嘗簡其篋。得舊??衣。忽云。此武皇帝七年。王城中施食。所得衣也。叩之。復不答。后終于山慈圣出藏金。為師治塔焉。嚴蓬頭者。襄人。日誦彌陀佛數(shù)萬聲。性高潔。施貲嘗累千金。揮之如塵土。蹤跡甚異。人不得而凡圣之。亦絕世奇人。不二之流也。 明河曰?;蛟?。不二。姓徐。世為襄善門。徐生長。不二送出家。挈妻入五臺山修行。不二尋覓父母累年。得于冰雪堆中見不二。大怒曰。不肖子。何故遠遠奔來。汝以我為父母。我已出家。以我為知識。我未悟道。大丈夫出世。孤峰絕頂。一間草屋。了辦自已不暇。尚當為生死愛情所使。至于此乎。速去。無落吾事。不二遂南還。居虎耳巖。為世大知識。雖不二靈根夙種。固有自來。而開發(fā)之助。亦繇父母。團圞一門。又出襄地。或自龐家人再出。不可知也。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雪嶠圓信禪師者。四明人。姓朱氏。出龍池傳禪師之門。首住徑山。終于會稽云門。諸方服其神駿。推尊之曰信公。高懷無我。至性不羈。笑罵自繇。人天罔測。卸勝劣之戈甲。劈今古之藩籬??v饒一問十答。而紫羅帳里。不撒真珠。假使未聞先悟。而千丈巖門。尤遭點額。大有傷弓之鳥。見形高飛。所以短販之徒。望風栗足。故雖獨據(jù)胡床。不啻沖霄野鶴。以至屢遷名剎。仍然本色山翁也。公生九歲。聞彌陀經(jīng)。即知有出世法。于是。讀書常諾諾。而罷之。然詞語絕塵。風儀瀟灑。猶王謝之玉壺冰映。又愛與方客游。游必領益。年二十九。竟去家矣遂。訪妙禎禪宿。于秦望峰下。禎舉古激之。公反覆研究。連七日不知寢食。忽仆于石。前后際斷。如日輪迸空。天地一色。沖口得偈。勢不自禁。欲往天臺尋印證者。度若耶溪。忽翹首。見古云門三字。得大休歇。乃曰。一上天臺云更深。腳跟踏斷草鞋。繩比丘五百無蹤跡。見得他時打斷筋。遂別策。入雙髻峰蘿龕石室?;沂劳?。間發(fā)新聲。豪吟達旦。而刀斧無痕。諸方景焉時有云棲高弟聞谷者。雅相敬善。一日谷行腳回。舉幻有傳和尚相見機緣。且稱傳公葆重。有類明教嵩。枯淡過于馀杭政。其接人真西河獅子也。公乃三詣龍池。契其機。與悟修二禪師。為雁行焉。后悟主天童。修主磬山。公獨庵居。垂三十載。黃公端伯。余公大成。請就徑山祖庭。升座拈提臨濟宗旨。端伯還西江。于崇禎庚辰。以廬山開先寺迎公。諸山宿衲俱集。公一以胎風簸雨之舌。振其拈花落草之機?;虿荒凸︻憾ァ;蚪?jīng)公指喚。而心曠神怡。公忽拽杖還舊隱。眾驚遮挽之。不可。時往來衲子。傳天童規(guī)制宏壯。條令斬新。乃至運瓦搬石。伺杵負薪。無不徹底為人。公獨罵之。逮天童訃至。公又慟之。侍僧曰。大師昔何罵。今何慟也。公良久。撫膝而起曰。咦。我掌寧獨鳴乎。遂躬至天童。書挽章而奠之。詞曰。同出龍池入路長。吳興分袂過錢塘。多年掛錫玲瓏石。今已藏身寂寞鄉(xiāng)。云面揭開紅日。眼山眉愁斷白花。香離離一片苦心事。且道何人在影堂。北還。又入龍池。于傳公塔前。拈香曰。桐棺山下養(yǎng)龍池。步入涼風覓我?guī)煛.攽翩读_空腹樹。迎階芳草昔人眉。追思滴血曾留偈。會寫傳燈嗣法詩。今日塔前成九頓。流源千載繼孫兒。耆舊乃請示眾。公曰。我昔第三度登龍池。先師曰。你草鞋猶未脫也。我道。何處見草鞋來。先師微笑而止。我即呈偈曰。數(shù)載龍池三度登。重重問話舌生冰草鞋分付虎狼去。雙髻峰頭一個僧。又思。當初在山陰。看云門語錄。得他的力。又在云棲。亦有機錄。豈可忘卻。所以云門云棲一齊拈香供養(yǎng)。諸方便道徑山遙嗣云門。徑山以為不然。瓜有根樹有葉。樹高千尺。葉落歸根。豈可孤負禹門先師。斷斷無此理也。然宗門事。把住也繇我。放行也繇我。有時作賓。有時作主。有時賓主齊彰。有時賓主雙忘。此乃臨濟家機用。人天莫測。庸人豈得知也。還雙徑。禾城道俗。以東塔禪林。堅致于公。公為笑留。名緇貴素。日繞枝藜。公眼幻青白。眾益心驚。晚住云門。公年七十有六矣。機用益峻。精神益勁。嘗自號曰青獅翁?;蚍Q語風老人。又曰迦那尊者。每攜童子山游。人見訪?;虼蛴b斗。人擬議。叱退之。雛禪竊論公弗恤也。順治丁亥中秋。謂弟子曰。古人立化的也有了。坐亡的也有了。至倚杖倒卓都有了。畢竟老人。怎生去好。語訖大笑。書片紙曰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吃杯茶。坐脫去了。乃入寢室。憨臥數(shù)日。忽起坐。索茶而啜。連唱雪花飛之句。擎杯脫去。世齡七十七。瘞全身于云門。庚子朝廷。慕之賜帑全五百。并委書弘覺忞禪師。而新公之塔。又臨公頂相于宮中。而事焉。公居開先時。弘覺為西堂。洎嗣天童。而公獨鐘愛之。故弘覺禪師。以猶子。紀公千秋之綱目。甚詳也。 贊曰。整齊法運。臨淵履冰。爰師篤慎其心也。蠡測者謂。師蹶弛自了則優(yōu)。為人則寡。蓋明之中葉。少室宗風。循規(guī)蹈矩。如喑若聾。非師濯之以清泉。激之以霜鐘。則天方夢夢耳。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四
釋圓信,字雪嶠。姓朱氏,鄞人也。年二十九,始為僧進具。欲往天臺訪尋知識印證,忽舉頭見古云門三字,豁然大悟。遂返縛茅雙髻峰,復以偈謁云棲,更參龍池,室中機契。萬歷間遷徑山,復住廬山,嘗作《凈土詩》,自敘云:“甲子秋,游黃山,直上危峰絕頂,若升忉利,忽空中人語:‘比丘久隱,時當弘法,眾生差異,善調(diào)伏之?!敝獌敉涟僭?,成于黃海光明頂也。崇禎八年,中丞余大成、司理黃端伯訪信徑山,即請開法。丁亥八月二十六日示疾,書偈端坐,索茶,飲半盞而寂。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四
覺羅崇恩,字仰之,號語鈴,晚號敔翁,滿洲旗人。官至山東巡撫。有《香南居士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昭文人,字思若,號味霞,一號語石。精醫(yī),善琴。擅畫山水,宗元人,兼工細筱蘭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區(qū))人,俗姓羅氏,字超澄,號語石,初字月江。削發(fā)于圓津禪院。禪誦外,嗜畫山水,王時敏嘗匾其居曰墨花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吳縣人,字芷橋,號語煙詞客。諸生。工詩詞,善書畫,尤擅長花卉。有《蘅夢樓詞》。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明智)弟子實妙,字語微,生而穎異,初依極樂寺明郢,后參智,盡得東山之法。智寂,褒其遺語,乞陳進士文燦為之序。實妙繼席東山,多循舊規(guī),禪風不墜,機薪既盡,應火斯傳。又得徒悅賢,亦能嗣響。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十
釋語蓮,湘鄉(xiāng)李氏子。誕生之夕,母淩氏,夢蛇入室。齠齡薙染于冠梓園最樂禪院能達,后主翠竹山蓮池庵。生平耿介,素履端方。年三十,始從大溈山吼天燦受具。一日侍坐,吼天示以宗要,三月弗契。忽夜夢一尊者自稱準提,問云:“汝意云何?”蓮曰:“不見一物?!弊鹫咴疲骸叭缡侨缡?。”次日參吼天,吼天亦云:“如是如是?!鄙忣D開悟。嘗說法于雪峰最樂堂,直指人心,不惑于物。后于湘上雙鳳山創(chuàng)朝陽寺,開堂說戒,法雨蒸蒸,殆遍衡湘。晚歲,天機浩然,禪悅之馀,吟詠自適。嘗與鄧筆山、張紫雨、劉麟書諸人結社,為文字交。著有《語錄》、《詩草》若干卷,詩中警句如:“將心寄明月,放眼看青山?!薄棒~知入定潛沙澗,花解離塵上釣船。”為世傳誦。其開示后學,警提親切,不倦津梁。嘗說偈曰:“四弘誓愿惟持己,一片婆心只為人。若要佛法留后代,直行天性不欺心。”張正笏序其《語錄》,稱其中兩語“路從平處險,人向靜中忙”,此即心不在注腳,可為求放心者,作一棒喝,惟楔出楔,其旨莫妙于此,即讀宗門家言,亦須解此,方為有益。斯誠定論。

人物簡介

閨秀詞鈔·卷十四
字梅語,吳縣人,周孔嘉室。
浣桐閣詩話
梅語居東山之白雉灣,喜梅,筑亭其中,匾曰“梅語”?;〞r不異眾香國也。長女蕙亦工詩,早夭。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五
又寂舜,字無語,洱海陳氏子。年十四依雞足徹庸薙染,侍讀五載。后行腳富民,居慈勝后山,隱靜四十馀年,足不下山,履止端嚴,志尚凈潔,神龍潛伏,水患不興,雄雉馴化,棲止座席??滴醺?,無疾安祥,拈偈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