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貫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溝通。如:「這條干道貫通整個城市,帶動了經(jīng)濟(jì)的成長與繁榮。」《清史稿。卷二六八。列傳。田六善》:「若賊東出則東應(yīng),賊西出則西應(yīng),疲我?guī)熗?,分我威力,固原圍解,賊氣貫通,此斷斷不可者也。」
2.全面透徹地領(lǐng)會、深切知曉。《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千條萬緒,貫通來只是一個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jì)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jīng)史上的大學(xué)問,無一不貫通。」
《國語辭典》:通儒  拼音:tōng rú
博學(xué)多聞,言行可資效法的讀書人?!逗鬂h書。卷三六。賈逵傳》:「逵所著經(jīng)傳義詁及論難百馀萬言,……學(xué)者宗之,后世稱為通儒?!埂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杆渍Z說得好:『與其出一個斲削元氣的進(jìn)士,不如出一個培養(yǎng)陰騭的通儒?!弧?/div>
《國語辭典》:旁通  拼音:páng tōng
曲盡其義。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
《漢語大詞典》:博通
(1).廣泛地通曉。亦謂廣具各種知識。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國有博通之士,則人主尊?!?宋 葉適 《惠州姜公墓志銘》:“二公博通古事?!?清 王士禛 居易錄:“女子博通百家二氏(釋道)之書,不僅諸經(jīng)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jié):“ 司馬遷 繼承 司馬談 家學(xué),又博通古今經(jīng)學(xué)?!?br />(2).高大挺直。 漢 陸賈 新語·資質(zhì):“﹝楩柟豫章﹞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蟲蝎不能穿,水濕不能傷?!?/div>
《國語辭典》:練達(dá)(練達(dá))  拼音:liàn dá
熟練通達(dá)。多指閱歷廣博且能通曉人情世故?!度龂萘x》第一二○回:「杜預(yù)為人,老成練達(dá)、好學(xué)不倦?!埂都t樓夢》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div>
《國語辭典》:通理  拼音:tōng lǐ
通達(dá)情理。《易經(jīng)。坤卦。文言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埂度龂萘x》第五四回:「孔明變色曰:『子敬好不通理!』」
《國語辭典》:通變(通變)  拼音:tōng biàn
語出《易經(jīng)。系辭上》:「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指通權(quán)達(dá)變。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通變》:「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dāng)?shù)也?!埂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改氵@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
《國語辭典》:知事  拼音:zhī shì
1.曉事、懂事?!盾髯?。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埂抖膛陌阁@奇》卷二○:「商小姐見兄弟小時母子伶仃,而今長大知事,也自歡喜他?!?br />2.職官名。民國初年稱一縣的長官為「縣知事」。今改稱為「縣長」。
《國語辭典》:明法  拼音:míng fǎ
1.申明法令?!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皇帝臨位,作制明法。」,參見「明法審令」條。
2.自然的規(guī)律?!肚f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br />3.明的法令?!稘h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韓安國》:「今大王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div>
《國語辭典》:通玄  拼音:tōng xuán
精通玄妙的道理。漢。張衡〈東巡誥〉:「皇皇者鳳,通玄知時?!谷龂?。曹植 包羲:「瑟以像時,神德通玄。」
分類:通曉玄妙
《漢語大詞典》:開物(開物)
通曉萬物的道理。《周書·武帝紀(jì)上》:“履端開物,實資元后;代終成務(wù),諒惟宰棟?!?span id="fnnthtj"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十九:“夫真諦玄凝,法性虛寂,而開物導(dǎo)俗,非言難津,是以不二默訓(xùn),會於義空之路;一音振辯,應(yīng)乎羣有之境。” 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此余於公所以嘆其開物之易而周身之難,成名之厚而收功之薄也。”參見“ 開物成務(wù) ”。
《國語辭典》:開物成務(wù)(開物成務(wù))  拼音:kāi wù chéng wù
開通萬物之理,使人事各得其宜。語出《易經(jīng)。系辭上》:「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泛指開發(fā)各種物資,建立政治、經(jīng)濟(jì)、社會等各種制度。《隋書。卷六六。李諤傳。史臣曰》:「參之有隋多士,取其開物成務(wù),皆廊廟之榱桷,亦北辰之眾星也?!?/div>
《國語辭典》:洞徹(洞徹)  拼音:dòng chè
明白透澈。唐。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金史。卷一三一。方伎傳。張元素傳》:「乃去學(xué)醫(y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shù)卷于其中,自是洞徹其術(shù)?!挂沧鳌付闯骸埂?/div>
《國語辭典》:精通  拼音:jīng tōng
1.精誠感應(yīng)?!肚f子??桃狻罚骸敢恢?,合于天倫?!埂秴问洗呵?。季秋紀(jì)。精通》:「圣人南面而立,以愛利民為心,號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頸舉踵矣,則精通乎民也?!?br />2.深入瞭解而貫通?!度龂萘x》第五回:「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div>
《國語辭典》:兼通  拼音:jiān tōng
1.通曉數(shù)種學(xué)問或技藝?!逗鬂h書。卷七九。儒林傳下。張玄傳》:「少習(xí)顏氏春秋,兼通數(shù)家法?!?br />2.一起顯達(dá)?!段倪x。范曄。后漢書二十八將傳論》:「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div>
《漢語大詞典》:通方
(1).通曉道術(shù)。漢書·韓安國傳:“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亂?!?顏師古 注:“方,道也。”
(2).指通曉為政之道。 宋 葉適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伏乞朝廷速賜選擇總練通方老於智謀之士,前來 建康 ,糾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數(shù)子之言當(dāng)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謬通方之訓(xùn),好申一隅之説?!?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幾識古今之通方,知國家之大體?!?br />(4).變通;靈活。《豆棚閑話·首陽山叔齊變節(jié)》:“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親道他不近人情,沒有容人之量?!?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國人不比 中國 人通方,你既當(dāng)面同他講了,他就得跟你當(dāng)面交待?!?br />(5).指不限于一經(jīng)一論的研究方法。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六講:“這種不限于一經(jīng)一論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達(dá)一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