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7—721 【介紹】: 唐瓜州晉昌人,字逢時。初為秦州三度府果毅,以功累遷伊吾軍使。玄宗開元二年,從郭虔瓘擊敗突厥,加右驍衛(wèi)將軍。吐蕃入渭源,與薛訥等相掎角,敗之。除隴右諸軍節(jié)度大使、鄯州都督,尋兼隴右經(jīng)略使,營柳城,大敗吐蕃。六州胡康待賓反唐,率軍平之,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后卒于軍,謚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揚州人,字逢時。德宗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與兄王播、弟王起皆有名于時。憲宗元和初,夢于吳王宮中葬西施,炎進挽詩,吳王甚嘉之。沈亞之以此事寫入《異夢錄》。累官太常博士,早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逢時,太原(今屬山西)人。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與其兄播、弟起并有名于時。兄播、子鐸皆官至宰相,與姚合為友。元和初,夢游吳,聞吳王宮中出輦,言葬西施,詔詞客作挽歌,炎進詩,王甚嘉之,事見《沈下賢集》卷四、《太平廣記》卷二八二引《異聞錄》。累官至太常博士,早逝。生平見新、舊《唐書·王播傳》附傳、《登科記考》卷一四?!?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呂逢時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仙居人,字原道。陳襄為令,首執(zhí)弟子禮,仙居人知學自此始。入太學,辟舉皆不就,隱居白巖山以終。
古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梅州人,字仲通。哲宗紹圣間進士。調(diào)瓊州教授,洞民多遣子弟受教。會黎人反,革奉檄招諭,皆降服。擢守潮州,有惠政。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古革,字逢時,一字仲通,本惠州河源(今廣東河源)人,徙居梅州。程鄉(xiāng)(今廣東梅縣)人。成之之孫。紹圣四年進士,調(diào)瓊州教授,蠻洞多遣子弟受教。會黎人叛,郡檄入洞招諭,蠻俗素敬革,皆降。擢守潮州,有惠政。又曾知新州、端州。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七八,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三一、四四,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
劉镃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劉镃,字逢時,泉州晉江(治今福建泉州)人。紹圣元年登進士第。宣和二年知桂州。四年提舉利州路常平。紹興初為夔州路轉(zhuǎn)運副使,知遂寧府。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八之三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七、五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曹逢時,字夢良,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授嚴州司戶。知臨江縣。除福州教授,未赴而卒。明永樂《樂清縣志》卷七、《宋元學案補遺》卷四四有傳。
程逢時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八八
程逢時,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寶祐初為奉使都大夫、監(jiān)平舟。見《字溪先生陽公紀年錄》(《字溪集》卷一二)。
鄭夏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鄭夏(14世紀—15世紀),字逢時,浙江溫州府樂清縣人。鄭夏是永樂十五年(1417年)舉人,十九年(1421年)成進士,宣德六年(1431年)獲授行在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曾聯(lián)同給事中蔡錫彈劾邊境守將紀律不嚴、士兵逃竄,又和孫純彈劾另一名監(jiān)察御史胡正收受賄賂,因病告歸,不接受饋贈,家家中一貧如洗也不介意,其后朝廷徵召他回朝,他卻以母親年老婉拒。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逢時,字化甫,江西贛縣人,直隸德州衛(wèi)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二百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二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6 【介紹】: 明湖廣嘉魚人,字行之,號金湖。嘉靖二十年進士。授宜興知縣,遷寧國知府。隆慶初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萬歷初總督宣大山西軍務,與兵部尚書王崇古共決大計,接受俺答汗孫把漢那吉來降,使明與韃靼歸于和好。后入為兵部尚書。有《大隱樓集》。
滄海遺珠
方逢時(1523~1596),字行之,號金湖。嘉魚(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年 (1541)進士。歷任宜興知縣、戶部主事、寧國知府、工部郎中、兵備副使等。隆慶初,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隆慶四年(1570)正月移大同。著有《大隱樓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兆行,嘉魚人。嘉靖辛丑進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有大隱樓集
維基
方逢時(1522年—1596年),字兆行,一字行之,號金湖,湖廣嘉魚縣(今湖北)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同進士出身。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三十七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聯(lián)登辛丑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九名,三甲三十一名進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授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知縣。歷改寧津、曲周,擢戶部主事,歷升工部郎中,遷寧國府知府。廣東、江西盜起,朝廷擢逢時為廣東兵備副使,與參將俞大猷鎮(zhèn)壓。隆慶初年(1567年)改宣府口北道,加右參政。不久,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四年正月移大同巡撫。與俺答斗智,俺答遣使定約,方逢時以功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旋即因丁憂歸里。萬歷初年(1573年)起故官,總督宣、大、山西軍務,與王崇古共決大計,首尾共濟,邊境安定。累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仍任總督,加太子少保。不久,代崇古為尚書,署吏部事,加太子太保。以平兩廣之功,進少保。多次上疏請求致仕,得賜御書「盡忠」字歸里。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卒。
楊逢時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逢時(1537年—?),字景渚,號春宇,湖廣荊州府江陵縣人,隸荊州衛(wèi)遠安千戶禦所軍籍,祖籍湖南城步。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解元,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二甲第二十七名進士,治易經(jīng)。初授南京戶部貴州司主事、萬歷二十四年晉南京戶部揚州鈔關榷關員外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出為廣東高州府知府、萬歷三十二年九月擢廣西提學副使、三十五年四月遷四川參政。史書評價其潛心理學,制舉藝力,追先正中,清廉且有冰鏡之譽;仕宦二十年,歿之日,家不能具含斂,清望為當世第一。
蔡逢時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寧國府宣城人,字應期。萬歷八年進士。由海鹽知縣擢禮部郎,議定藩封祿制。遷溫處兵備副使,籌劃海防,斬倭七十余人。累官四川布政使。有《溫處海防圖略》。
維基
蔡逢時(1554年—?),字應期,號鰲陽,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匠籍。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百十四名,登三甲第八十三名進士。授海鹽知縣。履畝均徭,筑海塘,御潮患。遷禮部祠部郎,議藩封祿制,著為令。萬歷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升浙江溫處兵備副使,畫策海防,戰(zhàn)倭七十馀級。二十五年五月升湖廣參政,二十九年四月轉(zhuǎn)河南右參政,筑沁河,由故道,戢禹州巨盜,制親藩,出入有度,三十一年九月升本省按察使,三十三年十一月升右布政使,管按察使事,三十四年九月遷左布政,三十七年六月仕四川左布政使。卒后有海鹽人十馀輩來哭墓下而去。

人物簡介

個人簡介
楊逢時,字成山,金匱人,諸生。有《云皋詞》。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李逢時(1829~1876),字泰階,臺灣宜蘭人。生平事跡不詳,僅知為咸豐十一年(1861)辛酉科拔貢,同治元年(1862)應臺灣道兼學政孔昭慈之聘為幕賓。同治四年(1865)李逢時因三姓械斗事件受牽累,避亂大湖莊,此后他仕途不順,恐怕與此事有關。李氏詩中多詠蘭陽當?shù)仫L光兼及史事者,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所述地方史事可補史書之不足?! ±罘陼r詩集目前僅見《李拔元遺稿》抄本傳世,由北臺文人李碩卿授與門生李建興,復于1956年贈與宜蘭文獻會。其后文獻會裁撤,該抄本下落不明,目前所見者乃陳長城藏本。陳氏謂此為「光緒年間基隆大儒保粹書齋主人李碩卿為之抄存,民國初年李氏門人省議員李建興再為抄存」,可見此抄本乃輾轉(zhuǎn)傳抄而來,有毛筆與硬筆書寫,字跡錯雜,錯誤不少。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謂李逢時有《觀瀾草堂詩稿》,與今所見似非同一版本〖編者按:連橫《臺灣詩乘》所錄四首皆今本所無,因此李逢時詩稿版本當不只一種。〗。目前宜蘭縣史館所藏及龍文出版社王國璠總輯、高志彬主編《臺灣先賢詩文集匯刊第三輯?泰階詩稿》,皆據(jù)陳長城所藏本復?。ê喎Q「匯刊本」)。然而此版本有部分與宜蘭縣史館的復印本略有出入。今以宜蘭縣史館《抄本》為底本,再與「匯刊本」及盧世標選編發(fā)表于《宜蘭文獻》二卷二期(稱「宜蘭文獻本」)的內(nèi)容互校。(黃憲作撰)
《漢語大詞典》:節(jié)料錢(節(jié)料錢)
宋 代逢時逢節(jié)分送的供娛樂用的錢。也稱“作劇錢”、“則劇錢”。宮廷中也有此俗。 宋 岳珂 愧郯錄《國初宮禁節(jié)料錢》。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八年:“方其始參也,饋諸吏則謂之‘辭役錢’,知縣迎送僦夫腳則謂之‘地理錢’,節(jié)朔參贊則謂之‘節(jié)料錢’。”亦省作“ 節(jié)料 ”。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一:“今七夕節(jié)在近,錢三貫與娘娘充作劇錢,千五與皇后、七百與妗子充節(jié)料?!?/div>